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音——世界民族樂器特展》16日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世界各地200餘件民族樂器亮相。作 者:艾啟平
圖反映印尼用於國家典禮的大型樂器合奏品種——甘美蘭。作 者:艾啟平
中新網武漢11月16日電(記者艾啟平)《心與音——世界民族樂器特展》16日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旨在「把世界音樂這個大視野帶給我們的觀眾」,來自世界各地200餘件民族樂器首次於此間亮相。
據了解,該展覽由湖北省博物館、上海音樂學院主辦,湖北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協辦。此次展覽共包括非洲之魂、拉美之歌、異曲同工、印度之舞、典雅之聲、唐宋之韻及華夏正聲等七個單元,展出時間為2008年11月16日至2009年1月10日。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出的樂器形式多樣,如非洲的鼓、弓琴、木琴、卡巴沙等;印第安人的傳統樂器笛、鼓、搖響器;有泰國的皮奈、圍鑼、瓶鼓、熱巴亞等;朝鮮、韓國的伽椰琴、牙琴、玄琴以及日本的箏;反映古代印尼用於國家典禮的大型樂器合奏品種甘美蘭,以及中國各少數民族樂器等。
湖北省博物館負責人說,音樂文物作為湖北省博物館的館藏特色歷來引人矚目。尤其是公元前5世紀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曾侯乙編鐘,其音樂性能,所顯示的音樂理論、實踐信息遠遠超出了文獻的記載和世人的想像。因此,只有把中國音樂放在世界文化的大視野下,用多元的視野下和對他者文化的比較中,才能清楚地認識中國音樂文化特徵、文化價值和歷史地位。
(責任編輯: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