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的石頭戰爭,巴勒斯坦投石戰和以色列的反擊

2020-12-17 老槍與戰線

向以色列馬加奇坦克投石的巴勒斯坦兒童

此前我曾在幾篇文裡使用過這張照片,小孩和巨大的坦克之間形成鮮明對比,象徵意義很強。也有讀者留言讚揚小孩的勇敢和反抗精神。但是我們也知道現在不是神話時代,一石頭過去坦克四分五裂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這種反抗實際殺傷為零,也就只有象徵意義了。

如果僅僅是一個小孩的自發抵抗,又被偶然拍下來了,那可能確實應該誇一聲小英雄。可要是我能拿出很多呢?

這是不是有點不對頭啊?都是孩子的自發行為,你信?向坦克和畫面上沒有拍到的伴隨步兵投擲石頭是風險很高的行為,一個底層小兵一時控制不住情緒或者手指頭馬上就是震驚世界的屠殺手無寸鐵無辜兒童的大新聞。那麼誰把這些孩子拱上去的?而那些端著相機或者扛著攝影機跟著拍攝的人又是種什麼心理?他們又在希望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中東地區,特別是耶路撒冷這一帶自古就有投石的傳統。當初史前時代放羊的大衛一石頭飛過去就砸趴了巨人歌利亞。到耶穌基督時候,一群壞蛋拖了個妓女來他面前,要用石頭打死,耶穌就說了「沒罪的人上來投第一塊」。話音沒落一塊石頭飛出來把那女人打個頭破血流,耶穌回頭一看,「媽,您來湊什麼熱鬧啊……」

中世紀時候一樣投石,據某朝聖者的筆記,他們那一隊1483人,挨到黃昏才敢進加沙城,早了要吃和平教小孩的石頭。在土耳其統治時期向人投石的情況似乎稍有收斂,當時主流輿論不贊成投石,因為土耳其人在民族滅絕方面頗有心得,向他們投石他們較真了要出橫禍。

到了近代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投石再度興盛。不單是巴勒斯坦人投,猶太人也在投。以色列成立之後,投石始終持續,但比較零星,一是純屬個人行為,二是這種做法得不償失。當時中東戰爭連綿不絕,以色列兵看到揚手扔東西就直接開槍,誰知道你扔的是石塊還是手榴彈呢?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不管投什麼對面都是槍子招呼,那還不如真投個手榴彈呢。

1983年後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出現了有組織的投石,到1987年12月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大起義」形成普遍規模,當時明確要求使用石塊(也包括燃燒瓶)而不是槍炮作為武器。

使用石塊是基於以下考慮:首先投石是一種明確的反抗態度,也是一種情感的宣洩。其次石頭在現代戰爭中完全無地位可言,根本無法看作進攻武器。當時的一些國際人權組織和相關人士聲稱投石屬於非暴力抗議,而巴勒斯坦人也接受了這種觀點。一些巴勒斯坦村莊認為他們如果對以色列人投石而不是開槍,那麼以色列人就不會用槍炮還擊,更不會派出坦克和推土機夷平村莊。另一方面起義者的石塊和以色列軍隊的真槍實彈坦克大炮形成鮮明對比,更有利於凸顯以色列人恃強凌弱的惡行,獲得人權組織的認可,也喚起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人的同情。

理想的狀態當然是以色列人也認同投石是非暴力行為,幹挨打不還手。不過以色列人還手也不怕,只要開槍開炮那必然出現死傷,那就是殘酷鎮壓手無寸鐵的和平抗議者。不管怎麼搞,輿論都會對巴勒斯坦人有利。

投石開始後以色列人果然按捺不住使用武器,巴勒斯坦人慘遭殺害,接下來就是抬棺遊行之類的戲碼。以色列軍隊經營了幾十年的為自衛不得已使用武力的克制形象在幾周內給扒個精光,現在和神話時代剛好掉了個個兒,以色列成了歌利亞,大衛嗎自然就是那些勇敢的小孩。

