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當前民樂發展要破解三大難題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當前民樂發展要破解三大難題

  民樂創作一個極端是手法較陳舊,另一個極端是打著「前衛」的招牌怎麼難聽怎麼寫

  人才數量不算少,但出類拔萃的人才卻十分短缺

  樂隊中低音樂器改革等問題亟待改良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新任會長劉錫津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談到:

  當前民樂發展要破解三大難題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中國本民族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承載中國數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民族音樂如何在當代完成鳳凰涅槃、綻放萬丈光芒,點燃國人心中的文明之火,是古老的中國民樂要面對的重大課題。為此,本報獨家採訪了新當選的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劉錫津,請他暢談對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宏觀思考。

  記者:近年來,中國民族管弦樂的整體生存狀態如何?

  劉錫津:與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西方交響樂隊相比,成建制的中國民族管弦樂只有不到百年的歷史,正處於「轉型期」。民族音樂已經從劉天華那個時代的單打獨鬥發展到了上百人樂團的大規模亮相,但這絕對不是終結。我們期望通過創作者的智慧、演奏家的發展和樂器改革家的努力,使中國民族管弦樂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如何組織更多音樂家通過民族音樂提升國家的軟實力,讓中國民族管弦樂在世界音樂之林擁有更強的影響力,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應當擔負重要的使命和職責。

  目前,總體來說國家對於民族管弦樂還是十分重視的,優秀演奏者的數量和學習民族音樂的孩子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但專業樂團的建設卻不盡如人意。目前內地發展較好的民族樂團只有中央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廣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江蘇省演藝集團民族樂團、湖北編鐘國樂團等少數院團,有些地區的民族樂團被安排在了交響樂團之中,有的甚至被「保護」入了當地群眾藝術館。與只有在茅臺鎮生產的茅臺酒才最有味道一樣,因為生長在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地上,內地的民族管弦樂團與港澳臺以及新加坡等地的民族樂團相比更有「正宗」的感覺,但內地的民族樂團卻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能夠得到與交響樂團同樣的重視。我十分期望內地樂團學習海外樂團好的經驗,使管理更加正規、更加科學。

  記者:制約中國民族管弦樂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劉錫津:創作是民族管弦樂最致命的問題。民族管弦樂的創作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像老藝人一樣、以演奏者的思維進行創作,手法比較簡單、陳舊;另一個極端是打著所謂「前衛」的招牌怎麼難聽怎麼寫。目前這兩個極端正在逐步往中心靠攏匯集,演奏員作曲家重視作曲技術的學習與運用,專業作曲家在努力學習傳統音樂遺產吸取營養,但還需要一些時間。衷心地希望喜歡先鋒前衛的創作者們能夠從優秀傳統音樂語言中找到根基;另外一部分創作者不要像剪貼師一樣生吞活剝地運用民族音樂素材,要學會消化地繼承。

  人才培養也是制約中國民族管弦樂發展的一大瓶頸。我們目前的民族管弦樂人才,尤其是作曲、指揮人才數量不算少,但出類拔萃的、塔尖上的人才卻十分短缺。問題的關鍵在大文化底蘊的培養上。作為中國最早在鋼琴演奏方面贏得國際聲譽的鋼琴家之一的傅聰,其鋼琴演奏風格的形成與其父親傅雷讓他充分學習中國古代詩詞、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詩詞對傅聰鋼琴演奏藝術的影響十分顯著,他將中國詩詞的格律、意境、文化觀念運用於鋼琴演奏之中,成為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對西方音樂進行人文闡釋的踐行者。但年輕一代的中國民族管弦樂從業者對我國古典傳統和民間傳統的音樂文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一些演奏專業的學生有的甚至連自己演奏的曲目是從哪裡來的、怎麼回事都弄不清楚,這樣的學生只能算個匠人;一些作曲專業的學生也對如何有效地把握好繼承、借鑑、創新的關係理解不夠。所謂琴棋書畫不分家,我們應該提高學生在我國古典和民間優秀文化傳統方面的素養,在實踐中不斷進步,爭取民樂創作更加繁榮昌盛的大好局面。

