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賺社群:創業前做好這3件事!能降低90%的失敗率!

2020-10-20 快賺社群

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方式能讓你安全逆襲,那一定是輕成本創業。

如果還有比輕成本創業更安全逆襲的方法,那一定是你讀的這篇文章。

(圖片來源:紀錄片《燃點》海報)

不管是紀錄片《燃點》中多麼高大上的創業項目,還是生活中多麼不起眼的小本生意,從創業點子到實現創業,都要回歸到賣什麼、怎麼賣的問題。

這就需要先把「點子」落地到具體的產品上,再想辦法賣出更多的產品。

可偏偏這2步,卻讓很多人都負債纍纍,血本無歸。所以我們換句話重新解釋一下本文標題:

《用最小的成本投入,探索最大的可行性》

創業,沒有前期投入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卻可以通過輕成本的方式,低風險開局。

合格的創業者,不是善於冒險的人,而是善於控制風險的人。

但現實中,我們見到一些正在創業的人,卻往往非常衝動。

我們先分享三種常見的創業失敗案例(後續有避坑正確姿勢),大家看看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第一種

有些創業者,認為創業就是做產品

身邊有個朋友,三十幾歲的人了,把工作好多年的積蓄,以及父母的養老錢都拿去研發產品,累死累活折騰了一年,結果錢燒完了,產品也出來了,但根本賣不出去!

然後絕望至極,每天愁得睡不著覺,然後找我諮詢,他的AI機器人怎麼賣出去?唉,沒有驗證過的需求,投入這麼多有什麼意義。

第二種

有些創業者,認為創業就是做平臺

千益運營創業基地時,結識過一個技術團隊。他們開發了一款電臺APP,主要服務於海外華人。

這款APP早就開發出來了,但推了1年多時間,也僅有500多註冊用戶,活躍用戶更是少的可憐。

我們身邊,有想開發小程序、APP的人不在少數,但搞不定終端市場,再好的平臺也會黃掉。

 (圖:千益向考察團引薦創業基地某優秀企業,非電臺開發團隊)

第三種

有些創業者,認為創業就是開店

先不說加不加盟,你花上幾萬~幾十萬把店鋪裝修、布置起來,有沒有想過自己得賣多少件產品才能把這些錢收回來

有多少店是等開業了以後,才發現選址錯了客流量小,產品競爭力弱賣不動...這時你想去調整已經晚了,而房租卻一直得付,員工工資一直得發...

很多實體創業者都比較衝動,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臨街的店鋪2、3個月就換一次門頭,循環往復。其實,做生意並不複雜,但至少要把帳算清楚,要把數據看準。什麼數據?比如下面這張圖:

  (圖:數據顯示,中國每年誕生20萬家奶茶店,倒閉20萬家)

看完失敗的案例,我們再來分享普通人輕成本創業的正確姿勢:

☆ 少花90%的錢,你一樣能驗證這生意能不能成

☆ 大部分商業模式我都不願多看一眼,除了這種

☆ 想要把創業失敗概率降到最低,你必須這樣幹

【正文】

01

少花90%的錢

你一樣能驗證這生意能不能成

創業是要把你的生活變好的!不是讓你負債纍纍、筋疲力盡、人財兩空、年紀輕輕只有煩惱沒有快樂的。

所以,千益一直建議大家創業最好遵循2個原則:

一是最低風險,怎麼把風險降到最低?

二是最低成本,怎麼把成本降到最低?

如何達成?做好2點:充分的市場分析+最小成本的驗證

1.1 充分的市場分析

重點需要弄清楚3件事:

A. 你的產品究竟有沒有市場?市場有多大?

B. 你將面臨的競爭有多激烈?你有無優勢?

C. 你的模式需匹配多少資源?是否已齊備?

分析的依據通常來源於:

△ 自身的經驗與洞察

△ 向業內專業人士諮詢

△ 查閱相關行業分析報告

△ 參考相關的文章或音視頻解讀

△ 參考百度指數等搜索數據工具

△ 參考生意參謀等電商數據工具

△ 錨定競爭對手做精細化拆解

△ 赴實地考察

△ 做問卷調查

這樣分析下來:

最好的情況,是市場大、競爭小、資源匹配度高,這時就可以放心大膽嘗試。

最差的情況,是沒市場/競爭白熱化/資源零匹配,這時只能放棄或重新定位。

大多數情況,往往既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壞,這時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1.2 最小成本的驗證

經過充分的市場分析以後,如果你仍然有信心想要嘗試,那麼我們可以花最小的成本去驗證。

先把事業做小,低成本試錯,這樣即使不成功,你也不會有太大的經濟損失。 

如果連小的驗證都通不過,那你投入再大也是在浪費金錢。如何驗證?