如前所述,投石既然是普遍性的,當然不會僅有小孩參與。成人對坦克投石當然有,但拍出照片來在對比上不如小孩投石對比鮮明,令人印象深刻。所以常見的公開發布照片上也就是一群群孩子英勇挑戰巨型坦克。

婦女向坦克投石

青年向坦克和裝甲車投石

投石的孩子大多是出於「自願」,據說這些孩子非常不喜歡被成人視為稚童,更願意被看作「青年黨」(shabab),如果被以色列人打死那就是殉道者。但我們也知道孩子的思維是不成熟不健全的,容易受環境和他人影響,也沒有全面思考的邏輯能力和知識儲備。在本國法律中,前面那些英勇的小孩有個統稱叫「無行為能力人」,所以這個「自願」是加了引號的。

2000年時,以色列利庫德集團領袖,著名的艾里爾·夏隆訪問阿克薩清真寺,又引發了「第二次大起義」。這次哈馬斯方面上了機槍、迫擊炮和火箭彈,但群眾投石作為傳統藝能仍保留了下來,其作用仍如前述。實際上全民投石活動一直延續至今,只要巴以問題沒有解決,那麼恐怕還會一直延續下去。

接下來我們要說說投石戰爭中的武器。

第一當然是手擲。從地上隨便撿起一塊石頭,不管是卵石、碎石還是半截磚頭,憑臂力向目標甩過去,是最早能上溯到南方古猿時代的人類家藝。當年我曾經看過一本歷史書,開篇對石頭進行過深情描述。你腳下任何一塊完全天然毫無人工痕跡的不起眼的石頭,可能都有過不尋常的歷史,你的某位祖先曾經隨手撿起它,對著猛獁象、劍齒虎或者某個同類狠狠甩過去。

手擲完全依賴使用者的體力和經驗,如果你平時沒有在投石技能上加點的話,出門隨便撿塊磚找個靶子試試,精度和投擲距離往往低於預期。兒童由於生理限制,投擲威力就更小了。

第二種是投石索,這種東西出自史前時代,結構簡單,威力巨大。兩根帶子一個皮兜,裡面裝上石塊,一隻手提起來高速旋轉,鬆開一端的帶子,加速後的石塊沿切線飛出。

這種武器製作很簡單,不講究的話任何帶子,只要能兜住石頭都行,有手就可操作。古羅馬帝國時期,投石兵也是常見遠程兵種,不過據說正規部隊投的是鑄造的鉛球。我國歷史上投石索在正規戰場名聲不顯,一般是邊遠地區牧人用來防身和趕羊,這可能是因為我國複合弓成熟過早的緣故。

投石索可有效增加兒童投石威力

有手就可投擲,威力與肢體健全者相同

投擲物似乎是鋼筋,也可以投燃燒瓶,彈藥適應性極強

自由引導投石

投石引導人民

第三種是彈弓,就是一個叉子一根皮筋那種彈弓,我們小時候也玩過。彈弓靠彈性蓄能,威力中等,精度較高,並且對使用者技能要求低於投石索。

有撒放器的現代大威力彈弓

傳統木杈彈弓

彈弓可有效提升婦女投石的威力和精度

彈弓的缺點是發射彈藥的尺寸受限,因此在實戰中出現了放大後供多人使用的大型彈弓,彈藥為軸承鋼球。

大型彈弓需要多人平衡拉力

需要事先挖坑以提供射角和拉伸距離

一個準備中的彈弓發射陣地

第四種是投石機,這是火炮發明前的重要攻城火力。主要包括西方使用的扭力式、東方使用的人力式以及相對近代的配重式。

哈馬斯制投石機,似乎是最簡單的人力式

投石機是石頭戰爭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火藥武器前的軍事技術巔峰。不過某轉發者給這套照片起的標題是「恭喜你們回到八世紀」,確實有種反著點科技樹的感覺。

