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江蘇「最慘狀元」白湘菱之後,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也成為了熱點。
鍾芳蓉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留守女孩,父母在她不到1歲的時候就外出打工,從小她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初高中基本都是寄宿,依靠嚴格自律,鍾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文科)的高分,清華和北大第一時間對她拋出了「橄欖枝」。
最終,鍾芳蓉選擇了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決定就讀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再次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一眾網友為這個女孩子操碎了心,大部分人認為考古專業過於冷門,也有人認為鍾芳蓉可能是不了解選錯了專業,甚至有網友勸鍾芳蓉放棄考古專業,重新填報志願。
而鍾芳蓉同村人的看法,也一致認為考古專業偏冷門,不僅不好就業,而且賺錢少。
其實上述的觀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考古專業不賺錢!這也是絕大部分人的想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金錢至上」、「有錢就代表成功」的價值觀大行其道,有些人滿腦子就只有一個字:錢!為了錢,有的人可以鋌而走險,有的人可以不擇手段,有的人可以自甘墮落,因為,金錢可以給他們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實際上這類人已經變成了金錢的奴隸。
生而為人,筆者不否認金錢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離不開錢,但是錢是賺不完的,人的欲望也是無限的,人生僅僅只是為了賺錢嗎?
如果將人生和賺錢劃上等號,我們人生的意義何在?
有網友認為,留守女孩是農村娃,家裡沒礦還學人家玩情懷,時間會讓她明白什麼是本質。對於這個觀點,筆者只能感嘆難道時間的本質就是賺錢嗎?
其實只要在錢夠用的情況下,不愁吃穿,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業,何嘗又不是一種美好的人生呢?
如果大家都是滿腦子賺錢的思想,那麼就不會有錢學森,也不會有袁隆平等等這些為了信念而放棄優厚待遇的大師們,筆者不是說自己的境界有多高,但還是很反感「有錢就代表成功」的價值觀,人生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面對網絡上諸多的「質疑」和好心的勸說,留守女孩8月2日在微博上作出了回應:
鍾芳蓉稱,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且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決定報考考古專業。
女孩的父親也表示了支持:農村人最主要是擔心錢的問題,但是她金錢看得比較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這裡順便提一下樊錦詩先生,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樊錦詩先生在北大畢業後,已在敦煌研究所堅持工作40餘年,被譽為「敦煌女兒」,為文物的研究和保護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評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很顯然,留守女孩深受樊錦詩先生事跡的鼓舞,堅持了自己的信念,選擇了追逐自己的理想!
誰能保證,留守女孩不是下一個考古大師呢!
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說:生活中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的人。
我國著名作家巴金曾說:理想並不能夠被現實徵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閃耀。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為了理想而活,這是一種境界,筆者雖然境界很低,但是很敬佩那些為了理想而活的人。
最後,也祝鍾同學早日實現自己豐滿的理想,前程似錦,也祝每一個為了理想而奮鬥的人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