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s集團2017財年業績下滑,新戰略有望在下半年奏效

2020-12-22 聯商網linkshop

義大利奢侈品集團 Tod’s SpA(以下簡稱 Tod’s)董事會主席兼 CEO Diego Della Valle 最近表示,儘管2017財年銷售額和利潤雙下滑,但表現與預期一致,並強調集團新的戰略和商業模式「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收穫成果。」

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的2017財年,Tod’s 集團核心財務數據如下:

銷售額同比下滑4.1%至9.63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下滑3.1%;

淨利潤同比下滑17.7%至7100萬歐元;

營業利潤同比下滑13%至1.12億歐元;

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下滑11.3%至1.61億歐元;

每股收益1.4歐元;

Tod’s 集團CFO Emilio Macellari 指出,匯率的不利變動對2017財年的銷售額和利潤率造成了影響。

Emilio Macellari 表示,不能按品牌看利潤率,而是要看產品品類。就 Tod’s 集團而言,利潤率最低的是服裝品類,鞋履利潤率中等,皮具利潤率最高。「也就是說,品牌在各品類的權重決定了利潤率。Tod’s 品牌是集團銷售額的主要來源,但 Roger Vivier 品牌有其獨特的地位,其利潤率遠高於另外兩個品牌,增速也最快。」

Diego Della Valle 強調,2017年底,集團淨財務狀況恢復得很好,且集團旗下所有品牌新秋季系列均獲得好評,尤其是重新演繹後的經典產品。

按品牌

核心品牌 Tod’s 銷售額同比下跌7.7%至5.16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下滑6.6%,跟不上趨勢的鞋履產品表現低迷,秋冬系列延遲交貨的問題未能解決是主要原因。

Hogan 銷售額同比下跌4.8%至2.04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下滑4.5%,儘管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零售和批發渠道均表現良好,但難以抵消義大利本土市場疲軟。

Roger Vivier 銷售額同比增長7.8%至1.79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增長9.7%,所有市場表現良好。

Fay 銷售額同比增長1.4%至6350萬歐元,義大利本內市場及歐洲市場表現優異。

集團旗下品牌正經歷管理層變動。為 Tod’s 品牌效力33年的 CEO Stefano Sincini 將於近期離職,繼任者為寶格麗(Bulgari )前任全球銷售總監Umberto Macchi di Cellere。據悉,品牌與 Stefano Sincini  籤訂了為期兩年的不競爭協議,同時將向後者支付370萬歐元的遣散費。

本月初,Roger Vivier 任命來自 Miu Miu 的 Gherardo Felloni 接替離職的 Bruno Frisoni 出任創意總監,他將於9月發布首個作品系列。

Emilio Macellari 表示,Nike、Puma、Adidas 等「更具技術含量且不奢華的」運動品牌正在衝擊 Hogan 的核心運動鞋業務,同時,品牌還受 Gucci、Balenciaga、Chanel 和 Dior 等奢侈品牌的夾擊。「基本上每個品牌都在做運動鞋,Hogan 有知名度也有高品質產品,但這些並不足以形成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利用自己物超所值、小眾且真實的特點守住陣地。」目前,Hogan 在中國和遠東市場的銷售佔比已超越義大利和歐洲市場。

按品類

鞋履銷售額同比下跌4.2%至7.58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下滑3.2%,主要受批發渠道的疲軟影響,但第四季度表現有所明顯改善

皮具和配飾銷售額同比下跌4.7%至1.36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下滑3.6%

成衣銷售額同比增長0.5%至6870萬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增長0.6%

其它品類銷售額為90萬歐元

按市場

義大利本土銷售額同比下跌4.3%至2.98億歐元,主要由於批發渠道,尤其是二線城市表現低迷

歐洲其它地區銷售額同比下跌2%至2.45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下滑0.2%,零售渠道銷售表現良好,但批發渠道疲軟

美洲市場銷售額同比下跌19.3%至7800萬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下滑19.1%

大中華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0.8%至2.12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增長3%,中國大陸表現出色,貢獻近一半的銷售額,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銷售雖略有改善,但依然低迷

世界其它地區銷售額同比下跌4.1%至1.3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同比下滑3.5%,日本第四季度銷售額顯著提高,韓國持續疲軟

按渠道

直營門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5%至6.21億歐元,約佔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二。按不變匯率計,同比增長0.1%;同店銷售額按不變匯率計下跌2.8%

第三方渠道(特許經營門店和獨立零售商)銷售額同比下滑8.4%至3.42億歐元,主要受義大利本土和美國等關鍵市場疲軟影響

Diego Della Valle 指出,電商渠道是 Tod’s 集團未來投資戰略的第一要務。2017年,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20%以上,抵消了批發渠道的頹勢。

門店網絡也是 Tod’s 集團的關注重點。未來,集團會邀請不同的藝術家和建築師打造更多有特色的直營門店和旗艦店、及遊擊店。「(遊擊店)能前往世界各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銷售額,」Diego Della Valle 說到。2018年,Tod’s 集團計劃投資4000~5000萬歐元開設新門店,其中1/2的門店將落戶中國,1/3落戶歐洲。

