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日 | 上音東方樂器博物館帶您「雲觀樂」,聽聽樂器之聲

2020-12-08 澎湃新聞

博物館日 | 上音東方樂器博物館帶您「雲觀樂」,聽聽樂器之聲

2020-05-18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

雲上為您送來三件館藏經典樂器

為配合疫情防控常態化

今年「5·18世界博物館日」

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

為您精心製作了一期特別的展覽

——「雲觀樂」

在館長史寅帶領下

用攝影機為您送來三件館藏經典樂器

視覺漫遊於器樂之聲的世界中

東方樂器博物館全新版官網

也於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正式上線

您可以通過網站

了解到更多詳情

還可登錄東方樂器數字博物館

通過3D效果了解您喜愛的樂器

網址為⬇️

https://bowuguan.shcmusic.edu.cn

上音東方樂器博物館是以專門收藏、展覽世界民族樂器的高校博物館,除了完成學院日常教學、科研任務,也全方位向公眾開放。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社會文化活動按下暫停鍵,但博物館開放、展示的工作始終未停。今年3月初至今,在「儀式音樂中心」微信公眾號上推出12期的「百年大同」線上展覽。據悉,「百年大同」系列展覽也將同期在全新版官網上推出,敬請關注。

今天,您將在線上看到

三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分別為⬇️

來自古代的樂聲——仿曾侯乙編鐘

印尼瑰寶——甘美蘭

絲路樂器明珠——熱瓦普

1

中國古代樂器展廳——仿曾侯乙編鐘

主播:史寅

在中國古代樂器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出土文物,它幾乎成了我們歷史上樂器發現的重中之重。

它就是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擂鼓墩1號墓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曾國當時2500多年前是在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在楚國國界邊上,有一個小國叫曾國,它的國君叫乙,甲乙的乙,他可能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或者說在這個國家的禮樂制度還是非常完整。在這個墓葬中間發現很多樂器、禮器、兵器,可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個由64鍾和一個鎛組成的編鐘,這個編鐘非常了不得,它除了非常的宏大,具有5個半八度的音域以外,還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特徵,比如在鐘上一共有2800多字的樂律銘文,記錄了當時樂律禮制的情況。

另外,它還有重要的特點,當時的鐘和我們現在的鐘不一樣,我們現在的鐘是圓的,不管大小,敲任何地方發出了同樣的聲音,而當時的鐘,像由兩個瓦片合起來這個模樣,我們叫合瓦型,由於這一形狀,它在製作時造成了一鍾雙音,就是當我們敲擊正鼓面(音)和側鼓面(音)的時候,會出現大小三度不同的兩個音。它的原件在湖北省博物館,也有人稱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2

外國民族樂器展廳——甘美蘭

主播:梁媛

外國民族樂器展廳裡呈現了來自韓國、日本、印度、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一些民族樂器。位於展廳正中的就是今天要為大家介紹印尼樂器 「甘美蘭」。甘美蘭是整個樂器組合的名稱,在印度尼西亞語中解釋為敲擊,印尼音樂中歷史最悠久,最有特點,並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就是甘美蘭。

以地理上來分類,最為人所知的是爪哇甘美蘭。爪哇甘美蘭有兩種音階形式:Sléndro(五聲音階)和Pélog(七聲音階)。Sléndro 和中國的五聲音階近似,接近純律,類似西方的do re mi so la。Pélog則有七個音,音與音之間的距離並不相等,和西方的音階很不同,因此聲音獨特。演奏時不一定用盡七個音,很多時侯在同一段樂曲裡只會選擇其中的五個音。

在印度尼西亞,甘美蘭常常在宗教儀式和各種慶典時應用,也會用來伴奏舞蹈和皮影戲(Wayang)。甘美蘭的演奏者同時要熟悉詩歌以及舞蹈,而舞者以及皮影戲的匠人(Dalang)也需要非常了解甘美蘭音樂,以便一起演奏。單純的甘美蘭表演(Klenengan)在電臺上播放很常見,但卻很少會像西方那樣在音樂廳裡演出。

