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千年的箜篌,新鄉姑娘魯璐入選「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2020-12-19 大河報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近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榜單中,新鄉姑娘魯璐因對箜篌改革的突出貢獻,榜上有名。

△魯璐

魯璐的箜篌演奏家的身份被人熟知,她是中國音樂學院箜篌專業老師、中國音樂家協會箜篌研究會秘書長,曾在2019年國慶彩車上彈奏箜篌,而熟悉魯璐的人還知道,她在幕後還熱衷於箜篌的製作改革。

△2019年國慶群眾遊行彩車上,魯璐彈奏箜篌

20世紀以來,根據古書記載和古代壁畫,結合西洋豎琴的結構原理,國內一直在探索箜篌製作的方法。由於小眾的箜篌製作投入大、市場小,現實面前箜篌製作的改進緩慢,不滿足的魯璐,最後以藝術總監的身份參與了新鄉久鼎箜篌廠的創建。

新鄉經開區的久鼎箜篌文化創意產業園,有一家中國箜篌博物館。博物館裡有一間展廳,是由過去擺放試驗品的倉庫改造而成的。

△魯璐研發的箜篌試驗品

大河報記者曾在展廳內看到,200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數十件掛著時間標籤的箜篌試驗品,勾勒出一條箜篌製作的漫漫艱辛路。「那些成功研發的箜篌,都是在這些的基礎上誕生的。」魯璐說。與此對應的,是展廳內震撼的專利證書牆。

沉睡千年的寶藏,在今人的手中被逐漸喚醒,它們身上延續著歷史的基因,也流淌著今人創新探索的血脈。談到不斷探索現代箜篌的初衷,魯璐說:「如果不和今天發生聯繫,就很難說做到了『讓文物活起來』,古箜篌從壁畫上走下來,不能成為家具擺設,而是要發聲。」

△魯璐團隊研發的箜篌

「真心感到榮譽太重,心中感慨萬千,也更多地感受到樂改屆對新人的鼓勵與鞭策,還願繼續不驕不躁,化榮譽為擔當,化榮譽為動力。」得知入選榜單後,魯璐記起了在高中時,經常冒出諸多箜篌樂器研發的想法,一度執拗的纏著家裡長輩用不太專業手藝去實現自己的圖紙和思路。

她說,現代箜篌經歷了從民國前至今一代代樂器製作家和演奏家的改革和打磨。「可以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箜篌樂器更上一層樓。如今,一晃十幾年過去,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當代多位嘔心瀝血為箜篌樂器進步作出傑出貢獻的製作家、演奏家的共同努力下,箜篌的改革研發之路已略有成效。」

△魯璐團隊設計製作的「小日月」箜篌,受到箜篌愛好者喜愛

據了解,今年是中國民管會樂改委連續第七年向海內外發布「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10大企業家、10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榜單。多年來,中國民管會樂改委  一直把大力宣傳表彰民族樂器生產企業的好企業,好企業家,好製作師,好改革家作為工作的重點,通過中國民樂榮譽榜的發布,不斷努力創新民樂,改革民樂,推出新的民族樂器製作技師,改革能人,總結民樂改革的新經驗,把中國民樂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十大改革家榜單,繼續體現「分期分批補齊老前輩,不斷推出新人」原則,不斷地推出新人,並充分考慮到社會樂器改革的積極性和音樂家們的創新精神,把那些對樂器改革充滿活力且又取得顯著成果的改革家們展示在眾人面前。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劉惠傑

