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減肥啊,成功的有千百個,失敗的更是有億萬群……當然,減肥不成功,原因也是各色各樣:有管不住嘴的、有邁不動腿的、也有既管住嘴也邁開腿了,卻還是死活沒瘦下來的……
但是,如果你既不貪吃、又挺愛運動,卻還是義無反顧地胖了……要小心了,很可能是你吃出問題啦!
· 少吃多動還不瘦,都是環境惹的禍?·
但是,近幾十年來,科學家發現,即使是上面這些原因,仍不能很好地解釋全球日益嚴重的肥胖危機(,,#゜Д゜)
也就是說,即使你選擇少吃點路邊小吃,多走兩步道,減肥仍然沒有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甚至,不僅沒減肥,你的丁丁都可能真的變小丁丁哦~(下面細講)
那到底是什麼在攔著你變瘦?機智的科學家為此專門創造了一個新詞——「環境致肥胖因子」,英文簡稱EDC(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環境致肥胖因子(EDC)
主要是指環境中那些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容易引起肥胖的化學物質①.
比如酞酸鹽、雙酚A(BPA)、己烯雌酚、鄰苯二甲酸酯、鎘等.
環境致肥因子(EDC),最大的麻煩就是:它們無處不在,並且常常偽裝成安全無害的樣子,讓你根本沒意識到它們的危險,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胖的……
比如我們下面要介紹的兩個環境致肥因子——「雙酚A」&「塑化劑」 。名字大家不一定熟,可生活裡,你可沒少接觸它們哦!
· 塑料製品,還讓人胖?·
塑料製品一直以來都是健康界的一大雷區,而其中最常見的添加劑之一「雙酚A」,就更是臭名昭著……
❶ 雙酚A:你有毒!
雙酚A
簡稱BPA,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塑料製品的化學物質.
危害:影響生殖系統、擾亂和脂肪相關的基因的表達及內分泌系統,導致肥胖!
主要攝入途徑:飲食攝入、空氣吸入、皮膚接觸等
經常存在於:塑料食品包裝、塑料瓶(礦泉水瓶、塑料奶瓶等),甚至罐頭瓶內側的塗層
事實上,由於雙酚A太常見,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不小心就接觸到了……
相關調查&數據
前陣子衛生部、科技部等部門進行了一項「雙酚A與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項目。
數據表明,中國40歲以上人群中,97.7%可在尿液中檢測到雙酚A,平均水平為0.81ng/ml,而超過1.43ng/ml,就算雙酚A高暴露了。
話說,其實很早就有研究表明:雙酚A對人體生殖系統有負面影響,所以在嬰幼兒和媽媽用品中早就被禁用了。如今又被曝出能催胖,也是洗白不能……
而雙酚A讓你胖,目前的研究認為,可能和雙酚A會擾亂和脂肪相關的基因的表達和內分泌系統,從而導致肥胖有關。
有數據表明,肥胖女性血清中雙酚A的濃度,要顯著高於正常女性①。
另外,體內雙酚A處於高水平的人,患胰島素抵抗、糖尿病、低度蛋白尿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症等代謝疾病的風險也會顯著提高②。
科學家還發現,較高水平的雙酚A暴露,不僅會使全身性肥胖患病風險增加50%,還會使腹性肥胖患病風險增加28%!②
也就是說,雙酚A不僅讓你胖,還專胖對你健康殺傷力更大的肚子……
覺得雙酚A可怕了吧,還沒說完呢……還有一種不但存在於塑料製品,甚至存在食物裡的塑化劑,更容易被你大量攝入哦……
❷塑化劑:你更毒?
塑化劑
工業上廣泛使用的一種高分子材料助劑。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為鄰苯二甲酸酯(DEHP),由於分子結構和「激素」十分類似,也被歸為環境EDC的一種③。
危害:引發激素失調、影響生殖能力,造成心血管疾病、肝臟、內分泌等的問題,導致肥胖!