那麼面對投石攻擊,以色列人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大規模投石攻擊開始的時候,以色列軍隊基層和行政官員對此完全缺乏準備,幾乎立刻出現了過激反應。在加薩走廊,投石者馬上遭到M16自動步槍實彈掃射。此後軍方發布了標準程序,包括對人群之外的空地發射實彈恫嚇、對人群發射催淚彈、對攻擊者下肢發射橡皮子彈或實彈以及在100米外發射可散塑料彈頭子彈(70米內仍可致命)等。

持橡皮子彈發射槍的以色列特警

發射橡皮子彈的M4步槍及彈藥

實戰中的橡皮子彈發射槍

此外還購入了用來實彈射擊的小口徑民用步槍,但其實這純屬自欺欺人。因為再小的子彈也是子彈,同樣能給人帶來傷亡,和使用標準口徑軍用武器沒有本質區別。

美制魯格10/22民用半自動步槍

該槍發射.22 LR(5.7毫米)子彈

當時還出現了一種音譯為「Hatzatsit」(或者是「Hacacit」)的巧妙設計。這種東西大概是某位吃了投石虧的以色列技術人員的報復性發明,實際上就是個現代化的射石機。Hatzatsit的具體構造從沒對外公布,但大體上相當於老式打穀機或者某種氣壓型發球機的原理。碎石裝入上部的漏鬥,下面有個外接電源帶動的強力風扇,滑下的碎石被氣流吹動,沿著導流槽高速飛出。隨著輸入功率增大,碎石的速度和射程隨之增加。

Hatzatsit

這東西的巧妙之處在於其發射的也是石頭,如果打出事來大可抵賴,誰知道哪來的石頭打的?你喊喊看它答應你嗎?Hatzatsit被安裝在M3半履帶裝甲車上,當然也可能有其他不為人知的載具。

Hatzatsit載車,裝備了防投石的鐵絲網

彈藥盒裡裝滿了碎石「彈藥」

Hatzatsit只在實戰中使用過一次或者兩次,倒不是這個設計有什麼問題,相反它太成功了。一次射擊後現場血流遍地,倒了幾十個人,個個被打出瘀傷和骨折。實際上它把以色列軍隊嚇到了或者噁心到了,如果要殺人直接用槍更加方便也更加便宜,打出大面積殘廢這確實過了。所以Hatzatsit被立刻收回倉庫束之高閣了。

雖然官面上有規定,但基層士兵往往難以控制情緒,殘暴行為仍層出不窮。而德魯茲邊防軍和猶太定居者組成的自衛隊更是不分青紅皂白對人群開火,巴勒斯坦投石群眾遂出現慘痛損失。雖然這本是巴勒斯坦上層希望看到的效果,但死傷過多還是受不了,於是巴勒斯坦人的戰術也相應改變。

新戰術僅以10至20名年輕人組成投石隊,而大多數群眾不再投石。他們的任務是聚集起來,在以色列人和投石隊作戰時沉默圍觀,以給以色列士兵製造心理壓力。這些勇敢者組成的投石隊遂遭到更為集中的打擊,除了快速射殺外,以色列軍隊很快學會分割包圍並活捉這些投石青年。被抓捕的投石者往往遭到以色列士兵殘酷的報復毆打,最初的木頭警棍被發現在毆打中容易破裂,很快被換成塑料或玻璃纖維材質。1988年1月的一項命令授權士兵打斷襲擊者胳臂和腿上的骨頭,發布5天後加沙的Al-Shifa醫院就收治了200例膝蓋、手肘、顱骨骨折的患者,很多人的雙手也被砸碎。以色列士兵在對俘虜實施私刑時往往也是使用石頭,既是出於報復心理,也是為了避免留下現代器械的痕跡。

