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平凡但不平庸

2020-08-13 仁小可2020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雖有坎坎坷坷,但沒有蘇軾那樣大風大浪傳奇的一生,然而小人物也有各自的人生,用平凡的方式走出了不平庸的道路。

2013年9月,在東北某高校讀研期間,有幸通過了全國漢語志願者考試,然後經過培訓後,順利去了韓國一所中學實習。2014年2月,抵達韓國,開始了小人物開眼界的人生經歷。直到現在已經有將近六年的時間,但總會在和親朋好友的聊天中,時不時提及「我那時候在韓國如何」,有時候深思後發現可能是因為去韓國實習這一年會是我這樣的小人物一生中難忘的經歷,或許哪一天我老了,也會和後輩再談起這段有厚度的回憶。

有些好友聽完我在韓國一年經歷都評價說真好,一石三鳥,出國實習,公費旅遊,豐富閱歷。小人物的收穫是感受到不同生活而已。

然而我們首要任務還是工作,因為我們也是有「身份」的人,清晰記得我們當時籤證上寫的是「公務人員」。更高大上說法就是我們出國就代表中國形象,我們肩負著樹立中國優秀形象的責任。具體工作就是去韓國中學教漢語以及中國文化知識。一般在韓國公立學校才會有像我們這樣公派的漢語教師。中韓這種合作有個英文名字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中文就是「赴韓漢語志願者項目」,所以到達韓國我們稱呼基本就是「中國原語民老師」。教學模式也是中韓合作,韓方會有一位培訓過的教漢語的韓國老師,我們稱作搭檔,他們漢語都很棒,基本上一年實習結束,志願者和搭檔都會建立深厚的友誼。

在韓國我有兩個搭檔,第一個搭檔老師,工作特別認真,和大部分韓國人一樣,對待工作很是嚴謹,比如說我精細化的PPT(演示文稿)技術就是,在搭檔一手「調教」下突飛猛進,到現在依舊受益,那段成長的過程很難熬,經常改課件到深夜,然後第二天早晨搭檔老師給一個超級完美的成熟課件。我們每周都要研討教學計劃,並且針對不同教學對象安排不同任務。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為什麼會有不同教學對象,其實韓國大部分中學並不像韓劇或者咱們國內一樣,班級裡男女生都有,而是有男生班和女生班的,不知道初衷是什麼,但實際情況是他們中學生早戀也是個問題。我的第一個搭檔老師還是一個女生班的班主任,由此我還從側面了解了一些韓國班主任工作情況。那真是事無巨細,從頭髮長度到同學間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要解決。 但是我的搭檔卻能有條不紊地處理的特別好,就像她的工位抽屜一樣安排的井井有條。目前我們依舊是微信好友,她的朋友圈也還和以前一樣細緻。這就是韓國的小人物,有著自己的人生信仰,不幹擾不侵犯也不自我,認真嚴謹的過著自己的小生活。

為什麼會有第二個搭檔老師,因為後來我的第一個搭檔來到了中國,帶著孩子和在中國工作的老公團聚。雖然就像失去支柱一樣,但很快還是適應了。第二個搭檔老師,特別年輕漂亮,很多學生都說她更像中國人。確實人也很親切,就是漢語不是很好,我們溝通起來有點困難,但是不影響感情的深入,特別是寒假漢語興趣班,我們兩個合作特別愉快,也是她幫我實現了擺脫「漢語複讀機」的困擾,和韓國學生暢快地體驗學習漢語的樂趣。現在我對這個老師定格的一瞬間,是我們最後一次說「再見」,我抱著她給我的禮物,在紅綠燈路久久站著不敢回頭,只怕她看到我涕泗交流的樣子也一樣難過。

