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優財報:羊奶粉增長乏力,高價羊奶粉不香了?

2020-12-12 界面新聞

文|觀點財經 大釗

日前,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優」)對外公布了其第三季業績,總體來看澳優(01717.HK)成績可圈可點,唯獨羊奶粉業務差強人意。

財報顯示,2020年1月-9月:

公司實現收入57.58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同期增長22.8%; 毛利為人民幣29.06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9.1%。

過去的一年裡,澳優營收同比增速保持在22%以上,而之所以能夠保持如此高的增速,主要得益於其自有品牌奶粉業務的高速增長。

公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澳優自有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為人民幣49.90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21.4%,佔公司總收入的86.7%。

具體來看,牛奶粉三季度在國內收入同比增長25.5%,但是羊奶粉僅增長了2.7%,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

本文將從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1、羊奶粉太貴,曲高所以和寡?

2、多頭競爭格局成型,澳優競爭力遭質疑

3、羊奶粉新故事,不香了?

羊奶粉太貴,曲高所以和寡?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成為嬰幼兒奶粉消費的主力軍,奶粉也走上了消費升級之路。而羊奶粉,憑藉蛋白凝塊相對牛奶更細,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特點也越來越多進入了消費者的購物車。

中國羊奶粉市場規模逐年上升,據華西證券預計2020年國內羊奶粉規模達到100億元,2013-2020年羊奶粉市場規模CAGR為18.65%。

百億市場近在眼前,國內乳企聞風而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40家乳企生產嬰幼兒配方羊奶粉,90款產品通過配方註冊,還有一些品牌通過跨境購形式進入中國市場。

按銷售額統計,澳優旗下的佳貝艾特在2019年實現營收28.56億,處於國內羊奶粉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

按照常理來說,處於這樣一個巨大增速市場中的品牌應該呈現不錯的「漲勢」,更何況澳優還處於第一把交椅上,為何上個季度增速僅有1.7%,這或許和羊奶粉定價偏高有關。

通過在京東商城搜索可以看到:

澳優旗下牛奶粉「海普諾凱1897」(0-6月齡1段)400g售價為188元/罐,800g售價為358元/罐,而羊奶粉「佳貝艾特」(0-6月齡1段)售價為197元/罐,800g售價為458元/罐,這種單價差異並不只存在於澳優品牌。 伊利牛奶粉「伊利金領冠」(0-6月齡1段)405g售價為198元/罐,而羊奶粉「金領冠悠滋小羊」(0-6月齡1段)405g售價為248元/罐。 合生元旗下牛奶粉「派星」(0-6月齡1段)400g售價為139元/罐,而羊奶粉「可貝思」(0-6月齡1段)800g售價為421元/罐。

羊奶粉單價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此外,羊奶粉產量也較低,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造成羊奶粉產量遠低於牛奶粉的原因,第一是羊奶粉的重要原料之一羊奶的短缺。奶山羊體格小,產乳量低,奶山羊每胎泌乳期8-10個月,平均泌乳量只有500-600公斤/年。

而奶牛相對體格較大,每年的泌乳期在300天左右,時間較長,中國的荷斯坦奶牛每年產奶量最高可達到1.5萬公斤。

第二是奶山羊飼養要求較高,不能集中飼養,所以牧場分散,規模化和產業化的企業養殖成本高。並且,很多國家以肉羊飼養為主,奶山羊養殖較少,這些都導致奶山羊養殖企業較少,羊奶粉原料短缺。

多重因素疊加下,羊奶粉市場近幾年並未取得預期的爆發式增長,雖然澳優旗下佳貝艾特處於行業頭部,但是若想繼續做大則需要受制於原料和規模化等因素。

多頭競爭格局成型,澳優競爭力遭質疑

目前來看,羊奶粉市場格局基本已呈現出純國產品牌、進口奶源的國產品牌、以及海外品牌的「三足鼎立」之勢。

其中國產奶源羊奶粉品牌以悠滋小羊、聖特拉慕、蓓康僖、貝特佳、和氏等為主,進口奶源的國產品牌以佳貝艾特、藍河、卡洛塔妮、可貝思、朵拉小羊等品牌為代表,海外品牌典型代表包括可瑞康、啟賦蘊悠等。