此外硬幣還有另外一面,以色列人也在投石。猶太教極端正統派,也稱哈雷迪教派向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警察以及一切他們認為不符合教規的人投石,以色列警察也投石還擊,據說在巴勒斯坦人起義期間哈雷迪派停止了對內投石行為。此外被佔領土上的猶太定居者也在有組織地向巴勒斯坦人投石,目標也包括他們認為鎮壓巴勒斯坦人不力的以色列軍隊。以色列青年甚至埋伏在巴勒斯坦兒童上學路線上對他們投石攻擊,以至於某些地區兒童上學需要聯合國維和部隊護送。

就像這樣

而以色列軍隊對於兩種投石的處置是完全不同的。同樣是對以軍的攻擊,巴勒斯坦人一定會遭到窮追猛打甚至射殺,而以色列人即使被抓,也往往輕判,甚至可以用社區服務代替刑罰。至於以色列人投石攻擊巴勒斯坦人,在場的以軍常視若無睹。2018年10月12日一對巴勒斯坦夫婦駕駛的汽車在檢查站遭到投石攻擊,汽車失控,妻子Aisha Muhammad Talal al-Rabi被石塊擊中頭部而死。來自雷赫林定居點的五名以色列青年因此被捕,其中四人於2019年1月獲釋,最後一人被控過失殺人罪,但由於未成年,也在2019年5月釋放。相應的以色列取消了Aisha的丈夫和親屬進入以色列工作的許可證。

據說巴勒斯坦當局和人權機構拍攝了很多以色列人投石攻擊,而以色列兵袖手旁觀的視頻資料並在網絡上發布,不過就如Hatzatsit一樣,外界基本上是看不到的。至於為什麼看不到?2020年都過了,川大統領都沒辦法的事兒,我想不會有人一派天真地問這個問題吧。

就像這樣

最後盤點一下綿延不斷的投石戰的階段性成果。

在6年的起義過程中,12萬巴勒斯坦人被抓捕,1162 至1409人(不同統計渠道數字出入)被殺,其中半數未滿16歲。傷者沒有全面的統計資料,只知道第二次起義頭三個月就有10603人受傷。

著重需要講的是那些投石少年和兒童們。據統計約有23000至29000人遭到過以色列軍警的毆打,其中三分之一未滿10歲。對271名被殺小孩進行的調查,其中90%被射擊時並沒有實際投擲石塊的行為。

在2000年至2008年間,共有6500名巴勒斯坦少年和兒童因投石等行為被捕。其中大部分未滿12歲者不可逮捕和拘留,這些孩子在繳納400-500美元後保釋。如再有同樣行為,錢被沒收,孩子處1年左右監禁,有時也會採用拘禁其父母或摧毀住宅的方法以示懲罰。2005年至2010年間有853名12歲以上的少年因投石被起訴,除一人外均被判有罪。多數處兩個月以下監禁,只有極少被判服刑6個月至1年,但有70%人在監禁期間遭遇過暴力對待。

而對成年人的處罰則嚴厲得多,以色列刑法將投石視為重罪,三年起步。對汽車投石者,無需證明意圖如何,最高刑期10年;對人投石者,無需證明意圖如何,最高刑期20年。

那麼付出如此代價之後,巴勒斯坦人的戰果如何呢?也以6年起義過程統計,共有127名以色列人在各類襲擊中喪生。但據說直接被投石擊斃的僅14人,其中包括一名嬰兒和三名被誤認為以色列人的阿拉伯人,受傷者數量不明。至於滿手沾滿投石戰士鮮血的以色列國防軍,據說沒有一人死於投石攻擊,同樣也沒有任何坦克或者裝甲車輛被飛來的石塊擊毀。

當然並不是沒有以軍士兵死於石下,目前已知1989年2月24日,一名傘兵在納布盧斯市場和當地居民的衝突中被房子上扔下的水泥塊打死;2018年5月一名士兵在al-Am'ari難民營進行抓捕活動中被樓上扔下的一大塊大理石打中頭部而死。按我國的分類,他們算是死於高空拋物。

