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領土欲望永無止境!最終攻勢即將到來,巴勒斯坦怎麼辦?

2020-12-15 谷火平觀察

據以色列媒體5月27日報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在計劃新一輪的"土地吞併戰爭",旨在徹底吞併約旦河以西的巴勒斯坦聚居點,最快相關法案將會於7月初生效。但這次各方都感覺到了來自以色列的威脅,尤其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政府主席阿巴斯已經做出了最壞打算,並於上周中斷了和美以兩國的一切協議,來自以色列的"最後進攻"即將到來。

(通過向選民允諾"發動對巴勒斯坦的戰爭",內塔尼亞胡獲得支持並繼續出任總理)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政府主席阿拉法特於1993年籤署的《奧斯陸協議》中規定,以色列將會和巴勒斯坦通過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領土爭端,而非愈演愈烈的土地吞併。顯然以色列已經打破了自己過去的諾言,上演了一把美式"言而無信"。

從2014年新一輪巴以衝突結束後開始,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和約旦河以西的領土逐步蠶食,以至於如今巴勒斯坦宣稱的總領土面積有6000平方千米,但實際控制甚至不超過三分之一,並隱隱呈逐步萎縮態勢。雖然2016年12月23日通過的聯合國第2334號決議以14票支持、0票反對的全票,要求以色列立刻停止在所有侵佔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展開的活動,但以色列依然我行我素,將之拋之腦後,巴勒斯坦的局勢已經愈發令人擔憂。

(巴勒斯坦領土範圍圖,綠色為實際控制,黃色為宣稱領土但被以色列佔領)

遭受疫情和領土侵犯雙重困擾的巴勒斯坦,已經在國際上取得了不少關注的目光,聯合國中東和平進程特別調查員尼克雷·姆拉登諾夫就已經發出警告,要求以色列"立刻放棄吞併",並積極呼籲聯合國重啟巴以問題談判。

另一方面,歐盟主要國家都紛紛譴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不要隨意踐踏國際法並進行領土吞併的單方面行動,德法外長已經展開緊急磋商,並和其他歐洲國家展開交涉。

(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定居點隔離牆)

之所以以色列能夠在中東如此囂張,除了自身軍事實力強大外,主要是因為背後站著堅定的盟友——美國,從1948年5月14日建國至今,美國就一直支持著以色列的一切決定。另外幾乎任何有關巴以問題的投票,美國要麼就是投反對票,要麼就是棄權,讓一些談判很難推進下去。

從2016年川普政府執政以來,一直推進的就是強硬的中東政策,除了退出《伊核協定》之外,就是和以色列一起不斷加大對巴勒斯坦的制裁。2018年5月14日,正值以色列建國70周年之際,美國更是公然把駐以色列大使館搬到了耶路撒冷,等於用行動證實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而非巴勒斯坦的",這也讓美巴關係和巴以關係跌入谷底。

(巴以問題,一直是世界上最為複雜的難題之一)

但隨著以色列得寸進尺般的推進,巴勒斯坦正不斷喪失一個又一個聚居點,已經距離"實質性亡國"不遠了,雖然能夠在國際上得到不少國家的聲援,但由於美國的封鎖,巴勒斯坦得到的實質性援助仍然少得可憐,加沙地區甚至一度陷入燃料短缺、電力不足的窘迫局面,如此看來,以色列的"領土吞併計劃"很快就要得逞了。

(如果放任以色列不管,很快六芒星旗幟,就將揚遍約旦河以東)

但由於美國總統大選臨近,美國總統川普迫於維護海灣國家的面子,也不好太過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過分,所以無法得到美國太多支援的以色列想要在7月發動"最終攻勢",難度還是較大的,巴勒斯坦距離以色列發動的"最終攻勢",仍然有一段時間可以把握。