甘美蘭樂隊通常由一位師傅帶領,他負責撰寫樂曲以及教導其它樂師演奏。在演奏甘美蘭音樂時,不強調某個聲部或個人,樂師們之間的默契配合,這就是甘美蘭音樂的精髓所在。

3

少數民族樂器展廳——熱瓦普

主播:邢媛

在中國新疆地區,有一件非常有名的樂器——熱瓦普。這不僅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中一顆明珠,也是體現整個陸路絲綢之路上音樂文化流動的典型樂器。今天,我們把藏品中的另外三件樂器跟熱瓦普放在一起,對比起來看這一文化現象。

在這四件樂器中,有三件樂器名字發音非常相似,叫做熱瓦普(Rubab巴基斯坦),但從樂器形制上來看區別卻非常大,主要從兩個樂器學特徵上體現:一是有品和無品。可以看出,維族熱瓦普是有品的,刀郎熱瓦普和巴基斯坦Rubab是無品的。另外,伊朗的塔爾Tar、烏茲比克斯坦的Rubab,跟維族的熱瓦普非常像,也都有弦品,它們之間的淵源關係是值得深入的課題。第二個特徵是共鳴弦。在刀郎、哈密的熱瓦普,巴基斯坦Rubab以及印度的Sarod上都有十幾根共鳴弦。共鳴弦的現象,在西北、新疆、再往西的中亞、西亞的絲路沿線非常普遍。而且,巴基斯坦Rubab和印度Sarod不僅都有共鳴弦,其樂器形制也非常接近。這些樂器在絲路沿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它的流動和傳播的關係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現象。

其實,這種文化現象還可以從其它樂器上來體現,比如艾捷克。我們館藏中就有來維族、哈密和刀郎三個不同地區艾捷克,大家可以從外形上觀察他們的聯繫和區別。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也很有趣,歡迎大家來博物館深度參觀。