正文之後老槍打算說說自己對巴勒斯坦人投石戰的看法。

首先投石是一種反抗,被壓迫者當然有反抗的權力。我國漢朝時候民謠就有「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的說法,不平就要鳴,有壓迫就有反抗,這個誰都不能說不對。

但是投石算正規的鬥爭嗎?實質上這是一種投機。它是建立在兩個設定前提下的,一是以色列人一直以「納粹大屠殺受害者」的身份自居並獲取相應的政治利益,在出手上不會毫無底線。否則直接拉上幾個旅的裝甲兵和步炮兵火力全開,打死幾萬投石戰士也要不了一上午。其次就是投石必然能夠刺激到以色列人進行流血報復,這才能以巴勒斯坦底層民眾的流血和死亡換來國際社會的同情,並且對以色列人形成壓力。

那麼巴勒斯坦上層算達到目的了嗎?其實也是達到了,以色列人聲名掃地,背負了很大的輿論壓力。但以色列背後有人,國際社會也就是道義譴責、送些救濟糧食和藥品,實質制裁那是沒有的,王師更是不要指望。並且巴勒斯坦人又管不住自己的所有派別,下面花活不斷,結果以色列人也有悲情牌可打。那些迫擊炮轟定居點、火箭彈打邊境城鎮、人肉炸彈炸居民之類的壯舉都是巴勒斯坦人親手給以色列人遞的牌。

而在對內方面,我認為投石戰完全是得不償失。它迴避了嚴酷的國家戰爭和民族戰爭,將其降格到街頭運動或者說暴亂的水平。因為其最終收益依賴於賣慘,所以底層巴勒斯坦民眾的愛國熱情也好民族感情也好,都是被白白浪費掉了。只有鮮血慘狀和死傷數字才能刺激外界傳媒的眼球,那麼其實把刑事犯拉來讓以色列兵打死效果也一樣,但實際受到傷害和損失的都是國家最需要依賴的那批忠實民眾。

另一方面,街頭運動式的投石戰持續不絕,民眾在這種低級的反抗中滿足於情感宣洩。大規模抗議變成全民狂熱或者說全民狂歡,投石開始時鳥聚而來,以色列開槍星散而去。嚴肅的鬥爭退化成了鬧劇和表演,民眾也隨之退化成了散漫的烏合之眾。

合戰

煙幕準備

藉助煙幕對峙

遠程火力攻擊

白兵戰

自由射擊

個人Show時間,包括各種造型

比如這種

或者這種

還有這種

前線失利

敵火來襲

戰線崩壞

出現傷亡

家人之慟

抬屍遊行——然後轉至合戰部分,開始下一輪循環

國際社會也逐漸對此習以為常,天天發生的事兒上不了熱點。因此一個孩子去砸坦克,一群記者跟著,就等著以色列人發瘋把這孩子碾成肉餅子,流量就來了。但流量是媒體得了,普立茲獎是記者拿了,而以色列的血債並不差這一筆,巴勒斯坦人的悲情同樣不少這一件。國際輿論譴責也好,震驚也罷,以色列嵬然不動,過幾天新的熱點出來大家又都忘了。血固然流了,但也就是給外界的媒體狂歡提供了點調味料,僅此而已。

這些人背負著巴勒斯坦復國的希望

是巴勒斯坦人民鬥爭成敗的關鍵所在

任重且道遠

這就又說到孩子了。看看前面的照片,這些孩子沒有一個衣不蔽體的,這不是潘冬子或者吳瓊花那種完全走投無路的苦孩子,巴勒斯坦國家或者政治派別給他們指的路也不是一條能改天換地報仇雪恨的路。他們投石既打不死以色列兵也打不掉以色列坦克,唯一創造價值的機會就是可能一死,死了很多人能撲上去吸血。想想這些孩子吧,假設是1987年第一次起義時那批,到現在也是三十多四十歲的人,正是年富力強,在其他國家就是國民的中堅力量。而這些孩子在這種全民投石環境下成長起來,除了投石術技能滿點外加滿腔仇恨憤怒之外,掌握了多少知識?學習了多少生產和生活技能?能不能夠承擔國家的管理和建設?連當正規軍人都未必夠格,因為現代軍隊就沒有投石兵這個兵種。

人可以永遠憤怒下去,國家也可以嗎?