比如:

有寶媽見自己朋友圈,很多微商曬收入,非常心動,也想跟著發家致富。但做微商需要入代理,代理條件是訂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產品,如果不能退貨,而你又賣不出去,那錢就打水漂了。(高成本、高風險)

其實,這位寶媽可以這樣做:就當自己已經代理了該產品,然後把該微商曬到朋友圈的產品圖文,原封不動的複製到自己朋友圈,使勁去賣,有人買就去微商那下單賺差價,看有多少人真正找你購買,你就知道自己能不能做了。(輕成本、低風險)

再比如:

有朋友想開實體店,但首先選址不能太偏,而客流稍大一點的地段房租都不便宜,並且起租期通常是12個月以上的,再加上裝修也要不少錢,一旦失敗,裝修和預付幾個月的押金就都砸在手上了。(高成本、高風險)

如果你真的很想嘗試,千益建議你可以這樣:你想開店、裝修,其實已經有人開了、裝修好了,而且TA可能生意不好,那麼你選出一家合適的,跟TA談合作,按月幫TA分擔一部分房租,條件是分出一部分場地給你,而且你做的好的話是可以幫TA帶來客流的,這個不難談。(輕成本、低風險)

還比如:

有創業團隊想通過無人售貨模式賣果汁,但機器研發投入大、周期長,研發成功後單臺機器的生產成本是幾千/幾萬,而且廠家接單是有數量門檻的。常規做法是:研發,採購,投放,等待結果。(高成本、高風險)

有經驗的創業團隊會這樣做:地鐵口現場榨汁,看有多少人買單,如果多,自己準備榨汁機外殼,人坐在裡面,外面掃碼裡面人工榨汁,如果購買量仍能達到預期,那麼再去研發,採購,投放。(輕成本、低風險)

  (圖:自動販賣機項目測試案例)

我們做驗證,最主要是為了2點:

△ 驗證產品,你的產品是否能賣出去?

△ 驗證模式,你的投入產出比是否能達到預期?

這2點都達標了,投入大錢才有意義。

02

大部分商業模式我都不願多看一眼

除了這種

我們再來復盤一下開篇中3個失敗案例:

A. 傾家蕩產研發產品,結果賣不掉

B. 耗資巨大研發APP,結果沒用戶

C. 魯莽開店生意差,結果無奈關店

既然始終要去賣的,始終要獲取用戶的,那為什麼不先做營銷(運營+銷售)呢?

成本最高的環節,是投資(研發/開店/其它),但這不是最難的,且並非一開始就要做投資

如果你連最難的營銷環節都能搞定,那麼你已經在贏的路上了。

2.1 羅永浩百戰不死的根本原因

  (圖:羅永浩直播帶貨及相關數據)

羅永浩最近又上熱搜了,3場直播銷售額2.02億元。

這位年近50的胖大叔,創業之路可以說是屢戰屢敗,換做普通創業者,可能早就一蹶不振了,但為什麼他仍能絕地反擊,萬眾矚目?

因為他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每次創業,都有大量粉絲支持他,媒體也會爭相報導。

有專家提出過著名的「一千鐵桿粉絲理論」,說得是只要你有一千鐵桿粉絲,在他們的支持下,你就能過的很滋潤了。而羅的鐵桿粉絲數,何止一千。

對羅而言,電商帶貨這條路他能走多遠,誰也不知道。

但起碼這次,他的模式很輕,而且一開始就賺錢了。

藉助粉絲崛起的慄子還有很多,比如:羅輯思維、十點讀書、吳曉波頻道、李子柒...都是從個體做起來的。

分享這個慄子,不是讓大家都去做網紅(如果你有條件也可以),而是想給大家傳遞一個思維:

