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寂靜的校園又要開始熱鬧了起來。
很多學校也都開始著手準備迎新,因為今年考高出圈的人確實有點多,受到質疑的人也有很多,堅持自己的人也有很多。
還記得前段時間刷屏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嗎?
這位女生以文科676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接二連三的被推上熱搜。
正是因為她這個決定,被網友質疑,沒「錢途」。
面對質疑,鍾芳蓉特意開通了微博,回應自己考取北大的理由。
她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更是受到「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而且鍾芳蓉對自己的未來也有明確的規劃——以後會繼續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她並沒有因為網友的質疑而放棄自己的決定,也沒有退縮,而是堅定地向所有人說出了她的理想。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女士,都給鍾芳蓉送來《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並寫信勉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挪威小說家西格麗德·溫塞特說,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信念,他就能創造奇蹟。
有主見的孩子,對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足夠的堅持,並且不達目的輕易不會放棄,父母能夠養出有主見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1 有主見的孩子
掌控人生
跟鍾芳蓉一樣也因特殊的經歷被推上熱搜的還有一位是黑龍江的趙桂寧。
今年高考中他取得691分的好成績,順利被清華大學錄取,這原本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卻因為他的一個舉動被質疑。
出生農村的趙桂寧,為了不給年歲已大的父母,增添過多的負擔,暑期裡就去一家工地搬磚,希望通過勤工儉學攢點學費。
因此,工地負責人專門每天多給他50元錢作為獎勵,多麼有孝心,又懂事的孩子,卻又被網友質疑。
誰都知道做家教肯定比搬磚輕鬆,但是趙桂寧流著汗掙到的每一分錢,又有什麼錯呢?這都是他的選擇,都是對他的一種磨練。
雖然被質疑,但是趙桂寧依然堅定地繼續在工地搬磚,這樣有主見並且懂得付諸行動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差。
正如挪威戲劇家易卜生所說,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寧波的王女士發現上六年級的兒子有點兒異樣,中午吃飯匆匆忙忙,吃幾口就急著要回學校,晚上放回學家就喊餓。
有一天中午,爸爸正好跟著兒子一起出門,才發現兒子拐進小區小賣部,買了一些礦泉水帶進校門,原來兒子不好好吃飯,是為了做「代購」礦泉水的生意。
兒子說一瓶水收1毛錢代購費,還要發愁沒有生意做,面對財商如此感人的兒子,王女士發朋友圈吐槽說:「我也是醉了……」
王女士勸兒子不要代購了,兒子卻說:「我不賺的話,別人也會賺的呀!」兒子為了節約成本,還會去更遠的超市買水囤在家裡儲藏室。
兒子在班裡的成績是數一數二的,王女士無奈地建議兒子幫同學帶水可以,但是不要收同學錢,可是兒子卻根本不打算採納王女士的建議。
王女士說兒子從小就節約,鉛筆短到不能用也捨不得扔,原子筆壞了要自己修,當然也不是那麼摳門,母親節送給王女士的花,就花了他兩個星期的代購費。
這個男孩不僅是有做生意的潛質,而且還懂得孝順媽媽,並且不因為媽媽的建議而改變主意,這樣有主見的孩子未來一定不可限量。
2 沒有主見的孩子
逐步喪失自己的想法
梁漱溟在《朝話》中說,自己有了主見,才得有自己;有自己,才得有旁人。
在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中,有一位25的研究生來信說道:
「我已經25歲了,可是感覺自己還沒成年。在國外生活期間,生活費每周給一次,(媽媽)怕我亂花錢、怕我衝動消費。現在我讀研了,還被要求每天11點前回家。
我長這麼大從來沒有自己買過衣服,都是媽媽給我買的。因為我媽管我太嚴了,我已經沒有獨立的感覺了。」
讀完這份信,何老師不禁感慨道:「父母越晚放手,孩子就會越晚學會飛翔。孩子被壓得太久,很可能就被廢了。」
電視劇《二十不惑》裡同樣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孩子都二十多歲了,卻還是逃不過被母親左右的命運。
劇中羅豔是個離異家庭的孩子,有個強勢的母親。羅豔的母親是一名律師,離婚後就獨自一人帶孩子,著實辛苦。
她認為自己僅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吃穿,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羅豔媽媽在劇中經常把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我辛辛苦苦養你長大,你就要聽我的!」
即使羅豔說過自己不想考研,但她依舊不得不向母親的強勢低頭,走上了考研這條路。
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想得,應該讓他自己去想;而不是一味的包辦孩子的飲食、衣食、學習、專業、工作、愛情、婚姻等等。
當孩子聽了太久別人的話,慢慢地,就會逐步喪失自己的想法,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3 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父母需要放手
沒有主見的孩子,大都會具有從眾心理,表現為人云亦云和隨大流,缺乏個性和自信。
那麼,爸爸媽媽們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呢?
