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正面覺知與10個負面覺知,覺察情緒,做自我人生主人

2020-12-17 文眼看世界

每個人在生活工作中都要面對焦慮、憤怒、煩躁等不愉悅的情緒,有的人能自如地在情緒的波濤裡衝浪,而有的人卻常常捲入其中,一旦情緒失控,既傷害人際關係,又無法理性處理問題,事後只能自責——「哎,當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啊」。實際上,情緒管理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當不良情緒來臨時,是可以有效應對的。如何應對呢?覺察情緒就是情緒管理的開始。

10個正面情緒與10個負面情緒,覺察情緒,做自我人生主人!

10個正覺知:

勇氣——一個人的膽識和決心,往往能把握人生良機。

淡定——做事沉穩,不慌不亂,往往給人以安全感。

主動——積極,熱情,對事物的態度是開放的,這類人成長迅速,能快速培養良好人際關係。

寬容——對事情包容,採取接納的態度。自己做自己的主宰。

克制——懂得克制的人往往智慧,是科學或醫學等專業的頂級人才。

愛——最偉大的情緒就是愛,可以把生活中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都聚集起來。

喜悅——凡事很樂觀,內心平和寧靜,具有耐性、慈悲、持久等品質。

平和——當人生達到一定境界,外在的我消失,進入到一種通靈和永恆之狀態,不喜不悲,無欲無求。

開悟——當一個人頓悟或漸悟後,他的各方面都會發生質變,進入人生和生命的頂峰,與天地合一,無我。

至善——善良的極限,幸福的頂端,容納了世間的一切愛和通達,至善之人是水,利萬物而不爭。

10個負覺知:

羞愧——對事情充滿負疚,讓自己心理負擔過重,在一種壓抑狀態摧殘身心健康。

生氣——一種不理智的情緒狀態,生氣時智商和情商都會下降。

冷淡——對任何事情都不關心,沒有熱情,世界看起來,灰色暗淡,沒有希望。

悲傷——總是喜歡回憶,充滿著對過去的懊悔、自責和悲痛。

憂鬱——一種嚴重影響身心的精神狀態,消極,被動,封閉。

恐懼——有些恐懼是天生的,有些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妨礙了個性的成長。

欲望——除了食慾和性慾外,其他欲望都是社會附加的。欲望讓人迷失自己,變得貪婪和勢利。

憤怒——讓人變得面目猙獰,遠離愛和喜悅。它會導致報復和憎恨,侵蝕人的心靈。

驕傲——驕傲具有兩面性,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就是讓人變得自我膨脹,不再虛心學習進步。

罪惡——罪惡是人性的汙點,一旦我們進入,就會變得不再像人。

情緒是身體內部的信號,伴隨我們一生,無法迴避。學習如何管理情緒非常重要。當一次情緒來臨時,我們可以從識別情緒、接納情緒、設定限制、了解需求、合理表達等方面來管理情緒。

1,識別情緒

情緒每時每刻都會產生,悲傷、快樂、恐懼或憤怒等。當情緒來臨時,要放慢處理情緒的速度,好好地體會它,認清它的模樣,覺察它帶給自己的變化,包括心理感受、想法、身體、行為等。

比如當我們憤怒時,我們的內心感受如何,像一團火在燃燒還是像有個大石頭壓著?腦子裡的想法是埋怨別人還是指責自己?我們的身體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是心跳加速、臉發紅還是頭皮發緊、坐立不安?我們此刻想做些什麼,想破口大罵還是忍氣吞聲?

