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道樂等民樂亮相 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周末登場

2021-01-18 網易

2019-12-07 18:37:41 來源: 看看新聞Knews

舉報

  一場中華民族音樂愛好者的盛會,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本周末在上海隆重登場。92支來自中國、及馬來西亞、日本等地的樂團,共計4500餘人次參演。15年來,這一活動以民族音樂教育交流為載體,不僅推動了民樂在滬上2000多所學校紮根,還搶救了不少瀕臨失傳的民族樂種。本次展演中,觀眾們就能見識到浦江亂彈、城隍道樂等頗為小眾的民樂演奏。

  

  說起「亂彈琴」,大家都熟悉,但殊不知,民樂裡還真有種叫做"亂彈"的樂種。它起源於南宋末年,以笛子、嗩吶等吹奏樂器為主,弦樂為輔,曲調既華麗流暢,又不失激昂、高亢,別具一番魅力。

  

  而由上海城隍廟道樂團帶來的道樂紫氣東來,不僅體現出江南絲竹音樂的抒情優美,也昭示出宗教音樂的神聖典雅、莊嚴肅穆。據介紹,15年來,通過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這個平臺,發掘和搶救了一批瀕臨失傳的民族樂種,也將很多小眾的民樂帶入了公眾的視野。

  

  上海民族音樂教育家王永德介紹,類似浙江的浦江亂彈,還有福建的文枕琴,上海的城隍廟的道樂等等,類似這樣的挖掘了很多,這種地方特色十分濃厚,風格相當強烈的樂種都來參與,這是一個很大的收穫。

  

  當然,來參演的樂團主要來自學校。在持續推動下,上海誕生了一支支高水平的青少年民樂團,使得民樂在滬上2000多所學校紮下了根,也讓很多孩子從小就愛上了民樂。上海學生藝術團民樂二團團員唐之駿表示:「從幼兒園起就學習揚琴,每當演出的時候,特別在國外交流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是我們民族自己的東西,會有一種就是很自發的一種民族的自豪感。」畢業十多年的承雙宇也再次回到了這個舞臺,他說:「一批一批像我一樣的學生演奏者畢業離開樂團,但是我也同時看到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在成長起來,加入到這個樂團,我會覺得說真的是有一種在傳承的一個感覺,尤其是我們當年演奏的一些曲目,現在依然在演奏,那時候大家無比喜愛的樂曲,現在大家也一樣喜愛。」

  

