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如今被吃到靠人工養殖,你最愛吃哪些

2020-12-19 濤哥美食匯

隨著國家、地區間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密切,一場沒有硝煙的生態戰爭,"外來物種入侵"正在全世界範圍悄悄打響,其造成的生態災難正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及全球的生態安全,但也有一些個案,比如一些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物種,到了我國後它們的命運也被改變,下面就來看看10大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如今被吃到靠人工養殖,你最愛吃哪些?

1、非洲牛蛙

非洲牛箱頭蛙,簡稱非洲牛蛙,體型巨大,體重可達2公斤,體長一般在20釐米以上,雄性體型大於雌性,肉食性的非洲牛蛙,它們的獵物包括昆蟲、小鳥、小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齧齒動物等等,甚至會同類相食,非洲牛蛙廣泛分布於非洲各地,被帶到歐美國家後,因為沒有天敵大肆繁衍,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到了我國後,被中國廚師做成了各種美食,為了彌補市場需求,只能靠人工養殖來彌補。

2、羅非魚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原產於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類似鯽魚,鰭條多棘,形似鱖魚,屬廣鹽性魚類,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對低氧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一般棲息在水的底層,通常隨水溫度變化或魚體大小改變棲息水層。有著優良的適應能力及強大的繁殖力,攝食量大,生長迅速,尤以幼魚期生長更快。羅非魚的肉味鮮美,肉質細嫩,無論是紅燒還是清烹,味道俱佳,現在人工養殖的羅非魚市場價格比鯽魚、鯉魚還要貴。

3、小龍蝦

小龍蝦是我國20世紀30、40年代從日本引進,日本於更早時期從美國引種,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 其攝食範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屍體等,食物匱缺時亦自相殘殺,小龍蝦適應性極廣,具有較廣的適宜生長溫度,在水溫為10-30℃時均可正常生長發育。在我國小龍蝦因體型比其他淡水蝦類大,肉也相對較多,及肉質鮮美之原因,而被製成多種美食,都受到了普遍的歡迎,人工養殖的小龍蝦價格都不菲。

4、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成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夜行性,雜食性,大多是在潮溼環境中活動,喜歡在下雨及夜間出沒,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來補充鈣質,危害500多種作物,在美國佛羅裡達州,非洲大蝸牛會造成每年損失1100萬美元。非洲大蝸牛肉質彈韌而嫩滑,頗受人們喜愛,以前在我國南方還有人專門飼養大蝸牛,但後來報導非洲大蝸牛中含有寄生蟲,慢慢就被市場拋棄,如今被我國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系我國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5、虹鱒魚

虹鱒魚原產於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及堪察加半島一帶,多棲息於冷而清澈的上遊源頭、小溪、小河到大河或湖泊中,其肉質鮮嫩,味美,無腥味,尤小骨刺,食用時無需刮鱗。虹鱒肉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胺基酸,有利於人體吸收和營養平衡,紅色的鮮肉香甜可口,堪稱"魚品之王",無論生吃或燻制,味道都比較好,因而在市場上非常暢銷。虹鱒魚卵,粒大如黃豆,富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和卵蛋白,是享譽世界的高檔營養食品,我國虹鱒養殖最早開始於1959年,目前市場上的虹鱒魚主要靠人工養殖。

6、巴西龜

巴西紅耳龜,也叫巴西龜、紅耳龜,原產地並非位於巴西,而是生存於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蘭德河流域,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巴西龜當初引進和福壽螺一樣作為食用為目的,同屬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抗病害能力強,經濟效益高的特點,引進後在中國各地均有養殖。由於巴西龜整體繁殖力強,存活率高,覓食、搶奪食物能力強於任何中國本土龜種,如果把它放生後,因基本沒有天敵且數量眾多,大肆侵蝕生態資源。

7、福壽螺

福壽螺,瓶螺科瓶螺屬軟體動物,外觀與田螺極其相似,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1981年引入中國,目前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其肉質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另外,它還是一些珍貴水產動物的飼料,福壽螺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中國各地均有養殖。

8、筍殼魚

筍殼魚的體形略延長,粗壯,前段呈圓柱形後部稍扁,頭扁平、較大,很像我國的沙塘鱧,只是個體比沙塘鱧大出很多,主要分布在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地區,臺灣於1975年自高棉引進,因是熱帶魚種,野生的筍殼魚主要分布在嘉義以南,其中又以烏山頭水庫一帶最為知名,人工養殖的筍殼魚價格也不便宜,因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淡水人參。