先經營用戶,再經營產品。先大量獲客,再投資變現。

2.2 案例:小廣告店起死回生,全靠這招大量獲客

小宋跟人合夥開了家廣告店,模式很簡單,就是接單+外包,簡單的設計自己套模板,複雜的設計和成品製作都外包給同行。

因為資金不多,所以店的選址比較偏,可開業2個月,沒有一單生意

他們有考慮過重新租一家人流量大一點的門面,但換的話,押金肯定沒了,那邊還得交更貴的押金,還要裝修、布置,所以很難下這個決心。

他們也試過好幾種推廣方法,地方論壇、貼吧、QQ群、淘寶店都試了,還是一點效果都沒有。

後來才意識到,他們好像走偏了。他們的客戶就在大街上,但直接去推銷肯定沒用。

2.2.1 分析

後來小宋找到我,諮詢到底怎麼推。我問了他2個問題:

A. 臨街的店鋪,大部分都是你需要的客戶,對不?

B. 你的主要業務,能介紹的更詳細一些不?

他說對的,大公司和正府通常都有合作的機構,所以只能吃這些小老闆,不過他也不知道那些老闆什麼時候有做廣告的需求。

再一個,他的業務很雜,寫真、噴繪、標牌、發光字...什麼都可以做,因為這個行業就是這樣,都是業務型的和生產型的合作。

看了他的回答,我給他提了5個觀點:

A. 暫時不建議重新選址,因為人流不等於客流,花錢換了地址,不意味著訂單就多。

B. 腦白金做了這麼多年廣告,你可能也沒買過一盒,所以不要幻想著什麼絕招一下子就能大量成交,要向腦白金學習,先跟客戶混熟,讓客戶有需求的時候第一個想到你就行了。

C. 與客戶混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加上客戶的某信,再通過有技巧的刷存在感,讓他們印象深刻,進而對你產生興趣信任。另外,配合公眾號來沉澱他們,效果更好。

D. 想讓客戶同意加你為好友,你得給他一個加你的理由,加你對他有什麼好處?不加你對他有什麼損失?這個得想清楚。

E. 你的模式挺好,中介模式通常都比較輕成本,但要注意,前期可以什麼類型的廣告都接,後期一定要有側重點,不然你會很累,也抓不住主要的贏利點

2.2.2 出招 

他看了我的觀點以後,覺得有道理,但還是不知道具體怎麼做,於是我給他出了一招,就3步:

△ 給一條客戶無法拒絕的理由

△ 選一種大量對接客戶的途徑

△ 造一個培育客戶成交的環境

第1步:給一條客戶無法拒絕的理由

首先,我們要把自己想像成實體店老闆,思考TA們最關心什麼?

很顯然是自己的生意,對不對?

那麼我們要給(設置)一條怎樣的理由(利益),TA們才會非常感興趣呢?

比如:送一套能提升實體店業績的學習資料

花幾塊錢,去某寶買一份《XXX份實體店營銷案例大全》電子版,以此作為贈品,送給實體店老闆們,而這種贈品你是可以無限次送出的。

但有兩個問題,一是這種廉價資料一般都很亂,沒太大價值;二是愛學習的實體店老闆真心不多。

所以,送學習資料並非最佳選擇。

再比如:免費幫實體店老闆做有效的宣傳

適合實體店宣傳的方式,有200多種。

我們只需要從中篩選出1種相對來說比較低成本、對TA們幫助又很大的方式就可以了。

建議可以選電子地圖標註宣傳(既能提升搜索曝光,又能方便導航),因為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為地圖標註是要花錢的,事時上人人都可以免費標註,熟練的話幾分鐘就可以搞定。

  (圖:地圖標註宣傳的案例)

如果你去某寶上看,至少能發現上百家做地圖標註的店鋪。線下也有幾十個人的小公司,只做這一個業務的。

而如果你能免費幫這些實體店的老闆去做標註,價值感還是很強的,而且如果他還沒有做標註的話,根本就沒有理由拒絕

如何標註?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第2步:選一種大量對接客戶的途徑

我們把價值確定下來以後,就需要把這個價值大量的傳遞給老闆們。

如何傳遞?要麼線上,要麼線下。

線上是小宋的薄弱環節,所以最好走線下。

而線下難度最低,且比較容易出效果的方式是地推

地推的話,挨個去跟這些老闆聊天解釋,效率是會很低,那怎麼辦?

印一些宣傳單,在宣傳單上把這個事情介紹清楚,這樣能極大的提升效率。

宣傳單需包含以下內容:

標題:限時免費!幫你店鋪上地圖!

