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雅樂樂器博物館,聽陳恭老師上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

2021-03-01 丫好藝術院


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張樂譜是在哪個國家誕生的嗎?


你們知道世界上最早的樂器是由哪國人發明的嗎?

 

 

答案就是我們 中國


聽見答案會驚訝的我們需要反思,在我們過多的感受西方音樂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我們自己的悠久音樂歷史與文化。

 


5月15日上午,在 三坊七巷的 宮巷 雅樂樂器博物館 中,丫好小記者們聽陳恭老師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聽聽這位一生為音樂痴狂的爺爺,娓娓道來他與音樂的故事。

 

 

 

陳恭老師是誰?省內藝術圈人都知道!

 

陳恭老師是一位音樂奇人,他在福州擁有兩家私人樂器博物館,一家是位於三坊七巷的雅樂博物館,另一家是位於福飛路的宜天樂器博物館。

 

陳恭老師是福建職業藝術學院的退休教師,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樂器製造專業,會製造樂器,尤其擅長修復古董樂器。

 

「樂器工程師、鋼琴調律師、網上的瘋狂樂器買家」這些標籤都透露了他一輩子為音樂痴迷的心。

 

 

關於音樂,陳恭老師有話要說!

 

「音樂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什麼是樂器?就是用可以發聲的物體,來表達情感!」

 

從世界上最早的樂器是中國的骨笛說起,像是翻開了一本音樂史書,聽陳恭老師細細道來。

 

 

" 大家都知道五線譜吧!但你們一定不知道世界上第一張樂譜是在中國誕生的!還有直接上最早最大的樂團是咱們唐代的宮廷樂隊!有60多號人呢!"

 

來自英國皇室的鋼琴,琴鍵都是象牙做的呢!

 

音樂文化宣傳的大旗,咱們一起扛!

 

「福州的文化宣傳做得不夠?那我來!」

 

像是老頑童般,陳老師的直爽令人印象深刻,「我最討厭別人說福州是文化的沙漠!」

 

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很快就讓陳老師受到了小記者們的喜愛!

 

「1870年福州引進了第一臺鋼琴,到現在福州的鋼琴數目可是廈門的5倍多!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是福建音樂專科學校!」

 

關於福州的音樂文化,還有許許多多需要小記者們平時多多留心去了解去感受的!「中國很牛逼!咱們福州也很牛逼!」

 

1889年巴黎獲獎的鋼琴,上面擺放著陳恭老師的親手製作的精美小提琴。

 

走進雅樂樂器博物館,咱們快來一起看看!

 

從製作樂器,演奏樂器到傳播樂器,陳老師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傾注於音樂。用上了所有積蓄,收藏樂器。「毫不誇張的說,我的樂器博物館是世界排名第五的

樂器博物館。」

 

位於三坊七巷宮巷的雅樂樂器博物館中,收藏的樂器分為外國樂器與中國古樂器。

 

四臺小提琴分別來自義大利,奧地利與德國。

 

不少樂器都是在比賽中獲過獎項而更具收藏價值。比年紀樂器們大都是上百歲,比體積有的都高過了小記者呢!

 

 這是大提琴?這是比小記者還高的貝斯(Bass)!

館中還能看到部分陳恭老師親手製作的樂器!老師說,每次出國他都會精心準備一些成果,刻上精美的花紋,出售個好價作為路費。

 

 

小記者提問時間到!專業知識可難不倒陳老師!

 

陳恭老師多次強調,此次活動他親自來做講解員,是源於他對孩子們的喜愛。

 

老師真誠的表達,趣味橫生地講述著每一件展品都與他的不同的故事

 

小記者們的雙眼都緊跟著陳恭老師,不願錯過每一項樂器!

 

看看咱們小記者滿滿的筆記!難怪老師和師母都說我們丫好小記者就如福州話中「丫好」(很好)!

不光光是小記者,就連爸爸媽媽也大讚此次活動的收穫,勝過好幾年的呆板音樂課。


小記者 林一 的媽媽都用手機記錄,高效率的滿屏信息,一點都不比小記者遜色!

小記者先發問!先從老師的個人經歷,問到不同樂器的差異!專業知識是不會難道陳恭老師的!

老師有模有樣的模仿起古代人 !

 

小記者們經過老師的允許,一起來敲響感受下!

媽媽們緊隨其後,從小記者們平時的樂器培訓開始請教,老師強調,不能過於嚴厲怕會引起孩子的叛逆。

小記者 歐沛霖 和媽媽,在採訪提問後,細心觀察笛子和蕭的不同呢!