9、珍珠雞

珍珠雞,又稱珠雞,原產非洲大陸西海岸的幾內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為野生禽類,經馴化飼養,逐漸成為一些國家的肉用家禽新品種,我國最早於1956年從蘇聯引進珍珠雞並飼養成功,大規模養殖始於1992年,經過不斷摸索,經驗的總結,到了2012年養殖技術開始成熟。

10、鱷雀鱔

鱷雀鱔最大能長到3米多,體延長,上下頜亦長,口裂深,具銳齒,為大型兇猛魚類,主要生活於純淡水,偶入鹹淡水,喜單獨生活,僅見於北美東側、中美和古巴,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會對當地的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它幾乎通吃,我國引進鱷雀鱔主要用於觀賞,人在人工飼養的一條10幾釐米的鱷雀鱔能賣到幾十元,成年的鱷雀鱔味道先飛,肉質緊實,在國外泛濫成災的主要原因是當人從來不食用,網友感嘆,他們缺個中國廚師。

這10大入侵我國的生物你吃過哪些呢,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下2020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

相關焦點

  • 10大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如今被吃到靠人工養殖,你最愛吃哪個
    隨著國家、地區間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密切,一場沒有硝煙的生態戰爭,"外來物種入侵"正在全世界範圍悄悄打響,其造成的生態災難正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及全球的生態安全,但也有一些個案,比如一些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物種,到了我國後它們的命運也被改變,下面就來看看10大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如今被吃到靠人工養殖,你最愛吃哪些?
  • 入侵中國「最失敗」的物種,漂洋過海而來,卻被吃到靠人工養殖
    導語:入侵中國「最失敗」的物種,漂洋過海而來,卻被吃到靠人工養殖要說世界上美食最豐富的國家應該非中國莫屬,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成就了品類繁多的中國美食,也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中國吃貨,中國吃貨們的力量是無窮大的,不管是什麼食材只要能做成菜的都可以吃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為了有理有據地反駁「吃貨無敵論」,我就來盤點一下,我國的入侵物種裡,到底有哪些是能吃的。今年6月份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入侵植物多達370種,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動物,有220種;也包括少量的菌物、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
  • 入侵中國「失敗」的4大外來物種,差點被國人吃到滅絕!
    入侵中國「失敗」的4大外來物種,差點被國人吃到滅絕!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各個國家有著一些不同的物種侵襲,當然這一個情況也是直接影響到當地人民的生活,有很多的物種在經過我們中國廚師之手之後,最後都被製作成美味的美食佳餚,所以其他國家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們中國的廚師,有四種物種入侵我們中國失敗,本想稱霸中原,最後被我們吃到差點滅絕。
  • 全球最「失敗」3大入侵物種,在中國全靠人工養殖,分分鐘被消滅
    路過你,路過全世界的旅行家。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眾所周知,中國人的吃貨屬性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很少有外來的入侵物種能夠在中國愉快地生存下來。如果真的有的話,那就只能是一個理由了,一定是因為它不好吃或者不能吃啊!
  • 同樣是入侵物種,小龍蝦被吃到靠養殖,這種動物卻無人去吃
    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文化的發展中大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每當有國外新聞報導某種入侵生物泛濫成災時,無論是亞洲鯉魚還是英國大閘蟹,總有網友評論要求對方國家開放籤證辦理,放中國吃貨去吃光它們。小龍蝦作為入侵物種,在中國就沒有得到應有尊重,硬生生被吃到需要靠養殖來維繫供求。
  • 這種外來入侵物種,國人不敢吃了!如今多省市已「淪陷」
    導讀:如今入侵物種已經成為了各國亟需解決的難題,其中一些入侵物種能夠被人們合理利用,例如小龍蝦,如今在我國甚至要依靠人工養殖才能滿足國人的胃,但有一種入侵物種國人卻是不敢吃,其身上的寄生蟲數量高達6千條,一旦烹飪方法不當、生食或未熟透食用的話,極易威脅人的健康
  • 小龍蝦上榜雲南外來入侵物種 專家:靠「吃」是解決不了的
    近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這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A festival is held in Jianli county of Central China's Hubei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delicacy of crayfish.
  • 世界上「最失敗」的七大入侵物種,圖7,在國內基本都是人工養殖
    目前在世界上一共有100多種最具入侵危害的生物,中國也是遭受外來物種入侵的國家,但是在世界排名前7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卻沒有一個在中國泛濫,世界上「最失敗」的七大入侵物種,圖7,在國內基本都是人工養殖,第一種:亞洲鯉魚。