相關焦點

  • 美國將支持以色列吞併巴勒斯坦領土,中東會怎樣?
    據法新社華盛頓報導:美國當地時間27日表示,它準備承認以色列對大部分西岸領土的吞併,但要求以色列新的聯合政府也要與巴勒斯坦人談判。報導稱,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發誓要推進吞併行動,而巴勒斯坦人稱這將關閉兩國解決方案的大門。
  • 巴勒斯坦曾經提出加入以色列,以色列為何拒絕了?
    ,事實上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巴勒斯坦曾經要求加入以色列,但是卻被以色列拒絕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可惜的是戰爭的結局以阿拉伯人的失敗而收尾,阿拉伯人不但沒有把猶太人趕出去,而且還損失了大片的土地,圍繞領土的問題,雙方進行了多次的戰爭,但是猶太人的地盤是越來越大,其領土在巔峰時期一度達到了8萬平方公裡,要知道最初的以色列只有1萬多平方公裡,即便最後歸還了一部分但是最後仍然還有2萬多,比最初的時候整整多了一倍還要多。
  • 法國總統敦促以色列,不要吞併巴勒斯坦的領土,是說給誰聽的?
    在本周四,法國總統馬克龍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了電話。馬克龍強調,以色列單方面吞併西岸和其他地區的領土的這一舉動違反國際法,危及以兩國解決方案為基礎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持久和平的基礎的可能性。」
  • 川普撮合以色列與摩洛哥,巴勒斯坦與西撒哈拉獨立之路越來越難
    2020年12月,北非阿拉伯國家摩洛哥宣布與以色列建交,引發民眾示威抗議美國即將卸任的總統川普撮合摩洛哥與以色列建交,這會給即將上任的總統拜登造成什麼樣的外交局面?以色列外交在北非的摩洛哥取得突破,但在突尼西亞和其它幾個北非阿拉伯人國家受阻,說明中東問題和穆斯林世界的複雜性。
  • 面對以色列蠶食鯨吞,巴勒斯坦考慮將實際建國、也定都耶路撒冷
    今年4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說:「有信心在美國的支持下,將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納入領土」。巴勒斯坦的反應這件事情觸怒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總理阿什提耶表示,如果以色列膽敢將領土擴展到約旦河西岸,就等同於吞併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將單方面宣布以1967年國際認同的界限為準,成立「巴勒斯坦國」,並且也將定都耶路撒冷。這可太熱鬧了,耶路撒冷之爭已經上千年了。再過幾個月該進入白熱化了。
  • 巴勒斯坦明明被以色列打到快滅亡了,為什麼沒有幾個國家幫他?
    要說他們是領土爭端問題,雙方都認為自己在理,所以只有戰爭是解決領土問題的唯一手段,畢竟領土問題很難通過講道理、談判來解決。  這就是直接向世界宣布,巴以衝突爭鬥多年的耶路撒冷直接就成為以色列的首都了,這就是公然拉偏架,雖然巴勒斯坦人民已經生活在最艱難的貧困線上,目前的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對比,就像是一幫貧民窟的孩子與一幫華爾街的大佬對比一樣,巴勒斯坦人民已經是聯合國人道主義組織救援的常客了。
  • 巴勒斯坦英文報進軍以色列 以民眾態度寬容(圖)
    綜合媒體報導,巴勒斯坦發行的英文報紙現在以色列街頭也能買到了,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2006年底創刊的巴勒斯坦英文報紙《巴勒斯坦時報》(PalestineTimes)3月底進軍以色列市場。以色列民眾對該報的看法多種多樣,但多數持寬容態度。    該報總編輯奧斯曼此前表示:「這份報紙試圖讓以色列人看到我們一樣也是人,而不是你所知的敵人。」
  • 巴勒斯坦大舉進攻以色列,火箭彈被截後,大量燃火氣球飄向天空
    近些年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可以說是摩擦不斷,雙方圍繞著領土問題的爭端也從未停止過。近期,雙方的爭端在經歷短站的降溫後,又再次重燃了起來,哈馬斯表示要重創以色列。據報導,周20日晚間,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南部地區連續發射了12枚個高火力的火箭彈。雖然以色列當地的防空系統攔截了其中9枚火箭彈,另外的3枚成功落入了攻擊點。
  • 以色列暴行不止:猶太人直接開車撞死巴勒斯坦人,直接抓捕兒童
    根據巴勒斯坦方面稱,以色列猶太人定居點的居民,在被佔領的西岸中部,製造了一起明顯對巴勒斯坦人的撞車案件。這名以色列油田人將至少兩名巴勒斯坦工人撞死,另外五人重傷。在約旦河西岸的不同地區,發生了數十起以色列猶太人針對巴勒斯坦人的交通撞擊案件,其中大多數未經以色列當局調查。早在9月14日,在納布盧斯南部哈瓦拉鎮附近的一條道路上,一名巴勒斯坦工人在一次類似事件中受重傷,以色列司機逃離現場。自1967年佔領西岸和東耶路撒冷聖城的巴勒斯坦領土以來,已有超過60萬以色列人居住在230多個定居點中。
  • 巴勒斯坦快被以色列打壓:普京在中東再次出手喊話,要求匡扶正義
    根據巴勒斯坦方面報導稱,國際社會在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中,表達了對巴勒斯坦的全方位支持。「普京在『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致電阿巴斯」。俄羅斯總統普京重申了他的國家的明確立場,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特別是在耶路撒冷的首都建立一個主權國家的。