小孩失手被擒

一代如此,兩代如此,長此以往國家將會怎樣?一般正常國家都把青少年看作國家未來的希望,甚至戰爭年代都會加以保護。像巴勒斯坦這樣持之以恆濫用、消費或者說糟蹋青少年的,說實在話,少。

所以說呢,除非真是世界格局大變,天亡以色列,否則巴勒斯坦人靠著投石,不管是自立還是自強,那都是一個沒戲。就算是天遂人願真亡了以色列,靠著街鬥玩散了的人心,耽誤了幾十年的教育,要把國家拖回有序恐怕也不是一兩代人能做到的。

總之我是很不看好他們的。

啊,對了,其實我只是想寫篇文介紹一下「Hatzatsit」。因為圖片和文字都太少,又沒前因後果的,所以加了些東西。其實你們只看關於「Hatzatsit」介紹的部分就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相關焦點

  • 美國將支持以色列吞併巴勒斯坦領土,中東會怎樣?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美國承認並支持以色列吞併約旦河西岸的領土,那麼不僅僅中東會亂起來,整個伊斯蘭世界都可能會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戰爭。那時,中東地區不可避免的將會再次陷入嚴重的動亂之中。蘇聯支持阿拉伯人、英美支持猶太人,雙方在中東地區共發生了五次代理人戰爭,也被稱為「五次中東戰爭」。由於蘇聯的軟弱,加上阿拉伯人內部的不團結,這五次戰爭,阿拉伯人都輸了!相反,在英美的支持,以色列越打越強,不斷的吞噬巴勒斯坦的土地。
  • 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能夠絕地逢生,中東小霸王因何得名?全時間軸回顧猶太復國運動,五次中東戰爭,巴以問題,阿以問題,黎以問題因何而來
    戰爭初期,得益於聯軍的人數和裝備的絕對優勢,阿盟向巴勒斯坦以色列控制地區推進順利,勢如破竹。以色列剛建國就面臨直接滅國的危險境地,初期節節敗退,當時的耶路撒冷舊城直接被封鎖了5個月,猶太抵抗者也宣布投降。戰爭初期,美國因為考慮到中東石油安全以及同阿拉伯人的關係問題,初期對該地區實行武器禁運。什麼原因讓新生的以色列國背水一戰,逆轉戰局的?
  • 巴勒斯坦曾經提出加入以色列,以色列為何拒絕了?
    在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開始著重發展經濟,為了防止戰爭的再次爆發聯合成立了聯合國,再加上各國之間保持的相對克制,世界基本趨於和平,但是仍然還有一些地區和國家常年處於戰亂之中,其中,中東是戰爭爆發最多的地區,主要是因為巴以之間的矛盾一直無法妥善的解決,導致以色列以整個阿拉伯世界為敵
  • 第一次中東戰爭:連正規軍都沒有的以色列何以厲兵秣馬,血色開國?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建國翌日即遭阿拉伯聯盟五國三面圍攻,此後打打停停。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開啟,中東戰亂從此連綿不絕。
  • 五次中東戰爭過後,如今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有多大?說出來你都不信
    作者:文者俊也說到以色列這個國家,稍懂些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以猶太族為主體的國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愛因斯坦、馬克思、羅斯柴爾德家族、梅紐因等一些猶太籍名人,其實,除了諾貝爾得主和全球大財團,如今以色列最讓人關注的,那就是作為一個中東世界的外來參與者,與周邊國家的軍事摩擦以及地緣糾紛。
  • 盤點:五次中東戰爭
    科威特,摩洛哥,巴基斯坦;以色列埃及軍隊首戰全勝,但並未乘勝追擊,戰局被以色列逆轉廣泛利用電子技術和使用各種戰術飛彈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黎巴嫩),敘利亞 以色列從黎巴嫩單方面撤軍撤軍討價還價