主要攝入途徑:通過呼吸道(空氣)、消化道(飲食)、皮膚(接觸)進入體內,並且蓄積在人體脂肪中不易被排出體外。
經常存在於:PVC塑料、PVC保鮮膜、以及食品飲料中。
不過,塑化劑雖然可怕,攝入量不要超過安全上限制,也還可以被人體安全代謝出去,不會有很大問題的④。
DEHP耐受量:<0.025mg/kg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對塑化劑DEHP的每日耐受攝入量定值;
塑化劑由於廣泛應用於PVC塑料中,在用PVC塑料容器盛裝水和食物時,難免就會有所滲出,被大家或多或少的吃進去一些……
正常使用生產合格的塑料製品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大家不用緊張。
我猜有童鞋要說了,這怎麼可能會過量,誰沒事吃塑料玩兒啊……
巧的是,塑化劑DEHP偏偏和一種經常被用於飲料中的食品添加物「乳化劑」一樣,也能起到給液體增稠的效果……
塑化劑DEHP的特點
有少許芳香氣味或無氣味的無色液體,中等黏度、高穩定性、低揮發性、成本低廉、低水溶解度,但易溶於多數有機溶劑中。
於是無良商家為了賺錢,黑心地把DEHP加入了食物中,使DEHP在前幾年的臺灣飲料塑化劑案中大出風頭,由此出道走紅,榮獲「食品中的三聚氰胺」這一稱號。(感興趣的童鞋可以自行百度下塑化劑添加案)
這樣一來事情的性質一下子就不一樣了啊!在臺灣公布的含有起雲劑(包含塑化劑)的食品中,DEHP含量一般在10-30mg/L,也就是說,一瓶飲料下去,你就輕輕鬆鬆超標……
而大量攝入塑化劑,不但會嚴重擾亂內分泌系統,甚至還會影響生殖和發育,導致肥胖和健康等各種問題!
在針對大鼠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大鼠在連續10周攝入含有塑化劑的食物後,體重有明顯增加⑤。
而人類身上,也早就發現大量長期攝入塑化劑,導致生殖系統異常(兒童生殖器變短小、性徵不明顯,誘發性早熟等)等其它各種健康問題!
· 環境致胖,怎麼躲?·
也就是說,你覺得你少吃了、多動了,卻還是胖了?
錯不在其它,可能就在你喝的飲料、盛飯的容器,甚至路邊小攤上各種小吃的容器(沒錯了…… 路邊小攤是各種塑化劑、雙酚A泛濫的地方)
那麼想要躲過這些坑,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給大家幾個簡單的建議:
首先,不用塑料製品,是避免接觸這些「環境致肥因子」的最佳手段。
為環保為健康,能用玻璃、瓷材質的容器,就儘量不要使用塑料材質的(手抖星人請自覺選擇木頭製品)⑥。
當然,一般情況下,完全杜絕塑料製品是不可能的,所以儘量避免塑料製品裡的有害物質攝入就是關鍵了。
考慮到塑料中的雙酚A、塑化劑等,很容易在長時間浸泡、高溫、與油脂接觸等情況下析出,那麼儘量少地加熱塑料製品、反覆利用塑料製品,也很關鍵:
比如就不要直接吃路邊塑膠袋、塑料盒包裝著的煎餅、雞蛋餅、臭豆腐啦,不衛生還胖得快……
外賣也最好少吃,不僅油,包裝盒還是塑料的,塑料遇油遇熱胖更快……
塑料製品(塑料盒、塑料帶、保險膜袋)還是少加熱了,會變形、有異味還會胖……
濃稠的飲料什麼的也最好少喝,本身也都是糖就是讓你胖的
喝礦泉水的瓶子,即使好看結實,也請不要重複利用了(環保不是這麼走的)……
最後,除了塑料製品,生活裡還有很多容易讓你胖的陷阱,也在等你時刻踏進去……
總之,減肥之路漫漫,一路豺狼虎豹荊棘遍布,所以咱們除了會吃、會動,還得一邊學習一邊前進,收穫好身材的同時,還要收穫健康知識!
各種硬派好物,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
參考文獻:
①王強, 蔡玉嬌, 鄭月萍, 張慧, 吳沂芮, & 張嶺等. (2014). 雙酚a對脂代謝和肥胖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誌(4), 632-637.
②谷悅. (2015). 塑料包裝食品或增加肥胖風險. 中國食品(2), 112-113.
③向斌. (2011). 食品包裝中塑化劑問題解析. 中國包裝(9), 51-53.
④劉明華. (2013). 塑化劑的危害與預防分析. 綠色科技(4), 210-212.
⑤Nora, K., Nico, H., Martin, G., Anne, K., Ronald, B., & Rima, C., et al. (2015). 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 causes impaired adipocyte function and alters serum metabolites.. Plos One, 10(12).
⑥張霞, 施炎炎, 丁紅梅, 陳丹丹, & 楊俊. (2014). 塑化劑與食品安全問題探討. 糧食科技與經濟, 39(1), 44-46.
斌卡新書《100卡美食》熱賣中~
【點擊即可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