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深耕高教改革「試驗田」

2021-01-11 中國教育新聞網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走進改革開放中誕生的大學④

這是一所偏居東南的地方大學,卻成為教育部新工科建設的4所牽頭高校之一。

這是一所與汕頭經濟特區同齡的大學,卻因「宿舍改革」引來全國各地高校的取經者。

這是一所誕生於改革開放背景下的大學,探索的是一條獨特的社會資本參與公辦高等教育之路。

這就是汕頭大學。它將「改革創新」寫入基因,致力於深耕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用自己37年的發展歷程詮釋了改革開放與高等教育如何攜手而行。

要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

汕頭大學綠草如茵的校園裡,立柱、白牆、落地窗的行政樓透著洋氣。而大樓外牆一處不起眼的銘牌——「1981年奠基」讓人意識到,自創設伊始,汕頭大學便「不太一樣」。

1979年,李嘉誠回到闊別40年的家鄉,了解到擁有千萬人口的潮汕地區還沒有一所大學來支撐發展,於是希望出資籌建一所大學。這個想法與廣東省政府設立汕頭大學的計劃不謀而合。

1981年底,汕頭經濟特區在東郊龍湖村一塊1.6平方公裡的荒地上正式成立。同年,汕頭大學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學校由廣東省政府主管,得到香港李嘉誠基金會捐資支持。

在當時的背景下,這種全新的辦學模式,面對的是中國高等教育幾十年封閉辦學的歷史,需要非凡的決心和勇氣。1986年6月,鄧小平在北京會見李嘉誠時,贊同汕大對外更加開放一點。

今天的汕頭大學師生對這段歷史耳熟能詳。或許正是這樣的歷史,讓汕頭大學帶有了拓荒精神和改革創新的基因,註定要走一條國內高校沒有走過的路。

轉眼世紀之交,當許多高校忙於合併、擴張、規模發展之際,汕頭大學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開始了深耕。

如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2002年,汕頭大學開始「學分制」探索。教務處處長蔡映輝告訴記者,不同於其他高校的「學年學分制」,汕頭大學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可自主選擇課程、選擇導師、選擇畢業年限(3—6年),全部專業開放輔修和雙學位,轉專業不設門檻。

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配合學分制改革,汕頭大學採取小班教學和導師制,教授不僅要給本科生上課,還要用專門時間指導學生。

如何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與管理?汕頭大學從2008年開始探索書院制育人模式。最早實行本科4年全程住宿學院模式的至誠書院黨總支書記高見介紹說,書院打破了身份限制,採取跨年級、跨專業混住的方式,相鄰的6至8間宿舍組成一個「小區」,每個小區有自己獨有的名稱、標誌和文化,小區日常管理由學生自己選出的負責人承擔,真正實現學生自主管理與自治;書院黨團建設採取「依託宿舍建小區、依託小區建黨團」的獨特模式,真正實現「支部建在連上」;書院面向綜合素質教育需求,為學生增加了健身房、共享空間、社團活動室等功能區;書院院長、輔導員的進駐,拉近了師生距離。「宿舍不再只是睡覺的地方,學生課餘的學習、生活、成長真正融於一體。」高見說。

汕頭大學也賦予了各學院改革的空間。2002年,醫學院針對基礎課和臨床教學脫節的問題,開始探索「系統整合醫學人才培養模式」。2005年,工學院瞄準傳統工程教育中知識與實踐的真空地帶,開始探索國際通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中國的落地方案。這二者一個從人體系統出發,一個以產品的「構思、設計、實現、運作」流程為藍本,共同點在於都指向了人才培養中理論與實際、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統一。兩項改革分別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要實現上述改革,根本在教師。汕頭大學先後探索教授委員會制度、陽光財務制度、教師年薪制等,讓教師考核和聘用不再以論文、獲獎「按件計酬」,在學校改革發展中感到被尊重。

