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書海共勉
1、印度媽媽的愛心禮物
談到印度,總會想起《摔跤吧,爸爸》。
那裡性別歧視問題仍然嚴重,仿佛還停在咱們清朝狀態。
在那個神奇的國度,做女孩難,做一個女孩的媽媽難上加難。
然而,有這樣一位印度媽媽,居然用一本書打破了這個鐵律!
因為給女兒送了一份禮物,她享譽國際,名聲大噪,活得瀟灑滋潤,成為印度人人尊敬的人,創造了印度女性的奇蹟。
故事要從30多年前說起。
1986年,印度有位女孩出生了。
1992年,小女孩6歲。她的媽媽想找一些繪本給女兒看,但找不到滿意的。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歐美童書,和她們自己的生活大相逕庭,看了找不到共鳴。
這個媽媽很酷,她想,既然買不到,那就自己給女兒出一套繪本。
在她的構思裡,這套私人訂製的繪本,不僅要有趣味,符合女兒這個年齡的喜好;還要有印度氣質,符合自己日常生活的習慣,接地氣。
於是「大驚小怪」系列被她創作出來了,一套三本,分別是《樹上有隻老虎》、《抓住那條鱷魚》、《大象從沒忘記》。
2、享譽國際的繪本
這是三本極簡童書,當時在印度國內反響一般,卻在國際廣受好評。
《樹上有隻老虎》獲得了布拉提斯拉瓦國際插畫雙年展金徽獎(簡稱BIB,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非商業目的的國際插畫獎)、法國文化與圖書館聯盟「卓越之星」獎等獎項,併入選2005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優秀童書名單,成為第一本獲此殊榮的印度兒童圖書。
《大象從沒忘記》入選2009年美國兒童讀物聯盟優秀圖書。
《抓住那條鱷魚》被英國衛報贊為「一部配以大膽民間繪畫風格的優秀詩歌作品。
這位媽媽就是阿努什卡.拉維尚卡爾,因為這套書,她被稱為「印度蘇斯博士」,開創了用印度英語創作荒誕詩先河。
3、獲獎無數,特別在哪?
這套書名氣很高,但內容其實很簡單。
站在大人的角度,不過是巨大的畫面搭配著幾句簡單的話,講著荒誕的故事。
但小朋友而言看來,卻是特別友好接地氣的繪本。
簡約的色彩對兒童而言,色彩是最抓眼球的,顏色越少,對比越強烈。
兒童對顏色的感知極其敏感,會先於其他審美的感知,作者深諳孩子對色彩和圖畫審美需求的畫家,大膽的選擇了雙色畫作,每一本書都是兩種簡單的顏色,簡潔又富有衝擊力。
這套給孩子閱讀的圖畫書,在簡單的線條裡和少字的故事裡,能夠把道理潛移默化地講給孩子,並讓孩子理解、吸收。
不簡單的構圖每本繪本雖然只有兩種顏色,但是,簡約卻不簡單,平面能凸出立體效果。
作者在構圖時非常注意細節,黑黑的鱷魚只有寥寥數筆,背上的疙瘩就生展示出來了。
動物形象立體鮮活,以至於,我家孩子看到這裡,都害怕得不敢用手去摸。
和小孩子講故事,面面俱到他們可能會懵掉,抓住主線、重點突出,孩子會聽得更加入迷。
作為一個小孩子的媽媽,阿努什卡太知道怎麼去表達了,所以,她從小孩子的視角出發,在書中做了內容的取捨,該突出的地方濃墨重彩,該放空的地方,作者也留足想像空間,做了大量留白。
· 好書難尋,童心難得這三本圖畫書,雖然簡單荒誕,卻是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契合孩子內心的聲音。
《樹上有隻老虎》:一隻老虎想要過河,卻被一隻咩咩的羊嚇到了,情急之下老虎爬到樹上躲起來,不敢動彈,嚇得快尿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大象從沒忘記》:一隻小象走丟了,誤入水牛群,後來和水牛們在一起成了親密好友。小象長大以後,大象來找它,可它卻不想回到象群,選擇繼續象立牛群。
《抓住那條鱷魚》:一個村莊的道路上,突然出現了一隻鱷魚,人們大驚小怪之餘,都在想辦法怎麼把它捉住,只有一個小女孩不慌不忙,順利把它送回了家。
大人們看到老虎、鱷魚和大象,大驚小怪,大呼小叫,議論紛紛一籌莫展,但小朋友卻不怕。小女孩用幾條小魚,就解決了問題,順利幫它們回家。
這裡沒有好人壞人,沒有正義邪惡,作者用印度的詩歌韻腳,講述了三個極具印度風情的荒誕故事,看似可笑,實則不然。
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這三個故事,其實和我們探討了人生三問: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去何處?」
4、孩子缺的不是禮物,是家長的童心和理解
面對同樣的問題,大人和小孩的反應,有時候真的是天差地別。
家長都當過小孩,但長大後,有些人就忘記了當初的自己,年幼時的想法和心願,早已模糊不清。
還記得讀《小王子》,故事一開頭說到的那兩幅畫。
小王子興致勃勃地畫了一幅畫,激動地拿給大人看,問他們,他畫的畫嚇不嚇人?
可是大人們很冷漠,只是毫不在意地說,一頂帽子有什麼可怕的?
小王子有點失望,解釋說他畫的不是帽子,而是一條蟒蛇在消化大象,接著,他補充了第二幅畫。
這幅畫,可以說很具體了,可大人們依舊漠不關心。
不僅對畫的內容不感興趣,還反過來,勸他別畫這些沒用的,趕緊去學數學、地理、算術。
多麼似曾相識的話語!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名著,但家長認為小說都是講故事,應該看數學、物理、化學。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偷偷在被子裡看《簡愛》、《紅樓夢》、《悲慘世界》,卻被發現,書都被燒了扔了。
那時候覺得,孩子和大人之間,好像隔著一整條銀河,可望不可及,障礙無法逾越。
在大人眼裡,不能幫助考試加分的書,就是垃圾。看那樣的書,就是浪費時間。
但這位作者媽媽不一樣。
雖然作者阿努什卡是一個成人,但她有一顆童心。
人越長大,越容易忘了來時的路,忘記自己當孩子時的渴望和喜好。
卡夫卡說,書必須是鑿破我們心中冰洋的一把斧子。
這位印度媽媽為女兒創作的繪本,做到了。她打通了成人世界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壁壘,用兒童習慣的視角、喜愛的的語言,架起一座愛的溝通橋梁。
成熟容易,童心難得。或許,這也是這套書大獲成功的原因。
茫茫人海,浩如繁星的自媒體世界,能得到您的到訪,實在是榮幸之至,感恩相遇!
我是愛讀書愛分享的@書海共勉,書海漫漫,期待與您一起暢遊,歡迎關注、評論,我們一起書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