  • 從以色列到巴勒斯坦,探訪耶穌降生的馬槽,感受殘酷的巴以隔離牆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耶路撒冷以南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邊境地區,可以發現這裡有一道8米高的長牆。 (Tips:巴以隔離牆始建於2002年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全長約700公裡,主要起分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作用。但以聯合國、海牙國際法庭為代表的一批國際權威機構認為,巴以隔離牆為非法項目,並要求以方拆除。)
  • 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使用什麼語言?
    位於亞洲西部的以色列,全稱以色列國。以色列的官方語言為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通用語言為英語。希伯來語屬於閃—含語系閃米特語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以色列主體民族是猶太人,屬歐羅巴人種,屬閃米特--含米特亞種。佔以色列總人口的75%以上。以色列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眾多,以希伯來語作為母語的佔49%,以阿拉伯語作為母語的佔18%,以俄語作為母語的佔15%,以法語作為母語佔2%,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佔2%,以意第緒語作為母語的佔2%,以西班牙語作為母語的佔1.6%。
  • 專家:以色列的川普式單邊主義
    1982年阿根廷入侵福克蘭群島時,全世界幾乎沒有發出聲音,反對聯合王國收復其領土的軍事幹預。當伊拉克於1990年佔領科威特時,聯合國授權採取軍事行動,驅逐伊拉克軍隊。另外,當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裡米亞時,聯合國對其實施了直到今天仍在生效的嚴厲制裁措施。53年來,這項原則一直是巴勒斯坦民眾希望的寄託。1967年,這項原則被列入聯合國安理會第242號決議的序言。
  • 聯合國官員呼籲以色列不要拆除巴勒斯坦貝都因人居住區
    新華社加沙9月16日電(記者楊媛媛 趙悅)聯合國中東和平進程特別協調員尼古拉·姆拉德諾夫16日發表聲明,呼籲以色列不要拆除汗艾哈邁爾村的巴勒斯坦貝都因人居住區。姆拉德諾夫說,拆除巴勒斯坦貝都因人居住區的行為違反國際法,並將破壞建立一個與以色列為鄰、適合生活的巴勒斯坦國的機會。以色列最高法院5日做出裁決,將在一周後拆除位於耶路撒冷以東的汗艾哈邁爾村一個居住區,因為那裡是「非法建設」。
  • 巴勒斯坦宣布恢復與以色列的安保和民事合作
    新華社拉姆安拉11月17日電(記者熊思浩)巴勒斯坦總理阿什提耶17日晚發表聲明宣布,巴方決定與以色列恢復中斷6個月的雙邊安保和民事合作。聲明說,以色列向巴勒斯坦領導人書面承諾將遵守雙邊協議,「為此,我們恢復與以色列當局關係」。
  • 中東的石頭戰爭,巴勒斯坦投石戰和以色列的反擊
    不單是巴勒斯坦人投,猶太人也在投。以色列成立之後,投石始終持續,但比較零星,一是純屬個人行為,二是這種做法得不償失。當時中東戰爭連綿不絕,以色列兵看到揚手扔東西就直接開槍,誰知道你扔的是石塊還是手榴彈呢?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不管投什麼對面都是槍子招呼,那還不如真投個手榴彈呢。
  • 以色列允許一萬巴勒斯坦勞工重新入境工作
    以色列允許一萬巴勒斯坦勞工重新入境工作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以色列政府11月2日允許一萬名巴勒斯坦勞工從加薩走廊進入以色列境內工作,這是以色列一個月前加強對該地區限制以來首次允許巴勞工返回他們的工作崗位。
  • 巴勒斯坦譴責以色列決定關閉聯合國在東耶路撒冷的學校
    巴勒斯坦20日譴責以色列決定關閉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近東救濟工程處)在東耶路撒冷學校的行為,認為這一「挑釁舉動」侵犯了國際法賦予巴勒斯坦難民的權利。
  • 巴勒斯坦:失去故事的國
    02   眾所周知的是,巴以衝突,存在於領土、外交、軍事、經濟等各個層面之中。   在以色列的敘事中,猶太人是這片土地的英雄。   猶太人離開迦南(現今的巴勒斯坦等地區)後,這片土地上的繁榮也隨之消散,阿拉伯世界統治時期,這裡文明更是持續衰退。   苦難的猶太人,在時空、歷史和生活都錯位了兩千多年之後,最終回到了遙遠的故土。
  • 摩洛哥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被出賣的除了巴勒斯坦還有西撒哈拉
    12月10日,美國、以色列與摩洛哥三方分別宣布,以色列與摩洛哥同意實現兩國關係的正常化。摩洛哥成為今年繼阿聯、巴林和蘇丹之後,在美國斡旋下第四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這一次,失望的不僅僅是巴勒斯坦,西撒哈拉也被美國作為了交易的「禮物」。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角,被稱為「非洲的最後一個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