正文:店鋪上地圖有3大好處

方便查詢:方便客戶查詢詳細地址、聯繫方式;

導航便利:方便客戶導航,查詢路線;

提升曝光:提升在網上的曝光、知名度、品牌效應;

樣圖:展示標記後的效果圖

補充說明:

△ 此服務在淘寶收費XX元,現可免費辦理

△ 活動有效期:即日起至XXXX年XX月XX日

△ 辦理流程:掃碼添加工作人員某信(附個人某信號二維碼)→發送門頭照片等資料→標註完成

辦理機構:XX廣告

客服熱線:XXXXXXXXXXXX

地理坐標:XXXXXXXXXXXX

公眾號:(附公眾號二維碼,下文會解釋為什麼要放)

宣傳單開始不用印很多,幾百張就夠了,印好就可以去發了。

發宣傳單也是有講究的,首先可以圍繞你的店,覆蓋你周圍的這些商家,再慢慢往市中心覆蓋。

只要發出了,肯定會有沒上過地圖的老闆加你,這時候要注意控制每天通過的人數,建議一天被動添加的在50人以內,等申請加你的人全部通過了,再接著發第2批。

或者的話,準備多個二維碼,印多批宣傳單,每批的二維碼都不同。

第3步:造一個培育客戶成交的環境

前2點做到位的話,你的某信裡已經有大量的潛在客戶了,能不能經營好他們將決定你能否賺錢。

經營私域流量的概念早已不新鮮,核心是以某信原生的朋友圈/群聊/公眾號/小程序/企業號/視頻號...等功能為媒介,通過有技巧的內容發布,讓用戶產生興趣信任,再通過需求激發,進而促成強信任、高成交的經營方式。

上面這段話不是很好理解,直接說怎麼做吧,朋友圈/群聊/公眾號/小程序...我們不可能什麼都做,建議把主戰場定在朋友圈公眾號,因為大部分人用這一塊的頻率最高。

朋友圈發什麼內容?

朋友圈內容要有一定豐富度,但也要有側重點。重點可以發布以下內容:

△ 吸金廣告知識分享(體現專業)

△ 客戶溝通截圖/錄屏(體現服務態度)

△ 現場設計照片/視頻(體現設計能力)

△ 現場製作照片/視頻(體現製作工藝)

△ 現場安裝照片/視頻(體現服務質量)

△ 客戶好評截圖/錄屏(體現客戶認可)

△ 客戶介紹生意截圖/錄屏(體現高度認可)

△ 廣告安裝前後對比照片/視頻(體現效果)

△ 非工作時間忙碌的照片/視頻(職業精神)

△ 自我學習照片/視頻(體現上進)

△ 生活居家照片/視頻(拉近距離)

△ 走心的文案/圖片/視頻(贏取好感)

△ 自己公眾號乾貨文章連結(培養客戶用廣告招攬生意的意識)

以上的內容不固定,每天可以結合自己情況隨機發5-8條,沒有的素材不要去造假。

持續下去,時間越長,你的朋友圈越有吸引力和價值感,越容易產生成交和購買。

公眾號發什麼內容?

要麼發用戶想看的,要麼發對自己生意有幫助的。一般來說,兩者比例控制在6:1即可。

發用戶想看的:因為你的目標受眾都是實體店老闆,TA們關心的是:如何激活店員的績效?實體店如何與網店競爭?實體店如何發展線上銷售...這些可以原創,也可以合法轉載爆文,但內容必須優質。

發對自己生意有幫助的:畢竟是做生意,不是做公益,可以藉助軟文的形式把你的各個業務都介紹的清清楚楚,這樣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溝通成本,客戶感興趣TA會看的。

公眾號推送不需要每天發,保持一定的頻率即可。

以上,就是千益為小宋出具的簡易方案,在第1點鎖定之後,第2、第3點是可以不斷循環的。

小宋看完方案以後,回了7個字:看到光了!!!

2.2.3 後續

可能他們確實是被逼到絕境了,2個人的執行力都挺強的。

因為店不能關,他們就輪流1個人在看店+認證+發圈,另1個人拿著宣傳單從早跑到晚。

基本上他們2個某信號,一天至少能加80多位老闆,公眾號每天也能漲20人以上

小宋說他們是地推第11天出首單的,雖然是幾百的小單,但也成功破零了。

看到出單後,他們跑的更賣力了,好友數量一直在漲,隔三差五也能接到訂單,但很少有大單。

過了大概一個多月,小宋又找到我,說他們加到4000人了,銷售額一共3W多,利潤接近9K。

他們去掉房租和印單頁的成本,他兩一人只能分到3K左右,有沒有辦法能賺多一點?

