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也做物流了,潮流是這樣的

2020-12-14 小怪咖女王

馬雲也做物流了,潮流是這樣的。

網際網路發展的速度比起以前幾年速度更加迅速,更加的迅猛,同時給促進們的生活改變的更加方便。馬雲前段時間說過一句話,他說阿里的優勢就是資源整合,不是想起來做什麼都要去做,因為社會分工非常的明確,你不要把別人的飯碗搶走了,不然你也會死得很難看。

比如說物流這種事情,馬雲原先不打算去碰,但事情好像出現了一點點的轉機,13年馬雲覺得自己絕對不會去做自己的物流。但是在新零售的發展的潮流面前,不做物流恐怕要落後挨打,電商的核心就是物流,京東為什麼能在天貓下健康成長,就是靠著五京東物流這一塊保持著自己的業務不被消失。

那麼馬云為什麼要去做物流?在16年的時候馬雲提出新零售這個概念,促使阿里這幾年在這個領域下了很大的手筆,不管說收購餓了嗎?還是把ofo收購,都標示著阿里,對現下很多的市場都有需求。阿里意識到只有自己搭建好物流,才能滿足自己新零售基礎的要求。

天貓雖然是電商,以第三方商家為主,包括天貓超市還有在內的各種業務,都屬於天貓直營的。那麼這些跟京東的超市是直接競爭關係,阿里不希望在物流方面落後,京東只有提升配送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成立物流或者深度介入物流,這都是必須要操作的。阿里的目的不是打造物流體系,而是提高他們的配送能力,增強直營業務的競爭能力。

如果說一步走錯了,用戶體驗很差,那麼投訴會迎面而至,處理不好平臺的形象,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失。你建立起來一個品牌可能需要十多年的時間,摧毀它只需要一分鐘不到。馬雲想做的物流是什麼樣子?這幾年馬雲提出了很多的政策,電商和新零售的發展,不斷推動物流的進步,電商崛起之後經濟結構被迫改變。現在快遞行業發展也非常的迅速,很多新的物流公司,都受到廣泛關注,其實在智能物流的本質就是協同網絡,通過這些來替代傳統的管理,最終能夠優化利潤結構,實現盈利的目標。

不管物流繼續往前走,做到10億包裹,24個小時送達,你必須要把運營模式徹底改變從傳統的管控模式,走向另一個更加快速的協同合作模式。按照馬雲的表示,資金方面不是難題,菜鳥物流已經準備好了,足夠的投資在這個領域!之前劉強東也說過,在國內唯一一家,覆蓋全國物流體系的只有京東物流,但是現在來看有第二家就是馬雲的。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馬雲現在做物流,也是考慮到物流能給他帶來的便捷性,同時能夠積攢人脈,積累用戶。馬雲也說過,要把中國的物流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在過去幾年裡面,菜鳥物流網絡布局非常的大。近年發展之後,菜鳥物流並沒有發揮到太大的作用,購物體驗不好,依然是很多用戶反饋的問題。那麼阿里現在已經摸清菜鳥價值,他不在操作最後的快遞部分,而是派單,跟掌握電商一樣,把握物流的核心!

去年的時候全國快遞業務能夠達到400多億,比起十年前已經增加了30多倍,十年裡面每年平均增長42%,那麼去年有68%的快遞取自電商領域,每年的收入大概是5000億,對全球快遞包裹總增長的貢獻達到50%。

那麼菜鳥想快速實現全國,24小時到達全球,三天到達,你就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物流。前面說過,阿里的新零售新策略就是搭建物流,那麼哪裡要做的事情只能做好不能打雜,而且必須做得更好。