期待疫情早日結束

觀眾可以親臨現場

體驗上音東方樂器博物館的魅力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東方樂器博物館全新版官網~

視頻製作:上海民實文化發展交流中心

撰稿:梁媛

字幕整理:褚婉吟

場務:陳銳洋

攝影:肖詠儀

音頻剪輯:王仁楷

設計:leisurelyzs

編輯:彭暢

小音家族

原標題:《博物館日 | 上音東方樂器博物館帶您「雲觀樂」,聽聽樂器之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東方樂器博物館樂器展開幕 200件世界民族樂器亮相北京
    上海音樂學院向國家大劇院贈送珍貴收藏器樂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 今天,由國家大劇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共同舉辦的「器·樂——東方樂器博物館藏世界民族樂器特展」在國家大劇院開幕,來自世界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和民族的近兩百件樂器首次亮相北京
  • 上音少數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揭牌 西南少數民族樂器亮相
    圖片說明:學生正在近距離觀賞剛剛入藏博物館的一批珍貴的民族樂器藏品。圖片說明:上音的老師正在展示極具特色的藏族氣鳴樂器「脛骨號」。圖片說明:上海音樂學院的東方樂器博物館被授予「上海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稱號。
  • 到國家博物館看古代樂器,感受音樂的精神
    8月8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展的《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分「鶴鳴九皋,聲聞於天」「鐘鼓喤,大音至樂」「絲竹相合,妙音飛花」「雲間鑼鼓,日月同輝」四個部分,用200餘件(套)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樂器珍品,系統反映了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脈絡,突出展現了中國傳統音樂輔德化、養性情、娛民眾的文化價值。
  • 閔行博物館開館:首展民族樂器與奧地利古堡銀器
    上海市閔行區博物館位於閔行區文化公園內,是一座融展覽、教育、收藏、研究於一體的綜合類博物館。2019年1月18日,閔行博物館與上海海派藝術館同時期開館,博物館將呈現地域特色,講述閔行本土文化。目前,閔行博物館開設了「中國民族樂器」常設展與「奧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銀器」臨展,在下半年,將呈現「上海縣700年」常設展與「馬橋文化」常設展。
  • 世界各地民族樂器展覽亮相湖北省博物館(組圖)
    《心與音——世界民族樂器特展》16日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世界各地200餘件民族樂器亮相。作 者:艾啟平  圖反映印尼用於國家典禮的大型樂器合奏品種——甘美蘭。作 者:艾啟平  中新網武漢11月16日電(記者艾啟平)《心與音——世界民族樂器特展》16日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旨在「把世界音樂這個大視野帶給我們的觀眾」,來自世界各地200餘件民族樂器首次於此間亮相。  據了解,該展覽由湖北省博物館、上海音樂學院主辦,湖北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協辦。
  • 河北武強世界樂器博物館開展未成年人樂器知識培訓活動
    近日,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的世界樂器博物館利用自身館藏優勢,開展了一系列未成年人樂器知識培訓活動,豐富孩子的暑期生活,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據了解,該館是我國首個收藏世界珍貴西洋樂器的博物館,展館內陳列了木管、銅管、弦樂、彈撥樂四大類1000餘件世界各地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代表性樂器精品。圖為講解員正在向小朋友介紹太陽號樂器。陳月振攝影報導來源:衡水日報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二十四伎樂音樂文化展」首次展出20餘件仿唐樂器及樂舞服飾
    昨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永陵博物館獲悉,12月1日,博物館以永陵「二十四伎樂」音樂文物為藍本,特別推出「唐音鏗鏘——永陵『二十四伎樂』音樂文化展」,並在市文廣新局指導下,主辦召開「全國五代十國文物信息交流論壇」。同時,作為成都永陵博物館2017年全國五代十國遺蹟調查的階段性成果,《五代十國歷史與遺存》(第一輯)將在年內出版。
  • 參觀雅樂樂器博物館,聽陳恭老師上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
    5月15日上午,在 三坊七巷的 宮巷 雅樂樂器博物館 中,丫好小記者們聽陳恭老師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聽聽這位一生為音樂痴狂的爺爺,娓娓道來他與音樂的故事。 陳恭老師是一位音樂奇人,他在福州擁有兩家私人樂器博物館,一家是位於三坊七巷的雅樂博物館,另一家是位於福飛路的宜天樂器博物館。 陳恭老師是福建職業藝術學院的退休教師,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樂器製造專業,會製造樂器,尤其擅長修復古董樂器。
  • 國際博物館日丨「聲遊徐匯」玩不夠,「身有體會」更精彩!
