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火辣辣的炎熱夏天,每當進入夏天我們離不開的話題就是高考。高考,是我們一生中經歷的最為公平、最為大型的考試,&34;這句話在高考過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高考成績已經出了一段時間,父母們都已經知曉孩子的高考成績了,當查到高考分數,幾家歡喜幾家愁。
然而不論放榜當時是何種情緒,興奮、激動、遺憾、不甘,等這幾天冷靜下來之後,家長們面對的就是幫助孩子填志願、報學校、選專業。
孩子考得好是孩子的本事,志願報得好就是家長們的本事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兩天兩夜的緊張拼搏,最後化成的一張高考成績單,所有的所有都是為了孩子上個好大學、學個好專業。
因此孩子考得好的同時,關鍵還需志願填得好,接下來分享一下過來人的2大報考方法,在孩子的成績裡給孩子最好的選擇,不浪費一分,不後悔一生。
高考,並不是終點,大學,只是個起點。孩子們的成長生涯裡總是伴隨著父母和老師的那句:&34;,然而等他們上大學之後,他們遲早會發現大學一點也不輕鬆,那只是壓力的剛剛開始。
很多人說中國大學生在大學裡總是喪失了朝氣,逃課、睡覺、打遊戲,掛科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雖然這不是中國大學生們全部的真實面貌。
但是不得不否認的是很多孩子進入大學後感到了迷茫。有的人兩三個月就能調整過來,有的人需要一兩年,而有的人直至畢業也是惶惶然。
大部分孩子高考之前的確切目標只有一個,考個好分數上個好大學。但是他們並沒有高考後的人生想法、職業規劃,以至於他們在大學裡過上了混日子的生活。
高考結束,我們家長的任務並沒有就此終結,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擅長,陪伴孩子思考清楚他們在大學畢業後到底要幹什麼。
並找到更加長遠明確的實施目標,在填報孩子志願時,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充分考慮孩子的生涯規劃。
當然,在填志願短時間內你可能一時拿不準以後要幹什麼,不要著急,那可以先隨著當前的興趣來。有很多東西,你現在喜歡,不等於你以後也喜歡。
大學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重新認知、自我更新的一個階段,這時候孩子的興趣專業方向可能會改變,所以現在填志願報專業還拿不準的孩子們也不要著急。
在大學這片更加廣闊的天地,說不定會有新的收穫和發現。如今的一些市場缺口專業、高薪專業,現在大學有些也沒有設立,所以路還長,孩子們要慢慢思考。
大學的專業五花八門,成千上百。孩子報志願選專業不能只聽個專業名就行,務必要上學信網了解清楚專業信息。
了解專業信息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官方網站數據和在讀專業學生。高考志願填報最考驗家長和孩子的就是對學校、專業等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強大的信息量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分析判斷,從而做出正確選擇。
1)專業報不好就業對口難
我的表妹當年報考專業的時候就是只看了看專業名稱,稀裡糊塗報了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34;,但是等她去大學學習後才發現,她這個專業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要求很高,而她數學又恰恰是短板。
雖然她很想提升自己,奈何大學的高等數學實在艱難。她本來打算出國跨專業考研考個喜歡的,但是國外她想考的學校只收國內對口專業本科畢業。
最終的結果就是只能混,好不容易混出來了,可走了和專業完全不對口的工作。因此,報專業一定要了解清楚,要不然學不下去、學不下去那就是浪費生命和浪費金錢。
2)官方數據:客觀但有缺漏
登錄教育部學信網的&34;搜具體專業名稱,就可以看到每個大學的每個專業開設時間,有哪些課程,還有畢業生就業去向。
除此之外,還有學校官網,一部分手機APP有關於此項的具體分析。包括之前學校讓訂購的那兩大本填報指南,那上面的官方數據十分精準,詳細到專業收分線,專業排名,專業學費。
大學的專業是基礎,在大學學習的專業知識是孩子今後初出社會後的武器,所以一定要科學填報,根據可觀數據來反應,充分預估。
3)在讀學生評價:主觀但有參考意義
當然數據上還是有缺漏的,如果已經確定要填報哪所學校的哪個專業,而學信網上的專業信息到底是廣而不全,很多細節都無法得知。
這時候,家長和孩子可以通過身邊的朋友關係來看一看有沒有可以聯繫上的在同一所大學,或者相關專業就讀的學生打聽一下專業細節問題。
當然現在網絡如此發達,大家在填報志願前可以加一些校園官方的諮詢群,裡面就有就讀專業的學長學姐可以提供一些幫助,關於專業的內裡還是要親身在讀的學生更能說出個一二三。
問一問學長學姐:這幾個問題:這個專業好不好?專業課難不難?這門專業課上些什麼內容?畢業好找工作嗎?
在和就讀專業的學長學姐交流的時候,大家聽到的還是他們自己對專業的認知和體悟,或多或少都是帶有主觀成分的,好的、壞的,最後都成了你聽到的。
家長和孩子們在向相關學生打聽專業事宜時還是要保持感性認知、理性判斷。雖然他們說的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要聽風就是雨,多諮詢幾個,多問清楚,最後做信息的歸納篩選。
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綜合大家共同的內容認知,再結合自己切身的內心感受,跟著自己的心走,確定是否填報此專業。
英國猶太政治家 迪斯雷利說:&34;
在看完一通關於填報志願前的思想準備的分析之後,相信家長和孩子們已經心裡有數了,願每一位孩子都能如願以償,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就讀自己心愛的專業。
我是@薔薇媽媽,兩個寶貝的媽媽,善於記錄和反思生活中的育兒經歷,分享實用的乾貨助力你科學育兒,另外配圖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刪除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