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青年熱衷符號消費為哪般

2020-12-11 人民論壇網

【摘要】青年符號消費具有依賴性、炫耀性和象徵性等特徵,成為青年獲取身份認同、建構社會關係、彰顯個人品味的重要方式,但過度追逐符號消費會使青年陷入消費異化、超前消費、非理性消費的窠臼。應從消費的本質屬性和人的需要出發,培養青年健康、理性、適度的消費理念。

【關鍵詞】青年 身份認同 符號消費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任何經濟活動都以滿足人的需要為基礎,深深植根於人性深處。現實的個人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統一體,不僅有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還有獲得社會認同、實現身份認同等社會需要,以及實現自我價值、彰顯生命意義等精神需要。這些意味著人類社會的消費行為也是複雜多樣的,既有物質性、生存性消費,也有社會性和精神性消費。符號消費就是一種以彰顯社會地位、個人品味等為目的的消費活動,它滿足了消費者的社會身份認同需要,並逐漸成為當代青年群體的一個重要消費趨向。

青年符號消費現象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

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在《有閒階級論》一書中闡述了「炫耀性消費」,隨著經濟發展和物質豐裕,社會上會出現一些「有閒階級」,其消費不再僅僅滿足於商品的使用價值,還需要通過消費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身份地位等,以此獲得社會認同和他人尊敬。此後學者們相繼提出「時尚消費」「地位消費」等,將商品的精神屬性作為重要研究對象。法國思想家鮑德裡亞在《消費社會》中提出,後工業化時代的商品已經成為一種「符號體系」。後現代主義認為,在物質豐裕的後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消費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正在從「勞動力消費向身份消費轉變」,人們需要通過商品和消費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通常情況下,可以從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解讀青年符號消費現象,但這難以從根本上把握青年符號消費現象的內在本質。從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理論高度看青年符號消費現象,消費行為是由人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人是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統一體,人的需要包括物質需要、社會需要和精神需要。其中,物質需要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前提,當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後,就會產生社會需要和精神需要。從本質上看,青年符號消費是一種滿足人的社會需要的精神性消費,「人的本質是現實性基礎上的社會關係的總和」,人需要在社會關係中獲得地位、認同、尊重等,而符號消費就是青年群體獲得身份認同的重要方式。此外,消費活動是由生產活動所決定的,最終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物質資料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它決定著社會關係、消費行為等。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快速進入物質豐裕的時代,人們的物質需要、生存消費基本得到滿足,精神性消費成了社會消費的重要內容,並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青年符號消費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在消費活動中,人們不僅僅注重商品的使用價值,還需要以商品消費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獨特個性,這在一些青年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青年符號消費的內在本質

青年符號消費具有依賴性、炫耀性和象徵性特徵。多數青年在經濟上往往依賴於父母,其消費活動具有較強的依賴性;許多青年的消費觀念不夠理性,往往會為一時衝動買單,具有情感性消費特徵;青年的許多消費行為是為了彰顯身份和與眾不同,具有鮮明的炫耀性目的。具體來說,青年熱衷符號消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獲取身份認同。在消費社會中,消費已成為整合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主流話語,人們需要以消費的方式彰顯「我是誰」「我的個性」等社會身份。許多青年都將消費作為身份識別的重要方式,通過購買品牌球鞋、高檔化妝品等展現自己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一些青年具有強烈的符號消費傾向,需要以符號消費的方式彰顯自己在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中的地位,以獲取社會身份認同。

建構社會關係。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需要在社會關係中獲得歸屬感、安全感、滿足感,身份認同是人在社會關係中的社會身份認同。作為還未完全實現社會化的群體,青年在消費活動中有較強的群體歸屬意識,形式多樣的消費活動成了青年群體建構人際關係、獲得群體認同的重要途徑。消費者要通過符號消費在某個群體中獲得身份認同,又需要以符號消費展現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與眾不同。確切地說,青年符號消費是為了展現自己對青年亞文化的身份認同,對社會主流文化的與眾不同。

彰顯個人品位。符號消費是示同、示異的有機結合,消費者需要通過示異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時尚品位,獲得一種群體差異感。青年符號消費不僅具有消費的一般屬性,還凸顯了消費的文化內涵和時尚潮流,能夠展現青年群體的社會品位。一些青年消費者認為,商品越貴、越知名,就越能夠展現自己的品位。此外,青年時期是展現自我、揮灑青春的階段,許多青年都希望以「土豪式」消費、炫耀性消費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電視、網絡、自媒體上宣揚的一些炫耀式消費行為也給青年群體帶來了負面示範效應,強化了青年群體以符號消費實現身份建構的心理需要。