我問他:如果你有12000好友,月銷售額有沒有可能做到9W?

小宋說很有可能,這樣利潤差不多也能近3W了。

我說那就簡單了,按照你這個速度,下個月好友數量就能繼續增加4000,而如果你招一個兼職大學生跟著你一起發,下個月好友數量就可能繼續增加8000,對不對?

小宋說你提醒了我,是我太急了,即使不請兼職,也會越來越多的,這個要跟搭檔商量一下。

之後,我跟他就沒怎麼聯繫了。最近的一次聯繫,還是上個月,我問他做的怎麼樣,他說因為疫情影響,沒有年前好做了,但這個月掙2W還是沒問題的,他們已經有5個快要滿人的某信了

2.3 小結

不管我們做什麼生意,始終都是要獲取用戶的,始終都是要去賣的。

如果搞不定用戶和銷售,那麼你前期投入的資金越多,就虧損的越多。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先從用戶和銷售端做起,搞定了用戶和銷售端,你已經在贏的路上了。

羅永浩能屢戰屢敗、百戰不死,主要靠的是他龐大的粉絲群體,這些都是他的用戶。

小宋不是網紅,但同樣可以通過有技巧的價值挖掘獲取大量用戶,最終讓自己的小店起死回生。

所以,千益最看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先經營用戶,再經營產品。先大量獲客,再投資變現。

以上觀點,是一個大的概括,展開來講還有很多的點可以延伸。

由於篇幅的原因,我們就不多做解釋了,但可以列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 先價值→後用戶

△ 先用戶→後選品

△ 先社交→後成交

△ 先收錢→後生產

△ 先細分→後多元

△ 先線上→後線下

...

03

想要把創業失敗概率降到最低

你必須這樣幹

創業,沒有一開始就完美的預設,契合自己的模式,都是在一次次試錯與優化中迭代出來的。 

如果你有好的創業點子,現在不做,以後就會後悔,那麼千益建議你:

在戰略上

先參考文章第二部分內容,定位好目標用戶群體,先經營用戶規模,後經營產品/服務

再參考文章第一部分內容,把點子落地到具體產品,做充分的市場分析,花最小成本去驗證

在戰術上

A. 從副業做起

千益經常收到這樣的諮詢:我非常想做XXX,你看這樣可不可行,可行的話我就辭職做了。

很多衝動的創業者,在自己的點子還沒有得到驗證的情況下,就冒然離職,後面很快就失敗了。

想像與現實之間是有差距的,你的方向、方法是否可行,驗證過了才知道。

所以我通常建議有創業想法的朋友,可以先從副業做起,用業餘時間驗證你的模式是否正確。

這樣,即使你失敗了,你還有一份主業,不至於馬上就沒有收入。

而如果經過測試和優化,有了不錯的收益,跑通了自己的模式,那麼接下來再全職創業,成功率就會高很多。

B. 用好每一分錢

如果你已跑通了自己的模式,準備全職創業去放大,那你一定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沒必要像前公司一樣正規化,有些東西沒有就沒有,不完善就不完善。

一切的一切,都不及你的業務增長重要,都不及現金流重要,都不及效率提升重要。

很多人第一創業,會做一些預算,如:租寫字樓XXXX元、買辦公桌椅XXXX元、採購電腦XXXX元...

在千益看來,若是你的商業模式中,客戶壓根就見不到這些,無法為客戶產生價值,那麼:

無需寫字樓,可以租經濟適用的民房辦公,可以去二手市場淘7成新的辦公家具,可以買二手電腦...

把錢省下來,投入到能增加收入的業務上。如:投放廣告、僱傭兼職人員、買營銷軟體等等...

每一分錢都要有明確的產出指標,每一分錢都要明確要怎麼賺回來。

C. 適時組建自己的團隊

90%的生意,發財的途徑都只有一條:團隊化放大

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化運作,對每個操盤手而言,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這意味著你做生意的段位,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跟賣貨的人第一次做付費推廣類似,是一座裡程碑。

有人招募團隊,是因為TA已經做到了標準化、流程化,只要招來合適的幫手,就能放大收益。

還有人是先組建團隊,後開始啟動創業項目的,這樣的話試錯的風險就很高,千益也不提倡這樣。

管理團隊並不容易,談錢更直接。最好的企業文化是分贓文化,分贓比畫1000個大餅都管用。

D. 避免無效學習

任何行業,最有效學習的方法之一是:標杆學習。

找出這個領域做成功的人,研究他做對了什麼?掉了哪些坑?

