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喚醒沉睡千年的箜篌,新鄉姑娘魯璐入選「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近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榜單中,新鄉姑娘魯璐因對箜篌改革的突出貢獻,榜上有名。由於小眾的箜篌製作投入大、市場小,現實面前箜篌製作的改進緩慢,不滿足的魯璐,最後以藝術總監的身份參與了新鄉久鼎箜篌廠的創建。新鄉經開區的久鼎箜篌文化創意產業園,有一家中國箜篌博物館。博物館裡有一間展廳,是由過去擺放試驗品的倉庫改造而成的。
-
東方樂器博物館樂器展開幕 200件世界民族樂器亮相北京
上海音樂學院向國家大劇院贈送珍貴收藏器樂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 今天,由國家大劇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共同舉辦的「器·樂——東方樂器博物館藏世界民族樂器特展」在國家大劇院開幕,來自世界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和民族的近兩百件樂器首次亮相北京
-
新鄉的「箜篌公主」叕為河南爭光了!當選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林子俊 李政鵬6月23日,記者從國家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不久前,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2019中國民樂榮譽榜,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及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
-
小眾樂器 大有來頭一一記2019中國民樂十大改革家魯璐
繼前不久魯璐被中國樂器協會評選為全國樂器行業「六大器樂文化專家」之一後,近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19中國民樂榮譽榜,這份榜單包括中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30強、中國民族樂器十大企業家、十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等榜單。
-
世界各地民族樂器展覽亮相湖北省博物館(組圖)
《心與音——世界民族樂器特展》16日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世界各地200餘件民族樂器亮相。作 者:艾啟平 圖反映印尼用於國家典禮的大型樂器合奏品種——甘美蘭。作 者:艾啟平 中新網武漢11月16日電(記者艾啟平)《心與音——世界民族樂器特展》16日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旨在「把世界音樂這個大視野帶給我們的觀眾」,來自世界各地200餘件民族樂器首次於此間亮相。 據了解,該展覽由湖北省博物館、上海音樂學院主辦,湖北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協辦。
-
閔行博物館開館:首展民族樂器與奧地利古堡銀器
閔行本地有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所以我們借了一些展品,再加上我們自己也有民樂的館藏展品。徐迪表示,閔行博物館主要以地區文化為主。「閔行以前是上海縣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未來在二樓的展廳將呈現1292年至1992年的上海縣700年的故事,此外,我們將呈現曾經在閔行區內的馬橋文化。上海縣的展廳面積將達到2400平米,而馬橋文化展廳面積則是600平米。」
-
獨家專訪箜篌傳承人蓉蓉:傳遞中華樂器之美
箜篌,這件絲綢之路上留下過獨特東西方文化印記的古樂器,曾盛行西域,卻一度失傳,未留一物一譜。然而近年來,在國內外舞臺上、熱門古裝影視劇中,箜篌這件國寶級樂器卻頻頻亮相。甚至在二次元的網遊中,這款帶有神秘色彩的古樂器也作為仙幻法器,出現在年輕一代的視野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
新鄉青年箜篌演奏家魯璐獲評「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中國音樂學院兼職青年箜篌教師魯璐在演奏箜篌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近日,中國音樂學院兼職青年箜篌教師魯璐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委員會評選為「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接到被評選為『2019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的通知時,我心中感慨萬千。現代箜篌不僅將中國多種民族彈撥樂的精萃集於一身,同時還兼容了西方豎琴的諸多優勢。在近代多位大師的共同努力下,箜篌的改革研發之路已大見成效,但其箇中滋味,只有付出者才了解它的艱辛與不易。」魯璐說。 今年33歲的魯璐,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現為中國著名箜篌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兼職青年箜篌專業教師。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登臺北京國際音樂節,希望改變對民樂的刻板印象
「一提到『民樂』,很多觀眾都會覺得它熱鬧甚至嘈雜,我們想改變大家的這種印象。」指揮家彭家鵬說。昨晚,由他執棒的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登臺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演了「絲竹裡的江南」主題民族管弦音樂會。在彭家鵬看來,這是一部可以顛覆許多人關於民族樂器「聲音」的想像的作品,很多人似乎能捕捉到銅管般的聲響,但其實它們都是由民族樂器奏出的。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勇於跨界和創新。「在改編作品時,他們並不是只考慮哪首作品更容易改編,而且對待手中的作品,他們會不斷完善配器等各個層面,一直進行打磨。」
-
魯璐箜篌仙女專欄17期·付娟
12歲時我考入在全國只招收兩名古箏專業學生的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民樂系附中,在校期間我還學習了鋼琴、中阮,畢業後學習葫蘆絲,對民樂的涉獵越發廣泛,2001年我回到家鄉創辦了「天籟箏坊古箏培訓」。在漫長的民樂進修與教學的道路上,我收穫了屬於民樂人的藝術修養與氣質,收穫了來自社會各界的肯定與表彰。我的人生本已充實美麗,直至遇到了箜篌這件有著千年不朽傳奇的中華民樂,我才驚覺還有一條嶄新的、斑斕的藝術之路等待著我去求索。說起和箜篌之間的緣分,沒有任何偶然,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
箜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樂器,它是華夏正聲嗎?
