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作為一家大集團企業,如今已經有著幾萬億的市值,在網際網路領域和阿里相相呼應。
馬雲就曾說過,兩家是對手但也是朋友,正因有了競爭才能更好地推動行業改革。確實,騰訊和阿里的產業,很多方面都是重合的。兩家關於社交、電商方面一直在暗中較勁,不過騰訊還有一個王牌,那就是遊戲產業。
儘管這幾年,騰訊一直在降低遊戲的投資份額,但從2019年第4季度的營收來看,騰訊的遊戲營收還佔據著27%的比值。不過相比以往遊戲營收佔比50%以上來說,顯然騰訊在變,且變化幅度很快,目前騰訊也開啟了「買買買」模式,增加產業的多元化,極力去遊戲化。
一、熱衷買買買
2020年,其他企業都在考慮如何才能活下去,但騰訊卻在想著如何才能升級產業 ,不僅收購了虎牙50.1%的股份,還準備將迪士尼收入囊中。騰訊之所以敢這麼想,還因迪士尼受到疫情的印象,企業的股價嚴重縮水。有消息稱,騰訊在競拍中打敗了蘋果公司,並和迪士尼達成了協議,佔股為66.6%。
其實騰訊的買買買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很多網際網路企業都有騰訊的身影,比如說大眾點評就有10%的股份,唯品會也被買下,京東、拼多多都是騰訊投資的企業。有消息稱,騰訊投資的企業超過600家,不管是獨角獸還是新型網際網路企業,都有騰訊的投資身影。
從近幾年騰訊的投資方向上看,更傾向於直播以及新零售產業,目前騰訊已經入股了多家零售業,比如說海瀾之家、永輝、萬達商業、家樂福等,這些大手筆的投入,其實也讓騰訊迎來了更高的增長可能。
二、為何會「買買買」?
1、戰略投資
其實從3Q大戰開始,騰訊就已經走上了一條新的開放性的發展策略,在各大產業都有所布局,看似它的投資比較激進,但實際上騰訊並不會因投資而變得更臃腫,不會造成企業的負擔增加,這和阿里是有所不同的,阿里希望對公司決定性的控股,但騰訊更喜歡佔股,且通常佔股在20%以下,不輕易會全面控股。
騰訊採取的是群狼模式,怎麼說呢?就拿拼多多和京東來說,很多人奇怪,騰訊為何會讓自家的產品在電商市場上打得你死我活?其實騰訊並不在意公司是如何運營的,它要的是結果。打得越兇,它反而會成為最大贏家,畢竟活下來的一定是強者。
再拿直播來說,騰訊投資了至少5個產品,其實它一直是戰略性的投資,只要有一家企業活下來,那就能為騰訊賺到更多的利潤。
2、對標阿里
其實有很多領域,騰訊並不擅長,電商領域就是其中之一,騰訊已經砸進去太多錢了,但為何還會一如既往的投入?原因就是不讓阿里一家獨大,它希望能發展企業的多元化,從而去和阿里抗爭。利用收購去增加業務的矩陣,和阿里始終齊頭並進。
騰訊的投資,其實主要還是一種戰略目的,彌補自身的業務不足,騰訊想要打造網際網路的大廈,那就需要有更多元化的產業,不然就會被阿里趕超。就拿新零售來說,明顯阿里是強者,但騰訊卻希望能利用新零售,增加企業的影響力。
眼看阿里的商業版圖不斷的擴大,騰訊如果不和阿里採取同樣的措施,那難以在未來的市場中壯大,其實這就是居安思危的企業管。也正因如此,騰訊才會始終不停的收購。再者說騰訊在主營業務已經達到行業的天花板,自然希望多元化投資帶動企業的持續發展,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
【註: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際網路,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部分圖片與本次事件無關,只為方便讀者理解,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