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好下一代,男性有義務多多參與~
本文約3880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
大家好啊~好久不見啦!
最近邦彥一直在忙家裡老大上幼兒園的事,各種準備資料、核酸檢測、體檢、補牙、心理建設……
再次體會到了如今做父母的不易了,孩子上個學我跟後面手忙腳亂、焦頭爛額的,實在太難了。想想家裡還有個二號吞金獸跟在後面嗷嗷待哺……邦彥真心覺得累。
但就是在這樣忙、亂、壓力山大的狀態下,我又接到了老同學小A的電話,她一開口就把我嚇了一跳:「小彥啊,我不想活了……」
那時,大寶正在沙發上蹦躂、二寶正在老公手上喝奶。聽完她的話,我立刻換了鞋,下樓騎上了小電驢。
「在醫院門口的早餐店等你,一起吃飽肚子,興許啥事都沒有了。」老二斷奶後,我輕鬆了不少,時不時想和朋友們小聚,小A也是我常約的人之一,我們都是已婚人士,也都被婚姻中的各種麻煩包圍著。
相比我們其他幾個老同學,小A和先生的生活輕鬆得多,因為他倆還沒生娃。並且這對夫妻還是一路從校服穿到婚紗的,雖然結婚3、4年了,感情一直很好。
前去赴約的一路上,我實在想不出小A崩潰的理由,畢竟我經常看到的她總是笑盈盈的。
一見到我,小A的眼淚就撲簌簌的掉下來了。
「邦彥,我咋這麼多年都懷不上孩子呢?」等她情緒稍稍平復下來我才知道,原來小A是跟婆婆吵架了,婆婆挑明了嫌棄她一直不懷孕,還想藉機挑撥兒子跟小A離婚。
在老人家眼裡,小A再賢惠、美貌會掙錢,只要不生孩子,就是有瑕疵的。
當然,這套觀念早就過時了,生不生孩子都是女性的自由,壓根就沒有「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的道理。不過,小A自己本來就想當媽媽,沒有懷上就已經挺著急的了,婆婆再在旁邊煽風點火,更是給她的焦慮火上澆油。
我追問:「你們夫妻倆是怎麼打算的?你們檢查過嗎?如果有病咱就治病,還能有啥過不去的呢?」
「檢查?婚前體檢嗎?我倆都沒啥毛病啊……我倆各方面都健康正常,我們也都吃葉酸好久了,每次愛愛也會算日子,但就是不成功!而我婆婆認準了是我的問題,我……我哪兒去說理去!」
剛聽完小A的抱怨我就知道她犯了個認知錯誤,她根本還不知道「孕前檢查」,也就無從有針對性地去排查他們夫妻倆自身的生育問題。
「別委屈啦,最近我們醫院被選定為免費孕前檢查的試點醫院了,過幾天醫院定好了就診程序我告訴你,到時候你帶著你老公一起來。」
小A聽完擦了擦眼淚,一本正經的問我:「什麼是孕前檢查?婚前的體檢難道不作數嗎,還能有別的問題?」
我對小A的反應並不意外,畢竟很多忙著備孕的人都不清楚這個項目是啥,就是知道的人,也大多數對此都不重視。他們眼中的科學備孕工作,和小A夫婦差不多,比如預測排卵同房、吃葉酸、戒菸戒酒等等。
但邦彥想提醒大家,只要夫妻雙方準備生育,最好都要做孕前檢查。
因為這個檢查項目算是優生優育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如果沒有它,其他的輔助備孕做得再好,可能都是白費功夫。
為什麼邦彥會這麼說呢?大家且聽我繼續科普下去。
孕前檢查,顧名思義說的就是懷孕之前應該做的一系列檢查,它的檢查目的是確認備孕夫妻雙方的身體健康條件都符合標準。
其中女方要做的孕前檢查項目包括:
男方要做的孕前檢查項目包括:
以上這些都屬於常規檢查項目,是邦彥工作的醫院根據要求制定的檢查項目,在部分地區是可在社區或當地的定點醫院免費預約做檢查的,有懷孕計劃的家庭可以先給社區打電話諮詢是否有免費的婚前檢查。
具體怎麼檢查,怎麼預約,可以諮詢當地的醫療機構了解詳情。
眼尖的小夥伴可能已經發現孕前檢查和婚前檢查有些基礎項目有重合。
但婚前檢查的目的,是為了讓結婚前的雙方把自己的健康情況向對方坦誠,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管以後貧富貴賤,雙方的身體健康是共同生活的堅實基礎。
孕前檢查的目的則是排查和確認男女雙方在生殖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其中和生殖有關的項目會比婚檢更深入和全面。
而邦彥還想補充一個小提醒:如果你明確懷疑自己存在某方面的生育問題,還可根據自身的需求增加另外有針對性的特別檢查。這一般都是不屬於免費孕前檢查的範疇的,需要你先去找醫生問診,明確情況後才可以去做相應的檢查項目。
問診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向醫生反饋自身的疾病史和備孕失敗情況哦,這樣他才能更好地輔助你排查異常。而現在有些不孕的原因不明,可能是免疫因素、遺傳缺陷、胚胎著床失敗等等因素,因為臨產缺乏針對性的檢測手段,這種情況尤其需要仔細地諮詢大夫後接受治療。
就女性而言,大夫會根據個人的家族史、生育史、既往史、現病史來做病情評估。
比如有些女性在孕前就知道自己有輸卵管方面的疾病,大夫就會根據病情讓其做輸卵管造影來評估輸卵管是否暢通,如果存在粘連、梗阻或積水還要做相應的幹預。
