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的「箜篌公主」叕為河南爭光了!當選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

2020-12-19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林子俊 李政鵬

6月23日,記者從國家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不久前,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2019中國民樂榮譽榜,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及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新鄉的「箜篌公主」魯璐榜上有名,被評選為「2019年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30歲出頭的魯璐,被業內譽為「當代李憑(善彈箜篌的唐代樂師)」。老家原陽縣的她,是個土生土長的新鄉姑娘。魯璐是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她的「箜篌人生」堪稱傳奇:不到18歲就被原文化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專業委員會聘任為副秘書長,多次在大型國際會議上為國內外嘉賓表演「絕藝」,撰寫了20餘萬字的國內首部箜篌學術研究專著,為國內培養了大批箜篌演奏人才,以一己之力推動了箜篌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魯璐的推動下,集箜篌研發、生產、人才培養於一體的久鼎箜篌文化創意產業園,2018年年初在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隨後,新鄉製造的箜篌和魯璐一起,頻頻登上國際級文化舞臺,成了一張新鄉「文化名片」。

隨著在河南事業的發展,魯璐也越來越受到家鄉群眾的喜愛,很多新鄉人親切地把她稱作新鄉的「箜篌公主」。

據了解,今年是中國民管會樂改委連續第七年向海內外發布「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10大企業家、10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榜單。多年來,中國民管委樂改委一直把大力宣傳表彰民族樂器生產企業的好企業,好企業家,好製作師,好改革家作為工作的重點,通過中國民樂榮譽榜的發布,不斷努力創新民樂,改革民樂,推出新的民族樂器製作技師,改革能人,總結民樂改革的新經驗,把中國民樂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十大改革家榜單,繼續體現「分期分批補齊老前輩,不斷推出新人」原則,不斷地推出新人,並充分考慮到社會樂器改革的積極性和音樂家們的創新精神,把那些對樂器改革充滿活力且又取得顯著成果的改革家們展示在眾人面前——魯璐就是因此入選。

與多位德藝雙馨的老一輩藝術家、樂器改革家被評選為「2019中國民樂十大改革家」,魯璐有何感想?

魯璐說,她更多感受到樂改屆對新人的鼓勵與鞭策,要繼續不驕不躁,化榮譽為擔當,化擔當為動力。同時,還將繼續葆有為箜篌事業傳承弘揚奮進的決心,腳踏實地穩穩地走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經開區的久鼎文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此次也成功躋身「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

