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題目下方從化微社區,一鍵關注本帳號
大樹無枝向北風,百年滄桑訴英雄
城郊街三將軍村古榕 從遮天蔽日到稀稀落落
在雨水豐沛的從城,坐落在村落的古樹稱得上是一處處地標。而每每提到古樹,不少人的腦海中閃現出的第一個印象或許便是「老榕樹」了。古老的榕樹飽經滄桑,卻能夠遮天蔽日,管它南風北風,必定也是分毫不動。但,就像總會變得皓首蒼顏,佝僂屈膝的老人一樣,缺少照顧的老榕樹也終會變得稀稀落落。
日前,社區報記者走進從化城郊街三將軍村,村裡的細葉榕已經不再「華陰如蓋」,靜靜陪著村裡一群鶴髮的同伴,見證村裡的。過去的它有著怎樣的一個故事?村子又為什麼稱為「三將軍村」讓我們一起聽聽村民們講述與古樹的日子。
人們常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高大茂盛的古樹總是留給了後輩一片又一片的陰涼。「負離子」頗多的從城裡不僅僅布滿了大小不一的荔枝樹,而且也不乏一些上了年紀的古榕樹,它們或是蒼勁茂盛,或是盤根錯節。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的大樹都已改頭換面,但它始終見證著一方的歷史和人文。
為了看清楚老榕樹的細枝末節,社區報記者刻意挑選了一個晴空萬裡的午後,乘車前往城郊街三將軍村。還未進入村子,便能明顯的感受到城鄉結合的那一份怡然和寧靜。循著水泥路一直往村子裡走,輕輕拐過一個彎,村委便出現在了視線裡,抬頭望去,那一棵老榕樹便在幾米開外的路旁靜靜的佇立著。
慢慢地靠近這一棵細葉榕,發現它並沒有想像當中的那樣茂盛,樹葉變得稀稀落落,抬頭便能看到明亮的天空,也沒有筆直挺拔的軀幹,而是佝僂著身子,稍稍向一邊傾斜。那四面延伸的枝幹上布滿的黑色的樹皮,就像是耄耋老人身上的老年斑。老榕樹有的枝幹上布滿了遺留下的蟲洞,有的樹枝下墜得厲害,村民踮起腳尖便能撫摸到。
依靠著老榕樹而站,發現它的根基四周早已經圍起了一圈的水泥圍圃,樹根周圍更是雜草叢生。不知是因為不滿泥土裡的壓抑還是因為想要繼續看著村子的村民,老榕樹的樹根衝破了泥土,裸露在外。繞過大樹,發現它的背後便是一片密密的樹林,而大樹底下還殘留了不少燒過的香燭。
細數一下,這棵細葉榕已經在三將軍村紮根了113年,100多年的歲月改變了它的整個「妝容」。雖已年邁,但它卻從沒想過拋棄三將軍村,老樹像一位老戰士一樣,一直守在村委門口。也許正因為有這棵老樹的守衛,三將軍村一直以來都風調雨順,只要是勤勞耕作的村民都能安居樂業。
早些年,道路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很多外村的人要到街口趕集都得經過三將軍村,當時老樹成了他們最好的歇腳之地,走累了就停在樹下休息,跟當地村民閒聊幾句。那時的老樹正處於壯年時期,枝繁葉茂,樹影密得看不見一點太陽。但是近年來蟲害加多,外加修路的原因,老樹的不少分支都被砍掉了。如今老樹上只有零星點點的葉子,想在樹下閒聊都無處遮蔭了。
在三將軍村呆久了你會發現,村子尤為的安靜,更罕見來往奔波的人群。記者圍著村子轉了一圈,看到的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尤為奇怪的是村子裡居然連小學都沒有,據說這是因為近幾年村子新生兒數量減少,所以村子也不置辦學校了。據不完全統計,村民數量總和不到1000的三將軍村裡就有120多位超過60歲的老人,其中有8位老人超過90歲,所以也有人稱三將軍村為「長壽村」。
上了年紀的從化人都知道三將軍村還流傳著一段「古」。傳說很久以前,村裡一位婦女誕下了紅臉、白臉、黑臉三個小孩,紅面是武將,白面是文官,而黑面則是大力神。也因為這三個孩子後來都成了大將軍,所以村子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三將軍村」。
像人有三衰六旺一樣,老榕樹的一生也並沒有風調雨順,它也有枝繁葉茂的壯年,也有身體不適的枝葉凋零的時候。聽村民說,在零幾年的時候,老榕樹仍然非常的茂盛,但由於缺少打理,加上樹上的蟲子越來越多,所以儘管村委用了許多的泥土埋起老樹,老榕樹也並沒有像預期中的那樣恢復。
村裡的老醫生謝觀行的衛生站就和老樹一路之隔,他告訴我們,雖然樹下設有石凳石桌,但是也罕見村民到樹下乘涼,箇中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村民稍微在樹下待久一些,蟲子就有可能掉在身上,渾身瘙癢難耐。而且還有一些村民在老樹上看見過馬蜂窩,這也成為村民故意疏遠老樹的另一原因。
聽三將軍村村委副書記謝德良說,以前很多村民到樹下玩耍,但是文化室建好之後,更多人選擇到文化室打牌消遣,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村民才會聚在樹下燒炮,也只有「好日子」村民才會想起老樹來,平時老樹也只是自己孤身在路旁看著匆匆來往的村民。
「村裡很多人都是這棵樹的子孫呢!」葉記詳說,村裡人的思想比較封建,很多老人認為,把自家的娃娃過繼給別人能更好養活,也期望孩子能像老樹一樣長命百歲,於是有很多人就把孩子過繼給了這棵老樹,每逢特定的日子,都能看到老樹的「子孫」去探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