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光燦爛的日子》了解他的人生態度,不愧是京味民謠,夠味兒

2020-12-20 響馬書生

音樂敲黑板:郝雲《陽光一般燦爛的日子》

當我們唱起歌,我們真的很快樂;當我們跳跳跳起舞,我們真的什麼都不在乎。

書生說音樂,解析歌詞故事,持續推薦良心音樂。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就是簡單的快樂。

京味民謠又搖滾的郝雲,讓唱作人的舞臺注入了新鮮的元素,雖然不是評委口中的高端難以理解的作品,但直白的力量也能深入人心,在緊張的氛圍中流動著愜意舒服的空氣,這個圈粉無數的中年大叔,舞臺表現平穩輕鬆,不急不躁,切切實實的讓大家感覺到了那種簡單的快樂。

唱作人的第八期,郝雲作為補位唱作人,戰勝了的常石磊,按照郝雲的說法,常石磊的連續唱了幾首慢歌,突然聽到自己的作品,然後眼前一亮,亦有運氣使然。當然,兩位唱作人我都非常喜歡,所謂大眾評委各有所愛,比賽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平臺認識更多的唱作人,聽到更多優秀的作品,就如當初毛不易淘汰的時候所說,輸贏無所謂,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好的作品留在這裡,讓懂得人去聽,去感受,就可以了。

關於郝雲

聽到郝雲的第一首歌是《活著》,同樣是京味民謠,《活著》這首作品,用樸實的歌詞調侃了現在年輕人在「慌慌張張、匆匆忙忙」的社會節奏中,勇敢生活的故事。一把簡單的吉他,一篇平平淡淡的歌詞,輕而易舉的唱進年輕人的心中,在簡單的旋律中對生活進行思考,其MV中各種職業的加入,格外契合。

為何生活總是這樣,難道說我的理想,就是這樣度過一生的時光。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許生活應該這樣,難道說 60歲以後,再去尋找我想要的自由。其實我也常跟自己說,人要學會知足而常樂,可萬事都一笑而過,還有什麼意思呢。

郝雲用自己的見解,回答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一輩子到底該如何去過。

他出生於河南,年少時跟隨家人來到北京,居住多年,生活的靈感讓他創作出很多關於北京的音樂,比如《北京 北京》《望京》。還記得寧浩電影《心花路放》的插曲《去大理》,郝雲唱出了中年男人在這個年紀特有的沉重和感懷,用最淳樸最真摯的感情進行演繹。

郝雲長得不帥,但是這個大叔不壞,早在1998年就組建了青蛙樂隊,他的作品貼近生活,擁有強大原創能力的他,創作出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低調的,游離在音樂世界邊緣卻總能發光發熱的文藝青年兒。

關於《陽光一般燦爛的日子》

簡單的人生態度,燦爛如同陽光的日子。

城市川流不息,每個人都忙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人可能會為了五鬥米折腰,有的隨便吃一頓飯就抵過別人一個月的工資。擁擠的地鐵人頭攢動,有人在旅遊,有人在做業務,有人匆匆忙忙的趕去約會。不一樣的臉龐,不一樣的心情,偶爾遇到熟人打聲招呼,寒暄一番。

