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新時代的傳承之夢

2020-12-18 大楚網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之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傳統文化的復興,讓武漢會更加旗幟鮮明的告訴世界,我們心目中的東方大都市是什麼樣的。

大楚網獨家策劃「大城復興紀」——力邀學界、文化界名家大師、專家學者,共論武漢在城市大踏步進階過程中,對歷史精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復興。今天,與您相約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館長——萬全文,暢聊省博的傳承之夢。】

2017年底,一檔「現象級風潮」欄目《國家寶藏》,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燃」爆了全國。

湖北省博物館在節目中呈現了三件寶物:越王勾踐劍、雲夢睡虎地秦簡和曾侯乙編鐘。

越王勾踐劍

雲夢睡虎地秦簡

曾侯乙編鐘

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延續著華夏民族的精神血脈。通過《國家寶藏》,很多觀眾第一次知道,原來雲夢秦簡中的法制精神、商鞅方升裡的精準理念、銅鎏金木芯馬鐙的古老智慧、秦杜虎符開創的信息安全技術……至今仍在我們的生活中延用。

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從帝王將相到平凡百姓,那些守護的傳奇、技藝的傳承、精神的傳遞,因此發出此起彼伏的驚嘆。

因為《國家寶藏》,雲夢秦簡等文物成了「明星文物」,也有多位博物館館長、今生故事講述嘉賓成了被觀眾熟悉、敬仰和熱議的「明星人物」。

他,是將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和雲夢睡虎地秦簡帶上《國家寶藏》的「明星館長」。

他,亦是從事主要研究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和楚文化的專業學者。

他,就是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館長——萬全文。

推廣博物館教育,讓展品「走出來」

博物館的教育是一種從成人到兒童的通識教育,也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湖北省博物館有《楚文化》、《曾侯乙》、《梁莊王》等常設展覽,近年來我們也引進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於全世界各地的臨時展覽。我們還圍繞展覽舉辦一系列的教育推廣活動和公益講座,並出版圖書和音像製品。除此之外,我們也在適當的時候通過「流動博物館」的方式讓展覽和藏品「走出去」,推介我們的傳統文化。

近年來,湖北省博物館創立了「禮樂學堂」的教育品牌。我們研發了《禮樂中國》《楚國青銅冶鑄成就》《古文字發展歷史》《傳統節日》等課程,不僅將「禮樂學堂」的課程帶進了武漢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高校、福利院、部隊、社區,而且送到了湖北的黃岡、隨州、宜昌等縣市,還在新疆的吐魯番、博爾塔拉州以及臺灣等地巡講。

除了禮樂學堂的課程,我們也成立了編鐘古樂團,應邀出訪了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盧森堡以及香港、臺灣地區,參加了建國35周年大典及97香港回歸的慶典等演出。於此同時,還與亞洲青年交響樂團、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以及臺灣的國樂團等世界著名樂團合作演出,並與日本NHK國家電視臺長期合作製作音樂節目。

到目前為止,編鐘演奏仍然是湖北省博物館的一個傳統特色項目,觀眾們在參觀之餘,也可以去我們的演奏廳聆聽曾侯乙編鐘複製件的演奏。這種表現形式對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極其有益的。

傳播工匠精神,用現代元素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

利用現代新元素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做法,很多博物館都在做。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紅火,讓文博界的工匠們從幕後走到了臺前。湖北省博物館也有眾多的文物修復師,大家在展廳看到的很多文物,都是這些專家們巧手施為,妙手回春的。以前媒體報導過省博的青銅器修復師,漆器修復師,曾侯乙編鐘複製者,新華網還曾經報導過我館文保中心同齡同名同修文物的「80後」小夫妻,這都是我們宣傳工匠精神、讓傳統文化引發關注的具體做法。

近年來,眾多博物館積極研發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取得了豐碩成果。湖北省博物館也積極應對博物館的文創大潮。2017年6月,湖北省博物館牽頭成立湖北博物館文創聯盟,連續舉辦了多次文創大賽。結合館藏特色,採用授權開發、合作開發等方式研發新品:比如2017年就研發了編鐘AVR產品、楚隨交鋒飛行棋、金枝玉葉系列首飾、彩銅書籤等近110多種文創產品投入生產。在廈門海峽兩岸文創博覽會上,我館開發的益智遊戲系列文創產品獲「最佳人氣獎」,整個2017年商品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在我們看來,文創產品商店應該成為博物館的「最後一個展廳」。觀眾來博物館參觀,看了展覽,看了展品,參加完互動體驗,最後來到博物館藝術品商店,帶走一兩件文化產品,這才是一次完整的博物館之旅,也是一次「把博物館記憶帶回家」的文化體驗。