  • 以色列帥不過3秒?戰機剛剛返航曬出戰績,伊朗頭號猛將凌厲反擊
    以軍剛剛曬出戰績之時,伊朗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索萊瑪尼稱以色列最後的掙扎不能長久,並發起凌厲反擊:黎巴嫩真主黨擊落2架以軍無人機,在巴勒斯坦加薩走廊,向以色列南部發射了至少三枚火箭彈。8月26日,以色列又對在敘利亞的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發動打擊,指責其計劃以自殺式無人機對以色列目標發動襲擊,後伊朗否認在敘利亞的設施遭到打擊,近兩月以來,以色列和伊朗在中東多個戰場持續爆發衝突,以色列憑藉其空中優勢力量,包括出動F35I在內的隱形戰鬥機。頻頻發動針對伊朗和伊朗支持的武裝力量空襲。
  • 以色列的領土欲望永無止境!最終攻勢即將到來,巴勒斯坦怎麼辦?
    據以色列媒體5月27日報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在計劃新一輪的"土地吞併戰爭",旨在徹底吞併約旦河以西的巴勒斯坦聚居點,最快相關法案將會於7月初生效。(通過向選民允諾"發動對巴勒斯坦的戰爭",內塔尼亞胡獲得支持並繼續出任總理)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政府主席阿拉法特於1993年籤署的《奧斯陸協議》中規定,以色列將會和巴勒斯坦通過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領土爭端,而非愈演愈烈的土地吞併。顯然以色列已經打破了自己過去的諾言,上演了一把美式"言而無信"。
  • 「新中東和平計劃」是美國逼迫巴勒斯坦籤的城下之盟
    在筆者看來,這壓根不是什麼和平計劃,這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逼迫巴勒斯坦方面籤署的城下之盟。從內容上來看,雖然看似美國做出巨大讓步,比方說把東耶路撒冷附近地區當作巴勒斯坦的首都等,但是如此的馬虎眼簡直就是掩耳盜鈴。這個計劃與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和阿盟的「阿拉伯和平倡議」簡直就是背道而馳,與巴勒斯坦政府、人民的訴求也相差甚遠。
  • 以色列有美軍的支持,在中東無敵,為何吞不下巴勒斯坦
    以色列有美軍的支持,在中東無敵,為何吞不下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古時叫迦南地,是上帝賜以色列的牛奶與蜜之地(應許的迦南美地),自古以來都為以色列人的領地,只是在兩千多年前被羅馬帝國趕出去流散在世界各處而已,那是他們的故土和家園。
  • 鮑威爾信誓旦旦 對巴勒斯坦以色列一碗水會端平
    同時,鮑威爾還指出:一、美國助理國務卿威廉斯·伯恩斯和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將軍安東尼·津尼將作為特使於本周晚些時候奔赴中東,與以巴雙方進行磋商,制定以巴停火的具體方案。二、巴勒斯坦領導人要「逮捕、審判和懲罰」恐怖分子,必須「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結束暴力和恐怖活動,而且要有實際效果,不應僅停留在辭令和宣言上」。
  • 法國總統敦促以色列,不要吞併巴勒斯坦的領土,是說給誰聽的?
    在本周四,法國總統馬克龍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了電話。馬克龍強調,以色列單方面吞併西岸和其他地區的領土的這一舉動違反國際法,危及以兩國解決方案為基礎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持久和平的基礎的可能性。」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以色列/巴勒斯坦:《賽義德的秘密生活》
