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綿寶寶在水裡吹的是什麼泡泡?可能比你想的要厲害喲
今天六一,你吹泡泡了麼?今天我們玩兒個新鮮的:反泡泡。
今天就來介紹的這種與普通肥皂泡泡正好相反的現象:反氣泡(Anti-Bubbles)。相反是怎麼回事?看看它們的結構對比就明白了。
肥皂泡泡
內外都是空氣,中間隔著
一層薄薄的液體膜
反氣泡
液體環境中由一層空氣薄膜隔開了液滴。
人們對普通的泡泡非常熟悉,但知道反氣泡的人則少得多,和氣泡相比關於反氣泡的研究也比較少。
其實在生活中,反氣泡並沒有那麼罕見,但是很多時候並不會被注意到。這一方面是因為,水下的反氣泡的裡面還包著一滴水,可能乍一看和水下氣泡(裡面只有空氣)難以區分;另一方面,反氣泡和肥皂泡相比也更難保持穩定,可能很快就消失了。
反氣泡長什麼樣?下面我們就先來看一下演示視頻:
錄製者:special4k4
乍一看,這些泡泡確實和水下的氣泡很像,不過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差別:反氣泡會在水下破裂,破裂之後只有很少量的空氣浮上水面。
如果給製造反氣泡的水滴染色,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反氣泡空氣薄膜包著液體的結構:
一個漂浮在液面附近的反氣泡,可以看到空氣膜破壞後其中的有色液體流出,還形成了渦環。錄製者:Physics Girl
說完了反泡泡怎麼看。下面來講講怎麼吹出它來了!
首先,要在水中加入一點洗滌劑,表面活性劑也能讓反氣泡變得穩定一點。接下來,用滴管吸取溶液,快速地擠到靠近液面的上方。
像這樣↓
錄製者:FlinnScientific
這個過程比較像是懸浮液滴的進階版。如果液滴的速度不大,那麼它會在液面上懸浮片刻,中間有一層空氣隔開;而如果滴落的液體速度足夠大,那麼它就有機會帶著周圍包裹的空氣薄膜一起完全沒入水中,這樣一個反氣泡就誕生了。
因為困住了一層空氣,反氣泡整體比溶液密度稍低,傾向於上浮。浮到表面和碰到容器壁都會讓反氣泡很容易破掉。
為了讓反氣泡在液體中多懸浮一會兒,可以改變一下實驗的溶液密度。首先在肥皂溶液中加入一些玉米糖漿(蜂蜜應該也行),粘稠的糖漿會沉到底部;接下來稍加攪拌(不要完全攪勻),這樣能在杯子裡製造一個密度梯度(由上到下密度逐漸增加);然後,從大概中間偏下的位置吸取溶液,用來滴落製造反氣泡,這樣一來,反氣泡應該能夠懸浮在杯子中間。
感覺反氣泡這種現象有種很微妙不起眼的厲害,解釋一下覺得很特別,不解釋卻又讓人看不出和普通氣泡什麼區別來_(:з」∠)_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酷炫科學
(SciencePorn)
果殼網
ID:Guokr42
果殼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嚇得我二維碼都歪了!
為啥這樣的二維碼也能掃?
掃碼發送【二維碼】告訴你原理~
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