相關焦點

  • 馬雲竟然這樣說……
    「馬雲」,相信現在人人對待這個名字都不陌生。「馬雲」二字可以說應該能作為「草根逆襲」的代名詞。馬雲所做的事情更是了不起,完全是咱們習主席「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標杆!!!2016年10月13日,馬雲在阿里雲棲大會上首提「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的「五新」概念,並指出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2017年2月10日,劉強東在京東開年大會上,不停強調「新技術」,並且描繪其對於在金融、物流、服務領域等應用,結合其去年劉強東所說的「新零售,這不是我一直在做的麼
  • 馬雲的第3隻獨角獸:5千億估值超菜鳥物流,將使數千萬工人轉型
    2020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傑夫·貝佐斯依舊以1299億美元的個人財富位列榜首,傑夫所做的就是電商、物流和高集群伺服器的生意,國內與之相似的就是馬雲。而馬雲的財富是434億美元,差不多是傑夫的1/3,但是馬雲並不是沒有實力衝上前十甚至前三。
  • 未來物流發展新方向,一天「10億」包裹如何派送,馬雲給出了方法
    一天「10億」包裹如何派送,馬雲給出了方法。在之前購物人們只需要選擇好地址,然後就可以在家裡等著快遞員送快遞到家中,但是現在快遞量猛增,如何要快遞員一家一家地送進去,這是一個大難題,而且這個難題如果不解決將會影響人們我的購物體驗。
  • 馬雲入選全球10年「十大思想者」,憑什麼?
    當年韓國總理酸溜溜地說,希望馬雲是韓國人。馬雲當即表示,「我是一個完全『中國製造』的人」我們如今拿得出門的民營企業有幾個?人家為國爭光有什麼不好,商業價值觀和影響力的輸出也是國際社會軟實力的一部分啊,除了馬雲,還有哪個企業家具備這樣的貢獻?
  • 解碼中國「新物流」
    5年時間,低調潛行的菜鳥網絡圍繞快遞、倉配、國際、末端、農村五張物流網,通過技術賦能,全面助力物流企業數位化轉型,大大提升了行業效率。以菜鳥為代表的技術驅動商業模式,正在成為「新物流」的代名詞。未來,菜鳥的使命就是要做物流業的「大腦」。
  • 馬雲:純電商時代即將結束 線上線下物流都要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進行主題演講,他認為,進入網際網路文明時代,新技術高速發展,人工智慧領域成果豐碩,人類會失去很多就業機會,同時面臨新的挑戰。馬雲表示,未來30年人類將迎來五大變革: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全球網際網路將發生革新,技術的應用成為關鍵,新技術將運用在各行各業。
  • 馬雲訪談錄:成功者只能走自己的路
    這個「菜鳥」可是由阿里巴巴牽頭組建的所謂「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CSN)」項目,這一項目集結了千億投資,阿里巴巴、銀泰、復星、富春等浙商巨賈領銜,還有中國目前非常活躍的快遞物流公司,聯合組建的一家新物流公司。  「菜鳥」,當然是個玩笑,當真你就輸了。  馬雲是誰?
  • 馬雲還是收網了!
    物流現在可以說非常發達。在本次競爭中,順豐等專門從事快遞的公司開展了電子商務,然後像京東等一些有競爭力的快遞公司,例如國外的聯邦物流,但是對於我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他們沒有參加。對此,馬雲負責人還表示,阿里巴巴不會做物流的。如今,儘管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堆肥肉,但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臺都是與第三方的物流公司合作但是,隨著京東的業務調整,這種情況已經改變。
  • 如何看待馬雲?
    我想客觀評價一下馬雲,以及他所做過的事情。一、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在提及馬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提到他之前的外灘講話。這段講話總的來說的確過分主觀,夾雜著馬雲往日的「傲氣」。標語中是這樣評價馬雲的:馬雲,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9月出生,浙江嵊州人,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 馬雲談創業:每天看馬雲語錄,你不會有機會
    據《第一財經日報》5月15日報導,近日,由阿里巴巴集團獨家授權的馬雲新作《馬雲:未來已來》正式出版。 在談到青年創業時,馬雲說,如果你「每天微信裡看的都是馬雲語錄,那你是不會有機會的」; 對此,馬雲還大方地用自己舉例子,說自己也曾天天抱怨,抱怨為什麼比爾·蓋茨等人做了他想做的事,拿走了最好的資源和機會,甚至一看見張忠謀、郭臺銘,火氣就大。
  • 馬雲:你的快遞將在24小時送到!
    5月31日,「新物流時代
  • 馬雲簡歷