  目前,上海正在構建大、中、小學銜接的藝術教育一條龍體系,並探索實踐長三角美育教育一體化發展,民樂還將更好地發揮以美育人的作用,也將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上海市教委體衛藝科處調研員蔣萍芳表示:「民樂傳承著中華的優秀文化,這是個最好的抓手,孩子們通過從小接觸民樂樂器,民族樂曲,他們對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家鄉,會更多一份熱愛。在民樂聯盟的機制當中,我們今後還會注重在高校的普及。」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雲 編輯:劉喻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絲竹樂匯 雲端展藝——第十六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專家評審...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本屆展演活動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民樂交流平臺,傳承民族精神命脈,推動長三角城市群文化教育建設,弘揚中華璀璨的優秀文化。 2020年10月28日,第十六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專家評審組在楊浦區少年宮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視頻評審工作。
  • 上海民族樂團:創作者不能僅「複製粘貼」民樂素材
    漸漸升溫的民樂促使專業院團思考:能不能滿足並激發觀眾對民樂的認知熱情和審美需求,創作出一批民族特色鮮明,表現手法新穎的民樂新作?  走過63年的上海民族樂團,嘗試在傳承與革新中推出新的民樂作品。近10年來樂團陸續引進民樂經典《西北組曲》《春秋》《愁空山》,同時加大委約和創作力度,創編了《龍躍東方》《太陽祭》《青銅樂舞》等保留曲目,推出一系列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的民樂代表作。
  • 第十五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系列活動暨「童心慶華誕 共築中國...
    第十五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系列活動暨「童心慶華誕 共築中國夢」2019楊浦區第三十三屆學生藝術… 2019-12-16 0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津津有味」巡演 用民樂展示天津
    7月16日晚,位於濟南市的山東劇院內津樂動聽、人頭攢動,由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打造的「津津有味」大型民族音樂會在此成功上演,為濟南觀眾帶來了一場津味十足的民樂盛宴。作為收官之作,這場音樂會也為民族樂團2017「津津有味」巡演畫上了圓滿句號。歷時13天,走過6座城市,跨越1600多公裡,樂團將來自天津的民樂之聲綻放在全國舞臺。   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是國內民樂界一支公認的有傳統、有實力、有曲目的團體。近年來,通過精心策劃的「名家名曲」等演出系列,樂團與活躍在當今舞臺的多位不同風格的知名指揮家合作,在演奏經驗和曲目上更上一個臺階。
  • 走近廈門青年民族樂團:17載弦歌不斷 奏響民樂華章
    為完美呈現演出,廈門青年民族樂團抓緊排練。蘇華琦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陳佩珊)嗩吶鑼鼓齊鳴,熱鬧歡快,節日的氣氛越來越濃。近日,為慶祝國慶69周年及改革開放40周年,「奏響新時代」———廈門市慶祝國慶69周年暨改革開放40周年民族音樂會在閩南大戲院舉行。廈門青年民族樂團的精彩演出得到了觀眾們的高度讚賞。這場音樂會,他們已醞釀了大半年。  本期《音樂廈門》,記者帶您去本場音樂會的幕後,了解這支17歲民樂團的成長故事。
  • 民樂已成新時尚,來聽上海學生們表演的民樂合奏《上海隨想》
    2019年12月7日上午,第十五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在上海市楊浦區少年宮開幕。在學校美育大環境下,第十五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形成了拓展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內涵和弘揚華夏民族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強勁推動力。
  • 重慶民族樂團「秋來秋去」音樂會舉行《嗡嘍咪》首次亮相山城
    月亮從山那頭升起來了,孩子們圍坐在壩子上,手拉手舞蹈歌唱,月色漸深,遊興正濃,山間泉水淙淙,布穀聲聲,孩子們困了,月亮也要睡了……11月25日晚,重慶民族樂團「秋來秋去」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在國泰藝術中心奏響。
  • 哈爾濱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
    他們堅持走出去的文化戰略,不忘本來、吸收外來,他們先後赴法國巴黎高等師範音樂學院、德國慕尼黑城市博物館等國際舞臺舉辦音樂會,用中國民族音樂加強與世界音樂的聯繫,讓更多人通過中國民樂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和無窮魅力,讓民族音樂成為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為中國民樂的傳播尋找更多的可能。
  • 大渡口與重慶民族樂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昨天(17日),大渡口區教育委員會•重慶民族樂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大渡口區鈺鑫小學舉行。民樂藝術弘揚組建校級、區級民樂團隊,依託各級展演平臺傳播民樂藝術魅力、弘揚中華人文精神。依託「小手牽大手」親子共賞等路徑,提升公民人文審美素養,促進民樂藝術市場發展,助力區域「音樂半島」建設。
  • 大渡口區教委和重慶民族樂團達成戰略合作,打造民樂教育高地