領悟傳承楚文化的氣度與精神

大家知道,武漢的城市之根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的盤龍城。我們湖北省博物館有一個盤龍城的專題展廳,而盤龍城所在的黃陂,也建立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博物館。這是武漢人民對城市之根的紀念與展示。

清朝末年,張之洞建漢陽鐵廠,這是考慮到了武漢便捷的水路運輸;包括之前漢口成為通商口岸,同樣是因為「東方芝加哥」的特殊地位。武漢還有黃鶴樓,有古琴臺,有值得在近代史上大書特書的辛亥首義,有相當數量的名人故居。

因此,我們在討論武漢的發展之時,也要考慮到這座城市的歷史積澱與發展的態勢,並且在心態上與之吻合。新時期的武漢,應該在充分發揮「九省通衢」地位的同時,也具備一種開放、理解、包容、共贏、敢為人先的心態。外求諸人以博採眾長,內求諸己以獨具一格,這曾經是楚文化的氣度與精神,同樣,這也應該是今天全武漢人民的氣度與精神。

一座博物館,復興一座城

傳統文化適應現代社會的問題並非中國獨有,而是一個國際化的命題。近年來,隨著我們改革開放的深入,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日益凸顯。

作為一家文博機構,湖北省博物館在這方面是有責任和義務的。我們有自己的藏品,這些藏品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也有很多涉及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我們有條件根據這些藏品去展示、表達、啟發、引導,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博物館在觀眾眼中有很強的公信力,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種信任,我們也不能夠辜負這種信任。

對一個城市而言,博物館既是地域名片,也是其獨有的文化IP。我們文博界有一句話,叫做「一座博物館可以復興一座城市。」武漢這些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形成了以省博物館為龍頭的國有博物館系列,以辛亥革命博物館為代表的近現代系列,以武漢革命博物館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系列,以武鋼博物館為代表的行業博物館系列,以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為代表的非國有博物館系列格局,大家共同推動博物館向社會開放,讓博物館走近市民。

博物館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她有張力,博古通今,是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等待我們去感知前人的情感與智慧。文化的復興和城市的復興任重道遠,在這個建設過程當中,我們需要通過博物館去和古人建立真誠豁達的理解,我們也需要通過博物館的積澱去消弭生活當中的焦慮與浮躁。

希望大家都能夠經常到博物館來逛一逛,我相信博物館一定有值得大家留戀的地方,大家也一定可以在博物館找到自己內心的那份寧靜。

後記:

文物真正讓人動容的核心,在於其背後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博物館所承載的,不僅是歷史的厚度,還有各類藏品所蘊含的深度。要將這些寶物好好保護修繕,然後挖掘它們的精髓,以通俗易懂、豐富立體的形象展現給受眾,做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歷史的革新。