「汕大因改革開放而生,改革創新嵌入了汕大的基因,汕大未來的發展也必將取決於改革開放。」汕大黨委書記、校長姜虹說。

改革是為了更好地堅守

「改革,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堅守。」剛剛到任不久、此前曾在5所高校任職的姜虹在看待汕頭大學的改革時,多了一些旁觀者的冷靜。在她看來,汕頭大學最為難得的是,所有改革的動力都來自人才培養這一大學的核心功能。

「在汕頭大學,行政人員的辦公條件是最簡陋的。」如果不說,很難想像校長室對面這間只有白牆和沙發的狹長屋子是貴賓接待室。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座新書院樓的「應有盡有」。

晚上8點,正是大多數高校學生在教室自習或在宿舍休息的時間。當記者走進汕頭大學至誠書院,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二樓的健身房內,大二學生王建康正在練習器械,同時負責值班;三層的自助餐飲區,幾個團支部書記正圍坐在桌前,統計今年助學金申請名單;四樓視聽室內,七八個學生在觀看英文電影,英語社團在這裡活動……

一樓的樓梯口旁邊,幾名學生正在為「書院日」排練節目。高見告訴記者:「我們最初的想法是把這裡布置成陳列區,展示書院獲得的各項榮譽,但是想來想去,還是對學生有用最重要,所以就鋪上地板、裝上鏡子和把杆,變成了現在的練功房。」

以學生為中心,在這個小舉動中顯露無遺。經過至誠書院10年探索,汕頭大學從去年開始在全校範圍推行書院制。知行書院黨總支書記杜式敏感慨地說:「來到書院才發現,如果不把辦公桌搬到學生中間來,永遠也不可能了解他們真正在想什麼。」

杜式敏告訴記者,目前學校的8所書院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幾位掌門人之間比著下功夫。她所在的知行書院以「知行合一,止於至善」為院訓,希望學生「以知導行,以行促知,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最終成長為博學勤思、認知清晰、勇於探索、躬行實踐的優秀人才」。上個暑假,她帶領學生完成了「八六海戰口述歷史研究」,通過對老兵進行訪談,讓學生了解歷史、思考未來。

「書院承擔了專業學習之外的道德品質、素質能力的培養,使宿舍成為立德樹人的新陣地。」高見說,「但是,書院並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的專業發展上,那是專業學院要做的事情。」

作為汕頭大學「精細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另一端,專業學院也不甘示弱。在工學院和醫學院的改革試點基礎上,從2011年開始,「以學生學習結果為導向的一體化教學改革」在全校推行。

在蔡映輝看來,過去,大多數學院按知識體系設計教學,很少考慮學生能學到什麼、社會需要他們學什麼。改革的特別之處在於,它關注學生畢業5年後成長為什麼樣的人,以此為目標反推出教學計劃。

為了改革順利進行,人手本來就緊張的教務處給自己加碼——開展二級教學單位狀態評估。評估內容大到導師制的落實情況,小到有沒有一定比例的課程來培養學生社會能力,結果與學院的績效掛鈎。

除了制度保障,一些細節也印證著「精細化」。在汕頭大學圖書館一層,互助學習中心創辦至今已有14年。成績好、有經驗的高年級學生受聘於此,為學習困難的學生答疑解惑、為新生提供選課指導和大學適應性課程,通過同輩交流,使雙方學業都有進益。

面向世界,也要紮根中國

俗話說,「有海的地方就有潮人」。

潮汕文化中闖世界的傳統、特區人對外開放的使命和李嘉誠基金會遍布全球的資源,共同造就了汕頭大學「國際化」的定位。

汕大學生入校即參加英語分級考試、相當比例的全英文授課課程,使雅思考試成績在廣東省內高校排名第二、口語成績排名第一。

汕大教師隊伍中,外籍教師佔15.1%,有境外學習或工作經歷的教師佔將近一半。

汕大與17個國家和地區的69所高校建立密切交流合作關係,2018屆有62.56%的學生獲得出境交流學習機會。

……

人們常說,「汕大離世界很近」。事實上,汕大秉承的理念是:讓學生「既能到世界各個角落參與競爭,又能找到回家的路」。

在至誠書院,記者看到,5名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男生正在討論一所小學開展經典誦讀的公益課程。他們告訴記者,公益課程是所有專業的必修課。這項措施始於2010年,如今已有47門,服務時數超過31萬個小時。