哪些是自己在目前這個階段可以借鑑的?哪些教訓是需要避免的?

標杆無需太高,踮起腳尖夠得著就好。

研究數百億身家的李嘉誠和馬雲,研究各種現象級的商業案例、各種上市公司的運營策略、MBA、阿米巴...這些都有用,只是很難轉化到初創項目中。

原子彈厲害不,確實厲害,一下子能摧毀一座城市。

但是現在要跟人單挑,你使勁研究原子彈,還不如練一套打狗棒法實在。

千益這套打狗棒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04

千益有話說

再強調一下我們做網絡創業項目一定是重在實踐,認知、思維、方法再好,如果沒有實踐到位也是一場空。

只有把學到的東西用於實踐中,這些東西才能變成是你自己的,這些東西才能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鈔票。

一定要好好實踐、好好賺錢,人這一生,能用錢捍衛尊嚴的時刻是在太多了!

好了,今天我們的《快賺社群:創業前做好這3件事!能降低90%的失敗率!》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

還不過癮?

PS:在360圖書館瞧到好的文章,反手就是一個「轉藏」,以後想看的時候,在「我的圖書館」中就能看到了,很方便。

相關焦點

  • 《精益創業》4種思路降低創業的風險,提高成功的概率
    雖然身邊確實有朋友通過創業,讓身價倍增, 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但事實卻是大部分創業者都慘敗!大數據調查顯示:中國的創業失敗率高達94%左右。也就是說,只有極少數幸運兒能抵達勝利彼岸,而大多數人中途就淹死了。我先生2014年第一次創業就栽了大跟頭,不僅投資人幾百萬打了水漂,自己還負債纍纍,多年的打拼成果付諸東流,家庭財務狀況一夜回到解放前。
  • 11月18日服裝圈社群會費正式上漲!
    創業最傻的辦法就是全部靠自己去摸索,你要走的路,前行者已經走過,向他們學習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借鑑才能更高效的成功。因為當你缺少一個優質的行業圈子的時候,你很容易就會走彎路,如果什麼事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去試錯。不僅是時間精力財力的損耗,也是一種時機的浪費。創業者一定要認識到這種隱形成本!也許你的同行已經實現小目標,實現財富自由,而你還在原地踏步!
  • 在準備懷孕的時候,我希望你能做好這三件事,也許能改善受孕率
    其實女人的懷孕率,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夫妻身體健康水平,是否找準了排卵期,心態,飲食等等。所以說想要提高受孕率,在備孕前需要做各種準備工作。備孕時,希望你能做好這3件事,或許能提高受孕率!件事,你可能離懷孕更進一步!
  • 朋友喊你一起辭職創業,如果有這3點跡象,註定賺不來錢!
    這種小型的創業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我們刷短視頻都能刷到很多,有些是演的,但劇本都是源於生活,很多好朋友也都是因為創業結仇,鬧得不歡而散。那麼,當好朋友喊你一起辭職創業時,要怎麼判斷是否值得做呢?可以看這三點。1,先看看這件事門檻高不高有句話叫做,如果一件事人人都能做,都能賺錢的話,那這件事已經變得不賺錢了。
  • 社群新零售賦能:實體店最核心的三個病根!讓你從根本解決問題!
    唐昊:社群新零售賦能一、定位不準確,或者說沒有定位。定位是第一個病根,也是80%,90%的實體店都沒有做好,或者說壓根就沒做定位。比如說見人就派傳單,看到地方就貼廣告,微信上一加好友,或者一進群就打廣告,這些盲目找客戶的動作都是徒勞的,或許運氣好的話,會產生一點回報,但實際上是徒勞的,低效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的。在這裡要給大家講一個很殘酷的現實,90%的實體店都是敗在定位上面,上面講的客戶,目標人群只是定位的其中一個方面,而要想做好定位,絕不是說簡簡單單就能完成的。
