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國家教育部前不久規定,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然而有位家長近日在正定貼吧說,她家孩子上一年級,每天早晨6時30分就起床,7時出門上學,作業也很多,通常寫到晚上9時,導致睡眠不足。記者調查發現,這位網友反映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老師表示,學生作業要寫、成績要好、睡眠要足、成長快樂,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浙江省教育廳近日要求全省各小學早上推遲上學,以確保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的睡眠時間。石市教育局表示,如何貫徹落實教育部的有關政策,他們正在等待省裡的意見。
多數小學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時
2月28日,記者在一家培訓機構,以舉手示意的方式,調查了來自石市多所小學的79名小學生(二年級46人、三年級33人)在學校上學的相關情況。
其中,早晨6時起床的30人,6時30分起床的29人,7時起床的20人。晚上8時上床的22人,9-10時上床的42人,10時後上床的15人。
也就是說,被調查的二三年級的小學生,74%早晨6時30分之前起床;72%晚上9時後上床睡覺。這些小學生每天睡眠僅八九個小時。
孟先生說,他家兒子上二年級,學校要求孩子早晨7時40分到校,所以他家孩子早晨6時30分之前必須起床,晚上一般都是10時睡覺,午休也不能保障。
「每天睡10個小時,基本上很少有孩子能達到。那都得晚上9時就上床睡覺,第二天7時起床。達到這個標準有點難。」他說,「四年級以上的學生,睡覺時間就更少了。」
據調查,導致小學生睡眠不足的原因,既有學校和老師的原因,也有家長和孩子本身的問題。
有學校要求小學生7時到校早讀
石市教育局早在2015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各小學嚴格執行國家和省裡的有關規定,上課時間不早於8時,走讀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
事實上,各小學要求學生到校時間參差不齊。有的要求學生7時30分到校;有的要求7時40分或7時50分到校;正定有個學校則要求五年級的學生每天7時到校,7時50分上課。
正定的劉先生說,學校要求上五年級的兒子每天早晨7時到校早讀。孩子每天都是在睡夢中被家長叫醒,閉著眼起床,家長雖然心疼孩子,卻也無奈。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也有書面作業
石教函〔2015〕83號文規定,一二年級學生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年級學生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每天不超過30分鐘,四年級學生不超過45分鐘,五六年級學生不超過60分鐘。
然而,記者發現幾乎所有被調查的一二年級的學生,每天都要不同程度地完成老師留的書面作業。這些作業,有些學生只需半個小時就能完成,而有的學生則需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正定的劉女士說,她兒子在正定一所排名比較靠後的學校上一年級,孩子每天6時起床,7時50分到校,下午4時40分放學。這麼小的孩子,中午、晚上都有作業,特別是晚上,作業更多。數學、語文各種練習題和試卷,還有課外練習冊,應接不暇。不知是老師沒講好,還是孩子沒聽懂,這些作業孩子多數不會做,家長只好幫忙完成。
「一年級的作業怎麼這麼難呢?我都覺得難!」劉女士說,她每天晚上陪孩子寫作業要兩三個小時,孩子曾出現過厭學情緒。
贊皇縣的張女士說,她家的孩子在縣城上二年級,從一年級開始,老師就要求學生下午放學後補習數學、語文,每天補習一個小時,每月交費300元。老師還說,上補習班的學生都是好學生,不上補習班的學生都是不求上進的壞學生。這讓家長們很為難,只好違心地給孩子繳費上補習班。而所謂的補習班,主要是老師監督孩子們寫作業。
家長「加餐」導致孩子寫作業磨蹭
追溯小學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家長們都能坦承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惜使出渾身解數,除了幫孩子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自己還經常給孩子「開小灶」。一位家長說,她每天晚上都要陪孩子閱讀5-10分鐘英語,並對照課堂上的知識對孩子進行拓展練習。另一位家長則說,她每天晚上都陪孩子練古箏、畫畫。
孩子動作慢、做事磨蹭也讓父母們心焦。一位爸爸說:「如果提高點效率,早點完成家庭作業,時間也能省出不少,但孩子就是磨嘰。」因為孩子知道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家長還會再布置一些,於是就索性拖著不寫。
「我兒子做作業都是把房門一鎖,不讓我進!」一位媽媽說,兒子8時完成作業後,8時30分就讓他洗漱上床,可孩子經常磨嘰到10時才睡覺。為此,整個家庭的作息都推遲了,孩子也養成了晚睡的習慣。
太多課外輔導班讓孩子們疲於應付
該不該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報幾個合適?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一些家長。有的認為孩子剛上小學,能學好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就不錯了,不想給孩子增加更多學習負擔;也有些家長認為,報輔導班可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三年級豐同學的家長說,她給孩子報了舞蹈班、英語班,孩子周末也很少有時間休息。
二年級可同學的父親說,他們給孩子報了6個課外班,有數學、寫字、畫畫、古箏等。孩子周六上一天課,周日休息半天。「我們家長也不太重視孩子的睡眠,以後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河北師大附小六年級老師張彥林透露,有個學生曾跟她說:「老師,可困死我了,您有治困的藥嗎?」原來,這個孩子的家長,竟然給孩子報了13個課外班,可他的學習成績並不好。
張老師表示,一些學生晚上睡覺確實晚,白天上課打瞌睡,學習效率低,導致惡性循環。
給孩子報輔導班並非「一報就靈」
石家莊外國語小學六年級老師趙敏娟認為,為學生減負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家長也責無旁貸。而事實上,家長們爭先恐後地給孩子報各種課外輔導班,把社會上相關的培訓機構抬起來、捧熱了。
趙敏娟、張彥林老師都覺得課外輔導班,並不是「一報就靈」,如果家長願意給孩子報班,最好讓孩子參加一些素質方面的培訓,不建議報學科輔導班,重複老師所講內容。
學校和老師在保障小學生每天10小時睡眠時間方面,應該做哪些努力?趙老師說,他們嚴格執行石市教育局的規定,一二年級的學生不留家庭書面作業。高年級的學生留作業則分層次:做一做;試一試;闖一闖。周三不給學生留任何作業,讓孩子們放飛心情。
張彥林老師則表示,為了讓孩子們早晨多睡會兒,他們學校上課時間推遲到8時20分。中午不回家的孩子,由老師負責培養他們午休的習慣,保證能讓學生們睡上一個小時。
據悉,浙江省教育廳2月23日發布指導意見,要求各小學早上推遲上學,以確保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充分的睡眠時間、充裕的早餐時間、從容的上學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報導說,浙江在全省指導實施推遲上學,在全國尚屬首例。
科學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不僅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還會影響孩子的內分泌功能。為此,政府、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應齊心協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位,保障小學生每天有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來源:燕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