相關焦點

  • 荊楚文化寶庫——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屬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全國八家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也是湖北省規模最大、藏品最為豐富、科研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成為湖北省和武漢市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窗口和地標性建築。
  •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之四川:加強文物保護展示,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2019年12月23日,在國家文物局和黃河流域九省區文物行政部門的指導下,「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沿黃九省區40多家博物館攜手共講黃河故事,擔當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使命;2020年1月5日,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2020新春特別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在京錄製,「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48家文博機構館長首次集體亮相
  •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位於江城武漢東湖之濱,主要承擔著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護、陳列展覽及藏品的研究工作。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湖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
  • 湖北省博物館恢復開放
    中國日報6月14日電 2020年6月14日,遊客戴著口罩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當天,湖北省博物館、省圖書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湖北美術館、省群藝館等五家省級公共文化場館恢復開放,社會公眾通過預約方式有序進館參觀。
  • 2021中國農谷·屈家嶺文化IP全球徵集活動在湖北省博物館啟動
    11月20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以「時空對話·光耀荊楚」——2021中國農谷·屈家嶺文化IP全球徵集活動在湖北省博物館正式開啟。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的屈家嶺遺址是我國長江中遊地區最早發現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之一,是「屈家嶺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此次IP徵集活動以屈家嶺大遺址文化品牌的發掘、保護和傳承為重點,鼓勵全球優秀設計師和團隊對屈家嶺遺址考古和歷史研究成果進行創意設計,共同開啟中國屈家嶺文化創意之旅。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相比歡樂谷的歡快與黃鶴樓的壯觀,湖北省博物館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
  • 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名單出爐啦,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名單出爐啦,你的家鄉上榜了嗎?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家風家教的重要指示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家風,傳播科學家庭教育理念,日前,湖北省婦聯、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明辦聯合命名了辛亥革命博物館等30家單位為「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
  • 千年「漢印」延綿湖北省博物館
    「以漢為名」:博物館奇遇夜對文化的珍藏和堅守,當然首先要關注博物館。擁有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越王勾踐劍、曾候乙編鐘、東周銅升鼎等「鎮館之寶」的湖北省博物館,被認為是湖北省的文化高地。2020年11月4日晚,一場名為「此刻即未來·凝固時間的永恆」的「漢文化」主題展在湖北省博物館盛大開幕。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先生親臨現場,與到場眾多來自全國文化、藝術、商業界的大咖們共同見證這次特殊的盛會。
  • 湖北省博物館迎來「漢印」大秀
    湖北省博物館這次選擇通過「漢印」這個微觀元素,見微知著地去展示自己對宏大漢文化的理解。如何讓傳統文化變得現代化、可觸及、能沉浸?湖北省博物館嘗試通過現代的聲光電手段,強調體驗、沉浸、互動的展示策略。帝王、諸侯用印為「璽」、地方官方用印為「印」、將軍用印為「章」,這些藏在各類珍稀展品背後、關於「印」的小知識,在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的生動解說下,變得栩栩如生。
  • 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名單出爐!十堰上榜的是...
    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名單出爐!十堰上榜的是......咱十堰有一家單位上榜「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名單恭賀上榜武漢市(5個)1.辛亥革命博物館2.武漢外國語學校美加分校3.武漢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 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最近,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分別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走進湖北省博物館,與歷史相遇
    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東湖邊,是我國重要的國家博物館。它擁有豐富的文物收藏。最值得一看的是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您可以聆聽戰國風鈴的美妙古代音樂,觀看鎮館之寶,並了解中國古代南方文明。 湖北省被稱為「鄂」,省會武漢被稱為「漢」。
  • 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你有何看法?
    我覺得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肯定是非常價值連城的寶物,並且也象徵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著很大的收藏研究價值,這十個寶物成為了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也證明了在這一方面相當的珍貴,並且博物館也加強了相應的措施保護。
  • 世界各地民族樂器展覽亮相湖北省博物館(組圖)
    《心與音——世界民族樂器特展》16日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世界各地200餘件民族樂器亮相。作 者:艾啟平  圖反映印尼用於國家典禮的大型樂器合奏品種——甘美蘭。作 者:艾啟平  中新網武漢11月16日電(記者艾啟平)《心與音——世界民族樂器特展》16日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旨在「把世界音樂這個大視野帶給我們的觀眾」,來自世界各地200餘件民族樂器首次於此間亮相。  據了解,該展覽由湖北省博物館、上海音樂學院主辦,湖北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協辦。
  • 國內旅遊:武漢「湖北省博物館」——東湖的璀璨明珠
    國內旅遊:武漢「湖北省博物館」——東湖的璀璨明珠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那麼當地的博物館必然不可錯過。一所博物館內所展示的不僅僅是一件文物,更是活生生的歷史。透過這些展覽品你就可以了解到當時所發生的事情,武漢有著豐厚的歷史,所以我們今天就來到位於武漢的湖北省博物館,來了解一下這個城市的歷史,感受武漢文化的魅力。這座博物館,就在武漢市的東湖風景區內,是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在湖北省內都有著重要地位。省內的許多重要文物都在這裡展示。
  • 湖北省博物館「楚文化館」落成開放
    湖北省博物館「楚文化館」落成開放
  • 徐州醫科大學建成「赤腳醫生博物館」 傳承救死扶傷精神
    為了銘記赤腳醫生的貢獻,弘揚赤腳醫生「紮根大地、痌瘝在抱、佑護寒黎、醫心赤誠」的精神,徐州醫科大學廣泛徵集文物史料,建成赤腳醫生博物館。徐州醫科大學校長鄭駿年表示,「赤腳醫生不僅為中國基層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世界初級衛生保健提供了成功典範。
  • 走進博物館 弘揚愛國情——青山區檢察院幹警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 弘揚愛國情 ——青山區檢察院幹警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為了進一步強化全體黨員學習教育,深入學習中國史,激發乾警愛國情懷,2020年12月30日上午,青山區檢察院組織部分黨支部委員赴湖北省博物館參觀學習。
  • 智慧之光點亮學生逐夢之旅!禪城校園傳承傳統文化的「東鄱樣本」
    於是,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底知行古燈博物館在東鄱小學正式落成。東鄱小學成了佛山市唯一一所擁有博物館的小學。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的確如此,這真的是得天獨厚的資源。但如何讓這些古燈從歷史回到小學生的校園生活,成為他們有效的學習資源呢?這是個值得深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