  • 小老闆網絡創業,月入百萬法則,生存法則,你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創業社群,戀愛社群,賣書,賣別人的書,光碟,賣佛家用品,競價都做過。​而且,用戶會記住你,客戶也會記住你,你就可以一直在這個項目上賺錢,舉例,小夥伴搞創業社群​這是你們能賺錢的唯一動作。​如果你是剛開始在網絡上做項目的,如果你把這些環節都做了,你就很難賺到錢,或者說你賺的錢就比別人少,因為這違背了我上面講的聚焦方法論。
  • 玩社群,怎麼做好裂變
    首先大家最關心的肯定是社群的裂變了,那麼今天就來講一講,我是如何做社群裂變的,以及如何0成本搭建一套社群裂變系統,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社群裂變的邏輯我之前負責吳曉波頻道做的這類社群裂變活動時,最好一次是2天時間裂變了58個群,最終留在社群的有近五千人,當然這也少不了吳老師的超級IP來做背書,確實非常強大。
  • 想成大事,就要做好這3件事,沒有例外
    想在工作中成就大事,就一定要做好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到三件事,不要抱有什麼僥倖的心理,和守株待兔似的等待,因為這些都不能為你成就大事有所貢獻,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有價值,也就無所謂成就大事了。以下三件事也可以稱得上三個技巧,讓你從內心了解到它們的真實用意,相信你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的,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一、跟對人---可以讓自己快速進入狀態:這是非常重要的,即便你是一個老闆,行業內也要跟對人,更不用說作為員工了,如果你沒有跟對跟著老闆,他在工作上幹出一番業績,不是不可以
  • 耕墨:玩轉社群營銷?1大思維+6大社群模型,拿回去直接落地!
    能吸引與自已同頻的人,這樣做起事來就會很輕鬆。所以,耕墨本人,我每天最多只做3件事,回歸簡單,簡單,再簡單,聚焦,聚焦,在聚焦,就是我的三三機制,每天循環就好!少則不做事,睡覺,養精蓄銳。。。,包括社群營銷這件事,超越自已所設定的框架原則的事就不做,每天都按自已的原則辦事,不斷重複地做框架之內的事,依據波的疊加原理,你的能量將會越來越強,這樣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
  • 快賺社群:4個要點講透網絡引流的核心邏輯!讓客戶源源不斷的加你!
    很多做項目的新人都非常焦慮,迫切的想知道如何才能快速引流,提高業績,這篇文章將和你分享:《快賺社群:4個要點講透網絡引流的核心邏輯!讓客戶源源不斷的加你!》想要引流,得清楚自己究竟要:1、哪種流量?社群魚塘:微商社群、電商社群、營銷社群、母嬰社群、讀者群、車友群、二婚交友群...個體魚塘:個人社交帳號,如個人微信朋友圈、個人微博...具有轉發、裂變價值。3、往不能說處說研究表明,一件事,人們嘗試過一次後,二次嘗試就會非常容易。
  • 《低風險創業》滿足創業的4個條件,6個秘密,提高創業成功率
    文/夏日雪避開創業失敗的坑,只需要在能力圈內做事每個人都有創業的願望,但99%的人害怕創業或不敢創業,原因是創業的失敗率太高據統計,每100個創業的人裡面就有94個人失敗,這種高失敗率,往往會使人望而卻步。樊登老師告訴我們,創業失敗的人那麼多,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在沒有建立起創業的底層邏輯思維時,就急於去創業。那麼怎麼才能做到低風險去創業呢?樊登老師告訴我們: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去創業,不要急於創新,換言之:就是在舒適圈內做事。
  • 吳韋朋:創業接地氣的3個絕招
    後來高層覺得代理太好賺了,一下子把我們全部降低了很多個點,這個導致的結果,就是瞬間勢能就消失了,沒有哪個代理是傻子,沒有哪一個再願意去一線拼命做銷售了。而那些高層仍然自鳴得意,覺得他們有的是錢,即使代理不做了,靠砸廣告燒錢也能發展得很好。結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錢是燒得很厲害,業績反而降得很猛,所有高層瞬間懵逼了。