編輯:代娟

相關焦點

  • 新鄉青年箜篌演奏家魯璐獲評「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中國音樂學院兼職青年箜篌教師魯璐在演奏箜篌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近日,中國音樂學院兼職青年箜篌教師魯璐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委員會評選為「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接到被評選為『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的通知時,我心中感慨萬千。現代箜篌不僅將中國多種民族彈撥樂的精萃集於一身,同時還兼容了西方豎琴的諸多優勢。在近代多位大師的共同努力下,箜篌的改革研發之路已大見成效,但其箇中滋味,只有付出者才了解它的艱辛與不易。」魯璐說。  今年33歲的魯璐,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現為中國著名箜篌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兼職青年箜篌專業教師。
  • 喚醒沉睡千年的箜篌,新鄉姑娘魯璐入選「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近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榜單中,新鄉姑娘魯璐因對箜篌改革的突出貢獻,榜上有名。如今,一晃十幾年過去,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當代多位嘔心瀝血為箜篌樂器進步作出傑出貢獻的製作家、演奏家的共同努力下,箜篌的改革研發之路已略有成效。」
  • 小眾樂器 大有來頭一一記2019中國民樂十大改革家魯璐
    繼前不久魯璐被中國樂器協會評選為全國樂器行業「六大器樂文化專家」之一後,近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19中國民樂榮譽榜,這份榜單包括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等榜單。
  • 唐山藝術家潘貴軍榮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我市藝術家潘貴軍榮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近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公布2018年度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及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榜單,我市藝術家潘貴軍榮獲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稱號。
  • 記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潘貴軍
    唐山人引領全國揚琴改革——記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潘貴軍圖為潘貴軍向記者介紹蝶式揚琴的特點。張荷西攝環渤海新聞網專稿「我這個工廠,其實更像是研究所。即使睡夢中想起一個創意,我也馬上起身記下來。」在我市東郊一棟不起眼的二層小樓裡,剛剛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評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的唐山藝術家潘貴軍侃侃而談。這個小院裡生產的揚琴,引領著全國揚琴的改革,出口美國、日本、丹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第一個蝶式揚琴樂團——中國臺灣揚琴樂團使用的全套揚琴,也誕生在這個不起眼的小院裡。
  • 中國民族樂器——彈撥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彈撥樂器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弦樂器。遠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樂器,隨後陸續產生了或輸入了周末戰國時的築、箏、秦代的弦豉、漢代的箜篌等。揚琴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弦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 剛柔並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 蘇州民族樂器博物館上百件珍貴民樂亮相 箜篌最引人矚目
    蘇州傳統樂器製造業發達。 5月9日,蘇州市首家民族樂器專業博物館亮相。 昨天揭牌的蘇州民族樂器博物館位於學士街梵門橋弄,館內珍藏著上百件珍貴民族樂器,包括:二胡、琵琶、古箏、箜篌以及編鐘等。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專業委員會會長崔君芝:「臺箜篌 ,我帶去了維也納, 在世界上算是唯一的。」 而這臺箜篌的誕生,離不開蘇州民族樂器製作大師張子銳老先生。
  • 熱烈祝賀|李松研究員榮獲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6月15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三十強及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榜單(以下簡稱2019中國民族樂器榮譽榜)。這是中國民管學會樂改委連續第七年向海內外發布「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三十強、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榜單。經專家委員會評定,吉林省文化科技研究所技術中心主任、吉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李松研究員被授予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成為我省有史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樂器改革家。
  • 2019年中國民族樂器 十大改革家之一:陳強岑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榜單 (以下簡稱2019中國民族樂器榮譽榜)。 再是發展木製高、中、低音系列簫,為中國民族樂隊的交響化,以及樂器本身的規範化、標準化起到良好作用。本著繼承傳統與發展傳統相結合,體現文化部關於樂改思想中的多律並存,優先發展民族樂器中的低音聲部等基本精神。主要成果如下:1、1987年2月:研製的《加鍵「尺八」南簫》榮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獎。2、1998年12月:研製的《加鍵高、中、低系列南簫》榮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 中國-河南新鄉當代文化藝術名人錄
    1988年獲首屆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出獎和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當時是河南省清芬豫劇團團長。1994年獲得中國豫劇「十大名旦」稱號。關牧村1998年被國家民委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2005年獲中華慈善總會頒發的首屆《中華慈善獎》。2008年11月7日受聘為天津師範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兼職教授。[6]2012年關牧村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7]2016年12月,被列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張憑
  • 箜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樂器,它是華夏正聲嗎?
    箜篌是中國古代十分流行的一種樂器,在古典詩歌中有大量反映。其中,最為人張口能誦的恐怕莫過於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句子和堪稱句句經典的唐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然而,雖然都謂箜篌,但並非同一種樂器。
  • 獨家專訪箜篌傳承人蓉蓉:傳遞中華樂器之美
    蓉蓉,出生於美麗的濱海城市—山東煙臺,青年箜篌傳承人,曾擔任專業院團青年歌唱演員兼主持人,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箜篌師資研修班,箜篌師從中國現代箜篌之母,中國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崔君芝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箜篌專業委員會會員。同時還擔任山東省煙臺市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浙江省東陽市音樂舞蹈家協會理事。自幼隨母親、外公學習二胡、京胡等樂器的演奏。
  • 魯璐箜篌仙女專欄17期·付娟
    12歲時我考入在全國只招收兩名古箏專業學生的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民樂系附中,在校期間我還學習了鋼琴、中阮,畢業後學習葫蘆絲,對民樂的涉獵越發廣泛,2001年我回到家鄉創辦了「天籟箏坊古箏培訓」。接下來我憑著30年來的音樂素養、紮實的樂理基礎、學習多種樂器的經驗、超強的背譜能力,連續學習了一期二期的課程後,在短短12天的時間裡,實現從零基礎的狀態到完全背譜流暢演奏天空之城的飛躍。魯璐老師多次稱讚我十分刻苦,同學們也都笑稱我為「學霸」,聽到這些我心裡倍感安慰,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傳統樂器箜篌的簡介與賞析
    箜篌【kōng hóu】是中國漢族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日本正倉院藏品,唐漆箜篌殘件。
  • 北京民族樂團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等8人榮獲文化大使獎
    (右二為北京民族樂團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 文化大使獎獲獎者:申燁、寧英傑、柴婕、李雨涵、崔璨、朱鵬宇、孔繁瑞、王鏡媛。獲獎理由:11個人的小隊伍、75天在日本的漫長行程,58個城市間的遊走、51場演出的精彩呈現,這就是我們玖樂室內樂組合,她們為傳播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他們為北京民族樂團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她們為中日友好做出了貢獻,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文化使者。
  • 民族樂器介紹-古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樂器識匯,ID:YQSH7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 宮廷古樂,箜篌傳承~廣西首家箜篌娃娃團成立
    目前孩子們可以演奏《關雎》《布穀》《生命的搖籃》《箜篌鼓》《國旗國旗真美麗》等曲子,音樂教室的8臺價值十幾萬的雙排雁柱箜篌,都是該校覃鳳秋覃鳳連老師個人的,覃鳳秋老師說:「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以點帶面,讓箜篌被更多的人熟知、喜愛,並把它傳承下去。」
  • 敦煌古樂器「飛」出莫高窟 重獲新「聲」
    復原工作邀請上海、揚州、蘇州、北京、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族樂器製作大師共同承擔。敦煌研究院的畫師在這些樂器上精心繪製了樂器出處的壁畫圖案,使樂器在奏出美妙音樂的同時,成為藝術品。  今年以來,「敦煌壁畫復原古樂器展」已先後在蘭州、寧波、深圳等地展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復原的樂器不只是文物復仿品,而是可以演奏的樂器,可移動的敦煌古樂成為各大展會上的「網紅」。
  • 華夏古樂器大多失傳 中國鑼曾風靡西洋交響樂團
    本期主題  華夏古樂器  □欄目主持  穆晨曦  □講解嘉賓  徐橫夫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演出家協會會員,音樂曲目學家  古人把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稱「八音」。中國古代樂器主要有壎、缶、築、排簫、箜篌、箏、古琴、瑟等。
  •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在古時候,聲音是一種讓人絕美的享受,對於製造美妙的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也是因為這樣有了中國樂器文化,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走吧,讓我們進入古時候的樂器時代吧!鼓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