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5
在上海市教委頒發《上海市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之後,為了更好地為上海基礎教育服務,上海師範大學制定了《上海師範大學服務上海基礎教育行動計劃》,繼續堅持「全面面向基礎教育,全方位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方針,高舉教師教育大旗,不斷提升服務上海基礎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全力打造一流教師教育基地
學校在進行校區功能定位和整體規劃時,明確將徐匯校區東部整體功能定位為上海教師教育基地。2007年7月起,學校自籌資金近1000萬元,改建了徐匯校區5000平方米的第四教學樓,並將改建後的第四教學樓命名為「上海市教師教育基地」。該基地發揮在職教師培訓中心、教師教育實驗中心、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三位一體的功能,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更加優越的硬體保障和軟體支持,成為上海中小學在職教師學習、進修、科研和學術交流的平臺。2008年,學校計劃招收400名納入上海市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的中小學優秀骨幹教師接受研究生層次的教育。
二、創設「3+3」教師教育新模式
在借鑑發達國家教師教育發展的經驗、研究分析我國師範院校教師教育模式的利弊的基礎上,學校提出了「3+3」教師教育培養模式。第一個「3」指接受本模式培養的優秀學生用三年時間完成本科專業教育;第二個「3」指通過選拔的學生在完成本科畢業論文和論文答辯後接受考核,考核通過後,可直接取得研究生入學資格,繼續接受三年的「教師教育專業」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包括入門導向教育、教育實踐、核心課程、各學科必修課程和教職課程、各種選修課程等內容。通過論文答辯並完成規定學業的學生可獲得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2007年,學校按照這一模式在04級各師範專業本科報名學生中選拔了25名優秀學生,組成「教師教育創新班」,為上海基礎教育界培養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學研究型骨幹教師。
三、推進新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項目
在2007年「上海市新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項目」中,學校承接了物理和社會兩門學科的培訓課程資源建設及培訓者培訓任務。2007年12月20日至25日,學校舉行由上海市郊區10個區縣80餘名物理和社會學科教研員、骨幹教師參加的首輪培訓者培訓。由於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學校又於2008年3月承接了「上海市新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項目」中,包括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小學段語文及全學段的思想政治、音樂、美術、體育、科學及小學自然等8門學科的培訓任務。
學校採取專家領銜的方式,組織學科專家、二期課改新教材編寫組核心成員、市區教研員和一線優秀教研員、骨幹教師等組成了各門學科、各學段培訓項目組,負責課程資源建設、培訓教材編寫和具體培訓工作。學校選派教師深入崇明、南匯、青浦、金山等基層實地調研,並廣泛聽取各區縣教研員的意見,邀請他們參與培訓課程資源的建設工作。
四、全方位為上海基礎教育教科研服務
為了盤活和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為上海基礎教育的教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學校組建了由本校教育理論專家、學科教學專家、資深退休教師、中小學特級教師構成的「中小學教科研指導導師團」,本著「平等自願、互惠互利、共謀發展」的原則,堅持「分類指導、分層推進,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合作宗旨,採取聯動教研、課題指導、校本教研、信息共享等多元服務模式,著重針對中小學的發展規劃研製、校本課程建設、重大課題研究、學科教學指導、教師專業發展、骨幹教師培養、學校特色提煉等諸多領域,開展紮實且富有成效的實質性服務。學校指導上師大二附中開展「分層教學有效性研究」,指導世外中學開展「民辦學校辦學規律的探索」,指導上師大三附中研究「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等,在廣泛開展為中小學教科研服務的同時,做好過程監控、效果反饋工作,以確保指導落到實處,受到了中小學校校長和教師的一致好評。學校與中國教育學會、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合作召開的全國雙語教學研討會,上海市外語特色學校教研聯盟研討交流活動等在上海市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五、努力發揮基礎教育集團品牌效應
上海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集團是以上海師大基礎教育發展中心為核心,以上海師大附屬學校為主體,以上海師大教育實驗基地學校為重心,集重點項目學校和聯誼學校於一體的「四級基礎教育網絡」。為了進一步發揮學校基礎教育集團在服務上海基礎教育中的作用,學校確定了凝聚基礎教育資源、搭建資源共享平臺、拓展成果輻射領域、擴大集團品牌效應的工作方針。
學校在已有跨滬、浙、豫三省市的12所附屬中小學校的基礎上,2007年,又與盧灣區教育局籤約共建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努力探索大學、政府、小學合作辦學模式;與寶山區教育局籤約共建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羅店中學,共同建設具有示範作用的上海新農村高中教育高地;與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籤約共建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另外,學校與金山區教育局、普陀區教育局、徐匯區教育局等區縣教育部門和金山石化總公司、上海鑫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分別就合作共建附屬學校達成了合作意向。學校基礎教育集團每年還召開上海師大附屬學校校長、書記年度工作會議,交流各附屬學校在打造辦學特色、師資隊伍建設和創立學校品牌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並探索推進各附屬學校在基礎教育集團內教育科研、教師培訓、課程開發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學校基礎教育集團規模進一步擴大,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產生了更大的品牌效應,有利於更好地為上海市基礎教育服務。
六、積極為農民工子女學校培訓教師
學校充分重視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利用學科、資源優勢,組織專家學者對農民工子女學校的校長和教師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專業素養。2007年6月,學校與上海市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協會、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民工子女教育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了「弘揚陶行知崇高精神,借鑑陶行知教育思想」培訓班,為來自閔行區33所民工子女學校的200餘名校長、教師開展免費培訓。2008年,學校計劃與民政部主管的南都公益基金會合作,更多地為農民工子弟學校培訓教師,更多地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心理健康、道德養成等方面的問題。
(責任編輯 薛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