相關焦點

  • 新鄉的「箜篌公主」叕為河南爭光了!當選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林子俊 李政鵬6月23日,記者從國家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不久前,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2019中國民樂榮譽榜,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及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
  • 新鄉青年箜篌演奏家魯璐獲評「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中國音樂學院兼職青年箜篌教師魯璐在演奏箜篌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近日,中國音樂學院兼職青年箜篌教師魯璐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委員會評選為「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接到被評選為『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的通知時,我心中感慨萬千。現代箜篌不僅將中國多種民族彈撥樂的精萃集於一身,同時還兼容了西方豎琴的諸多優勢。在近代多位大師的共同努力下,箜篌的改革研發之路已大見成效,但其箇中滋味,只有付出者才了解它的艱辛與不易。」魯璐說。  今年33歲的魯璐,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現為中國著名箜篌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兼職青年箜篌專業教師。
  • 小眾樂器 大有來頭一一記2019中國民樂十大改革家魯璐
    繼前不久魯璐被中國樂器協會評選為全國樂器行業「六大器樂文化專家」之一後,近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19中國民樂榮譽榜,這份榜單包括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等榜單。
  • 魯璐箜篌仙女專欄17期·付娟
    我的人生本已充實美麗,直至遇到了箜篌這件有著千年不朽傳奇的中華民樂,我才驚覺還有一條嶄新的、斑斕的藝術之路等待著我去求索。說起和箜篌之間的緣分,沒有任何偶然,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2016年魯璐老師和她的團隊載著幾十臺箜篌,克服重重困難、不遠千裡來到貴州這個邊遠山區,成立箜篌教育基地並開展教學。這一消息立刻引起轟動,很多古箏老師都極力報名參加箜篌學習,深愛民樂的我也躍躍欲試。
  • 唐山藝術家潘貴軍榮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我市藝術家潘貴軍榮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近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公布2018年度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及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榜單,我市藝術家潘貴軍榮獲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稱號。
  • 記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潘貴軍
    唐山人引領全國揚琴改革——記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潘貴軍圖為潘貴軍向記者介紹蝶式揚琴的特點。張荷西攝環渤海新聞網專稿「我這個工廠,其實更像是研究所。即使睡夢中想起一個創意,我也馬上起身記下來。」在我市東郊一棟不起眼的二層小樓裡,剛剛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評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的唐山藝術家潘貴軍侃侃而談。這個小院裡生產的揚琴,引領著全國揚琴的改革,出口美國、日本、丹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第一個蝶式揚琴樂團——中國臺灣揚琴樂團使用的全套揚琴,也誕生在這個不起眼的小院裡。
  • 熱烈祝賀|李松研究員榮獲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6月15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三十強及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榜單(以下簡稱2019中國民族樂器榮譽榜)。這是中國民管學會樂改委連續第七年向海內外發布「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三十強、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榜單。經專家委員會評定,吉林省文化科技研究所技術中心主任、吉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李松研究員被授予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成為我省有史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樂器改革家。
  • 2019年中國民族樂器 十大改革家之一:陳強岑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榜單 (以下簡稱2019中國民族樂器榮譽榜)。 再是發展木製高、中、低音系列簫,為中國民族樂隊的交響化,以及樂器本身的規範化、標準化起到良好作用。本著繼承傳統與發展傳統相結合,體現文化部關於樂改思想中的多律並存,優先發展民族樂器中的低音聲部等基本精神。主要成果如下:1、1987年2月:研製的《加鍵「尺八」南簫》榮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獎。2、1998年12月:研製的《加鍵高、中、低系列南簫》榮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 蘇州民族樂器博物館上百件珍貴民樂亮相 箜篌最引人矚目