箜篌是中國古代十分流行的一種樂器,在古典詩歌中有大量反映。其中,最為人張口能誦的恐怕莫過於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句子和堪稱句句經典的唐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然而,雖然都謂箜篌,但並非同一種樂器。
-
「新蘇式風格」引領民樂新風尚
中國江蘇網9月20日訊 昨天,記者從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籌備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今年底至明年初,該樂團將為廣大市民帶來以「未來的希望」為主題的五場首輪演出,首演由國家一級指揮家彭家鵬親自執棒,眾多知名民樂演奏家共同合作。
-
誰說西洋樂器就比民樂貴!看看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天價樂器
每次樂團演出,演奏西洋樂器的同學個個熠熠閃光、耀武揚威,這氣場嚇得我唱快板的同學趕緊把家裡祖傳的快板塞進褲兜,都不敢說自己是學樂器的......民樂,難道在樂器福布斯排行榜裡,就不配擁有姓名嗎?當然配,咱們的民樂不僅貴,還貴得有內涵,堪稱樂器界的「蒙娜麗莎」,今天讓大家看看,民樂是如何憑身價站在樂器鄙視鏈頂端的那位。千年古琴,身價4億這把千年古琴,名曰「九霄環佩」,是唐代的傳世古琴。
-
上音少數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揭牌 西南少數民族樂器亮相
圖片說明:學生正在近距離觀賞剛剛入藏博物館的一批珍貴的民族樂器藏品。圖片說明:觀眾正在近距離觀賞剛剛入藏博物館的一批珍貴的民族樂器藏品。圖片說明:上海音樂學院的東方樂器博物館被授予「上海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稱號。
-
箜篌、藍染非等物質文化遺產亮相北京文博會
中國日報網10月18日電 記者從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朝陽分會場獲悉,10月18日,華膳園國際傳媒文化產業園舉辦的第四屆華膳園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開幕,民族非遺樂器箜篌、非遺工藝藍染悉數亮相開幕式。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以「傳承非遺文化,弘揚匠心精神」為主題,舉辦了非遺文化展示活動:國內服裝原創品牌「容子木服裝」現場展示了藍染非遺工藝;擁有中國罕見民族樂器體驗館和非遺小傳承人培養基地的「女子水晶樂坊」,也在現場展示民族非遺樂器箜篌及水晶樂器藝術。
-
北京民族樂團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等8人榮獲文化大使獎
(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朱鵬宇,現任北京民族樂團箜篌、古箏演奏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箜篌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出生在泉城濟南,啟蒙於趙林老師。(北京民族樂團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現場演奏照)曾多次在國內外的頂級音樂賽事中屢屢獲獎,包括第三屆文華藝術院校獎全國民族樂器演奏組合金獎、美國「華音杯」民族器樂大賽青年組金獎、劉明源獎學金比賽金獎,「亞洲青少年藝術盛典
-
民樂vs 西洋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同為擊弦樂器,揚琴和鋼琴的祖宗是一種名叫薩泰裡琴弦擊樂器,明朝時期,薩泰裡琴由波斯經海路傳入我國,經過中國民間藝人的改造,薩泰裡琴漸漸演化成為中國的民族樂器──揚琴。雖然基因是一樣的,但不得不說揚琴和鋼琴這顏值差距有點厲害,鋼琴集所有高大上的形容詞於一身,但揚琴思前想後,只能說「這樂器接地氣!」
-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傳統樂器箜篌的簡介與賞析
箜篌【kōng hóu】是中國漢族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日本正倉院藏品,唐漆箜篌殘件。
-
107件珍貴傳統織繡展品亮相上海紡織博物館
上海熱線訊,華美絕倫的明清織繡、絢麗多彩的少數民族服飾、高貴典雅的蕾絲夾克……今天(24日),在第17屆環東華時尚周期間,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了"文化自信與文化責任"系列展覽,融合了中華傳承、民族合力、中西時尚的服飾在這裡亮相交匯。
-
二十四伎樂音樂文化展」首次展出20餘件仿唐樂器及樂舞服飾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伎樂」音樂文化展共分3個單元,展覽展品豐富,包括有首次展出的20餘件仿唐樂器及樂舞服飾、1943年莫宗江彩繪永陵二十四伎樂手稿圖(目前紙質稿清華大學收藏)、國畫、詩稿、視聽影像等。實在太過精彩!為一饕文博迷,明天這場展覽即將開啟預展,各位文博迷、音樂迷都可以前往觀展。展覽持續至2019年6月19日,免費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