符號消費下青年身份認同的重構策略

過度追求符號消費可能使青年群體陷入消費異化的困境。應當從消費的本質屬性和人的需要出發,引導青年理性消費、適度消費,以合理的消費方式重構身份認同。

培養青年形成正確消費理念。引導青年正確看待現代社會中紛繁複雜的消費現象,分析消費現象背後的社會意義和精神內涵,引導青年正確理解生存性消費、炫耀性消費的本質區別,從自身的家庭條件、經濟收入出發進行消費。引導青年正確看待自我身份建構和社會身份認同問題,理清身份認同和符號消費的根本區別,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優化青年身份認同方式。身份認同以個體的自我認同為前提,個體只有擁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意識,能夠在內心深處認同和接納自我,才能更好地獲取身份認同。但是一些青年將身份認同建立在虛無縹緲的符號消費上,這顯然是一種思維混亂和內心自卑的表現,會使個體陷入「喪失自我」「身份焦慮」的困境。應當引導青年正確看待人的需要、身份認同,理性看待炫耀性消費,以個人的勤奮努力、優良品格、優秀成績等獲取身份認同和社會認同。

培育理性健康的社會消費環境。要以公民道德教育、網絡文明培育等方式開展青年消費教育,培育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以道德公約、行業準則等方式約束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等不良社會現象,促使符號消費健康發展。不斷提高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將理性消費、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的消費理念凝結於商品的包裝、造型和設計上,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青年群體的消費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範青年消費亞文化,遏制消費中的一些不良現象。

社會消費文化是影響青年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只有培育理性健康的消費文化,才能促使青年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大眾媒體要對青年消費亞文化進行引導,對炫耀性消費、過度超前消費進行批判。培育理性消費、適度消費、健康消費的消費文化生態,引導青年群體增加專業技能培訓、網絡付費學習等方面的消費,不斷優化消費結構。

(作者為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張成林:《符號消費視域下當代大學生身份認同的邏輯分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6期。