每個人的情緒都有個性的標籤,可以從回顧自己過去發生的類似情緒開始練習,儘可能誠實地觀察自己,弄明白這些變化並記住,給它們命名。當它們再度來臨時,及時提醒自己。

2,接納情緒

識別情緒後,要學會接納情緒。情緒是與生俱來的,與四季輪替、潮漲潮落的自然規律一樣。當情緒出現時,它是心理和生理當下的本能的、真實的反應,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很難阻止,但可以選擇接納。接納我們此時此刻的處境和情緒,接納我們正在經歷和感受的一切。不管是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都是自己的體驗和經歷,不對抗,不批判,全盤接納就好。

這種接納並不是讓步,而是不與這種情緒糾纏,從旁觀者的角度重新審視它,允許它出現並與它共處。你會發現,一旦接納情緒,它就會被淡化。即使再難受,也提醒自己,這只是暫時的。情緒最怕時間,經過時間歷練,它會自然消退。

3,設定限制

我們很難阻止情緒產生,但要避免情緒被破壞性地表達。

負面的情緒或想法本身不會傷害任何人,但如果一直沉浸在這種情緒中,會產生危險的想法,引發激烈的行為反應,導致自傷或傷害他人。

我們必須要學會設定限制,學會把情緒、想法和行為分開。在行為上,無論如何,都不要傷害自己和他人,這是不能逾越的底線。降服情緒時,我們可以做一些應對的練習,設想憤怒情緒會產生什麼樣的過激行為,將會產生怎樣的代價和危險。當再次出現類似情況時,及時提醒自己什麼行為是允許的,什麼行為是要堅決制止的。即便我們不能控制他人或外界的刺激性因素,我們也能夠做到控制自己的行為。

4,了解需求

情緒體現了我們的需求和欲望。滿足需求的事物會讓我們愉快,符合意願的事物會讓我們喜悅。反之就會生氣、焦慮或憤怒。憤怒和焦慮等負性情緒的背後,往往是我們的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感到憤怒時,我們會習慣性地分析他人的過錯,批判他人,怒氣也只會越來越盛。但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有什麼感受和需求沒有滿足,努力去體貼和關愛自己時,憤怒的情緒會大大減輕。同樣,當意識到對方很憤怒時,我們可以去體會他們有什麼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一旦我們意識到對方的感受和需求時,就會體會到彼此相同的人性,從而對彼此多一份理解。

5,表達情緒

情緒產生後,需要合理地表達出來,否則長期淤積,會導致心理或身體的疾病。

合理地表達情緒,要有意識的使用語言,充分認識了自己的需求後,誠實地表達出來。同時,對相關的人或環境提出具體請求,滿足自己的合理需求。比如丈夫工作繁忙,總會無意中冷落漠視妻子。妻子對此感到憤怒,不能只是一個人生悶氣,需要適時地表達出來:「我生氣是因為我需要被尊重、被關愛,我想多一些時間和你聊一聊」。此時,憤怒的情緒已轉換成需要、情感表達,由此才可能產生有幫助的行為。

此外,呼吸、肌肉放鬆,體育運動、聽音樂、看電影、旅行等方式都可以幫助我們宣洩情緒。另外還可以對親人、朋友等值得信賴的人傾訴,或者文藝創作等方法讓負面情緒得以升華。

結語:

情緒是人的本能反應,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和生理活動,而不是洪水猛獸。它需要我們積極地認識和管理。情緒管理是主觀可為的,也是需要學習的,如同學開車、學英語等其他技能一樣。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有意識地練習,來提高我們的情緒管理水平,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擁有健康的身心,收穫多彩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向內求,帶著覺知生活,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和你們在一起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想要的太多太多,這樣很容易迷失自我,變得焦慮、迷茫、對生活失去方向。由此造成的最直接結果就是人生的「失衡」。每個人都需要慢下來、靜下來,向內覺察自己的內心,通過對自我梳理,提升對自身的覺知覺察,進而促進家庭、事業、社會關係的和諧。2今天上午,大家一起抄經的環節把課程推向了高潮。
  • 拆解情緒炸彈,試試這五個步驟:覺知、表達、不住、破執、無別
    覺知覺知,就是首先聆聽內心的聲音,要知道你的負面情緒是什麼,究竟是憤怒、悲傷、委屈、還是恐懼?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你知道了內心情緒,才能知道如何應對。如果不能清楚的覺知自己的負面情緒,建議大家練習正念呼吸,在呼吸之間覺察自己的情緒。
  • 決定一個人發展潛力與自律的,並不是習慣,而是內在這四種覺知
    了解自己是人生非常重要系統的事情。我們需要多下點功夫了解自己,你對自己越了解,事實上你就越能掌控與徵服自己。我們對自己越不了解,我們就越容易被別人帶偏。學會做自己心智的主人,我們才能持續自我成長和自我跨越。
  • 覺知和內省有何不同?是誰在覺知中覺知?
    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當你內省的時候,當你為改變自己而查看內心的時候,總是有一陣沮喪,總是有著憂鬱情緒的起伏顛簸,你不得不與之搏鬥,你不得不再次檢查自己,以克服這種情緒等等。因為凡是有內省的地方,也就是有改善或改變自我的回應、反應的欲望的地方,總是有一個期望中的目標;如果目的沒有達到,那麼就會憂鬱、沮喪。
  • 覺知就是跟隨情緒深入潛意識還原事情的本來面目
    在上次做公開課的時候,設置了一個環節就是讓每個人在孤立背叛欺騙環境下的反應,讓其中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學員上臺就某件事發表自己觀點,結果迎接她的是相處很融洽組員的冷漠甚至喝倒彩,但這位學員卻波瀾不驚,當導師問及她內心的情緒時,她很平淡的說沒有什麼情緒,我從小就是這樣經歷的,所以我的內心很堅強,這樣也成就了我今天的事業,眾人聽完後都齊聲喝彩。
  • 覺知,覺察,覺悟,覺醒
    一想到自己四肢健全,還有自己的夢想,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還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內心由衷的感恩真我,感恩上蒼。至於世間人追名逐利,忙碌奔波,我一點不感興趣,甘於沉下心來,磨練心性,做自己。心中有方向,不管世道如何躁動,混亂,此心光明,篤定,無畏風雨,明白自己要去的方向,足矣。
  • 孩子陷入負面情緒怎麼辦?父母善用「覺知之輪」,洞察孩子內心
    那麼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寶貝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是怎樣的呢?浮雲原理這個理論是由一名心理學家提出的,在這個人的理論當中,他會把孩子的負面情緒比做浮雲,這樣的狀態只是暫時的,但是他們會不斷的變化,不過這樣的負面情緒,不會一直出現在孩子的生活當中。
  • 一切智慧的開始「覺知」是什麼意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覺知?
    其實每個人對「覺知」的領悟不同,所以,所講「覺知」也是不盡不同。本質上,無論是心理學,還是佛道儒,所講覺知,都大同小異。最關鍵的,是要自己去實踐。後面會講到。那麼,覺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對自己當下身心狀態的感知。
  • 覺察你內心的情緒,創造美好人生
    療愈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轉化要根本地療愈內在創傷、恢復人格平衡,有三個階段需要經歷,也可以說是不可省略的三個步驟。