今年已經72歲的陳恭老師,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被問到他平時的生活時,他說平時我可忙了,130多架歷史悠久的鋼琴等著我去修復呢!不是為了演奏,而是為了它們更有生命力!"

 

到場的小記者與家長們無不羨慕陳恭老師的人生,向陳老師學習吧,像他一樣,做一個不單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富足的人!

 


推薦公眾號 ∣ 丫好小記者

微信號:yyahao666

小 學 生 素 質 教 育 平 臺

相關焦點

  • 到國家博物館看古代樂器,感受音樂的精神
    正像「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受教育程度、音樂修養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感受也不同。那我們該怎樣去了解古代音樂呢?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看古代的樂器。音樂界有個說法,叫「銅不如竹,竹不如絲,絲不如肉」。
  • 共和國同齡人④胡正德:30年前音樂課只有一個腳踏風琴,如今啥樂器...
    共和國同齡人④胡正德:30年前音樂課只有一個腳踏風琴,如今啥樂器都有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許炳棋  9月26日上午,桓臺縣實驗幼兒園一間教室裡傳來一陣優美的樂曲,走近一瞧,原來是一位老者在吹薩克斯。衣著整齊,梳著音樂家們專屬的「大背頭」,雙眼微閉,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他就是桓臺一中的退休音樂教師胡正德。
  • 音樂&英語|「嗨」起來的英語課
    7月24日,在瀋陽的一家英語培訓機構,來自英國皇家伯明罕音樂學院的王駿逸(藝名JW),正在給同學們上一堂生動有趣的英語口語課。 王駿逸曾經就讀於伯克利音樂學院,現在英國皇家伯明罕音樂學院進修,對英美音樂有自己的見解。
  • 每個孩子至少得上一堂免費的早教體驗課
    你會帶孩子去上一堂免費的早教體驗課嗎?每個孩子都需要上一堂早教體驗課,而且還能跟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有效互動,媽媽一看孩子開心高興,立馬報課!音樂響起孩子是跟著音樂自由擺動,還是模仿老師,是能跟上老師的節奏還是慢半拍,是坐著不動
  • 博物館日 | 上音東方樂器博物館帶您「雲觀樂」,聽聽樂器之聲
    博物館日 | 上音東方樂器博物館帶您「雲觀樂」,聽聽樂器之聲 2020-05-18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範鬥在繪畫課上的作品受顧老師歡迎,音樂課上的樂器是上大秀
    只有芬杜的肖像最受歡迎,原來奮豆根本沒有畫畫,而是用了一面鏡子,讓最真實的顧先生出現在大家面前,不僅如此,奮豆還為顧先生安裝了假髮,很快,顧先生認為這節繪畫課上的芬豆的作品是最好的。看來顧先生很關心自己沒有頭髮的事實,但奮豆還是個很好的發現孩子,他能看出什麼樣的作品最適合他的口味。
  • 鬱金香NCC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研學遊
    為更好的啟蒙孩子們對聲音的認知,鬱金香NCC核心課程設計負責人小白老師將於2020年12月19日下午兩點帶我們領略鬱金香NCC翻轉課堂的魅力——遊覽世界音樂文化博物館,並親子製作八音盒的活動。現邀請朋友一起來參加鬱金香NCC的音樂啟蒙研學遊,讓我們一起走進聲音的世界!
  • 河北武強世界樂器博物館開展未成年人樂器知識培訓活動
    近日,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的世界樂器博物館利用自身館藏優勢,開展了一系列未成年人樂器知識培訓活動,豐富孩子的暑期生活,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據了解,該館是我國首個收藏世界珍貴西洋樂器的博物館,展館內陳列了木管、銅管、弦樂、彈撥樂四大類1000餘件世界各地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代表性樂器精品。圖為講解員正在向小朋友介紹太陽號樂器。陳月振攝影報導來源:衡水日報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東方樂器博物館樂器展開幕 200件世界民族樂器亮相北京
    上海音樂學院向國家大劇院贈送珍貴收藏器樂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 今天,由國家大劇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共同舉辦的「器·樂——東方樂器博物館藏世界民族樂器特展」在國家大劇院開幕,來自世界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和民族的近兩百件樂器首次亮相北京