  樂器的改良也是民族管弦樂不能迴避的、對總體音響有很大影響的問題。目前民族管弦樂隊中有三個聲部的樂器亟待改良——嗩吶聲音尖扁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弦樂的中低音樂器還以西方交響樂隊的大提琴、貝司打底,樂隊並不是完整地在使用中國民族樂器,近些年來香港中樂團力推革胡的應用,解決了臺上都是中國民族樂器問題,但革胡在音色、音質、音量方面還是與大提琴和貝司有著較大差距;還有彈撥樂中,柳琴解決了聲部的高音問題,但聲音還不夠圓潤甚至有些幹扁。樂器改革對作曲家的創造思維及演奏家表演藝術都有很大的助推力,樂器就像作曲家和演奏家手中的槍,有了好槍,作曲家就可以創作出更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演奏家就可以把樂曲發揮到極至。作曲、演奏、製作三位一體,是一種聯手相互協同作戰的關係,所以我很希望從事樂器改革、製作的朋友,能努力為民族管弦樂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優良武器」。

  記者:有輿論稱,與西方交響樂相比,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理論建設相對滯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將就此做哪些工作?

  劉錫津:民族管弦樂的理論建設的確不夠系統、不夠規範。現在學習音樂學的學生雖然多了,但民族音樂學仍是冷門。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日後將把理論建設和推動創作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要想一些辦法,藉助召開研討會、創建理論論壇等方式在思想上解決創作、演奏和推廣的實際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在創作比賽後組織研討會,庖丁解牛般地認真分析一下獲獎作品為什麼會得獎,從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角度對民族管弦樂的創作進行前瞻性的分析。再如,我們可以召集樂團的創作者、指揮家、演奏者、樂評人、觀眾等各個領域的人士,分析民族管弦樂作品演出的概率,看看什麼樣的作品經常被上演、樂團和演奏家為什麼會選擇演出這些作品、觀眾到底喜歡這些作品的哪些方面,爭取尋找到中國民族管弦樂創作的前進方向。

  記者:怎樣看待中國民族音樂厚重的傳統?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音樂文化?

  劉錫津:中國民族管弦樂發展,跳不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這句話。中國民族音樂有著數千年的歷史,這些厚重的歷史遺產給了我們太多可用的素材,聰明的創作者應該把古代優秀的作品繼承過來、消化下去並為當代創作所用。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借鑑、學習西方音樂的優勢,融會貫通。民樂界的朋友都希望,民樂在國際舞臺上不只是原生態、被人們獵奇的東西,而是有較好的發展前景的、能夠與傳統交響樂PK的音樂形式,既有交響樂豐富的表現力和好的音響又有民族特色,做到「你有的我也有,你沒有的我也有」,爭取更多的受眾。要有參照物、有比較地看到民族管弦樂的地位,努力使中國民族管弦樂擁有更強的影響力,使她真正立足於世界音樂之林。

  我們欣慰地看到了中國民族管弦樂的希望。民族管弦樂的社會基礎非常雄厚,除在校學生外,目前學習民樂的群眾非常多,在街頭、公園等地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們不僅認真演奏而且也具備一定水準。在民族音樂這樣火熱的形勢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將繼續挑起繼承傳統與努力創新兩大重擔,整理傳統民族民間音樂、探索民族音樂的表演形式、豐富民族音樂的曲目,鍥而不捨地向世界傳播中國音樂。 作者:裴諾