  • 12.20提升覺知能力的十八個自我覺醒、自我溝通的方法
    ,籍此提升自我的覺知能力。感同身受地去了解對方憤怒的情緒及無明的恐懼,用更大的慈悲與謙虛去面對對方的指責。 3 當我與別人斤斤計較而且絕不退讓時 先讓那個愛計較的自我抽離出來後,去看看兩方的行為?再看看如此的行為後果將會如何!一個結果是你[贏]了,得到比較多。
  • 嗨,你覺察過你的「負面情緒」嗎?
    放下改變別人的想法,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功課。----無憂小編----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負面情緒裡包含著非常多重要的信息,打開這個信息,真正的了解自己。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所謂真正的「負面情緒」。每一個情緒都是一種語言,都是帶著信息來與我們溝通的。
  • 情商中的「自我覺察」與「自我控制」
    上一節我們介紹了情商由「自我覺察」、「自我控制」、「自我激勵」、「共情」和「人際關係」五個方面內容組成。今天我深入為大家講解「自我覺察」和「自我控制」兩個部分內容。就是對情緒的一種自我覺知狀態,通俗地說,就是能感知自己情緒的一種能力。一個具有「自我覺察」能力的人是不是指那些對情緒很敏感的人?
  • 覺知自己的本來面目,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每個老師激情滿懷地述說著自己助人自助的親身經歷,讓我倍受鼓舞,從此我開始了自己的傳銷人生,向每個我接觸的人傳播我們的理念,銷售著我們的產品。恍惚間,七個年頭已過,不僅沒有賺到錢,老婆和我離婚了,親人朋友遠離了我,孩子也不認我這個父親了,我現在一個人寄居在異國他鄉。我隱約感到了自己的人生因此幻滅了,我覺得自己已經燃燒殆盡。
  • 覺知與成長才是生命的意義
    從這兩種情況看,做為萬物之靈的人,往往是不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也缺乏靈性。人們是從狹隘的個體感覺中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 於是對痛苦也好,安樂也罷,日久天長如「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入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就有了習以為常,不過如此的思維惰性。
  • 覺知是療愈強迫症 焦慮症 不安全恐懼感的根本心法!
    在自我心理療愈體系中,有三個問號可以讓幫助你變得覺知,那就是:我在做什麼?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這三個問題會讓你的意識層層遞進到覺知。 藉由心靈本體的覺知,由此產生的認知能力,上升到更高的維度 每一次痛苦襲來,每一次情緒的升騰而起。
  • 覺知:無作無為的觀照
    你有沒有覺察到你在思考,你有沒有覺察到你在感覺?你有沒有覺察到你的腳,你有沒有覺察到你在呼吸?你有沒有覺察到你同時可以覺察這所有?你有沒有覺察到這所有都在運行而你充滿覺察?你有沒有覺察到你困惑,你有沒有覺察到你試圖解釋這個困惑?你有沒有覺察到難受甚至並且試圖逃離這個難受?你有沒有覺察到一些地方舒適並且試圖繼續保持這樣的舒適?
  • 與心同在,奇蹟無限,靈魂覺醒,帶著覺知與覺察
    我們在各種修行的法門中,聽到各種各樣的表達以及定義方式,無外乎只是與心同在,靈魂覺醒,帶著覺察與覺知上路,我們就可以創造我們想要的一切!如果我們想要我們自己變得美好,就要讓我們的靈魂覺醒。什麼是靈魂覺醒,就是與心同在,做人做事都用心,與心同在!
  • 中英專欄:覺知呼吸,覺知你的心
    首先,覺知呼吸,是一個非常簡單而又實用有效的方法;是一個普遍適用的方法,不分民族、不分教派、不分信仰,呼吸是每個人生存所必需的
  • 覺知(一)——《童教32》
    有很多很多字眼可以引導你來往內體會心靈的實相,讓我來給大家列舉出來:內觀、內省不疚、省察、觀自在、觀世音、觀心、觀受、覺照、圓照、覺知、自覺、覺悟、覺醒、覺察、如是觀、如如、如來、無為、無住、無念、無、空、觀空、空觀、顧褆、聽之以氣、迴光返照、至誠無息、格物、明明德、明心見性、臨在當下、活在當下、臣服、直覺、執中、中庸、
  • 你對負面情緒上癮嗎?這個簡單的練習讓你的大腦切斷負面轉向正面
    我見到大多數人都有負面情緒上癮傾向,他們習慣於某些負面思想負面情緒,有些人自己知道他們有這些傾向;但有一些人是不知道的。一個簡單的練習,能夠讓你的大腦切斷負面並轉向正面。人們把下面這三種常見的狀態變成了習慣:1.與憤怒相關的狀態。如焦躁、沮喪或怒氣。2.與恐懼相關的狀態。如緊張、壓力、焦慮或甚至是恐慌。3.與悲傷相關的狀態。如孤獨、無聊、不安或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