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放久了會生黑色的小蟲子,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

2020-12-24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那就是許久未吃的大米在吃的時候突然發現裡面有一群黑色的小蟲子,而且即使你淘洗乾淨,在煮米時,水面上還是會漂浮幾個幼蟲或者是蟲卵,搞的人一點食慾都沒有。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種小黑蟲的來歷。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黑色的小蟲子是啥?

咱們上面說的小蟲子不僅僅是會出現在大米之中,只要是五穀雜糧,放置一段時間後都可能會滋生這種小蟲子。筆者前段時間在打掃衛生時,就在廚房的柜子裡發現了一小袋被遺忘許久的小米,當拿出這袋小米來之後,我被震驚了,因為整個的袋子上都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孔,而且裡面至少有幾百隻黑色的小蟲子,甚至在袋子的底部,許多小米已經被粉末化了。那麼,這是什麼蟲子呢?

在不同的地區,這種小蟲子有不同的叫法,我們這叫黴油,有的地方叫米蟲、麥甲等等,不過它的學名其實叫米象鼻蟲。米象鼻蟲(以下簡稱米象)是昆蟲綱鞘翅目象鼻蟲科米象屬下所有昆蟲的總稱。整個的象鼻蟲科下的昆蟲都是素食主義者,它們的食物只有植物,並且一些象鼻蟲只寄生在某些特定的植物上。其中米象屬下的昆蟲只寄生在穀類植物上。

從外觀上看,米象身上都被堅硬的外甲包裹著,體色以黑色和褐色為主,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長著一個像大象鼻子一樣的細長吻部,位於頭部兩側的觸角中間。與大多數的昆蟲觸角不同的是,米象的觸角是呈90°彎曲的,其中末端膨大成為圓形。

米象的體型大都非常的小,通常只有2-3毫米,我們看到的這個黑色小傢伙就是米象的最終形態。米象的生長發育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米象的卵用肉眼很難發現,因為它只有平均0.6毫米,而且為白色,在大米中幾乎看不到,而它的幼蟲通常只有2毫米左右,身體較為細長,通體乳白色,之後進入蛹的狀態,最後它會變成我們看到的黑色(褐色)小甲蟲。,這是米象的最終形態,米象的繁殖就是在這一階段進行的。當米象完成交配後,會將穀物咬一個洞,然後將卵排入其中。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個米粒上有個小洞時,那裡面大概率是有米象的卵。

米象的繁殖周期各有不同,從整體上看,溫度越高,米象的繁殖周期越短,在我國南方,米象一年可以繁殖7-9個世代,而在我國的北方,米象一年通常只能繁殖1-2個世代。

米象有著負趨光性,它們喜歡待在陰暗、潮溼、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在成蟲狀態下,米象具有假死的習性,如果我們用手輕輕一碰,它大概率會裝死。所以,我們在清理米象時,千萬不要看到它不動了就以為它死了。

我們吃的米放時間長了為什麼會有米象?

通常上面對米象的簡單介紹,我們就能找到答案,那就是米本身就有米象的卵。但是,米象的卵不止是來自于田地,還來自於儲藏的地方。

有些穀物在地裡生長成熟後就已經被米象盯上了,它們在交配後,直接在植物上就把卵產在了穀物之中,這就造成了我們會買到一些已經有米象蟲卵的大米。

其次,大米在收穫時通常是先放入糧倉等儲存糧食的地方,而這些地方通常都有米象潛伏,這樣就容易跑到新的大米上產卵。

因此,在我們買大米時,這些大米都是經過篩選的,最起碼的是我們看不到米象的成蟲。但是時間長了,這些帶有蟲卵的大米,就會孵化,慢慢的就有米象出現了。而在滿是大米的環境中,米象的成蟲一旦出現,它們就會交配繁殖,最終造成米象在米缸或者米袋裡泛濫成災的後果。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問:米象在乾燥的穀物中生存,它們為什麼不需要喝水?

眾所周知,生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米象也不例外。但是在米缸或者米袋中,它們沒有明顯的水來源,那麼它們是如何喝水的呢?

米象的生長離不開水,而它的水正是來自於食物本身。米象想從食物中獲取很簡單,由於米象喜歡潮溼的環境,所以只要有米象生存的地方,本身我們的穀物就已經受潮了,而受潮的原因大致有兩個,一個是穀物本身就沒有晾乾,一個是穀物存放的地方比較潮溼。這樣穀物中就含有水分,這是它們獲取水分的主要方式。所以,我們對付米象可以從它的習性上下手。

首先,要保持儲存穀物地方和容器的乾燥,這一點可以買一些密封性好的米箱。其次,如果發現穀物中有米象,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穀物放在太陽底下暴曬,這樣不但能夠殺死米象的成蟲還能讓米象的卵死於高溫脫水。這樣就能極大地減少米象泛濫的現象了。

