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厭學、打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偏離了既定「軌道」家長無計可施之後,有的可能會選擇將孩子送到「特殊學校」以期他們能有送改變。然而,很多這樣的戒網癮學校都是採取封閉式、軍事化管理,而這種隔離了外界的管理,常常暴力懲戒導致出事。
近日又有消息,18歲少年被父母送戒網癮學校後,因為不服管教被關禁閉戴手銬,入校兩天後突然離世。這樣的新聞讓人痛心,又讓我們不禁反思,所謂的「戒網癮學校」真的能戒除網癮嗎?
有的家長雖然明知道這類「戒網癮」學校會採取體罰的手段來管教學生,但只能寄希望於這些學校,因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墮落下去。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幻世魔王
「這類學校幾乎是父母最後的希望」
對於這類新聞,我們常常關注到戒網癮學校的黑暗面,這件事先放下不談,想一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機構?
很顯然,這是父母的決定,絕對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而父母這樣做,只有一個理由,他們無路可走,別無他法。
在送孩子去這樣的機構前,每個家庭肯定採取了大量的挽救措施,不過收效甚微。網癮就像毒癮,沒接觸過的人不能想像出它有多可怕。父母使勁渾身解數,卻無能為力,那種絕望一般人可以理解嗎?但他們不能眼睜睜看著孩子一天天墮落下去……
沒有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看到孩子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無論打罵還是教育,都無法讓他們脫離,這個時候父母多麼希望有人能幫他們一下,當有這樣的學校出現,毫無疑問父母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那幾乎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因此不必懷疑父母的動機和心理,絕對是為了孩子好。在一種接近抓狂的狀態下,有過分的舉動,比如綁架之類的也不足為奇,甚至可以理解。不過,可以理解不代表這樣做法是對的,更不能讚許網癮學校的做法。
在大量接受戒網癮治療而導致傷亡的背景下,這些機構的合法性值得懷疑。這些所謂的機構真正的目的是圈錢還是治療教育?目前大量事件表明,所謂學校只是用體罰迫使學生聽話。
其次,網癮是是否是一種精神疾病,還有很多爭議。至少國際精神醫學領域通用的兩大診斷體系均未將「網癮」定義為精神疾病。如果孩子被當作網絡成癮,只能接受學校所謂的「訓練」和「軍事化管理」,這是一種粗暴且錯誤的對待。
我們不能過分苛責父母的用心,而更理性和有效的解決方式是,規範此類症狀的解決機構,最好官方提供相應的措施,比如在醫院設立相應部門,並且大力宣傳。用科學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正規之道。
其實孩子上網成癮,家長也有一定的責任。大多數沉迷於網絡的孩子都很少得到父母的關愛。網友:家庭才是最好的戒網癮學校。
騰訊旅遊「百人計劃」作者:背著女兒去旅行
「家庭才是最好的戒網癮學校」
每次看到「戒網癮學校」這幾個字,我的心頭都會為之一顫,腦海裡就浮現出《暴走大事件》裡面曾經的一期節目裡,被譽為「電擊狂人」的楊永信的可怕面孔,浮現出那些在「戒網癮學校」裡意外離世的花季少年。
如今電擊被叫停了,但方式殘忍的「治網癮」還在繼續,而且後果比電擊還慘烈。送孩子去學校的父母,大多也是出於無奈,病急亂投醫,殊不知最後釀成慘劇。
網癮究竟是什麼?我給它下了一個定義:網癮是孩子對錯誤家教方式的一種抗爭手段;是孩子丟掉理想信念後精神寄託的另一種方式;是孩子渴望被認可、追求成就感的非理性選擇;是孩子精神長期壓抑後的一種心理宣洩。
凡是玩遊戲上癮的孩子,內心都比較空虛,對未來沒有期待,沒有夢想,因此需要到虛擬世界裡找東西刺激自己,通過玩遊戲找到成就感。但當你把他拉到現實,在現實中找到成就感時,他就不會去玩遊戲了。
一個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得到了溫暖、有了歸屬感,如果能自如地融入校園生活中,成為學校的一分子,如果有了健康的興趣愛好和充實的課餘生活,他還會迷戀網吧嗎?如果孩子在現實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他還會到虛擬世界去追求所謂的人生價值嗎?
我們處於一個網絡時代,讓孩子和網絡隔絕或者遠離網絡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有責任讓孩子理性地接觸和運用網絡。一句話:戒除網癮,工夫在網外。
編劇,社會心理學碩士:悅食貼
「戒癮學校,是一個給網癮少年們的父母找安慰的地方」
送孩子去戒癮學校與其說為了孩子好,不如說是家長推卸責任或是求自己的心理安慰。
我們初中的時候家庭計算機已經普及度很高,家長們在那個年紀也是追逐潮流的一波,父母買來電腦不做別的事先找遊戲。以前我也很愛玩遊戲,逃學去玩,只要放假就一定是幾個小夥伴一起去網吧,後來父母發現我玩遊戲太兇,已經接近於上癮,每天都要玩六個小時以上。
我的父母沒有把我送戒癮學校,那時候也沒有這種概念,但是我很慶幸,我的父母先是把家裡的電腦賣掉,然後讓我休學半年,他們放下工作用這半年帶我去了很多個國家旅行,在芬蘭,我看到了比遊戲裡的裝備更炫酷的極光肯亞;在肯亞,我看到了狂野的野生動物;在奧伊米亞康,看到了冰凍的土地上人類的溫情。
回國之後我對遊戲再也沒有了興趣,直到現在,我更願意去看紀錄片,去研究博物館,因為我了解,有許多存在在現實世界的美好的東西,才是值得上癮的。
戒癮學校,是一個給網癮少年們的父母找安慰的地方,解決不了問題 反而會害了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心理變得扭曲,本該快樂的童年變成噩夢
還有的網友認為,孩子最讓人擔心的問題並非如何戒除網癮,而是如何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育兒問答達人:波殼粒粒
首先,第一點一定要說的是:千萬不要想不開,送孩子進什麼戒網癮中心。
第二,你確定孩子真的是「網癮」嗎?
網癮,在國際上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所以到底有沒有「網癮」這種東西,還真不好說。當然,「癮」是絕對存在的,不過「上癮」就一定有害嗎?
我有個朋友,從小就會偷偷上網,對網路遊戲一直欲罷不能,經常在父母外出的時候偷偷上網。以至於到現在他都對上網有極大的需求。所以如果按一般家長的標準來說,應該是「網癮」了吧?
但是他的成績從沒掉下來過,現在憑自己的能力在世界前二十的大學讀博,並且自己教家教賺生活費學費。所以,「網癮」不一定會毀了孩子。
我覺得你現在擔心的重點,不應該是如何戒網癮,而是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的人生方向。
比如,我朋友之所以每天花那麼多時間上網,還能成績好是因為:他一定會做好份內的事情之後再去上網。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教導孩子明確目標,先搞好學習再玩遊戲。
不過這是治標不治本,我最後的結論就是——多陪陪孩子。孩子會想玩遊戲真的是為了個精神寄託(個人經驗),你能做的就是多和孩子溝通,少賺點錢沒關係的,多花時間陪陪孩子。
(參與本條企鵝問答,請通過騰訊新聞客戶端打開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