由於種種原因,粵東地區的發展相對滯後。通過公益課程和服務性學習活動,汕大師生走出校園,走進鄉土社會,服務百姓、了解國情。例如,在汕頭大學醫學院有一項延續多年的活動——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寧養醫療服務。「一學期的課程結束後,若病人還在世,學生往往會選擇繼續陪伴。」醫學院教授楊棉華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穫的是醫者仁心,是濟世情懷。」

汕頭大學醫學院的學生可以考美國的醫師執照、到世界頂尖大學留學,最終不少人回到了家鄉。汕大醫學院5所附屬醫院為粵東地區提供50%以上的醫療服務,醫療扶貧行動服務群眾60餘萬人次。

汕頭大學與這座同齡城市的情感聯繫,就刻在這些帶有溫度的行動裡。

「作為粵東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對接地方需求、服務國家戰略是汕大義不容辭的責任。」姜虹說。

今年年初,汕大管軼團隊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汕大與地方政府、產業共建的研發機構、實驗室、研究中心等近40個。目前,學校正與汕頭市籌劃省實驗室建設,從粵東地區產業特點出發,選擇先進化學製造為重點建設方向,帶動促進汕頭產業結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化。

汕頭大學的最新一步,是牽手以創新著稱的以色列理工學院,創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一牆之隔的兩所學校,探索課程和師資共享。而汕大校園向外看,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牌子格外醒目。這一規劃面積70平方公裡的合作平臺,力求將汕頭的工業對接來自以色列及其他國家的科技、產業、人才。

不久前,汕頭大學成為廣東省首家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驗示範校,與南方科技大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並聘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王泉擔任執行校長。一連串的動作,意味著新的起點——汕大將著力加大在人才培養模式、人事制度、科研體制機制、學術評價體系、資源募集調配機制等關鍵領域環節改革力度,重點突破,為廣東高等教育探索形成符合教育規律、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姜虹表示:「學校將進一步擴大辦學格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經濟走廊建設,堅持國際化、精細化辦學特色,繼續深入踐行高等教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建設綜合性、研究性、開放性高水平大學,在廣東『四個走在前列』中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12日第1版 