    因此,很多人來請馬雲做翻譯,馬雲做不過來,於1992年成立海博翻譯社,請退休老師做翻譯。海博翻譯社第一個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為生存下去,馬雲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海博翻譯社開始賣鮮花,賣禮品。1994年海博翻譯社營收持平,1995年開始賺錢。海博翻譯社賺錢之後,馬雲就沒再管它 。
  • 「造詞者」馬雲
    在馬雲看來,此時的 " 網商 " 概念已經重構,不僅代表網絡上經商的人群,隨著數字商業和實體商業充分融合," 網商 " 已經覆蓋到供應鏈、全渠道、線上線下融合、物流、金融支付等各個領域。會上,馬雲也是首次提出了 "made in internet" 的概念。" 以前我們稱之為 Made in China 或者 Made in 印度、Made in 法國,以後不會存在純美國造、中國造,可能是設計是美國的,組裝是中國的,賣向的是全世界的。原來只有大企業可以做這些東西,今天由於網際網路,每個人可能做這樣的事情。" 馬雲說。
  • 馬雲的大格局思維:我只知道要做什麼,但不知道怎麼做!
    曾經看過馬雲的一段採訪,大概意思是:在阿里巴巴創業初期,馬雲知道要做什麼,但不知道怎麼做;而其他夥伴不知道要做什麼,但知道怎麼做。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思維方式」先做正確的事,再正確地做事「。馬雲一直在把控公司的業務方向,但具體如何落地執行,他會交給更擅長的人。所以,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現和思維方式?我的答案是:他們永遠是先做正確的事,再正確地做事。前者是方向,後者是方法。
  • 馬雲演講:BAT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國應有幾十家這樣大的企業
    這是馬雲第二次到重慶參加智博會。馬雲認為,「以前我們這樣的會議基本上都是在美國召開,如果在美國矽谷開這樣的會,我認為一般代表著技術研究的進步,但是在中國西南地區召開這樣的會,我認為代表著社會的進步。」他還表示,中國有機會成為網際網路上的國家,BAT這樣的企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國應該發展處幾十家這樣的企業。「我們不應該害怕創新企業變成巨頭,而是應該擔心巨頭不創新了。」
  • 白巖松對話馬雲,信息量很大!
    那時我們決定,讓阿里巴巴的採購部門擴大採購,包括馬雲公益基金會、阿里公益基金會不考慮任何資金壓力情況下,不考慮價格,只考慮有貨源,有保障,只考慮貨能迅速運到,從這個角度對全球進行支持。6、現階段航空管制的情況下如何保障捐贈的物流?馬雲:物流非常艱難,從國外向國內捐到武漢的時候也非常艱難,包括在武漢。
  • 馬雲一統桐廬幫?
    20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高調宣稱將在物流領域投資上千億。這是峰會後,阿里在物流領域投資的又一大動作。在中國快遞江湖,存在著一個成名已久的非正式幫派——「桐廬幫」。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以及百世匯通、天天快遞,全部都出自浙江西北部的小城桐廬。它們因為高度相似且關聯緊密,而被統稱為桐廬幫。
  • 關於來自星星的馬雲,你需要知道的13件事
    對於外界這樣那樣的疑問,馬雲是這樣回答的:「我們在閉門造車,1999年回到杭州之後,我們商量決定,6個月之內不主動對外宣傳,一心一意把網站做好。」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雲和他的團隊一起創立了今天的阿里巴巴。馬云為公司取名「阿里巴巴」是出於他要做一個全球化網絡公司的考量。在最初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他們就希望將來的一天阿里巴巴能成為全世界十大網商之一。
  • 她是馬雲的老闆,馬雲希望下輩子做個女人是因為她?
    8月28日,在阿里籌辦的「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上,馬雲再次語出驚人:希望下輩子做個女人,養一堆孩子!馬雲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自從阿里成立以來,女性一直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年輕時的張瑛,就像《小歡喜》中的喬英子一樣,屬於那種特別耐看的類型,所說在學校時追求她的人並不少,但是最後她還是看上了骨瘦得手可一握,沒錢到奢談理想的馬雲。畢業後,張瑛和馬雲一樣,做了大學教師。
  • 快遞結網,馬雲商業生涯最後的冒險
    行動失敗之後,匯通的設備被員工和債主一搶而空,後來經過兩次轉賣,2004年才被做食品行業的徐建榮買下。再後來,匯通又被百世物流收購,百世物流的創始人是前Google大中華區總裁周韶寧,馬雲和郭臺銘都有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