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爸爸為女兒做120多件手工玩具」這一新聞,衝上熱搜。視頻中,爸爸和女兒高高興興地在家裡製作玩具。他們更多地是利用不用的廢棄物。
頭盔和寶劍是紙箱做的,裝飾物來自廢掃把;「拉拉轉」由核桃製成,太空人等也是廢舊物品變的…
兩年多來,80後的張帥為女兒做了120多件手工玩具。女兒曾經是個電子迷,慢慢受到父親多影響,成了他的小幫手。她還驕傲地請朋友來家中玩:「這些都是我爸爸做的!」
網友們一個個都變成了「檸檬精」,羨慕嫉妒恨啊!有的想要個女兒,施展才華;更多的人想要一個這樣陪伴自己的父親。
「喪偶式帶娃」是很多媽媽的痛,一說到這個話題,都有一堆的苦水要倒。
「家裡那個豬隊友,別說教育孩子了,他能把自己打理好,就謝天謝地了!」
「一下班就往沙發上躺,忙著打遊戲,約隊友開黑。」
父親的陪伴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即便是細緻入微的媽媽,也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孩子性格的塑造,價值觀的形成,道德品質的培養,都離不開爸爸的陪伴。
父親像一個標杆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他們對性別的認知,都來自父親母親。對於男孩來說,父親就是他想成為的那個人。對於女孩來說,父親就是她想嫁的那個人。
一位父親,品德高尚,為人正直,與人為善。那麼,他的兒子和女婿也差不到哪裡去。因為他為孩子們做了榜樣,兒子向他學習,女兒以他為榮。
父親影響孩子的性格
媽媽帶孩子時,為了安全,常常會有很多限制。
「別過去,那裡太危險,容易摔。」
「那裡多髒啊!咱別去啊!」
「臺階這麼高,媽媽可上不去」
但是,爸爸在,那就不一樣了。他會帶著孩子去「探險」,去爬樹,去抓蟲子,去挑戰……
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有危險的時候,爸爸會讓你脫離危險。沒有危險的時候,爸爸就是最大的危險。」
雖然看起來不靠譜,但是,孩子的成長需要這些「刺激」的行為。這可以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破壞欲。
所以,媽媽們就放開手,讓大孩子、小孩子瘋狂一會兒吧!
在家庭教育中,媽媽一般負責嘮叨,爸爸話不多,但有分量。其實啊,這是因為,媽媽在家庭中負責具體細則方面的事情,而爸爸是負責把控方向的。經常和爸爸在一起的孩子,一般邏輯性比較強。
分工協作,爸爸媽媽缺一不可哦!別躺著玩手機了,陪孩子寫寫作業,或者玩一場「打仗」的遊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