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該包機接回在英國的小留學生?是這幾天網絡上最熱的話題之一。
今日,知名媒體人、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對此發表了看法,再次引發輿論激烈交鋒。
老胡認為,這些孩子都是中國孩子,如同我們鄰家小孩。機票自理、回來後直接隔離。這兩個前提下,國家幫助協調專機,接留學生回國,應該是可以的。
現在網上反對接回留學生的聲浪非常大,胡錫進這樣說,被指捏著喉嚨說違心話。我不這樣看。
最近老胡在平臺上很活躍,發表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比如評方方日記那一篇,非常見功力,也非常有洞見。現在的老胡,與在環球時報的老胡不一樣了。現在更超脫一些,因此說的話也更中肯。
胡錫進強調的是「中國的孩子」,如同鄰居的孩子,是我們的同胞,需要我們關心。他刻意迴避了最尖銳的問題,因為這種情況下,有鮮明的立場是很危險的,無論你站在哪一方。
反對者的理由很充分:
1、國內的疫情好不容易才控制住,國家為此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價。大批留學生回來,輸入性風險大增。不但學校的開學計劃被打亂,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也有前功盡棄的可能。
2、中國家庭送未成年孩子到英國留學,多半是盯著「10年取得居留權」去的。從出去那會兒起,就沒打算做一個中國人。既如此,咱犯不著為一群「準外國人」浪費人力物力。
3、送孩子留學的多半是有錢人。有錢送孩子出國,也就有錢自己想辦法回來,為嘛向國家提要求?
贊同者的理由是:
1、只要孩子們還是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接他們回家不需要理由。
2、每逢國際上有大事發生,撤僑行動都得到人民廣泛支持,這也是大國擔當的表現。現在海外疫情嚴重,在外的中國孩子們身處困境,想辦法接他們回來,這與撤僑沒有本質不同。
3、隨著國家綜合實力增強,人才環境越來越好,這些年,留學歸國人數逐年遞增。這些人在外學到先進文化知識,回國以後,對國家的發展是有益的。當年清末搞洋務運動,欲「師夷長技以制夷」,派出去的幾批清國留學生,絕大多數不還是回來了嗎?
你看,雙方的觀點都很有道理,誰是誰非?
病毒肆虐以來,一部韓國電影《流感》的熱度得以提升。電影的劇情,或可以為我們今天討論的這個問題提供註解。
偷渡者將「豬流感病毒」傳播到韓國的盆塘市。這種病,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且找不到治療的方法。為控制病毒向全國擴散,當局決定封鎖盆塘市,將感染者隔離,併集中焚燒。
被隔離者知道真相後,組織起來向首爾進發,希望得到政府救治。情況緊急,總理派軍隊鎮壓。總統堅決反對,認為盆塘市民也是自己的人民,軍隊無論如何不能向人民開槍。這時候,駐韓美軍參與進來,態度強硬地準備用動軍機,炮擊湧向首爾的隔離者。
總統譴責總理下命令射殺民眾的行為,總理指著網絡上的投票對總統說:這是首爾95%的民意決定的。總統陷入絕望。
最後破局的,是一個小女孩,女主角金仁愛的女兒美日。美日感染病毒後,得到了有抗體的偷渡者的血清,自己也產生了抗體。利用美日的血清,可以生產出對抗病毒的藥物。所有感染者都有生的希望。至此,影片結束。
大家應該看明白了,電影《流感》中,被隔離的盆塘市民,就相當於我國在海外的留學生。反對接他們回來的網民,就相當於首爾市的大部分市民。
因為擔心盆塘市的隔離者們湧入首爾,首爾市95%的市民希望政府將隔離者們射殺!
因為擔心海外留學生將病毒帶回國,我們中很多人強烈反對將他們接回來。
電影中,總統這個角色的設定,無疑是正方。總理和駐韓美軍的將軍,及盆塘市的議員,無疑是反方。人數佔絕對優勢的首爾市民,是站在反方背後的。
正方勢單力孤,反方陣營強大。我們在看電影時,有沒有為即將被射殺和炮擊的盆塘市民感到揪心?
如果是,我們也應該為今天孤懸海外的小留學生們感到揪心!
電影中,是一個小女孩力挽狂瀾,改變了劇情走向。但現實不是電影,小留學生們在海外不會遇到奇蹟。他們只能依靠強大的祖國。
總統在沒有任何手段對付病毒的情況下,仍不願意放棄盆塘市的人民。現在,我們完全有把握控制住輸入性風險。為什麼還要表現出「烏合之眾」的冷漠與暴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