並且一旦發現有米象,那麼要把整個穀物附近的環境也清理一遍,因為有些米象可能會藏在一些縫隙之中,如果不根除,它們很容易再次泛濫。

總結

米象是穀物中常見的「害蟲」,而且它們繁殖能力很強,所以如果發現零星的幾個米象,一段時間不管,它們就會泛濫成災。由於其在產卵時會將卵產在米中,在我們購買時很難發現。所以,如果買的穀物長時間不吃,記得要拿出來暴曬一下。當然,在低溫環境下米象很難生存,所以也可以將買回來的穀物放在冰箱裡凍一下,這樣也能起到殺滅米象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你真知道?看專家理解
    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這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你真的知道嗎?看專家的相關理解。其實大米生蟲子,在以前是一件特別常見的事情,主要起發生在儲存了2到3年的陳米中,會發現突然出現一些蟲子。其實對於這確實在很久以前比較的難以理解,畢竟在把大米倒進米缸或者是罐子裡面的時候沒有看到有什麼蟲子,而且大米也不是敞著口存放的,可以為什麼這個蟲子就莫名其妙地出現了呢。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由於溫度較高且溼度較大,而在這種環境下存放的米就會更加容易生蟲子,那麼為什麼大米在存放一段時間後就會生蟲子了呢?
  • 米罐裡的米很乾淨,為什麼放久了有蟲子?生了蟲子的大米還能吃嗎
    持續好幾天的雨天和炎熱的氣溫,使我們家裡的米長出了一些黑色的小蟲子。這種小蟲子不大,可是總數許多,在米中跑來跑去去的,看上去十分的噁心想吐,我擇了好長時間才從一大袋米中擇出幾兩可以吃的小米粒。這種小蟲子稱為米蟲,別名稱為米象,他們具備一根較長的鼻部,就好像「蟲類中的小象」。
  • 家裡的大米放久了會生蟲,這些蟲子是從哪來的?這種米還能吃嗎?
    大米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主食,大米及其製品是我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食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發現家裡的米放的時間一長,就會長出米蟲來。特別是到了夏天的時候,空氣溫度高,溼度大,在這種環境下大米更加容易生蟲子。
  • 大米容易長蟲子?用這3個實用的小方法,保證大米放久也不生蟲
    大米是我們的主要食物,特別是在南方地區一般一日兩頓會煮米飯吃,平常也會多買些放在家裡儲存。但是會發現大米買回來時間久了,有黑色的小蟲子在裡面爬來爬去,真是很惱火!這是因為儲存大米的方法不當,導致受潮,很容易長出米蟲子,這樣處理起來挺麻煩的,總不能三天兩頭把大米拿去曬吧。當然,我們知道長蟲子的原因,再來對付它們,保證大米存放的時間長不會長蟲子了。下面把3個簡單實用的小妙招分享給大家!
  • 打開米盒發現有很多黑色蟲子,這樣的大米還可以煮飯嗎?
    裝置大米的盒子許久沒有被打開,興致來了想做個煲仔飯,卻發現米盒不僅有股味道,而且還可以看到一些黑色的小蟲子在米堆裡忙碌。這種現象我們也不少見,但還是備感疑惑,為何密封好的米盒還是會有黑色的小蟲子?它們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今天,我們就來解決大夥的疑問。
  • 密封的米罐裡,有時候為何會出現黑色的蟲子,這些蟲子吃了會怎樣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那就是明明米罐密封得很好,而且米也很乾淨,但是只要買來的米放置一段時間,在大家打開米罐的時候就會發現裡面有很多的小蟲子。這些蟲子外形相似,但是顏色卻不同,有的是黑色的,有的白色的。
  • 為什麼大米放久了會長小蟲子?哪兒來的?一個方法「趕盡殺絕」
    疫情期間,不少家庭會多買幾袋米屯在家裡,減少去超市的次數。然而好多人會發現,日子久了,米缸裡就會出現米粒一般大小的小蟲子,尤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跟螞蟻、蟑螂不一樣的是,米缸明明是密封的,為什麼還會長蟲子呢?
  • 久放的米會長出蟲子,這些蟲子從哪來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我們習慣的見到放久的米,裡面會有蟲子。有些是乳白色的,而有些是褐色的。這些其實都是同一種米蟲的不同形態。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就是會經歷卵,幼蟲,蛹,以及成蟲,這四種形態的昆蟲,我們把它們稱之為全變態昆蟲。比如,蚊子、蒼蠅、蝴蝶、飛蛾、蜜蜂、甲蟲等這些昆蟲,都是全變態昆蟲。而米蟲恰好屬於全變態昆蟲中的甲蟲類,相信大家都有見到過,我們放久的米上面,有時會有乳白色的蟲子爬過,這種蟲子就是米蟲的幼蟲形態。
  • 為什麼家裡會有很多小蟲子?
    最近,住在南方的金所長很苦惱一件事,就是家裡突然出現了很多小蟲子,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有一個小蟲子屍體躺在腳下,嚇了自己一大跳。金所長百思不得其解, 家裡明明打掃得很乾淨,怎麼會有這麼多蟲子?到底是哪裡出錯了?怎麼才能消滅這些蟲子呢?