  • 最「丟臉」的入侵物種,曾在北美泛濫,到中國被吃到「渣都不剩」
    說到泛濫成災的生物,很多人都會想到美國,雖然美國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但是面對這些泛濫成災的生物,卻似乎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任其肆意發展,導致常常會有一些生物在美國泛濫成災。然而中國人卻一點不懼怕這些入侵物種,很多生物在國外泛濫成災,入侵中國之後卻變成了中國吃貨的盤中餐,有很多都被吃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
  • 生態環境部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一起來漲點知識
    △松材線蟲是我國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它通過媒介昆蟲傳播於松樹體內,從而引發松樹病害。此外,入境旅客帶的水果、肉類、甚至鞋底,也會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途徑。身邊的外來物種有哪些?我們身邊常見的外來物種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帶你看看這些「海外來客」們的檔案:不僅僅是動物,有害植物的入侵也需要提高警惕。相比於動物,外來植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更大也更直接。互花米草是一種源產自美洲的植物,1979年被引入我國,被用於抵禦颱風,保灘護岸。
  • 最失敗的入侵物種!50年前曾令眾人束手無策,如今卻被吃到想哭
    但很快,日本人就發現這小龍蝦並不簡單,它們的繁殖能力極強,只要放入一隻小龍蝦原種,就無需關心後續的飼養問題,它們可以不靠人工介入,一直生存、繁衍。但它們的存在,卻對當地的魚類及水生植物等類別的東西威脅極大,隨著無盡的繁衍,它們堪稱食物鏈殺手。而它們的存在,更時常造成水土流失及田地破壞,這讓日本一時有些手足無措。
  • 生態環境部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一起來漲點知識
    △松材線蟲是我國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它通過媒介昆蟲傳播於松樹體內,從而引發松樹病害。  此外,入境旅客帶的水果、肉類、甚至鞋底,也會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途徑。  牛蛙在九十年代就開始在我國被大範圍推廣養殖。在牛蛙中加入泡椒、花椒等就做出石鍋牛蛙、麻辣牛蛙等美味佳餚。
  • 最「失敗」的三大入侵物種,入侵中國後,卻被國人吃個精光
    最「失敗」的三大入侵物種,入侵中國後,卻被國人吃個精光想必大家都知道,前幾年物種入侵的現象是非常多的。不僅國內有,在國外也有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失敗的入侵物種在國內是被人們做成盤中餐的,你們知道哪些入侵物種呢?
  • 外來物種入侵!抱歉這裡是中國 —盤點外來物種入侵失敗案例
    但如果有外來物種的侵入,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南方水葫蘆泛濫但是部分外來物種在入侵中國後,被我國豐富燦爛的飲食文化所感染,變成了「瀕危物種」,今天為大家盤點3個入侵失敗的案例。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最失敗的外來入侵物種,國外泛濫成災,卻被我國吃貨吃到供不應求
    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棲居著無數的生物,無比豐富,無比精彩,促使這個星球散發這生機勃勃的活力,但是無數的物種形成的生態系統,可不是和諧生存的,而是殘酷的淘汰制度,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許多物種都有天敵,即使沒有天敵也會有其相應的生物來控制某一物種的泛濫。
  • 這4大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已失敗告終,它們的天敵就是中國廚師
    這4大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已失敗告終,它們的天敵就是中國廚師!我們經常會在電視上面看到外國受到外來物種的入侵,不能夠克制的這些報導向在澳大利亞的兔子泛濫,但是當這些外來物種來到中國的以後並沒有出現,讓他們把中國的局面反而成為了我們餐桌上面的美味了,而且還被我們吃到快要瀕臨滅絕了。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但因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今後我國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外來物種入侵形勢。  外來物種「入侵」全國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最近在陝西、廣西、浙江等多地採訪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我國業已成為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這三個丟臉的外來物種,長途跋涉來到中國,卻被吃到需要養殖!
    ,中國人居然能夠憑藉吃解決了好幾個外來的入侵物種。這些在外國人無能為力的生物,經過了千辛萬苦的長途跋涉之後來到了中國,可是這些生物做夢也沒想到,來到中國之後居然變成了盤中餐,還真是有點丟這些外來生物的臉呢!其中這些美食或許不說你還真是不知道他們曾經都是外來物種呢!第一種原本生活在美國東部的牛蛙,這些牛蛙在1959年的時候進入中國,它們叫聲特別大,而且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成活,所以在進入中國之後一度泛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