截至19年6月30日,已通過嬰配粉註冊的純羊奶粉38款,而競爭力最強的進口純羊奶粉有11款。在市場擴容、品牌增多的大前提下,羊奶粉市場恐將陷入如牛奶粉早期一樣的同質化競爭。

圖片來源:華西證券

綜合來看,羊奶粉市場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各品牌的差異並不大,有「危」也有「機」。

由於原料短缺,澳優佳貝艾特選擇在國外布局上遊奶源地荷蘭,澳優的羊奶供應商之一HGM(HollandGoatMilk),2018年與荷蘭53個羊奶奶農籤訂長期供給協議,對應的交付羊奶總量為6.5萬公斤,佔荷蘭羊奶產量約20%。

荷蘭的工廠將羊奶收集後直接提取乳清蛋白,根據公司公告的數據,2019年公司投入1.4億元在荷蘭建設基粉塔,新基粉塔設計產能為3.5萬噸,羊乳清年處理能力4400噸。

這種生產、製作環節全在國外,銷售在國內的輕資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澳優實現了高速增長,但也承受了包括核心競爭力與國際關係帶來的風險。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就曾指出,在整個國外疫情的加重之下,澳優整個產業鏈的完整度都受到一定的影響。

而這種類似「海外代工廠」的模式真正引發的質疑則更多來自研發能力。

奶粉產品需要滿足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的身體發育需要,同時還要面對父母們對價格區間的不同需求,必須提供與時俱進的產品,如果缺乏研發創新能力,對長遠發展十分不利。

財報顯示:

2019年,澳優的研發成本為1.32億元,佔總營收的1.96%,同期澳優的銷售及分銷費用佔總收入的26.3%。

到2020年上半年,澳優研發成本為0.72億元,佔總營收的1.88%,同期銷售及分銷費用則達到25.5%。

在銷售和分銷上花錢從不吝惜,但是研發投入不足2%,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能否經得住考驗還是個未知數。

羊奶粉新故事,不香了?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羊奶營養價值顯著高於牛奶。

羊奶的蛋白質、脂肪、鈣含量均高於牛奶;乳糖含量略低於牛奶,但羊奶中含有豐富的ATP,ATP可促進乳糖的分解轉變化和利用,對於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減輕不適應症狀。同時,羊奶中維C、維B1、鹽酸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於牛奶,有更高的附加營養價值。

同時羊奶小分子易消化吸收,較牛奶更為適宜嬰幼兒。羊奶的脂肪球僅有牛奶脂肪球3/4大小,相較大分子的牛奶,羊奶更易消化吸收。

據統計,牛奶蛋白過敏在新生兒中較為高發,每年約80萬新生兒會出現此症狀,按照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核算,牛奶蛋白過敏群體佔總體新生兒總數的5.3%左右。

羊奶粉過敏性蛋白質含量低於牛奶,低敏特性使其成為不少家庭的必需品。

上述幾大特點,成為羊奶粉的市場滲透逐年上升的關鍵因素。

回到澳優本身,受益於羊奶粉市場增長和二胎政策紅利,澳優的收入增速在2017年達到頂點後開始逐步放緩。

數據來源:澳優財報

單看今年第三季度,澳優牛奶粉收入8.844億元同比增長25.5%,羊奶粉收入6.947億元同比增長2.7%,奶粉產品總體收入15.79億元,同比增長14.3%。

可以看出,因為三季度羊奶粉業務增速大幅放緩,拖累了整體業績增長。

公告顯示,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澳優在重組分銷渠道,羊奶粉佳貝艾特銷售受到影響比較明顯。

同時佳貝艾特犯了澳優「重營銷輕研發」的老毛病,對比市面上主要羊奶粉,佳貝艾特營銷投入遠超行業,先是聘請男演員黃磊為代言人,後又冠名《瘋狂的麥咭》、《愛寶貝,曬一曬》等欄目,並在央視和高鐵上投放廣告,同期還在蘋果App store上架會員App。

