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裴冉冉 通訊員 高鴿
■受訪專家
張佳琳 洛陽市中心醫院兒保科主治醫師
前不久,11歲的小牛(化名)媽媽帶著他參加自己的同學聚會。同學見面敘舊,氛圍輕鬆愉悅,可當小牛媽媽看了一眼在玩耍的孩子們,立刻輕鬆不起來了:這群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中,小牛個頭最矮。於是,就有了此後小牛媽媽和醫生的對話。關心孩子身高的您,一起來看看吧!
疑問
夫妻倆都不矮 為啥孩子個兒不高
上周的一天,小牛和媽媽來到了醫院。
「孩子怎麼了?」在兒保科診室,張佳琳問道。
「他11歲了,可個頭比同齡孩子矮了大半頭。我想帶他來檢查一下,看看咋回事。」小牛媽媽焦急地說。
張佳琳說,11歲男孩的標準身高為145釐米,小牛的身高為140釐米,「一般來說,比標準差3釐米到5釐米都屬於正常範圍」。
聽張佳琳這樣說,小牛媽媽有些著急地問:「我和愛人都不矮,為啥孩子個兒不高?」
「就影響身高的因素來說,遺傳佔70%,運動、睡眠和飲食等後天因素也很重要。」張佳琳耐心地解釋。
「孩子平時挑食,不愛吃飯,難道是營養不良?」小牛媽媽心想。在張佳琳的建議下,她決定給孩子做個全面檢查。
檢查
骨骺線沒有閉合 孩子還會長個兒
拿著彩超、X射線和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檢查單,小牛媽媽帶孩子回到了兒保科門診室。
仔細看完檢查報告,張佳琳肯定地告訴小牛媽媽:「放心吧,孩子身體沒問題,骨骺線沒閉合,還有長個兒的空間。」
「就身高發育來說,孩子有3個生長期。」張佳琳說,3歲以內是快速生長期,每年平均長十幾釐米;3歲到青春期之前,每年平均長5釐米到8釐米;接著是持續3年的青春期,這個時期平均長25釐米到28釐米。
張佳琳說,青春期結束前,孩子一直在長個兒,只是有的孩子長得快,有的孩子長得慢,判斷孩子身高是否正常,不能只看眼前,還要結合孩子的生長趨勢進行預測。
建議
想讓孩子長個兒 可在這三方面下功夫
「能不能預測他最終能長多高?」小牛媽媽好奇地問。
「可以,但要有孩子身高管理的長期記錄,才能讓醫生的診斷更為精準。」張佳琳說,因為沒有前期的身高數據,只能按青春期身高增長的平均數值預測——小牛最終能長到168釐米。「您回去後可以按『三同原則』每天給孩子測量身高,即同一個尺子、每天同一個時間、同一個人,儘量確保數據準確。」張佳琳說。
小牛媽媽有些失望地問:「有沒有辦法讓孩子長高點兒?比如打生長素?」
聽到這兒,張佳琳嘆了口氣,這個暑假她遇到了不少這樣的家長。「我理解您的心情,但孩子的各項身體機能都在正常範圍內,我們不建議打針促長高。如果想讓孩子儘可能長個兒,可以從運動、飲食和睡眠這三個方面努力。」
如果您也想讓孩子長個兒,一起來看看張佳琳的建議吧。
1 運動
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一般來說,打籃球、排球等垂直方向的運動效果更好,男孩還可以做引體向上、摸高跳,女孩可以跳繩,每次500個,每天兩次。
2 飲食
營養均衡,多攝入魚、蝦、牛肉、蛋、奶等優質蛋白。注意不要讓孩子長胖,胖了也會影響長個兒。
3 睡眠
只有在深睡眠狀態(晚上10點至凌晨2點),生長激素才會進入分泌高峰期,因此要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