還比如有些女性在體檢時就發現有子宮肌瘤(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據屍檢統計30歲以上的婦女約20%有子宮肌瘤),會做婦科超聲等檢查來查看肌瘤的位置、大小,從而做一系列的臨床幹預。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影響懷孕的疾病,邦彥在這就不一一舉例了。大家在醫生問診時如實相告即可。
相對來說,女方的檢查項目會比男方要複雜一些,也因此,很多男性都對自己該做的孕前檢查不是很上心。
但生育本該是兩個人共同承擔的事情,因此邦彥很嚴肅地建議大家,如果要做孕前檢查,最好兩口子一起做,這樣才是對雙方負責的做法。
下面再說回我的朋友小A,他們兩口子在我的建議下終於做了檢查。結果發現小A一切正常,但小A老公的精液分析報告則有明顯問題。
他的精子量少,這才是導致夫妻倆備孕屢屢失敗的原因。這結果讓小A婆婆知道後,瞬間就炸鍋了,老太太怎麼也不相信她兒子有問題。又開始整天跟他倆說,這是醫生在忽悠你們做更多檢查吧!
小A和老公也懶得和老太太掰扯,現在已經在我們醫院積極治療,就等著懷孕的消息了。
我真心為他倆高興,同時也有點惋惜,如果他們早點去做了孕前檢查,哪還有這些糟心事兒啊?
而現在有一個說法很流行,那就是:做父母之前都沒有考試太可怕了。
邦彥覺得其實這句話不完全對,每個積極做了孕前檢查的父母,起碼在身體條件上更合格,這不僅是響應了優生優育的號召,更是對自己負責,對家庭、社會負責~(說完這句上價值的話,邦彥感覺自己的背後突然閃閃發光了~笑)
之所以這麼有感慨,是邦彥想起了一位以前的同事小李。
她懷二胎時,就沒做過孕前體檢,當時小李覺得自己還年輕沒什麼疾病,就沒把檢查放在心上,加上之前懷一胎時也都順利。
但後來她意外懷孕了,不僅沒提前吃葉酸,她老公也沒有提前禁菸禁酒。
直到懷孕12周去建檔檢查時,小李才發現了自己有甲減,頓時急了,陷入了整日焦慮不安的狀態,一直在思考著:
孩子能不能要?甲減目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了?明明第一胎很正常,什麼時候才開始甲減的?
如果自己提前做了檢查該多好……
(補充說明:孕期媽媽甲減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尤其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
像小李這樣的大意的二胎媽媽還有很多,但其實相對於第一次懷孕的新手媽媽而言,二胎媽媽更應該做好孕前檢查的項目。
因為一般而言,要二胎的家庭妻子和丈夫年紀相對都大了些,潛在的健康問題是無法通過自身表現簡單判斷的。如果在備孕前不搞清楚身體的狀況,很有可能會產生隱患。
幸運的是,小李的孩子出生後各項檢查結果還算正常,但因為她的孕期甲減,他家二寶還要定期複查甲狀腺功能,而每次複查幾乎都是要抽血的。
定期複查是醫生為了確保孩子健康的必要手段,但這段經歷對小李而言一定很難熬,孩子慘烈的哭聲對她而言是一種折磨。
相比於再次當媽的喜悅,她在這次懷孕生子中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自責和不安。
而小李這樣意外懷孕的情況,邦彥在醫院還見到過很多,畢竟除了禁慾,沒有一項避孕措施的效果是100%的,在性活躍期和育齡期的人發生一次意外懷孕,真的不是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
邦彥這麼說不是鼓勵大家意外懷孕,而是想再次提醒大家意外懷孕的代價太大了,它不僅會讓你的優生計劃失敗,還會讓你面臨必須接受人工流產的風險,邦彥在上一篇科普中有過詳細的說明。
而以上的風險,都是由媽媽和肚子裡的生命共同承擔的,也是需要他們背後的家庭去共同勇敢面對的。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是建議所有有生育打算的家庭將懷孕當做計劃去規劃和執行,並且一定一定要重視孕前檢查。
畢竟按部就班地孕育新生命,本就比意外和倉促來的更加穩妥啊。
最後,邦彥還想提一個善意的提醒:
在生育和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男性同胞們都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現在有很多「喪偶式育兒」的家庭,媽媽都被逼成了女超人,爸爸卻當著甩手掌柜。一個健康的家庭和社會,本就需要男女雙方共撐一片天,才能維護穩定和和諧啊。
本期主稿:邦彥;編輯/題圖:魯魯修;質檢:笑言;排版:CC
題圖來源:《革命之路》.豆瓣電影;配圖來源:豆瓣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產科醫鴻鳥》
本文系【法醫秦明】頭條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