    重慶市大渡口區教育委員會和重慶民族樂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大渡口鈺鑫小學舉行。這次戰略合作無疑是教育與民族藝術的一次融合和碰撞。」重慶民族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指揮何建國說,「接下來,重慶民族樂團將發揮資源優勢,加大指導力度,開展普及講座和專業培訓,指導試點學校創建民樂團(隊),幫助搭建展示平臺,共同推進民樂傳承。」
  • 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音樂會在銀川奏響
    中國網11月30日訊 11月28日至29日,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分別在寧夏人民劇院、銀川劇院舉行了兩場專場音樂會,讓音樂愛好者近距離感受國內頂尖民族室內樂團的表演魅力。據悉,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成立於2018年6月,隸屬於中央音樂學院,由一批當代才華出眾的優秀青年民樂演奏家組成,是一支具有國際引領水準的職業民族室內樂團。成員曾多次獲得「中國音樂金鐘獎」、「文華藝術院校獎」、「CCTV民族器樂大賽」等中國歷屆頂尖音樂賽事的個人、組合類眾多大獎。
  • 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大型民族音樂會巡演走進臺灣
    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此次演出是受臺灣新竹青年國樂團邀請,參加於新竹市舉辦的2017「竹塹國樂節」的演出。「竹塹國樂節」是在臺灣具有很大影響的民樂活動,每年7月邀請海峽兩岸的職業、學生民樂團體參加演出,也是新竹市的一項文化盛事。自2011年推出以來,「竹塹國樂節」至今已舉辦到第七屆,今年的活動由海峽兩岸團體帶來27場音樂活動,其中「津津有味」大型民族音樂會是重點推薦演出。
  • 天津民族樂團最強陣容 7月獻演上海東藝
    7月15日上午,天津民族樂團攜這臺名為《津津有味》的大型民族音樂會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在酷暑之際給上海樂迷帶來一場民樂盛宴。  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成立於1953年,從一個民樂小組逐漸成長為一支編織完備、實力雄厚的優秀大型民族樂團,培養出一代又一代享有盛譽的民樂演奏家、作曲家,為傳播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
  • 廣東民族樂團推周末民樂坊音樂會 普及民族音樂
    信息時報訊 隨著西洋古典樂的日漸普及,人們對西方交響樂團的架構和樂器組成已經有了一定認識,但對於中國自己的民族交響樂,由於接觸得少,反而不太熟悉。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全世界的眾多民族和國家中,只有中國、俄羅斯等少數國家的民族樂團,能夠組成一個自成體系的交響樂隊。
  • 上海民族樂團:平均每年首演原創新作30餘部
    近日在上海民族樂團排練廳,「紀念二胡皇后閔慧芬專場音樂會」的排練已到緊鑼密鼓的衝刺階段。演出節目單上既有經久不衰的《二泉映月》和《江河水》,也有近些年樂團委約編創的《長城》和《太陽祭》等曲目。這場音樂會可以說是樂團家底的一次整體亮相。
  • 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將在寧夏舉行兩場專場音樂會
    11月27日,記者在相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受邀至寧夏銀川進行交流展演,將於11月28日、29日分別在寧夏人民劇院、銀川劇院舉行兩場專場音樂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闡述」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領域主要目標時提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 《海上生民樂》亮聲澳門,海派民樂牽起「滬澳情」
    「海上生民樂」,天涯共此時。11月12日晚,上海民族樂團登臺澳門美高梅劇院,亮相滬澳經濟文化發展協會、澳門上海聯合會主辦的首屆「滬澳主題周」,以一臺《海上生民樂》,為澳門觀眾帶去別樣的海派民樂體驗,牽起了「滬澳情」。
  • 澎湖歡慶春節 雜技民樂精彩登場
    原標題:澎湖歡慶春節 雜技民樂精彩登場  中新網2月1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澎湖今年的農曆春節連假很精彩,好戲連連,來自福建雜技團和臺灣知名無雙樂團,自大年初一開始接續登場演出。   另外,臺灣知名的「無雙樂團」也將接續福建雜技之後,22日和23日兩天在澎湖縣演藝廳演出2場「天下無雙」,結合傳統器樂、女聲、舞蹈、流行、電子、搖滾等音樂曲風,打破傳統民樂思維,創造全新民樂流行印象,節目精彩可期。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當前民樂發展要破解三大難題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新任會長劉錫津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談到:  當前民樂發展要破解三大難題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中國本民族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  劉錫津:與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西方交響樂隊相比,成建制的中國民族管弦樂只有不到百年的歷史,正處於「轉型期」。民族音樂已經從劉天華那個時代的單打獨鬥發展到了上百人樂團的大規模亮相,但這絕對不是終結。我們期望通過創作者的智慧、演奏家的發展和樂器改革家的努力,使中國民族管弦樂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
  • 「大灣區民樂新勢力」系列音樂會9月啟動
    廣州民樂愛好者有福啦!二胡琵琶廣東音樂……讓你一次聽過癮!文/金羊網記者 艾修煜圖/星海音樂廳粵港澳地理毗鄰相接,有著文脈相親的深厚文化內涵。在各地區、城市的通力合作下,一眾民樂新勢力用青年人的方式,不懈地探尋著中國民族音樂之縱深發展和活力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