    蘇州傳統樂器製造業發達。 5月9日,蘇州市首家民族樂器專業博物館亮相。 昨天揭牌的蘇州民族樂器博物館位於學士街梵門橋弄,館內珍藏著上百件珍貴民族樂器,包括:二胡、琵琶、古箏、箜篌以及編鐘等。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專業委員會會長崔君芝:「臺箜篌 ,我帶去了維也納, 在世界上算是唯一的。」 而這臺箜篌的誕生,離不開蘇州民族樂器製作大師張子銳老先生。
  • 中國-河南新鄉當代文化藝術名人錄
    箜篌演奏家魯璐魯璐,1987年出生於河南新鄉,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先後師從丁承運、楊琳、林玲、崔君芝等藝術名家。[1]中國箜篌領軍人,被譽為國寶級箜篌演奏家,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箜篌研究會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器樂學會理事。[2]中國音樂學院箜篌專業教師;天津大學藝術導師;海南大學藝術學院箜篌客座教授;河南師範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箜篌客座教授;[2]「大世界吉尼斯記錄」新疆且末箜篌文化代言人。
  • 獨家專訪箜篌傳承人蓉蓉:傳遞中華樂器之美
    箜篌,這件絲綢之路上留下過獨特東西方文化印記的古樂器,曾盛行西域,卻一度失傳,未留一物一譜。然而近年來,在國內外舞臺上、熱門古裝影視劇中,箜篌這件國寶級樂器卻頻頻亮相。甚至在二次元的網遊中,這款帶有神秘色彩的古樂器也作為仙幻法器,出現在年輕一代的視野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 箜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樂器,它是華夏正聲嗎?
    箜篌是中國古代十分流行的一種樂器,在古典詩歌中有大量反映。其中,最為人張口能誦的恐怕莫過於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句子和堪稱句句經典的唐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然而,雖然都謂箜篌,但並非同一種樂器。
  • 中國民族樂器——彈撥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彈撥樂器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弦樂器。遠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樂器,隨後陸續產生了或輸入了周末戰國時的築、箏、秦代的弦豉、漢代的箜篌等。冬不拉哈薩克族古老的彈弦樂器冬不拉是哈薩克民族的彈奏樂器之一,也是民間最流行的傳統樂器。它的種類繁多,大都由整塊松木或樺木鑿成,雕刻精細,鑲嵌美觀。冬不拉的音箱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三角形,以近代詩人阿巴衣的名字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種是橢圓形,以哈薩克的民間阿肯江布爾的名字命名,叫「江布爾冬不拉」。兩種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
  • 華夏古樂器大多失傳 中國鑼曾風靡西洋交響樂團
    本期主題  華夏古樂器  □欄目主持  穆晨曦  □講解嘉賓  徐橫夫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演出家協會會員,音樂曲目學家  古人把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稱「八音」。中國古代樂器主要有壎、缶、築、排簫、箜篌、箏、古琴、瑟等。
  • 北京民族樂團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等8人榮獲文化大使獎
    (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朱鵬宇,現任北京民族樂團箜篌、古箏演奏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箜篌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出生在泉城濟南,啟蒙於趙林老師。2007年以專業成績第一名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古箏專業,2012年再次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跳級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箜篌專業,師從於中國著名演奏家、教育家、箜篌國手崔君芝教授,2013年考取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專業,師從中國著名演奏家、教育家、陝西箏派代表人周望教授。在校期間成績優秀,多次獲得獎學金,並獲得「優秀畢業生」稱號。2015年入選中國郵政【印象中國--文化名家藝術成就郵票系列】。
  • 商角徵羽,五音傳千年,從古琴到二胡,你還知道哪些傳統樂器?
    壎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大約有七千年的歷史。笛子,是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
  •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傳統樂器箜篌的簡介與賞析
    箜篌【kōng hóu】是中國漢族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日本正倉院藏品,唐漆箜篌殘件。
  • 宮廷古樂,箜篌傳承~廣西首家箜篌娃娃團成立
    目前孩子們可以演奏《關雎》《布穀》《生命的搖籃》《箜篌鼓》《國旗國旗真美麗》等曲子,音樂教室的8臺價值十幾萬的雙排雁柱箜篌,都是該校覃鳳秋覃鳳連老師個人的,覃鳳秋老師說:「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以點帶面,讓箜篌被更多的人熟知、喜愛,並把它傳承下去。」
  •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在古時候,聲音是一種讓人絕美的享受,對於製造美妙的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也是因為這樣有了中國樂器文化,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走吧,讓我們進入古時候的樂器時代吧!鼓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