1 不要頻繁的否定孩子
如果你有一個女兒,成績永遠在前三,溫婉和善,笑容靦腆,聽話乖巧,你會怎麼對待她?
《以家人之名》的齊明月就是這樣一個姑娘。
可是,齊明月的媽媽始終覺得,女兒不夠好,初中時,一直考第二名,便說女兒是「萬年老二」。
給女兒報各種培訓班,沒完沒了的增加作業,但凡成績有一點波動,齊明月便要挨罵。
除此之外,她還控制著女兒的所思所想。諸如,女兒交什麼樣的朋友、穿什麼樣的衣服、什麼顏色、點什麼菜,都在她的限制範圍內。
帶女兒去買衣服,她嘴上問女兒想要什麼顏色,當女兒拿起黑色和白色時,都被她否定了。當女兒落寞時,她拿起一件粉色,在女兒身上比劃,並問是否喜歡。
女兒說「還行」時,她又表示不滿,數落女兒和爸爸一樣,只會說「還行」。
一起吃飯時,她讓女兒點菜招呼客人。當女兒小心翼翼的點了菜,她又把菜單奪過去,否定了女兒的安排,又數落她:每次只會點那幾樣菜。
就是這樣不斷的否定,齊明月一直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孫瑞雪老師說:「如果你沒有去否定孩子,她會有極好的感受能力,她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覺,對任何事情都要尋求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最終,她將成為一個極具獨立判斷能力和豐富創造力的人。」
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要頻繁的否定孩子,經常被否定的孩子,是不敢自己做決定的。長此以往,也就沒有做決定的能力了。
2 尊重孩子的選擇
電視劇《小歡喜》中宋倩和英子,想必很多人還記憶猶新。
劇中的英子也十分熱愛航天,在高考誓師大會上,她滿懷希冀的在許願氣球上寫下了CNSA。(中國國家航天局)
那是她到達理想的地方,也是支持她不斷努力下去的動力。
然而站在一旁的母親看到她寫的這個,很不理解的嘲笑她:「這是什麼東西啊?」然後強行讓她改成了北大清華。
「為你好」的家長千篇一律,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萬裡挑一。
尊重孩子的選擇,不止是口頭上說說那麼簡單,要從心底給出孩子信任。
爸爸媽媽們可以思考一下以下三個問題:
「你真的尊重孩子嗎?」
「你跟孩子的對話模式是怎樣的?」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讓孩子接受自己,而接受自己意味著與這個世界更好的聯結。」
尊重孩子的選擇,從小到吃飯穿衣,大到興趣班選擇等,都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選擇範圍,讓孩子慢慢學著做到最優選擇。
即使孩子的選擇偶有失誤,父母也不要指責批評。人生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能夠有堅強的信念的孩子,才會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選擇自己想走的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成就更出色的人生。
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見,願每個家庭都有一個讓孩子自我選擇的空間。
END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熱門閱讀
麻辣小龍蝦原來這麼簡單!在家也能做,3種做法,一本滿足
自從用了這個方法,家裡的蟑螂都消失了
為什麼吃完中飯,就特別想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