2017財年,Tod’s 集團共投資3660萬歐元,較上一年有所增長。這筆投資主要用於擴展和翻修直營門店,在 Arquata del Tronto 新增工廠。此外,集團還進一步升級了現有產業和生產結構,並開發了公司軟體。截止至12月31日,集團旗下共擁有275家直營門店和112家特許經營門店。

Emilio Macellari 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中表示,展望2018年,上半年比下半年會更加艱難,因為「去年開始實施的新戰略需要時間來發揮作用。」集團預計2018年的銷售額約為9.79億歐元。

Emilio Macellari 表示,集團未來不會調整定價策略,但會提供不同定位的產品組合。「如今的一切都變得更快,消費者需求也如此,他們希望每周就看到新的系列,但這對我們來說並不容易。不過,我們會在門店推出多個系列的新產品,打造更新穎、更具特色的門店,讓顧客有更多理由再回來看看。每個1~2個月我們就會有部分新系列的產品上架,我們不是徹底的革新,只是讓戰略跟得上市場需求。」

這與 Tod’s 集團於今年2月發布全新的商業模式一致:未來將每年發布多個系列,除一年兩季的常規系列外,還會有膠囊系列和限量系列。

(來源:華麗志 蔣晶津)

相關焦點

  • G2000年輕化戰略奏效
    以陪伴年輕職場人共同成長為目標,G2000品牌自誕生之初就秉承「助力年輕職場文化」的品牌DNA,商務服飾為精準市場定位和類屬細分規劃,迅速成為服裝市場中高佔有率的商務男女裝品牌,在年輕化戰略奏效後,也成為各商場爭奪入駐的少有服飾品牌之一。
  • 佛吉亞發布2018財年年報
    2018年佛吉亞的強勁表現彰顯了佛吉亞業務模式的靈活性和抗逆力。此外,今年我們的新獲取訂單額延續強勁勢頭,其中新價值空間的貢獻卓著,確保我們未來繼續實現盈利性增長。在此,我要向全體佛吉亞人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在2018年為集團做出卓有成效的貢獻。2019年,全球汽車市場大環境仍不明朗,我們預期全球汽車產量將有小幅下滑。
  • 慕尚集團(1817.HK)中期業績解讀 — 線上銷售高速增長,全面復甦指...
    一、財報業績數據解讀慕尚集團控股(1817.HK) 9 月 25 日發布 2020 年中期業績報告,(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過去六個月中,其總銷售收入為人民幣10.87 億元,較 2019 年同期的人民幣減少35.5%。
  • 2018年聖戈班集團業績出爐
    上海2019年2月26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業績穩定有機增長4.4%,其中第四季度增長4.8%;產品價格持續走強,2018年總體上漲3.0%,其中下半年加速上漲3.5% 2018年下半年營業收入增長達7.2%,顯著高於上半年;全年增長4.5%
  • 波司登(03998.HK):疫情部分影響FY2020,期待新財年業績更大彈性...
    女裝業務(佔比約8%)全年低於預期,預計年報下滑在中報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貼牌加工業務(佔比約14%)因訂單已在19年已經完成,預計全年增速與我們預期的20%左右較為一致。利潤端:盈利增速預計將低於收入增速。
  • 甲骨文2012財年業績解析
    硬體收入雖整體下滑(-9%),但幾大一體機業務翻番。除資料庫份額進一步擴大(48.8%)外,收入近10億美元的SaaS業務也成為亮點,未來超Salesforce.com並不是童話。  6月19日,甲骨文公布了該公司截止到5月31日的2012財年業績報告。2012財年甲骨文收入為371.21億美元,同比增長4%;利潤99.81億美元,同比增長17%。
  • 7大運動集團2017業績表現對比
    安踏集團:安踏品牌始創於1991年,在2007年於港交所上市。主要從事設計、開發、製造和行銷安踏體育用品,在中國向大眾市場提供專業的體育用品,類型包括運動鞋、服裝及配飾。近年更全力開展「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聚焦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
  • 長實集團:內地銷售業績欠佳,淨利潤首次下滑
    預收帳款腰斬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年初李嘉誠宣布重組旗下資產,將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合併,再分拆成為兩家新公司再上市,重組後長和負責所有的非地產業務。而長實地產則持有李嘉誠旗下所有地產業務,隨後在2017年下半年公司名稱由原先的「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更改為如今的「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股份簡稱則由「長實地產」更改為「長實集團」,去地產化意圖明顯。
  • 旺旺開啟多品牌戰略 企圖挽救連年下滑的業績
    聯商網消息:旺旺近期公布新品計劃,推出針對年輕族群的邦德咖啡、主打職場女性的「莎娃SAWOW」果酒和草本功能性飲料「大口爽」等飲品,企圖挽救連年下滑的業績。從數據上看,從2014年開始旺旺收益連年下滑。
