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戲痴」向國博捐贈107件套漢劇實物
武漢「戲痴」向國博捐贈107件套漢劇實物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 10:09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12月14日獲悉,武漢資深漢劇藝術收藏家、漢劇研究者劉立,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了他收藏的漢劇樂器等實物資料107件套。
-
陳堃銶教授捐贈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國家博物館
2020/01/17 信息來源: 王選計算機研究所 編輯:凌薇 | 責編:白楊 2020年1月15日,陳堃銶教授捐贈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
「重慶造」海扶刀入藏國家博物館
「重慶造」海扶刀入藏國家博物館 2020-12-23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泥灣》作曲者馬可先生日記手稿入藏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向捐贈方代表頒發收藏證書(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8月26日,作曲家馬可日記手稿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捐贈儀式上展示了部分馬可日記手稿(攝影 陳毓娟)此次入藏的46冊日記手稿,具有較高的文獻研究價值,對研究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完善國博名人手稿書信類館藏體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今後,國家博物館將繼續拓展徵集範圍,豐富和完善反映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館藏體系。
-
歌劇《白毛女》主創、作曲家馬可先生日記手稿入藏國家博物館
2019年8月26日下午,創作過《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歌劇《白毛女》等名篇的作曲家馬可先生的日記手稿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出席入藏儀式並發表講話。王館長代表國博對馬可家屬願將馬可日記手稿捐贈給國家博物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並向捐贈方代表頒發收藏證書。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入藏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
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陳毓娟攝影)薛其坤院士為媒體介紹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測量用的低溫樣品架和樣品(陳毓娟攝影)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2019年12月2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30期):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國家...
·熱點新聞 / Headlines【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國家博物館】上世紀70年代,王選院士帶領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現更名為王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成功的新中國第一個中文信息處理系統——漢字信息處理與雷射照排系統,曾掀起了我國印刷技術革命,為資訊時代漢字和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
中國茶葉博物館入藏來自雲南的七十公斤大金瓜茶
12月9日上午,在中國茶葉博物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茶樣入藏儀式,這次中茶博入藏的就是廣大市民茶友平時鮮見的「大金瓜茶」。那麼,到底什麼是「金瓜茶」?「金瓜茶」和「瓜」具體有什麼關聯嗎?這些問題在中茶博都得到一一揭秘。金瓜茶,其實是以「圓南瓜」造型為原型的一款緊壓茶。
-
國家航天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國家航天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2020-12-17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件流落臺灣地區的翡翠臥佛入藏上海博物館
一件流落臺灣地區的翡翠臥佛入藏上海博物館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17-05-16 08:21 來源:澎湃新聞
-
國內首臺大型醫療設備海扶刀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12月22日,在重慶兩江新區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行了海扶刀設備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交接儀式。中國首臺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醫療設備海扶刀正式獲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這臺海扶刀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於1999年6月進入臨床,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投入使用,至2004年8月共保器官治療良、惡性實體腫瘤574例。之後,該設備結束臨床疾病治療,轉至原重慶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現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繼續用於基礎實驗研究,於2016年6月正式退役。
-
武夷山「麻粟正山紅」入藏中國茶葉博物館
本報訊(記者 周小麗)9月29日上午,中國茶葉博物館監製產品——武夷山紅天下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麻粟紅茶發布會在茶博館舉行。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浙江省浙大茶學系教授劉祖生、《浙江通志茶葉卷》主編、著名茶文化專家阮浩耕等十餘位中國茶界知名人士蒞臨入藏儀式。
-
國家航天局: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當天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針對公眾關心的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用途問題,吳豔華表示,月球樣品將包括三類用途,其中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
東方樂器博物館樂器展開幕 200件世界民族樂器亮相北京
上海音樂學院向國家大劇院贈送珍貴收藏器樂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 今天,由國家大劇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共同舉辦的「器·樂——東方樂器博物館藏世界民族樂器特展」在國家大劇院開幕,來自世界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和民族的近兩百件樂器首次亮相北京
-
「原創」「艾菲爾鐵塔原始鉚釘」入藏深圳中國鋼結構博物館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近日,深圳中國鋼結構博物館再添重量級藏品——一枚法國艾菲爾鐵塔原始鉚釘。該鉚釘通長8釐米,釘頭直徑4.2釐米,釘身直徑2.6釐米,重340克,於1887-1889年艾菲爾鐵塔修建時安裝在塔身上。
-
王世襄舊藏:從芳嘉園到上海博物館
1985年,王世襄出版了彩版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其中也收錄了他自己所藏的大部分明式家具。他收藏的各式家具共80件,這批家具現已全部入藏上博。其中有79件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由香港實業家莊貴侖出資從王世襄手上購得後全部捐贈給上博;另有一件黃花梨小馬扎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由王世襄託人帶到上海捐給上海博物館的。
-
部分月球土壤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在17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除了進行科學研究和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吳豔華談到,採樣到的月球樣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是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是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是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或是作為國禮相送。
-
中國原始創新大型醫療設備「海扶刀」入藏國家博物館
【解說】12月22日,中國原創的聚焦超聲消融手術高端醫療設備「海扶刀」1號機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入藏儀式在重慶舉行,這是重慶首臺進入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型醫療設備。 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並永久展出的「海扶刀」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1號機是一臺體外對體內開刀的聚焦超聲治療設備,由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智彪發明。
-
八件重磅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國博
文保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八件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昨天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博表示,將對這些見證了我國科研發展歷程的珍貴物證認真整理、保管、研究和展示,讓後世了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前輩們的奮鬥歷程。
-
日本永青文庫向國圖捐贈4000餘冊漢籍 失傳千年唐代典籍日刻本入藏
嘉賓在觀看日本永青文庫捐贈的漢籍。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4000餘冊漢籍今日回歸中國。今天(6月26日),日本永青文庫向在國家圖書館典籍博物館正式向國圖捐贈36部4175冊珍貴漢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