    一年一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徐匯各大文博場館都準備好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這個周末,就請隨我們一起走進徐匯的博物館,開啟一場全感官驚喜之旅。雲直播�� 「上海氣象博物館邀您入鏡」直播互動�� 「土山灣與海派工藝」線上系列講座�� 學在交大丨我們一起來看館�� SFM·雲講座亮點>本活動由招募的10組家庭參與博物館線上直播互動。
  • 5.18國際博物館日,帶娃聽央視雲講堂!
    總之,愛上博物館。 2020·5·18,也就是今天你,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央視在嗶哩嗶哩有直播、杭州也有博物館推出微電影和講堂,講述杭州城的歷史變遷。娃寫完作業後,可以聽聽。 以下為信息詳情。
  • 上音實驗學校開學 家長怨:學校開單買樂器 均價過萬[圖]
    對照上海音樂學院實驗學校給出的樂器清單,在購物網站上查出的樂器報價高得驚人。      東方網8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22日上午,政和路上的上海音樂學院實驗學校(以下簡稱「上音實驗學校」)門前,家長們正在等待自己的孩子軍訓結束。
  • 蘇州民族樂器博物館上百件珍貴民樂亮相 箜篌最引人矚目
    蘇州傳統樂器製造業發達。 5月9日,蘇州市首家民族樂器專業博物館亮相。 昨天揭牌的蘇州民族樂器博物館位於學士街梵門橋弄,館內珍藏著上百件珍貴民族樂器,包括:二胡、琵琶、古箏、箜篌以及編鐘等。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專業委員會會長崔君芝:「臺箜篌 ,我帶去了維也納, 在世界上算是唯一的。」 而這臺箜篌的誕生,離不開蘇州民族樂器製作大師張子銳老先生。
  • 「戲痴」劉立捐贈漢劇樂器等入藏國家博物館
    圖為:1954年漢劇《宇宙鋒》電影拷貝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12月14日獲悉,武漢資深漢劇藝術收藏家、漢劇研究者劉立,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了他收藏的漢劇樂器等實物資料107件套。自2020年6月起,國家博物館開展了老舊戲曲樂器徵集項目,這是該徵集項目取得的豐碩成果之一。
  • 日本將辦文物展 華人音樂家演奏復原唐朝古樂器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近日,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將舉辦「第71屆正倉院展」,而東京國立博物館也於10月14日-11月24日舉行「正倉院的世界--皇室保護與承傳的美」。許多珍貴文物將展現在觀眾眼前,而華人音樂家劉宏軍及其樂隊,也將在東京和奈良用復原正倉院的15種古樂器進行演出。《新唐書·禮樂志》曰:「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國所出,舊以木撥彈,樂工裴神符初以手彈,太宗悅甚,後人習為掐琵琶。」唐淮安靖王李壽墓壁畫中,有坐立部伎女樂人彈奏五弦琵琶的圖像,但是這種琵琶在中國早已不見蹤影,其彈奏方法和樂譜也早已失傳。
  • 樂八途自由行帶你遊瀟湘 分享長沙十大必遊景點(湖南省博物館)
    想要來一場好玩又省事的湖南之行,難嗎?不難,有樂八途自由行攻略在手,給你一個智慧化的湖南旅行新體驗。今天樂八途自由行小亦給大家聊聊長沙十大必去景點之一的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馬王堆漢墓文物頗具特色。馬王堆漢墓陳列是湖南省博物館的基本陳列。
  • 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總有些博物館容易被人忽略
    而旅行過程中,那些博物館起到的作用恰恰又是幫你把書裡讀過的內容再好好梳理和補充一遍,畢竟博物館是集中人類文明積澱的地方。走過全世界上百個城市和數不清的博物館,然後自己就會陷在讀書和旅行的循環裡,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懷疑。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臨時起意寫篇關於博物館的文章,想介紹十個我去過的、與舊石器時代到當代之間的西方藝術史無關(或者說幾乎無關)的博物館們。
  • 自製樂器捕捉自然
    9月28日至10月20日,音樂人寒鷹將帶著自己製作的十三件樂器來到金橋國際廣場,用這場手工樂器展覽拉開金橋國際「樂未央」國樂文化活動的序幕。寒鷹樂器展周六開幕9月28日至10月20日,音樂人寒鷹將帶著自己製作的十三件樂器來到金橋國際廣場,用這場手工樂器展覽拉開金橋國際「樂未央」國樂文化活動的序幕。這些樂器有些改良自少數民族樂器,有些是他自創而得。展覽之前,早報記者專訪了這位熱愛手作樂器的音樂人。
  • 世界博物館日,小亦帶您「雲遊」藏在北京經開區裡的博物館
    世界博物館日,小亦帶您「雲遊」藏在北京經開區裡的博物館 2020-05-20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器大全系列,中國民族樂器之吹奏樂器篇
    前面小編我寫了一篇樂器大全系列之中西不同的樂器分類法介紹完了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不同的樂器分類法,今天我們繼續來說說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吹奏樂器。由於樂器種類過多,文中只能選取流傳較廣,民眾認識基礎較好的樂器重點介紹。
  • 中國傳統樂器的「樂之統」,流傳三千餘年,如今走向落寞
    古琴作為一門修身養性的藝術,憑藉其內涵之豐富和影響之深遠,還承載著儒家的文化傳統和道家的精神,而為世人們所珍視,被譽為中國傳統樂器的「樂之統」。甚至對於古琴的讚譽,自漢代就有「琴道」之稱。士這一階級的普遍流行,使得古琴藝術在琴人手中達到了新的高度,也成就了古琴「樂之統」地位的進一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