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說上,詹青雲首次回應:「網上有很多營銷號寫我,都沒有寫到重點,為什麼我能從貴州到哈佛,就是放下、再放下,不停地轉學,讓環境重塑我,放下不是成長的代價,而是成長本身。「
所以,也給我們很多看文章的人提了個醒,真相存在在哪裡?
不在別人的寫的10萬+的文章,真相存在自我辯證的價值觀裡。
不要忘了,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首先你要具備自我辯證的能力,文字是最系統但也最冗長的承載手段,然而在跟風成潮的網絡時代裡,很容易就隨風而去了。
一定要多讀「源頭性典籍」。什麼叫源頭性典籍,比如三字經、古詩詞、紅樓。你會說,這些太無趣了,那就多讀經典,名人名家的書,少看「功利性書籍」,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扯遠了~
我們說到「成長的捷徑」,有一百萬篇的文章告訴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走,不要受環境影響,不要受學校哪位老師的影響,不要管學校的排名優秀與否,做好你自己,你就會有好的回報!這也是我們經常從家長口中聽到的話:做好你自己,不要管別人!聽起來,真正確!
如果阿詹父母有這種思想,阿詹就不會從貴州考到香港中文大學,就不會再到美國讀哈佛。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阿詹不停轉學,就告訴我們,人是怕環境影響的。
美國律所職業律師《奇葩說》五六季大熱辯手本碩香港中文大學,哈佛法學博士2018華語辯論世界盃冠軍,最佳辯手
聽到過這麼一個故事,說三個人去應聘,說有一個高端小區,有一個貧民區,你自己選擇是要住在高端小區還是住在貧民區裡,選擇好了答案告訴我。其中一個人一看,算我那工資,我住到貧民區吧!房租又便宜,省一大筆錢呢!另外一個人呢,就選擇住到這個高端小區去。
說應聘了三個人是兩個人選擇貧民區一個人選擇高端區,反而選擇高端區的這個人被應聘上了選擇貧民區的兩個人都沒有應聘上。
為什麼呢?
這人說:「高端小區裡面住的人層次不同,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安全係數也非常到位,物業服務也是非常周到,我能省很多心。這是其一。
其二呢,我能交更多有層次的人,能打開我的思路,擴開我的心量;
第三,我住在這個地方,為了我更好地能在一個大城市,好的環境生活,我會更加努力,才會積極向上,有了壓力我才會有了動力。
第四呢,我在這個裡面也有可能碰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創業,做出我個人的事業。
老闆就講了:「錢不是省出來的啊,是賺出來的。也不是掙出來的!」
大家有沒有注意?你看「掙」字怎麼寫?提手旁一個爭,與人要爭啊!你看「賺」,是翻倍啊!
每個人都應該為積極的為自己創造優越的環境!到時候,你就不是掙錢,而是賺錢。而這,就是成長的捷徑。
「看詹青雲才知道多讀書能有多優秀」一位網友的留言,堪稱精準。
我認識的一位女作家的境遇幾近相同,她與丈夫搬了新家,她為了與街坊鄰居熟絡感情開始走訪串門。
但是這些女人們的飯後談論都是關於別人的各種八卦。女作家也趨之若鶩,背後嚼人舌根。
直到她發現自己的創作靈感已被每日說三道四的言論啃噬得一乾二淨,再也寫不出富有美感與內涵的文章。
不過好在她及時止損退出了她們狹隘的圈子,回到了往常沉溺音樂與書籍的生活。
陽光灑滿書房,她的創作靈感迸發,文思泉湧。
若說人生還有真相,那麼人生的真相就是:絕大部分人都是被環境困頓一生。
(作者: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