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內地市場8年後,香港精品超市品牌City Super終於決定要到上海以外的地方開店了。
City Super集團主席吳家華近日對華南早報表示,要在上海以外、比較富裕的華東地區開店。「我們沒有計劃開遍中國,而是把目光主要放在富裕地區。」
1996年在香港創立的City Super集團,旗下有精品超市city’super超生活、生活精品店city’super LOG-ON樂方案以及休閒餐飲品牌cookedDeli。目前在內地、香港和臺灣開出了16家city super超市。
這家精品超市的目標群體是收入在金字塔頂端5%~10%的那群人,這些高收入消費者雖然只佔顧客總數的一小部分,卻貢獻了總營收的70%~80%。基於這一定位,自2010年進入內地後,City Super擴張緩慢,目前只在上海興業太古匯、IFC、長寧廣場等核心商業區開出了5家門店。吳家華表示,並沒有感受到上海消費者與香港消費者之間消費水平的差距,甚至在類似進口酒這類的產品上,大陸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還要更高一些。
隨著內地消費者對優質商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並願意為此付出更多溢價,給了City Super走出上海,去吸引更多區域的富裕消費者的動力。吳家華也強調,其他地區是否有能吸引富裕人群的優質物業,是影像City Super決策的重要條件之一。
在怎樣吸引富裕消費者上,City Super集團上海地區總經理矢野貴己曾告訴界面新聞,他們的優勢在於其龐大的全球買手團隊、成熟的物流倉儲系統以及對零售行業多年觀察帶來的了解。City Super在美國、日本、臺灣、義大利等區域都有駐地買手團隊。自營產品比例佔到20%,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而現在流行的店內烹飪,在超市內開展各種主題的美食展覽會、設計文化展覽、美食節等生活方式活動,也是City Super用來歡迎消費者的策略。此外,City Super還試圖採用更多的數位技術,以滿足內地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習慣。
實際上,瞄準高收入群體的精品超市不止City Super一家,被華聯轉手給凱大鉑川控股有限公司的BHG精品超市,華潤萬家的Ole』、V+、Blt,永輝旗下的Bravo YH、城市超市(CITY SHOP)、專門賣日系產品的APITA等,都是近幾年來逐漸興起的高端精品超市。
不過精品超市的運作並不容易。
2014年,華潤萬家的Ole』就宣布要向二三線城市擴張,計劃到2016年開出50家門店,但直到現在, Ole』的門店數也僅在45家左右,未能達成目標。與它同集團的Blt精品超市,在2015年轉型為生鮮食品超市,並進行一個小範圍的開業宣傳後,現在也沒了什麼動靜。而曾屬於北京華聯的BHG精品超市,則在去年7月以2.9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全部股權轉給了凱大鉑川。在華聯看來,高端精品超市這類業態對商圈要求嚴格,客層狹窄,店鋪布局受限,未來發展空間有限,今後將集中資源發展社區生活超市。
《北京商報》援引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的觀點認為,精品超市的觀感、消費者評價都很好,但是盈利水平並不好。高端進口商品的購買渠道越來越多樣化、網絡化,實體店在價格和品類上優勢並不明顯。而對於生鮮商品來說,包裝好的標準化商品雖然更整潔、方便,也更適用於線上訂單配送,但只在購買力較強的高端消費人群中比較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