  • 中外樂器奇妙「對話」、海外音樂家在線獻演,這堂音樂課值得「傾聽」
    在古典音樂演出中加入非洲舞蹈會有多好玩?9月24日晚,一場名為「傾聽·對話」的中外經典音樂交流沙龍在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nbsp&nbsp&nbsp&nbsp本場演出是由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主辦,上海大學分會、上海大學音樂學院、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聯合承辦的SORSA民間外交資助項目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馮丹龍在致辭中講述了上海大學音樂學院在疫情期間,以愛為歌,以樂感人,創作校園抗疫歌曲的情況,並向剛榮獲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的上海大學副院長、藝術總監夏小曹教授表達了熱烈的祝賀
  • 廣州日報:讓食堂大叔上一堂感恩課
    原標題:讓食堂大叔上一堂感恩課   6月30日,浙江大學舉行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現場播放的視頻裡,不僅有畢業生代表和教師代表,最後更是出現了食堂廚師、宿管員、保安等後勤工作人員代表。
  • 史上最被低估的樂器!聽說能練到10級的人屈指可數?(正經音樂課 Vol...
    史上最被低估的樂器!聽說能練到10級的人屈指可數?(正經音樂課 Vol.15) Aloha~ 最近石頭收到了一份 神秘網友的寄來的樂器——三角鐵
  • 德陽市學校開展沒有樂器的樂器直播課程
    近期,德陽市華山路音樂組老師,組織二年級六個班近三百名學生開展了小鐘琴演奏《大樹媽媽》的網絡直播課。這是一堂「沒有樂器的器樂課」,因為供學生學習的小鐘琴都放置在學校音樂室裡,學生宅家沒有樂器。這器樂課上不上?該怎麼上?音樂組教師本著探索教學新途徑的思路,決定嘗試直播「沒有樂器的器樂課」。
  • 老師您好!「線上音樂課」專用APP工具【免費開放】
    半年來受到了眾多專業老師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出色的音質和清晰的畫質,給很多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相比用過的其他軟體,驚呼「不可思議」。在使用ipad等大屏幕設備的情況下,可以完美還原面對面的教學場景。正是有了如此卓越的軟體,讓老師們對樂器在線教學有了新的認識。疫情期間,抒意音樂課app幫助了很多老師和學生解決了無法面對面上課的難題,讓線上教學也成為了可能。
  • 節氣音樂詩詞課|在自然大美中,習一顆詩心和玩味一生的樂器
    為此,學堂邀請愛玩音樂的張哲老師舉辦「節氣音樂詩詞課」。在自然大美中,追隨節氣的腳步,唱響千年詩韻,演奏生命樂章……▲ 2020年國慶古詩秋月的合奏與生動有趣的故事性互動 源於一個心願:我們相信慢成長所帶來的心靈力量。用2年的時間,在大自然裡,在真實的勞作和生活中,習一顆詩心和玩味一生的樂器。
  • 小班音樂教案:身體樂器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音樂教案:身體樂器 2012-02-20 11:36 來源:[標籤:來源]
  • 音樂啟蒙不等於樂器啟蒙,如何在家做好音樂啟蒙
    這幾年來,我也和N多音樂專業人士聊過,啟蒙的目的是什麼?要用什麼樂器?我能陪伴多久堅持多久?對於孩子來說真正又能獲得什麼?而實際上,得出的第一個結論就是:音樂啟蒙不等於樂器啟蒙。,尤其是音樂啟蒙和樂器啟蒙有什麼不同,有不少家長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天生有音樂有很強的敏感度,得好好的學習一門樂器,不浪費才能;有的覺得孩子一直五音不全,對於音樂實在是沒什麼天賦,練了也白練。
  • 衡水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李玉剛:我希望到衡水為孩子們上堂聲樂課
    一次音樂課上的即興演唱,引來無數網友的點讚和喜愛,更掀起了一股國風音樂熱潮。僅兩天時間,視頻在網上的總點擊量就已經破億。更令人驚喜的是,這段歌唱視頻還得到了青年藝術家李玉剛的點評和稱讚。作為以戲曲唱腔演唱中國國風音樂,深受歌迷喜愛的著名青年藝術家,李玉剛在來來回回翻看了數十遍演唱視頻後,對這名小學生的唱腔給予充分肯定,並為中國傳統文化和國風音樂能夠在孩子們口中傳唱而激動。他說:「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夠到衡水、到饒陽為孩子們上一堂聲樂課,去鼓勵他們。」
  • 【學小教苑】音樂課,讓我們側耳聆聽
    《義務教育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欣賞能力的形成,對於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