一波操作下來,佳貝艾特的名氣越來越大,但是股價卻「跌跌不休」。

Wind數據顯示,近3個月以來,澳優股價也出現明顯波動。已經從今年7月3日的收盤價16.30港元/股,跌至11月24日的10.70港元/股,幾個月裡跌幅超三分之一。

部分券商也於近期下調了澳優的目標價,今年11月13日花旗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下調澳優2020年至2022年核心盈利預測14%、12%和17%,目標價有18.9元下降至14.2元。同一天,大和下調了澳優16.8%的目標價,由原來的18.4元下降至15.3元。

總 結

2020年前三季度澳優市盈率為16.83,明顯低於同行業其他乳企。同期貝因美、伊利、飛鶴和雅士利的市盈率分別為94.21、29.71、29.28和18.90。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綜合來看,澳優仍處於追趕地位,即便現在澳優旗下羊奶粉處於行業頭部,但是長遠來看,這一細分產品難以成為其業績持續增長點。

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羊奶粉佳貝艾特面臨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在乳業巨頭先後入局的前提下,市面上很快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佳貝艾特,到那個時候澳優面臨的將是群雄割據的渠道大戰。

相關焦點

  • 高價羊奶粉功效存「隱藏面」 澳優乳業核心競爭力遭質疑
    據澳優8月底發布的2020年中報,上半年公司營收人民幣38.59億元,同比增長22.6%;歸屬於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利潤為4.09億元,同比增長56.9%;經調整後歸屬於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利潤為5.75億元,同比增長32.1%。
  • 澳優一季度營利雙增,羊奶粉收入超過牛奶粉
    報告期內,公司收入人民幣19.332億元,同比增長近27%,歸屬於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利潤經調整為人民幣2.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3.5%。對於業績增長,澳優在公告中稱主要來源於三方面的努力。其中,牛奶粉收入增長36.2%至人民幣7.72億元;以「佳貝艾特」為品牌的羊奶粉業務收入獲得37.3%的增長,至人民幣9.38億元,但羊奶粉在中國以外的地區下滑了18.5%,財報對此未做出具體解釋。圖片來源:澳優2020年一季度財報近年來隨著「史上最嚴奶粉新政」實施,配方註冊審批制度收緊,已有大量中小品牌被淘汰。
  • Q3羊奶粉業務放緩 澳優(01717)拿什麼書寫高增長神話?
    公司 Q3羊奶粉業務放緩 澳優(01717)拿什麼書寫高增長神話?在自家品牌中,羊奶粉業務是增長最快的一塊,過去三年收入複合增長率為56%,遠高於公司整體收入複合增長率36%,且在總收入中佔比越來越高,今年上半年佔比達到42.57%。不過單看今年第三季度,羊奶粉同比和環比皆出現增長放緩。國金證券認為,羊奶粉收入增速放緩預計主要受門店「斬尾行動」影響,可能更多反映的是單店增長。牛奶粉收入則受新產品增量帶動,同比增速在加快。
  • 澳優成人羊奶粉——佳貝艾特營嘉系列 ,成羊奶粉消費新風口
    專注於嬰幼兒配方奶粉到推出覆蓋全年齡段的營養食品,致力於「成為全球最受信賴的配方奶粉和營養健康公司」的澳優集團,於2019年11月5日,澳優旗下來自荷蘭的高端羊奶粉品牌佳貝艾特響應第二屆中國進博會的號召參展,並攜新品「營嘉」高調亮相,湖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葉勁松先生、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邱繼興先生、荷蘭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副領事
  • 澳優乳業中國&海外宣傳「不一致」懸疑:高價羊奶粉江湖「套路」深...