看到微信上傳來的信息,可嘆總是不和別人在一個頻道上,黃小琥曾經說過,沒那麼簡單,每個人都有他的脾氣,任何事情都沒有想像的那般容易。

每個人都低著頭玩著手機,笑著、哭著,這個世界彷佛不再需要交流。

地鐵中想起那首熟悉的歌曲,裡面可能有你的心情,閉上眼睛,好好的享受一番,春風襲來,如坐春風。

你看那些人行色匆匆,車開的像飛機,玩命的摁著喇叭,他說著急去練瑜伽,朝陽的人太忙,海澱學習緊張。

城市的每一刻都在變化,誰誰誰買了新房,某某某獲得了城市戶口,有人還在為愛情苦惱,有人獨在異鄉為異客,形形色色。

春天有花兒開,夏天有蟲兒來;秋霧散不開,冬天人不在。

朋友啊,不管你是被苦惱纏繞,不管你是丟了愛情,讓我們聽一首讓你感動快樂的歌曲吧。

最起碼讓我們看起來很快樂,好像我們什麼也不在乎。

不對,生活就應該快快樂樂,所謂知足常樂,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

相信自己,你也可以的。

- End -

原創聲明:響馬書生原創,未經授權或作者同意,嚴禁轉載。另打滾求關注。

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若侵,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陽光燦爛的日子》:放肆的青春就此綻放燦爛光芒,網友:亮瞎了
    今天我來和大家一起回憶一下這部小說改編的經典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該片由著名導演姜文執導。20世紀70年代初的北京,忙著「鬧革命」大人無空理會小孩,加上學校停課無事可做,以軍隊大院男孩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樂子,靠起鬨、打架、鬧事、拍婆子等方式揮霍過量的荷爾蒙。
  • 中登集團群英譜——安慰: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3年,姜文的首部電影導演作品拍攝完成,《陽光燦爛的日子》。影片在述說屬於他和王朔們的青春故事。不像後來青春片那麼矯情,好像青春瀰漫著迷惘、痛苦、慌亂。青春故事也可以史詩一樣敘說,如克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
  • 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寫詩
    三三七期同題詩1二月2大寒3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寫詩擬題人重出江湖&
  • 姜文的北京大院與他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
    姜文,這個在影視圈子裡像神一樣的男人,觀眾給他的評價只有兩種,懂得人說他好的不得了,不懂得人說他的東西什麼都不是。這樣的兩極分化,就像是陳坤所說的那樣:「姜文的故事永遠不滿足於告訴你一些司空見慣的、日常的事。國內很多觀眾的觀影習慣其實是靠電視劇培養起來的,還是期待你給他講個故事。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19部《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傳達著「成長」的主題,從青春浪漫到認識到真正現實的轉變就是一種 「成長」。逃學、拍婆子、進炮局;在胡同裡瞎逛;溜門撬鎖,從一間屋子到另一間屋子,體驗著開鎖時的驚險和喜悅;從一個屋頂越至另一個屋頂,從陽光燦爛到日落昏黃
  •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首關於青春的詩
    ——淺析《陽光燦爛的日子》視聽特色「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卻忽然忘了是怎樣樣的一個開始,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淺,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 《放蕩青春》是荷蘭版《陽光燦爛的日子》,另一種大象席地而坐
    該片頗有一些荷蘭版《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味道,而片中透出的荷蘭青年的生存態度,又是另一種《大象席地而坐》。《放蕩青春》是目前比較公認的一個電影翻譯名。這部荷蘭電影的荷蘭語直接翻譯則是「我們」。當然「我們」這個名字不能迅速呈現該片的內容態度,反倒是《放蕩青春》簡單明了,讓影迷知道它演的就是青年人的「放蕩不羈」。
  • MIX TOP5新歌榜丨郝雲:陽光一般燦爛的日子
    NO.4 Alin--抱歉 我不抱歉人生的旅程每一頁都似雲翻湧、如浪拍蕩翻過這頁,才能往前抱著傷,不抱歉不抱怨管他們,讓我們,做我們NONO.1郝雲--陽光一般燦爛的日子陽光要多明媚才能稱做「燦爛「?聽過這首歌,讓我們想起了郝雲那句經典的歌詞:「每天站在高樓上,看著地上的小螞蟻」。這首《陽光一般燦爛的日子》好像是《活著》的「外傳」——站在了最高的高樓上,用放大鏡窺視著地上一隻只真實的「小螞蟻」,總有一隻能讓你對號入座。
  • 《陽光燦爛的日子》:經典作品的背後,你不知道的還太多
    雖然距《陽光燦爛的日子》上映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但至今看來還讓人覺得青春尚在、回味無窮,而這部經典作品幕後的故事,也絕對稱得上精彩!1、來自馬丁·斯科塞斯的鼓勵在1992年3月的時候,姜文到美國拜訪了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並且去到他的片場探班、學習。
  • 姜文看著寧靜相片,編《陽光燦爛的日子》,王朔:劇本竟然這樣寫