  • 米袋中為什麼會出現黑色蟲子?你吃的米飯中,可能就有蟲卵!
    在所有的食物當中,大米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就是在夏天非常炎熱的季節中,大米也不會長毛髮黴,但是你會發現在米袋當中會出現一些黑色的小蟲子,雖然沒有米粒大,但是看到這些蟲子在大米當中爬行
  • 密封的米罐裡,有時候為何會出現黑色的蟲子,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
    很多人都是有那樣的社會經驗,那便是本來米罐密封性得非常好,並且米也很整潔,可是要是買回來的米置放一段時間,在大伙兒開啟米罐的情況下便會發覺裡邊有很多的小蟲子。這種蟲子外觀設計類似,可是色調卻不一樣,有些是灰黑色的,有的白色的。
  • 大米裡生黑蟲怎麼辦?大米裡有黑色的蟲子怎麼辦
    小編自從到新公司後真的很少在家吃飯了,周末收拾的時候才發現紫米裡面有好多黑蟲,一時間都不知道怎麼辦了,還好娘親比較有辦法啦~~在這小編也分享給大家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大米裡的黑蟲學名是米象,基本是無痛無害的,所以生了蟲子之後只要剔除掉蟲子,大米還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 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那麼問題來了,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大家在生活中可以發現,米放了很久,會有蟲子在大米裡面,米怎麼會憑空生出蟲子呢?其實這是米蟲,米蟲指大米裡的蛀蟲,學名為米象,常在穀物中被發現,因為繁殖速度快,為穀物中主要的害蟲之一。其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麥、高粱、麵粉、等各種貯藏的穀物中,木地板的家庭出現的也較多。
  • 大米放久會生米蟲,這些米蟲是哪來的?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儲藏好的大米長出了米蟲。雖然在儲藏大米時做好了密封,但過一段時間之後,大米中就會出現米蟲。那麼,這些米蟲是怎麼來的呢?米蟲又是怎樣的生物呢?米蟲又稱米象,它們的繁殖能力很強,通常會以大米等穀物為食。
  • 大米為什麼會生蟲?生蟲的米,吃了會得病嗎?不少人還蒙在鼓裡
    在家裡很容易出現一些小蟲子,比如垃圾桶周圍,還有長時間擺放的水果等都很容易招惹蟲子,甚至是在淘米的時候,還會發現淘米水上漂著一層白色的小蟲。大米是我們很多人日常生活當中經常吃的主食,很多人都會從超市裡購買大米,剛開始買回來的大米又白又透,但是如果放上一段時間,在米裡面就會出現蟲子。下面跟大家談一談蟲是怎麼來的,注意了解。為什麼大米裡邊會生蟲?很多人都會疑惑,明明已經封好袋口,這些蟲子是怎麼進去的?
  • 生活小妙招,家中生了小蟲子,用這幾個方法輕鬆去除
    現在很多的家庭,家裡都會有一盆花,可是同時也會面臨著,家裡會出現很多的小飛蟲。尤其是養花很多的人。家中的花盆當中,會生一些小蟲子。不僅養花會生一些小蟲子家中也會莫名其妙有一些蟲子。家裡面到處飛的都是雖然說這些小飛蟲,不會咬人或者是傷害到,但是它不斷地在家中飛來飛去,看得心裡也會厭煩。這些小飛蟲該怎麼去掉呢?能不能用殺蟲劑,如果不用殺蟲劑還有沒有什麼別的方法能夠消滅。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所以說幾種預防和消滅蟲子的辦法。做到下面這些辦法蟲子就會慢慢就沒有了。
  • 農村的夏季,家裡存放的大米或玉米會生蟲子,有什麼好的儲存方法
    農村的夏天,一些家庭放置的大米和玉米是會生蟲子的,黑嫂小的時候,看到這些蟲子就噁心,後來總感覺吃東西不放心,老是害怕裡面有蟲子。為此,不少人為了跟這些蟲子鬥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但很多人卻發現,自己用了不少方法,可該生蟲子還是生蟲子。
  • 米蟲哪來呢?難道真是無中生有?怎樣才能除掉它們?
    我們雖然習慣稱呼這種蟲子為米蟲,但實際上它不僅存在於大米中,在小麥或其它穀物之中也有可能出現。對於米蟲,人們最為不解的一件事就是,這種小蟲子是從哪裡來的呢?買來時還晶瑩剔透的大米,存放時間久了,怎麼就會憑空產生蟲子呢?
  • 家裡存了太多五穀雜糧,卻開始生蟲,這該怎麼辦?
    多吃五穀雜糧身體好,放久了卻生蟲,該怎么正確處理?不過這個方法在冬天的時候可行,但是到了夏天,可能並不太適合,因為夏天這些糧食實在是太容易生蟲了,無論是大米還是豆子,可能兩天沒注意,就會看到裡面滿是一些飛蛾,這些小蛾子產卵之後就會形成蟲子,最後也就會啃食糧食。
  • 大米長黑褐色蟲子還會飛
    N海都記者 陳贄超 海都訊 大米長了不少蟲子,但不知「來頭」。昨日,福州市民倪先生發來了自家大米的照片,其中出現不少黑褐色的小蟲子,會飛,「感覺長得和一般的『米蟲』不太一樣」。 飛蟲是印度谷螟 這是我們平時常說的「米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