    但引發擔憂的不僅是澳滋品牌產品問題,《商學院》記者在查詢澳優乳業旗下佳貝艾特(Kabrita)羊奶粉時,發現對於羊奶粉的宣傳中國和海外官網存在不一致的情況。   2011年,澳優乳業將佳貝艾特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引入中國。2018年第一季度,佳貝艾特的銷售額達到5億元時,澳優乳業曾表示:「佳貝艾特全球羊奶粉第一品牌地位得到鞏固。」   羊奶粉起先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市場,隨著整個奶粉行業競爭的白熱化,產品升級的需求出現時,才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羊奶粉與有機奶粉一起成為奶粉升級的下一個風口。
  • 澳優王牌產品「翻車」現場:羊奶粉「掛羊頭賣狗肉」添加牛乳糖
    澳優與Blue Orca在五天的時間裡就沽空事件隔空「掐架」,從目前的戰況來看,澳優已佔據明顯的上風。但唯獨在其中一項指控上,澳優的回應站不住腳。這項指控關於澳優的核心產品,即佳貝艾特羊奶粉。佳貝艾特中國官網上的文章宣傳乳糖不耐受或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可以使用其配方羊奶粉作為替代品。與之截然不同的是,佳貝艾特在其美國和歐洲網站上卻明確警告父母,乳糖不耐受或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孩子不應該使用佳貝艾特羊奶粉。
  • 澳優股價陰雨連三日 "純"羊奶粉添加牛乳糖恐影響銷量
    回顧以往遭殺人鯨資本沽空的案例,有多隻股票遭做空後基本上一沉不起,如新秀麗(01910.HK)、豐盛控股(00607.HK)、德普科技(03823.HK)及Maga Expo(01360.HK)等。不知澳優此次遭遇做空後是否是個例外。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澳優業績表現頗為亮麗,歸母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63.8%。
  • 過億的羊奶粉品牌有這些,淘汰賽加速上演
    目前,已註冊的羊奶粉品牌有90個,那我們就來分析分析過億的羊奶粉品牌有多少。澳優2019年財報顯示,佳貝艾特營收28.56億,穩居羊奶粉市場銷量第一寶座。而大單品策略在羊奶粉市場依然適用,乳企有大單品才有大未來。羊奶粉品類的增長瓶頸,重視供應端在2008年以前,也許誰也沒有想到現在挑戰「牛老大」市場地位的竟然是一隻「羊」。儘管羊奶粉品類值得期待,但供應鏈瓶頸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結。
  • 巨頭搶灘成人羊奶粉市場,羊奶重地陝西乳企能否招架住?
    作為國內嬰幼兒羊奶粉的頭部品牌以及澳優乳業旗下的超級大單品,佳貝艾特早在2019年11月進博會期間就推出了成人羊奶粉產品「營嘉」。澳優方面告訴新京報記者,隨著羊奶粉市場的擴大,不少品牌嘗試涉足羊奶粉,但多集中於嬰幼兒領域,成人市場對於高品質羊奶的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
  • 奶粉行業洗牌加劇:羊奶粉上位高端 進口品牌迎風口
    而在世界範圍內的羊奶粉的量不大,很多企業開始布局養殖山羊,但是,羊奶粉受制於羊乳清不穩定性因素,導致企業在生產羊奶粉時存在很大的風險,導致公司產品成本高。  在宋亮看來,目前,乳清粉的價格遠遠超過原料粉的價格,這是一個不理性的做法。
  • 羊奶粉市場持續擴容 爭搶細分賽道 乳業巨頭紛紛搶佔羊奶粉市場
    近年來,隨著羊奶粉認知度不斷提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湧現出一批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羊奶粉品牌。如傳統乳業品牌聖元、澳優、雅士利等都瞄準了這一市場機遇,爭先恐後加入羊奶粉大潮之中。日前,合生元宣布其從澳大利亞原裝進口的純羊奶粉可貝思全新上市,正式加入羊奶粉的隊伍。
  • 入局羊奶粉 包秀飛能否圓貝因美高端夢
    對於不需要進行配方註冊的有機輔食系列,目前已開始在貝因美的母嬰渠道鋪貨。貝因美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看好Bubs高品質的產品線,及其在國際上的信譽。公司相信Bubs具備在中國快速發展的超高端嬰幼兒配方粉及有機嬰幼兒食品領域取得一席之地的特質。