相關焦點

  • 高教深耕計劃 蔡英文:改革太生猛會造成很多衝突
    華夏經緯網8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昨日召開中常會,會中臺「教育部長」潘文忠以「高教深耕計劃」專案報告。黨發言人王閔生會後轉述身兼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裁示,改革如果太溫和可能看不出來成效,但是改革要是太生猛的話,可能會造成很多的衝突,拿捏之間,請「教育部」要特別注意。
  • 李嘉誠從汕頭大學撤退?汕頭大學:與事實不符
    11月28日上午,一則《李嘉誠正式從汕頭大學撤退》的消息在網上流傳,該文報導,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的基金會辦公室已經被摘牌。對此,汕頭大學官方在上午11時作出回應。對此,汕頭大學官方在上午11時作出回應,以下是聲明全文:11月28日,鳳凰科技網發布的文章《李嘉誠從汕頭大學撤退 基金會辦公室被摘牌》與事實不符。汕頭大學是教育部、廣東省、李嘉誠基金會三方共建的公立大學,學校得到著名愛國人士及國際知名企業家李嘉誠先生的鼎力相助,李嘉誠基金會對汕大的支持款項預計至2018年將超過80億港元。
  • 與李嘉誠緊密相連的汕頭大學究竟怎麼樣?
    一提起汕頭大學,雖然汕頭大學並非985、211也非雙一流,也沒有什麼比較拔尖的學科,但是總是讓人不由自主的覺得這是一所好學校!因為與汕頭大學緊密相連的是曾經的華人首富李嘉誠,都知道汕頭大學是李嘉誠出資修建的,而且汕頭作為經濟特區之一,自然汕頭大學的表現不會讓人失望。汕頭大學究竟怎麼樣呢?
  • 2020年汕頭大學成考招生簡章
    汕頭大學是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得到著名愛國人士及國際知名企業家李嘉誠先生的鼎力相助,李嘉誠基金會對汕大的支持款項預計至2018年將超過目前汕頭大學是教育部、廣東省、李嘉誠基金會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會——李嘉誠基金會持續資助的公立大學。
  • 汕頭大學與臺灣銘傳大學籤訂學術合作
    近日,汕頭大學與臺灣銘傳大學籤署了學術交流及學生交換協議。根據該協議,兩校將在教師短期客座講學、學生交流等方面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汕頭大學第一批赴銘傳大學研習生將於9月派出。  銘傳大學(Ming Chuan University,MCU)是一所家族興辦的私立大學,由知名人士包德明博士、籍貫潮州的李應兆博士伉儷於1957年共同創建。現任校長李銓為兩人之子。其「卓越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在臺灣以商業及傳播聞名。
  • 汕頭大學舉辦2020年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論壇
    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28日,2020年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論壇在汕頭大學成功舉辦。汕頭大學執行校長王泉、中國教育在線執行副總編江愛萍、濟南市萊蕪一中副校長賈玉彥、舒伯生涯學院執行院長餘國平以及佛山石門中學、潮陽實驗學校、澄海中學、湛江市第一中學、茂名市第一中學、深圳育才中學等省內重點中學代表,學校招生就業處、各學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本次論壇。
  • 汕頭大學:未來4年本科生免學費 每年上限為1億
    據南方網6月16日報導,6月16日,記者從汕頭大學獲悉,未來四屆汕頭大學本科生將迎來「重磅福利」——李嘉誠基金會首推本科生學費全額獎勵計劃,2019級至2022級本科生(包括四年制專業和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五年制專業)將獲得與學費等額的專項獎助學金,獎勵支持這四個年級的汕大本科學生在校修讀完成本科所有課程。
  • 李嘉誠基金會推學費全額獎勵計劃 汕頭大學未來4年本科生免學費
    記者從汕頭大學獲悉,未來四屆汕頭大學本科生將迎來「重磅福利」——李嘉誠基金會首推本科生學費全額獎勵計劃,2019級至2022級本科生(包括四年制專業和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五年制專業)將獲得與學費等額的專項獎助學金,獎勵支持這四個年級的汕大本科學生在校修讀完成本科所有課程。
  • 汕頭大學首推本科生學費全額獎勵創舉,網友表示羨慕
    而大學,也實施了定向生免學費的政策,對很多家庭貧困的學子來說是一個福音!但是畢竟定向生是少數的!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中職技校和一些軍校、警校都是免去學費的!那麼有沒有一所高校既不是軍校、警校,也不是師範生定向培養的大學,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免費入讀大學呢?你別說,真的就有這麼一所,它是全國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生學費全免的公立大學!這所大學就是汕頭大學!
  • 汕頭大學與思科攜手開啟校企合作新篇章
    右二:汕頭大學副校長林丹明左三:思科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商業及跨國公司事業部總裁林文怡汕頭大學是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李嘉誠基金會三方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圍繞 「有志、有識、有恆、有為」 的育人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進行大學管理體制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在課程、教學、資源管理及人事制度等方面進行具有典範意義的全方位教育改革探索,致力於建設成為具備現代大學優質管理體制和卓越教育的、彰顯國際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學。近日,該校首次躋身 2017 年世界年輕大學排行榜,列第 151-200 位,是中國大陸兩所入榜高校之一。