相關焦點

  • 龍鳳古箏祝賀: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 2020古箏考級研修班成功舉辦
    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古箏藝術,提升古箏從教人員的綜合素養暨演奏水平和教學能力,滿足廣大古箏愛好者的現實需求,2020年11月24日至26日,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遼寧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承辦、龍鳳古箏贊助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吳玉霞開班致辭開班儀式上,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吳玉霞以視頻的方式為研修班致辭,在祝賀研修班成功舉辦的同時,希望學員們通過研修學習獲得更大的收穫。研修班課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箏藝術傳播者,他們中有的是在古箏教學領域耕耘多年的專業教師,有的是藝術院校的畢業生,還有個別古箏愛好者,現場充滿了暖意。
  • 龍鳳古箏祝賀: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 2020古箏老師考級研修班成功舉辦
    本網12月3日訊 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古箏藝術,提升古箏從教人員的綜合素養暨演奏水平和教學能力,滿足廣大古箏愛好者的現實需求,2020年11月24日至26日,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遼寧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承辦、龍鳳古箏贊助的2020古箏考級指導教師研修班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成功舉辦。
  • 笙演奏形式研討會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年度工作年會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博導楊守成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北師大珠海分校特聘教授崔濤會議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博導楊守成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北師大珠海分校特聘教授崔濤主持。
  • 新時代中國民族管弦樂創作概覽
    在20世紀初以來的中國音樂文化中,民族管弦樂堪稱最具時代象徵意義的一個文化存在。從1920年鄭覲文(1872~1935)在上海創立「大同樂會」算起,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發展已有百年歷史。進入新時代以來,「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已成為文藝創作共同的時代主題;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引領下,包括民族管弦樂在內的中國音樂發展已呈現出新的走向,致力於民族管弦樂發展的音樂家們正以高昂的創作熱情不斷推出記錄時代的聲音文本。
  • 全國民樂考級圓滿結束,嶽陽1750名學生表現出色
    參加考級的學生及家長在候場嶽陽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寧隆)8月24日,為期一周的2020年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嶽陽地區民樂考級工作圓滿結束大拇指藝校考級考點嚴把疫情防控關今年中國民樂學會考級項目有二胡、古琴、古箏、葫蘆絲、
  • 上海民族樂團:創作者不能僅「複製粘貼」民樂素材
    有業內人士認為,其中不少音樂表現流於粗淺,多是某些民樂家領銜的傳統演奏,僅滿足於簡單技巧展示,缺少一種文化底蘊強有力的縱深感,無法挺起民樂弘揚民族文化的脊梁。在王甫建看來,民樂要發展到一定高度,缺少的不是技術,而是對精神世界的探索。「我們聽斯梅塔那的《伏爾塔瓦河》覺得很感動,但是中國人自己為什麼不寫一些優美民樂去歌頌長江黃河呢?」
  • 國圖書店向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捐贈鴻篇巨製《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
    2021年1月14日下午,國家圖書館國圖書店市場部黃鵬鑫、董曉悅、王露樺一行到訪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向學會捐贈鴻篇巨製全套《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吳玉霞、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書偉等學會領導接受捐贈,並代表學會向國家圖書館國圖書店表示感謝。
  • 幼兒園飄絲竹之聲 民族弦樂餘音繞梁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起源於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因其獨特的音色受到大眾喜歡。為了更好地推廣與普及民族樂器,9月8號上午,我市民族管弦樂學會與武進新陽光藝術幼兒園攜手,決定以葫蘆絲為切入點,在課程中加入新內容,讓更多的孩子接觸、感受民族管弦樂之美。
  •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徽章解讀
    似國樂之輝煌大旗,引領中國笙藝飛速發展。徽章主體圖案是一捧頂天立地的金色傳統笙。其中:笙鬥由經緯組成的地球演變而成,取縱貫南北,橫貫東西之勢;意在中國之笙響徹國際。笙鬥雙側是捧笙鼓簧的雙手,人笙相應,合二為一。取天人合一、大道至簡之意。笙嘴由一枚外圓內方的中國古幣元素組成。即強調習笙之人,呼吸有道,外圓內方,和而不同。
  •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經典作品系列之民族管弦樂合奏《壯族詩情之...