  • 奶粉新規迫使羊奶粉成分現原形
    此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配方註冊申請材料項目與要求中,對配方奶粉的上述規定再次有明確的表述,這意味著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羊奶粉中摻牛乳清粉卻不標註的現象,今後將得到規範。  在天貓上,記者搜尋查看眾多嬰配羊奶粉產品,在外包裝上明確標註使用的是「羊乳清粉」的品牌有聖元優博、澳優的佳貝艾特、紐西蘭原裝進口倍恩喜、紐西蘭進口的藍河綿羊奶粉、法國的法嬰特、澳洲維愛佳、陝西的智冠、西安銀橋乳業的艾寶瑞等。  記者發現,聖元優博嬰配羊奶粉特別強調,其一直是選用純正的羊奶粉和羊乳清粉。
  • 1.38噸維愛佳羊奶粉不合格;飛鶴、金領冠、啟賦等抽檢合格
    本周飛鶴、伊利、佳貝艾特、惠氏等奶粉抽檢合格;2019年下半年嬰配食品安全抽檢不合格率為0.2%;2019年全國奶粉產量105.2萬噸;此外,1.38噸維愛佳羊奶粉不合格;奶業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教授談行業發展......
  • 澳優2018年淨利增長近九成,自有奶粉品牌表現搶眼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澳優乳業3月18日晚發布2018年業績公告顯示,其銷售額為53.9億元,同比增長37.3%;淨利潤為5.82億元,同比增長88.7%。如果將全球投資併購取得的一次性收益計算在內,澳優歸屬股東淨利潤將增加至6.35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約106.1%。公告顯示,澳優業績大幅增長與其自有奶粉收入提升及全球化布局直接相關。2018年,澳優自有品牌奶粉業務實現收入約44.01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加約53.8%,佔澳優總收入的81.6%。
  • 對比飛鶴、達能、惠氏、健合、澳優等多家乳企財報,揭開這幾大增長點
    如下圖: (伊利、蒙牛、健合均屬於綜合性企業,所以在表格中僅單獨列舉其奶粉相關業務,淨利暫不計算。) 從表格中即可看出,僅飛鶴、澳優、貝因美3家乳企的營收和淨利均實現了雙位數及以上的增長; 從財報可知曉,伊利和健合的總營收實現了個位數的增長,但伊利的奶粉相關業務取得了高速增長,增速高達51.51%,而健合奶粉業務卻微降2.62%; 另外,無論是蒙牛的奶粉業務還是雅士利公司,今年的營收都在下滑
  • 牛奶粉or羊奶粉,你還會高價選羊奶粉嗎
    羊奶粉和牛奶粉一樣需要重新添加乳清蛋白的,所以羊奶粉和牛奶粉一樣,都不接近母乳。假的2、喝羊奶粉,寶寶真的不上火嗎羊奶粉中的脂肪球相對於牛奶確實小一點,只能說小一點。那麼真的寶寶喝了羊奶粉就不上火了嗎?我看未必。首先、2種奶粉的製作工藝是一樣的,都會經過烘焙這一環節。其次、脂肪球小指的也只是羊奶,不是羊奶粉。
  • 澳優預計2019年淨利增長60%,牛奶粉收入突破31億,涉足益生菌!
    來源:財經嘯侃中國首家奶粉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業績報告,由於收入、淨利雙雙保持高雙位數增長態勢,股價應聲大漲,截止2月19日下午兩點,股價漲幅在10%以上。2月19日,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澳優」)在聯交所發布了2019年正面盈利預告。
  • 國產奶粉PK 澳優(01717)的機會在哪裡?
    單看第三季度,澳優牛奶粉收入8.84億元同比增長25.5%,羊奶粉收入6.94億元同比增長2.7%,奶粉產品總體收入15.79億元,同比增長14.3%。  可以看出,Q3因為羊奶粉業務增速大幅放緩,拖累了整體業績增長。
  • 羊奶粉好還是牛奶粉好?
    但隨著消費需求和供給結構的變化,近年來,羊奶粉的生產和銷售顯著增長,並引起愈來愈多的關注。作為全球最大的羊奶消費國,中國也是全球奶山羊存欄數第二大國;中國市場上,羊奶粉的市場空間正在高速增長。伴隨消費需求的增長,羊奶粉每年都保持著25%以上的市場增量。數據顯示,2014年羊奶粉市場規模僅為35億元,到了2016年,僅嬰幼兒配方羊奶粉的市場規模就已超過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