  • 汕頭大學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汕頭大學是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廣東省屬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廣東省、李嘉誠基金會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學,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會——李嘉誠基金會持續資助的公立大學。學校佔地面積1990.20畝,建築面積57.01萬平方米。 學校建校以來一直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
  • 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將打造成「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魏夢佳、關桂峰)記者16日從北京城市副中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3月開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目前正積極推進今明兩年的新開工項目。未來,這一新校區將打造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田,並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張「文化名片」。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項目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大項目。
  • 要聞|汕頭大學與臺灣銘傳大學籤訂學術合作及學生交換協議
    4月24日,臺灣銘傳大學校長李銓一行8人蒞臨汕頭大學訪問,兩校籤署了學術交流及學生交換協議。
  • 為什麼說汕頭大學值得中分段考生填報?
    到這裡,細心的家長會發現, 出現了一個「李嘉誠基金會」,這個組織和汕頭大學有什麼關係?? 不僅有關,而且至關重要 汕頭大學之所以能在全國首推這個政策,和它的發展歷史有很直接的關係 它是由教育部、廣東省、李嘉誠基金會三方共建的大學,屬於省部共建公辦大學,同時還有一個特殊性質,是全世界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會持續資助的公辦大學 明確了政策的真實性之後,
  • 汕頭大學擴大辦學格局,投入近50億元建東海岸校區!
    汕頭大學東海岸校區規劃圖公布,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汕頭計劃投入近50億元,在東海岸新城建設一批現代化建築和體育場館;而在2021年亞洲青年運動會使用過後,這些建設將移交汕大,作為東海岸新校區設施。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的汕大,將有哪些創新突破,擴大格局是否會衝淡精細化的辦學特色?
  • 你讀大學,李嘉誠買單?汕頭大學未來四年本科生免學費了,每年一億...
    汕頭大學招生辦相關人士回應記者稱,此舉是李嘉誠基金會推出一項教育改革試驗,支持汕頭大學成為國內第一所全日制本科生學費全額獎勵的公立綜合性大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李嘉誠基金會每年的捐資額度依據2019級至2022級本科生當年的學費總額來定,並以每年一億元人民幣為資助上限。
  • 汕頭大學2019年全國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大匯總
    汕頭大學素有「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之稱,又有「廣東第一所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驗示範校」之美譽。今年6月份,汕頭大學新聞中心公布「李嘉誠基金會擬每年提供上限人民幣1億元,捐資為該校本科生提供學費全額獎勵」,汕頭大學由此成為國內第一所全日制本科生學費全額獎勵的公立綜合性大學。
  • 汕頭大學2021年設計學類本科專業招生簡章
    具體詳情如下:01 學校簡介汕頭大學是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公辦綜合性大學,教育部、廣東省、李嘉誠基金會三方共建,本科第一批錄取院校。學校圍繞「有志、有識、有恆、有為」的育人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進行大學管理體制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2001年起,學校全面啟動以國際化為導向的改革工程,聘請外籍人才擔任執行校長、院長等職務,在課程、教學、資源管理及人事制度進行具典範意義的全方位改革,被高度評價為「中國高校改革的試驗田」。
  • 德國高教改革:罵聲一片 仍將前行
    本世紀最開始的十來年是歐盟意氣風發的時代,這個統一的經濟實體加強了內部的社會文化整合,啟動了高教領域的博洛尼亞改革。如今,蜜月期似乎已經過去。在債務危機拖垮全球經濟的同時,歐盟的高教改革也遭到了德媒的檢討。 博洛尼亞進程 博洛尼亞是義大利的歷史文化名城。
  • 汕頭大學與李嘉誠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羅俊   有些大學的起點和目標就是和普通的大學不一樣,比如我們要說到的汕頭大學。   2018年6月29號,李嘉誠以汕頭大學名譽主席的身份參加了最後一屆汕頭大學畢業典禮,正式把汕頭大學名譽主席的身份交給二兒子李澤楷。發表題目為《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