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也做物流了,潮流是這樣的。
網際網路發展的速度比起以前幾年速度更加迅速,更加的迅猛,同時給促進們的生活改變的更加方便。馬雲前段時間說過一句話,他說阿里的優勢就是資源整合,不是想起來做什麼都要去做,因為社會分工非常的明確,你不要把別人的飯碗搶走了,不然你也會死得很難看。
比如說物流這種事情,馬雲原先不打算去碰,但事情好像出現了一點點的轉機,13年馬雲覺得自己絕對不會去做自己的物流。但是在新零售的發展的潮流面前,不做物流恐怕要落後挨打,電商的核心就是物流,京東為什麼能在天貓下健康成長,就是靠著五京東物流這一塊保持著自己的業務不被消失。
那麼馬云為什麼要去做物流?在16年的時候馬雲提出新零售這個概念,促使阿里這幾年在這個領域下了很大的手筆,不管說收購餓了嗎?還是把ofo收購,都標示著阿里,對現下很多的市場都有需求。阿里意識到只有自己搭建好物流,才能滿足自己新零售基礎的要求。
天貓雖然是電商,以第三方商家為主,包括天貓超市還有在內的各種業務,都屬於天貓直營的。那麼這些跟京東的超市是直接競爭關係,阿里不希望在物流方面落後,京東只有提升配送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成立物流或者深度介入物流,這都是必須要操作的。阿里的目的不是打造物流體系,而是提高他們的配送能力,增強直營業務的競爭能力。
如果說一步走錯了,用戶體驗很差,那麼投訴會迎面而至,處理不好平臺的形象,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失。你建立起來一個品牌可能需要十多年的時間,摧毀它只需要一分鐘不到。馬雲想做的物流是什麼樣子?這幾年馬雲提出了很多的政策,電商和新零售的發展,不斷推動物流的進步,電商崛起之後經濟結構被迫改變。現在快遞行業發展也非常的迅速,很多新的物流公司,都受到廣泛關注,其實在智能物流的本質就是協同網絡,通過這些來替代傳統的管理,最終能夠優化利潤結構,實現盈利的目標。
不管物流繼續往前走,做到10億包裹,24個小時送達,你必須要把運營模式徹底改變從傳統的管控模式,走向另一個更加快速的協同合作模式。按照馬雲的表示,資金方面不是難題,菜鳥物流已經準備好了,足夠的投資在這個領域!之前劉強東也說過,在國內唯一一家,覆蓋全國物流體系的只有京東物流,但是現在來看有第二家就是馬雲的。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馬雲現在做物流,也是考慮到物流能給他帶來的便捷性,同時能夠積攢人脈,積累用戶。馬雲也說過,要把中國的物流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在過去幾年裡面,菜鳥物流網絡布局非常的大。近年發展之後,菜鳥物流並沒有發揮到太大的作用,購物體驗不好,依然是很多用戶反饋的問題。那麼阿里現在已經摸清菜鳥價值,他不在操作最後的快遞部分,而是派單,跟掌握電商一樣,把握物流的核心!
去年的時候全國快遞業務能夠達到400多億,比起十年前已經增加了30多倍,十年裡面每年平均增長42%,那麼去年有68%的快遞取自電商領域,每年的收入大概是5000億,對全球快遞包裹總增長的貢獻達到50%。
那麼菜鳥想快速實現全國,24小時到達全球,三天到達,你就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物流。前面說過,阿里的新零售新策略就是搭建物流,那麼哪裡要做的事情只能做好不能打雜,而且必須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