    曾任黑龍江省文化廳副廳長、中央歌劇院院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中國歌劇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傳媒大學特聘教授。一級作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級優秀專家,多部優秀作品獲國家級獎歷。作品曾在亞洲,歐洲,美洲許多國家和地區演出。
  • 民族管弦樂的編曲教程,傳統與現代的音樂碰撞
    但我們要知道,即使你的每項課程考試都得滿分,你仍然不一定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著名配器大師彭修文曾說過:「創作這東西是根本不能教的,所以配器也是不能教和學的。能教學的只是前人做過的一般方法,而這是不能代替你自己創作的。」目前,我國音樂院校的作曲系幾乎都是只學西洋管弦樂配器法,其實在實際應用中,無論是社會歌曲還是通俗歌曲,民樂都是相當重要的成分。
  • 高等教育現代化要破解三大難題
    原標題:高等教育現代化要破解三大難題 【思想匯】 編者按 今年2月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的宏偉目標。
  • 「在水一方·浪漫經典」民族管弦樂音樂會舉行
    記者 鄭宇 攝  本報訊 (見習記者 趙迎昭)6月22日晚,由重慶民族樂團和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主辦的「在水一方·浪漫經典」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在國泰藝術中心舉行。在重慶民族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指揮何建國的指揮下,該團藝術家為觀眾帶來了13個精彩紛呈的節目。  音樂會上,改編自經典歌曲的民樂受到觀眾歡迎。二胡和笛子演奏的《女人花》你聽過嗎?
  • 大渡口區教委和重慶民族樂團達成戰略合作,打造民樂教育高地
    民樂教育高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大渡口區中小學民樂教育推廣、提升人文審美素養、助力區域文化藝術高質量發展。「我們將圍繞民樂文化普及、民樂技藝傳承、民樂藝術弘揚、民樂教育發展等四個方面合作。」大渡口區教委相關科室負責人說。
  • 小眾樂器 大有來頭一一記2019中國民樂十大改革家魯璐
    繼前不久魯璐被中國樂器協會評選為全國樂器行業「六大器樂文化專家」之一後,近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19中國民樂榮譽榜,這份榜單包括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等榜單。
  • 民樂的發展將大有可為
    此次濟南音樂會的演出陣容強大,擔任指揮的董俊傑身兼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和民族樂團兩大演出團體的音樂總監和首席指揮,並擔任烏克蘭國家歌劇院客座指揮,是當今樂團最傑出的青年指揮家之一,其指揮風格瀟灑準確、熱情奔放,極富感染力。  天津民族樂團嗩吶演奏家趙存才曾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震驚海外觀眾,此次他將隨團巡演一展拿手絕技。
  • 傳承民樂精髓,感受民樂文化
    屆時,光大銀行鄭州分行將聯合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共同推出一臺名為《國樂錦繡》新年民族交響音樂會。本次新年音樂會將集中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和中國民族音樂魅力,以合奏、獨奏、重奏等多種藝術形式全方位展現,演出曲目將由經典曲目及原創民族音樂組成。原創曲目著眼於深入挖掘中國文化的靈魂和內涵,創作出以地域歷史文化脈絡為主題的音樂作品,突出音樂會的藝術品質與文化韻味。
  • 常州女孩摘得國際華樂杯民樂大賽金獎
    本次大賽邀請到了民樂屆權威專家前來坐鎮。有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上海音樂家協會二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孫文明二胡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汝藝老師;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孫文妍老師;師從於著名古琴演奏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古琴藝術)、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李祥霆先生和著名古琴演奏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古琴藝術
  • 當選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林子俊 李政鵬6月23日,記者從國家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不久前,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2019中國民樂榮譽榜,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及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
  • 這個樂團平均年齡只有27.5歲 卻用民族管弦樂驚豔了世界
    10月18日晚,作為2018紫金文化藝術節的重頭戲,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在江蘇大劇院舉辦了《絲竹的交響》原創作品音樂會。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藝術指導朱昌耀表示,在這首作品裡,民樂演奏不再僅僅是歌唱的伴奏,而是成為了審美和表現的主體。歌唱家呂薇的次女高音與民樂演奏的獨特韻味交融混響,使現場觀眾領略到了民族音樂創新帶來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