    這部小說就是《動物兇猛》,它一下子炸開了埋在姜文心裡的東西,讓他念念不忘。於是,姜文就想把《動物兇猛》拍成他人生第一部電影,他打算讓王朔來改寫成劇本。當姜文把這個想法迫切告訴王朔時,王朔頭搖的像撥浪鼓似的,一是他寫小說都把自己寫頹廢了;二是姜文要求太精益求精,甚至是吹毛求疵,太難伺候,王朔也不想伺候。於是,姜文親自操刀。他把自己關在一個只有6平米狹小的空間裡,關掉電話和BP機,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床,一個和外界聯繫的小窗戶,還有牆上貼著的一張美女相片,那美女就是寧靜。
  • 你們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我們的噩夢
    你們所炫耀的,正是別人的傷疤————————姜文的經典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深情回憶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批大院子弟的生活這是他們「陽光燦爛的日子」,可對於被打的孩子、被戲弄的老師,這樣的記憶卻永遠燦爛不起來。《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校園混混。
  • 《陽光燦爛的日子》:少年的英雄主義和愛情幻想,吹響了青春之歌
    《陽光燦爛的日子》講述少年馬小軍青春期虛無縹緲的英雄主義和對大姐姐米蘭愛情的幻想,又將其融入紅色年代,真實與虛假融合,展現出深刻的象徵和諷刺意味。《陽光燦爛的日子》在1995年一舉拿下《時代周刊》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
  • 懷念京味老電影《夕照街》詮釋老北京人情味,看完讓人感觸頗深!
    京味老電影《夕照街》詮釋老北京人情味還原真實胡同生活!的劇照,這部電影有些當年北京最真實,最廣泛,也最典型的社會風景這部《夕照街》的導演是王好為,當年上映後在北京風靡一時,打小兒在北京長大的北京土著看完這部電影都表示感觸頗深而且當年的北京人生活和劇中人物一模一樣侷促的胡同,擁擠的雜院,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每天重複著樸素平常的家長裡短兒,讓人不禁回憶起曾經生活在胡同裡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
  • 郝雲陽光一般燦爛的日子歌詞解析
    陽光一般燦爛的日子當我們跳跳跳起舞好像真的什麼都不在乎人人都低著頭 說話也不溫柔好像這個世界根本不需要和別人交流個個都有脾氣 車開得像飛機玩命得摁著喇叭他說著急去練瑜伽
  • 生逢燦爛的日子小說各個人物結局 生逢燦爛的日子劇情介紹
    《生逢燦爛的日子》目前正在熱播。這些老戲骨撞在一起,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的故事,劇中主人公是普通家庭的四兄弟,通過四兄弟人生的起伏展現那個時代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那麼這些人每個人的人物結局怎麼樣?
  • 還記得《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米蘭嗎?寧靜大尺度出鏡太驚豔!
    1995年,姜文的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將我們的記憶永遠封存在那個夏天,現在回憶起來,60、70、80甚至一些90後男人躁動,女人懷春。當年,或者說一直到現在,聊聊情懷,我覺得只有《陽光燦爛的日子》值得一聊。
  • 《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們的未來自己無法掌控,我們可以
    《陽光燦爛的日子》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初,北京大人們正忙於大革命,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學校停課也沒有什麼事情。軍隊大院的男孩作為傑出的代表,找到他們自己的樂趣揮霍奢侈的荷爾蒙。接著是小學時代的第二出戲,在陽光明媚的教室裡,三個可愛的女孩排練舞蹈的場景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拍攝時故意渲染太陽,讓人感受到虛幻和溫暖的光。背景音樂是遠飛的大雁。然後,這種短暫的溫暖被男孩子們的巖石打破了,背景音樂被歡快的騎兵行進所取代。在波爾卡式的快速奔跑中,一些頑皮的學生囂張地度過了他們無憂無慮的歲月。在一座小山裡,他們上演了一場精彩的丟失書包劇的表演。
  • 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與陽光燦爛的日子
    史景遷妙筆生花,他關於中國的系列作品,到底都是「追尋現代中國「,今日國際關係紛擾,或許可以回頭看看與西方的交流史。 兩部分內容在一塊,看起來可能有點「怪異」,在我們,是希望傳遞更多有價值的東西。陽光燦爛的日子暗暗猜想,對歷史有點興趣的愛書人,家裡總有一本兩本史景遷的著作。
  • 【職場攻略64】走向陽光燦爛的人生
    聽眾朋友,在過去幾個月裡,我們已經透過新加坡《新橋》雜誌的人物專訪欄目,認識了各行各業的不少職場基督徒,當中有商人,有科學家,有創業者,有教師,有醫生……今天,我們要介紹一位藝人——新加坡「藝人之家」的主席楊光先生,聽聽他從幽谷灰暗到陽光燦爛的人生歷程。
  • 《生逢燦爛的日子》熱播 京味兒電視劇為何走紅
    ■ 《生逢燦爛的日子》海報    郭家四兄弟  一代人的成長與選擇  《生逢燦爛的日子》從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講起,以上世紀70年代至今四十多年老北京胡同裡郭家四兄弟的不同人生際遇為主線,展現著「70後」一代人的成長曆程與大時代的發展變遷。劇中,張嘉譯、果靖霖、姜武三位實力派男演員集體「致青春」,化身小胡同裡的郭家兄弟,演繹自己親身走過的「70後」成長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