②曹澤洲:《符號消費時代超常消費行為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

③陸益龍:《「80後」「90後」青年的思想特徵》,《人民論壇》,2018年第22期。

④李薇:《當代符號消費與青年認同危機》,《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青年的咖啡館消費文化
    為了從青年消費者的求新欲望、象徵性符號消費、社會公共空間三個理論視角來探討青年在咖啡館中的消費行為和動機,特以貴陽市的青年在咖啡館中的消費為個案進行相關研究。當咖啡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各個城市後,咖啡館本身已經失去了滿足消費者求新欲望的屬性。同時,隨著城市青年可支配收入增加、咖啡文化的普及,咖啡館在消費水平和消費文化上所具有的區隔功能也有所減弱。
  • 以「正向符號」矯正消費認知偏差,有益於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景
    這些新經濟模式被稱為「符號經濟」。符號經濟的首創者法國學者讓·鮑德裡亞認為,消費不僅僅是物品和服務的消費,更重要的是一種符號的消費。這種理論其實是說,人們消費的不是物品,而是附著在物品上的某種符號。比如曾經流行的魚翅,有人宣稱魚翅富含膠原蛋白,有營養且很稀缺,所以,有些人趨之若鶩。
  • 消費主義、歷史語境與當代青年文化思潮
    〔10〕因此,在一套完整的消費主義敘事中,消費已超出購買行為而成為都市生活的精神要素,正如本雅明對巴黎這一消費空間的分析,通過一系列價值符號的演繹,消費已然衍生為一種社會文化和集體想像。在消費主義意識形態下,「人們獲得的地位高低要看他們依照一種有差異的消費邏輯消費並展示了哪些產品。在這種消費邏輯中,根據當前的品位和時尚,一些產品比其他產品擁有了更高的威信和價值。」〔12〕於是,商品憑藉這種差異性的價值賦予,標識出這一符號體系的等級結構。人們不斷以購買的方式尋求自我認證和身份歸屬,消費構成了不同階層對於自身身份理想的追求與焦慮。
  • 符號消費理論的認知邊界與假命題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8期 【摘要】傳播學研究者大都認同鮑德裡亞的符號消費理論,認為消費者在大眾傳媒的渲染下追求商品的象徵意義而拋棄其實用價值,熱衷於體驗商品符號的某些快感。
  • 扭轉高等教育符號消費傾向
    產生上述現象的根源在於,一些大學生對大學教育價值存在偏狹認知,只求一紙文憑,即出現高等教育符號消費的傾向,僅注重大學文憑的符碼價值,而忽視了文憑背後所蘊含的本真價值。正確識讀上述現象,是合理認識大學教育價值、創建一流本科教育的關鍵。
  • 符號學泰鬥趙毅衡:「符號消費」催生「品牌情節」
    ,『符號消費』催生的『品牌情節』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鬢角花白,戴著一副黑邊眼鏡的趙毅衡如此介紹這門稍顯冷僻的符號學學科,「符號學其實是文科的數學,任何意義表達和解釋必須使用符號,情感、表情、手勢都是一種符號。」  以前人們總是提倡勤儉節約,如今「刺激消費」已經成為熱詞,「符號消費」也成為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成為很多國人顯示個人身份的一種象徵。
  • iPhone6兩種屏幕為哪般
    1iPhone6兩種屏幕為哪般    手機早已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數碼產品,大街上、市場中、地鐵裡、商場中……手機到處可見,隨著科技的日益發達,手機早已成為人手一個的「玩物」,而在手機領域中關注最多的,就屬「
  • 從清華到人大附,都是被大眾消費的文化符號
    就是因為我們實際上是把它作為一種文化的符號進行消費。  所謂消費就是我花了錢,得到了一個東西,短暫的滿足了我的一種需要,然後滿足了之後,我還要再花錢,再去得到它一次。文化符號的消費也是如此。是我花錢得到了個名頭,然後周圍人很羨慕,我覺得很有面子很爽,然後過段時間我感覺到又不爽了,我又花錢再去刺激一把。
  • 【新青年閱讀】鮑德裡亞《消費社會》
    鮑德裡亞的社會思想,以消費社會批判為起始,其特點就在於結構主義符號學視野的參與。
  • 網絡青年群體傳播符號--表情包走紅體現時代變革
    表情包是一種流行於社交媒體平臺的特殊網絡傳播符號,主要形式為靜態圖片或動態GIF 圖片,具有表達詼諧、互動快捷等特點,使用者多為網絡青年群體。表情包的走紅存在社會文化、群體心理、傳播技術等原因,同時也對社會產生了利弊交織的影響。
  • 說話像「吵架」為哪般
    (原標題:說話像「吵架」為哪般)    劉天放
  • 巴黎聖母院,只是個符號而已!消費社會與符號社會學的狂歡(一本正經...
    消費, 通常看來, 就是對物的佔有、使用和消耗。物之所以能被消費, 正是因為其具有功能價值, 也就是具有使用價值。消費是和人的需求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基於符號價值消費可以看作是一種感性的文化消費,它表達了消費者的理想意願、生活信念和審美尺度。
  • 熱點問答:普京叫停喬治亞航線為哪般
    熱點問答:普京叫停喬治亞航線為哪般新華社記者董龍江從本月8日開始,根據俄羅斯總統普京籤署的總統令,俄羅斯各航空公司開始暫停從俄羅斯飛往喬治亞的客運航班業務
  • 現代社會的通病——沉迷於符號的消費
    如今的小朋友在出生後的某個時間,都會被放在許多物品的前面,古典一點的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現代一些的還會放上一些電子產品,讓孩子在裡面挑選出自己所愛。隨著人使用象徵的手法的增多,思維的抽象程度的增強,一些本來來源於客觀世界的概念,被逐漸「符號化」,而且這種抽取並不是單向的,人們對把符號注入客觀世界這個遊戲樂此不疲。根本不用刻意去尋找,隨便的在一個年輕人的房間裡,就會發現具有偶像力量的張貼畫,帶有各種神秘力量的飾品,以及似乎可以給他鋪平未來道路的一把吉他。
  • 李佳薇兼職房產中介 明星轉行為哪般?
    李佳薇兼職房產中介 明星轉行為哪般?時間:2020-08-26 18: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佳薇兼職房產中介 明星轉行為哪般? 有著代表作《煎熬》、曾經上過《我是歌手》第三季的女歌手李佳薇,近日被曝光做起了房產中介的兼職。
  • 男人也「害喜」這是為哪般
    男人也「害喜」這是為哪般 當老公得知老婆懷孕的一瞬間,他必定開心快樂,甚至馬上會抱著老婆在懷裡親吻一翻,因為他已升級成父親,這種幸福感會令他在瞬間開懷大笑。但是,隨之而來的擔心也會令他們如老婆害喜一般出現寢食難安、焦慮等症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600分復讀為哪般?
    那麼,高分考生復讀究竟為哪般?有人說像達到600分復讀是衝清華北大去的,達到一本線復讀是衝985、211去的……如果是這樣我只能說復讀也瘋狂沒點實力還真不敢去復讀了!
  • 從符號體系到消費異化,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人們開始在「基督的武器」庫中添加了更多的品種,藝術家和工匠們將《聖經》記載中的許多故事情節進行抽象化,甚至將一些原先並不顯眼的事物凝練成圖像,在中世紀的歷史發展中和各種文學傳統、民間傳說相互結合,形成了越加完備的「基督的武器」符號體系。不僅基督教,佛教的萬字符、道教的太極圖、伊斯蘭教的星月圖等,歷史中的每一個宗教都會形成一個代表其信仰含義的符號。
  • 無故、重複扣款為哪般?現金貸、消費金融無一倖免,代扣「背鍋」
    柒財經旗下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了解到,重複扣款、無故扣款方面,現金貸平臺、消費分期平臺、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機構等「無一倖免」,均出現被投訴記錄。聚投訴平臺顯示,關聯重複扣款的投訴貼為730條,關聯無故扣款的投訴貼為2686條,而關聯扣款的投訴貼達到34723條。
  • 符號、認同與操控:反思消費社會下的網絡直播
    後現代社會是一個以消費為主導的社會,資本利用大眾媒介賦予商品符號意義。人們不再為了某一功能去佔有某一物品,而是為了物品背後的符號價值。 聯繫當下,新媒體的及時性、互動性、移動伴隨性等加速了消費主義理念的盛行。網際網路造就了更加廣闊的消費場所,將買賣從實體轉向虛擬。越來越多的消費商品不斷被製造出售,譬如網路遊戲、網絡教育課程甚至網紅產品等等。在此環境下,網絡直播成為消費浪潮中的新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