  • 90%的創業者為什麼從開始就註定了失敗?
    懷揣著「夢想」,裹挾著「責任」我們踏上創業的大軍,本想攻城略地,賺他個盆滿缽滿,卻不料,總是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甚至沒有後路。活下來是一個多麼樸實的願望,但這需要對變革邏輯有著充分的清醒和認知。我們總是往前衝,總是忘記了停下來,問一問:我們到底為什麼上創業路?我們總是在退無可退的邊緣,才想起來問一下自己:我為什麼會失敗?我們總是沒時間去深度安靜的思考,到底什麼是創業?
  • 吳楚宏:做好這六點,創業輕鬆賺錢
    你不知道你的顧客是誰,那麼就去找你的同行研究你的同行,做減肥社群的對象就是肥胖人群,做親子教育社群對象是青少年,求職培訓社群對象是大學生。同行了解客戶是誰,他們的客戶跟我們的客戶很相似。線下做餐飲的客戶大部分是周圍幾公裡的居民和白領等,我們的創業社群很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男女比例2:1,但從進群的比例來看是1:1,就是一個女性相當於兩個男性.
  • 王思聰創業10年,倒欠1.5億背後:年輕人,創業前先搞清這4點
    騰訊企鵝智庫曾對20多個省市的5萬多網民做過一項創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從來沒想過創業的人,只有3%。40%的人經常有創業衝動、或者經常在琢磨這件事;30%的人偶爾會想一下;19%的人已經在創業的路上。
  • 要幫大學生創業賺更多錢
    年僅18歲的農家少年初涉商海,就受騙欠下十餘萬元債務;他南下闖蕩絕處逢生,22歲就身家千萬;不久之後的投資失敗讓他重新跌入人生谷底,兩年之後,27歲的他重新復出,並「揚言」要幫助大學生創業、就業,賺更多的錢。    他就是郭俊峰。幾經創業的高峰與低谷,他對創業有了不少的心得。現在,他在經營著越眾創業網,目的就是幫助大學生圓他們的創業夢。
  • 阿普說創業:日入上千的微信群套路玩法,執行力強就能賺大錢!
    【阿普說創業】像我們平時操作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基於流量變現的玩法。而想要去把流量給做好的前提是什麼?是咱們首先要找對入口,也就是咱們經常說的渠道或者說平臺。我身邊有個朋友利用這樣的一種玩法,推過貸款,也推過小說,而且也賺了一大筆錢。雖然說目前的微信生態環境,對於做營銷的人來說沒有以前那麼寬鬆了。
  • 目前有什麼創業項目能做到賺錢快、穩、多?
    這個念頭曾經讓無數人為了賺快錢損失慘重,迷失方向; 有些平臺項目明明是虛假不靠譜的東西卻忽悠賺錢快,有些平臺只是經營普通的化妝品、健康產品、生鮮產品、土特產品等等常見的產品低維度模式,卻用概念宣傳賺錢快,忽悠那些沒有鑑別能力想賺快錢的人。但是確實也有極少部分人賺快錢了,那現在市面上什麼項目平臺能賺錢快呢?實體連鎖店?網店?微商?直播帶貨?還是現在流行的社交電商?
  • 社群新零售賦能:實體店最核心的三個病根!讓你從根本解決問題
    在這裡要給大家講一個很殘酷的現實,90%的實體店都是敗在定位上面,上面講的客戶,目標人群只是定位的其中一個方面,而要想做好定位,絕不是說簡簡單單就能完成的。比如說很多老闆開店,就是走在這條街,感覺,誒,人流量挺多的,也有店面,要不在這裡開一個小吃店吧,要不開一個早餐店吧。就是這樣簡單的想法,就把店開起來了,通常這種心血來潮的創業,基本上都是以失敗告終。所以定位是重中之重,各位實體店老闆一定要重視。準備開店的老闆,得先定位好,做一個精準定位再籌備開店,已經開店的老闆,需要根據店內情況,進行定位調整。
  • 情商高的人在離職前,會做好這3件事情,領導也暗中稱讚
    情商高的人在離職前,會做好這3件事情,領導也暗中稱讚職場上,一個人的能力再強,要是情商太低,註定會被當成別人的眼中釘和踏腳石。就算短時間內,他可以憑藉自己的高情商走得比別人快、比別人遠,但是越到後面的路,就越難走,因為他缺少了職業發展中同樣很重要的能力。由此可見,在職場上,不僅需要能力,還需要情商。二者都具備的人,在職業的發展中往往都不會太差,即使當前時運不濟沒有發展機會。不過一旦機會來臨,就是他一飛沖天的時候。職場上,很多事情都能體現一個人的情商怎麼樣,比如離職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