  • 華欽科技公布2020財年下半年及全年財報,收入利潤穩定增長
    華欽科技代理財務長楊瑞女士對此表示:「我們很高興地宣布,在2020財年的下半年和全年,我們的收入同比增長了兩位數,分別達到37.2%和37.7%;2020財年下半年歸屬於華欽科技股東的淨利潤為60萬美元,全年歸屬於華欽科技股東的淨利潤為290萬美元;2020財年下半年的基本每股收益和攤薄每股收益為0.04美元,2020財年全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為0.20美元。
  • 年輕化戰略奏效,G2000成國內商場爭奪入駐的服飾品牌
    以陪伴年輕職場人共同成長為目標,G2000品牌自誕生之初就秉承「助力年輕職場文化」的品牌DNA,商務服飾為精準市場定位和類屬細分規劃,迅速成為服裝市場中高佔有率的商務男女裝品牌,在年輕化戰略奏效後,也成為各商場爭奪入駐的少有服飾品牌之一。
  • 新疆天業2018年上半年業績下滑三成 去劣存優聚焦主業
    氯鹼業務高景氣度明年將有望持續資料顯示,新疆天業主營業務為氯鹼化工和塑料節水器材雙主業的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氯鹼化工以特種PVC為最終產品的「自備電力→電石→特種PVC」一體化聯動經營模式,依託「天業」牌和「亞西」牌雙品牌戰略,產品應用於建築材料、農業生產、生活日用品、汽車製造、航空航天、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
  • 惠生工程公布2017年中期業績
    /「2017年上半年」)業績。回顧期內,集團錄得新合同價值約人民幣1,371.1百萬元,同比大幅增加109.5%,石化業務佔39.8%,煤化工業務佔 60.0%。新籤設計、諮詢與技術服務以及設計、採購、施工工程總承包合同共計14項。惠生工程執行董事兼總裁劉海軍表示:「2017年上半年,原油價格繼續在低位元徘徊,主要化工產品價格維持在較高位置。
  • 業績大幅下滑如何應對 四大AMC「買買買」計劃可觀
    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業績均較同期大幅下滑,其中降幅最大的為中國華融。不過從各家公司披露的信息和年中工作會議內容來看,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二季度部分AMC業績已有明顯好轉。下半年,四大AMC仍有可觀的「買買買」計劃。
  • 早報| Levi's中國近半門店已關閉;Farfetch獲騰訊等共2.5億美元投資
    年輕化戰略初步奏效 Tod's集團去年收入超預期 義大利奢侈品集團Tod's日前發布2019財年業績報告,其銷售額同比下跌2.6%至9.16億歐元,雖然已連續第4年下滑,但高於分析師預期的9.09億歐元。
  • 雅詩蘭黛Q1業績下滑11,疫情阻擋你網購了嗎?
    文 / 美股頻道出品 / 節點財經不出所料,在新冠全球蔓延的影響下,化妝品行業巨頭也難逃業績下滑的命運。5月1日,雅詩蘭黛集團發布了2020財年三季度財報。2020年1-3月,集團總銷售額33.5億美元,同比下滑1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600萬美元。
  • 如新換帥後全球業績下滑 老牌直銷企業處境維艱
    老牌直銷企業的處境仍然遭受著市場的考驗,根據如新2016年上半年財報,如新上半年全球業績仍處於下滑趨勢,同比下滑3%,其中北美同比下滑18%,大中華地區同比增長2%。相比較第一季度的總體繼續下滑,第二季度由於中國及太平洋等地區的業績上升,使得如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下滑趨勢。多名業內專家認為,在中國地區的「三批如新」事件逐漸平息後,業績的復甦主要得利於如新在銷售熱季適時地推出新品以及瞄準了奧運熱點,奧運明星寧澤濤出任如新的形象大使,使得經銷商的積極性大增。
  • 聯想集團:FY20Q3業績點評:疫情衝擊致短期業績承壓,看好PC主業盈利...
    光大證券2月22日發布對聯想集團的研報,摘要如下:FY20Q3營收同比微增,盈利表現超預期FY20Q3實現營收141.03億美元,同比微增0.5%。後續公司產能爬坡、遞延需求釋放及IntelCPU缺貨情況逐季改善、中國商用機換機潮開啟,有望驅動PC業務有望恢復平穩增長,中國區毛利率提升有助於其盈利能力穩中有升。
  • 遠東發展公布2020年財年業績 集團收入較去年增8.9%
    2020年6月30日,遠東發展有限公司(「遠東發展」或「集團」;股份代碼:35.HK)欣然宣布於截至二零二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二零二零年財年」)之業績。儘管面對全球經濟的阻力,集團收入較去年增8.9%,達75億港元。
  • 快時尚品牌2016擴張盤點及2017年經營戰略剖析
    基於2016年多數快時尚品牌銷售業績呈下滑狀態,2017年快時尚品牌是否會放緩國內拓展步伐? 2016年的經營經驗,又將為快時尚產業的新一年帶來什麼啟發?數據採集時間:截至2016年12月,此數據根據網絡公布的信息整理而成,主要來自品牌或品牌進駐項目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