    他擔任以色列國家議會議員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在1972年退出政壇,全心投入寫作。1974年,他出版了傑作《悲情樂觀主義者賽義德的秘密生活》()。在九十年代初期,他同時獲得巴解組織和以色列國頒發的文學獎。針對有關他接受以色列獎金的批評,他寫道:「獎與獎之間的對話,勝過石頭和子彈之間的對話。」
  • 為何中東爆發五次戰爭,以色列卻越打越強?專家:這一點很關鍵
    導語:為何中東爆發五次戰爭,以色列卻越打越強?專家:這一點很關鍵眾所周知,上世紀的以色列因為與巴勒斯坦的領土紛爭,最後引發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戰爭,可以說在以色列建國的短短30多年間,以色列和中東國家就發生了高達5場戰爭。然而這幾場戰爭,幾乎都是以色列贏,不得不說也是非常厲害了,為何以色列能夠從建國時期的一個小國,卻在經歷戰爭之後越打越強?
  • 5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周圍的敵人全被打敗,國土面積增加了一倍!
    以色列這個國家的主要人口是猶太人,大家都知道猶太人非常的聰明,所以很多時候他們都能憑自己的智慧獲得一定的成果。畢竟愛因斯坦等著名人物身上都流淌著猶太人的血脈。但是如今的以色列最仍任關注的就是作為中東區的後來者,他和周邊國家近幾年來不斷發生的摩擦。
  • 巴勒斯坦明明被以色列打到快滅亡了,為什麼沒有幾個國家幫他?
    ,而在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中尤以巴以衝突矛盾最為尖銳。這就是直接向世界宣布,巴以衝突爭鬥多年的耶路撒冷直接就成為以色列的首都了,這就是公然拉偏架,雖然巴勒斯坦人民已經生活在最艱難的貧困線上,目前的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對比,就像是一幫貧民窟的孩子與一幫華爾街的大佬對比一樣,巴勒斯坦人民已經是聯合國人道主義組織救援的常客了。
  • 巴勒斯坦宣布恢復與以色列的安保和民事合作
    新華社拉姆安拉11月17日電(記者熊思浩)巴勒斯坦總理阿什提耶17日晚發表聲明宣布,巴方決定與以色列恢復中斷6個月的雙邊安保和民事合作。聲明說,以色列向巴勒斯坦領導人書面承諾將遵守雙邊協議,「為此,我們恢復與以色列當局關係」。
  • 以色列國防軍有多強?在中東戰場上,「閃電戰」近乎無敵
    當耶路撒冷城牆上阿拉伯旗幟已經飄揚了一千多年,那選擇回歸上帝應許之地的不僅有猶太人,隨之而來的還有血與火的戰爭。被穆斯林國家包圍的以色列能在夾縫中生存強大嗎?艱難復國路歷史上,猶太民族長時間定居於大致在如今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帶的土地上。由於羅馬帝國的擴張,國破家亡的猶太民族被迫流亡世界各地。
  • 是什麼讓以色列會這麼肆無忌憚的一再挑釁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呢?
    中東格局中,是什麼讓以色列會這麼肆無忌憚的一再挑釁其他國家,甚至不惜發動局部戰爭呢?其實以色列問題很簡答,一個問題就能解決。就算現在以色列退出所有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退回到第一次中東戰爭前的領土,試問,巴勒斯坦掌權的哈馬斯能夠放棄武力消滅以色列的主張嗎?當然是不可能的。之前在巴勒斯坦地區投票表明,有百分之九十的巴勒斯坦人支持極端組織哈馬斯,而不是支持溫和派法塔赫。
  • 聯合國當年為什麼要讓以色列在中東建國?這不是製造矛盾嗎
    說到以色列這個國家,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它。以色列嗎?不就是猶太人建的國家嗎?它的位置在什麼地方?嗯,對,就在中東地區。 沒錯,以色列是在中東地區,而且在中東地區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怎麼獨特呢?也就是整個中東地區,只有以色列是猶太人,其它國家,諸如巴勒斯坦、約旦,都是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