除卻這兩個搭檔老師,還有一個更讓我難忘的老師,就是這所中學的國語老師,就像咱們國內語文老師一樣。她的漢語可以說是我接觸的韓國老師裡面漢語水平最高的,包括對中國的了解也是最深入的,並且有在中國工作過三年的經歷。於是我們經常走在一起,她和我用漢語交流非常順暢,有時候語言溝通不來,互相理解之後,一個眼神彼此就懂。最難忘的應該還是,她一次一次很奢侈地&34;請我吃飯,去高檔餐廳享用傳說中很昂貴的「韓牛」,去特色餐廳見識異域飲食風情等等。離別前,她請我去了她家,那年她37歲了,依舊單身,租住的房子,有一個人生活的自由和些許的孤獨。離開韓國前手機裡最後一張有情懷的照片就是從她家窗外拍的,好像是看見整個韓國一樣,其實只是一個角落而已。就像我們看到「小人物」這個名詞一樣,看似簡單,但不單薄,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筆一划走過來的。

小人物的眼界,到底是有局限性。回憶來回憶去都是和搭檔老師們的生活。其實除卻工作還有更精彩的吃喝玩樂。因為經濟基礎有限和韓國消費水平很高,我們志願者通常會組團出遊,看一看韓國各地。最經濟方便的就是提前聯繫好要去目的地的志願者好友,然後就可以省去一部分住宿的開銷。當時基本上韓國各個地方都有我們漢語志願者存在,所以人脈關係廣的志願者一年就能玩遍韓國。我很保守,因為想要留一部分積蓄回國用,所以只是在合適的時間去了合適的地方。去過首爾各個「洞」感受韓國經濟的繁榮,在忠南欣賞了浪漫的櫻花大道,在濟州島了解了漁民文化,釜山海邊看海吹風,全州有名大學觀賞荷花……

即便一年多韓國生活,就像有些同學說的那樣,因為錢不夠沒有看夠玩夠,會有些許遺憾。但對於知足常樂的小人物而言,現在有著平凡穩定的工作,想想這段有趣的生活,也是著實難忘的。提及最多的我的搭檔老師們其實也都是韓國的普通人,他們在生活中也會有不同的身份,但是他們的小人物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相關焦點

  • 《無名之輩》:平凡小人物,拼死也要活出不平庸
    他們已經搞不懂平凡和平庸的區別,而本片描述的,正是那群不甘於平庸的平凡人。陳建斌飾演的馬先勇是平凡人,他因為酒駕失去了協警的資格,卻不滿於只當一個保安。找回這份認可,並不是為了「尊嚴」,這是馬先勇的贖罪方式,也是他唯一不甘於平庸的地方。任素汐飾演的馬嘉旗是個平凡人,高位癱瘓的她,並未失去普通人的羞恥感。
  • 平凡不平庸,平淡不懈怠
    平凡與平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雖無驚天偉績,但物盡其用、人盡其能,這是平凡;但有能力發揮卻自掩才華,自甘埋沒,這就是平庸。平凡如一顆「在崗」的螺絲釘,雖不起眼,卻真真切切地發揮著作用,實現自身的價值;平庸卻像廢棄的零件,身處機器運轉之外,無心也無力參與機器的運轉。
  • 【夜讀】不與平凡為敵,不與平庸為伍
    1前段時間結識了一位朋友,十幾年前國內名校畢業,現在是我們這個小山城的一名小學地理老師
  • 夜讀 | 接受平凡,拒絕平庸
    平凡與平庸,區別在於是否有過追求,一個曾經努力,一個從未開始。前段時間結識了一位朋友,十幾年前國內名校畢業,現在是我們這個小山城的一名小學地理老師。
  • 解讀歐·亨利《菜單上的春天》:平凡裡的不平凡,小人物也有春天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敘述的多是底層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生活平凡,但其中傳遞的溫情與主題不平凡。《菜單上的春天》講述的也是小人物平凡生活裡的不平凡。本文將從寫作手法的三個角度解讀歐·亨利的小說《菜單上的春天》。
  • 平凡小人物,生活更幸福
    前言:對於平凡人來說,平凡就是幸福。——尼採老鄭和老範,老黑和老蘇,是兩對普通夫妻,四個平凡的小人物,艱難地生活於社會底層。以前,我總覺得他們沒有文化,舉止粗魯,曾一度很反感,而今天,看似平常的一幕卻令我深深感動,從而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
  • 「平凡不可怕,平庸才讓人恐懼」人是怎麼慢慢變得平庸的
    有幾個網友的評論得到眾多網友的點讚「當你眼睛裡的火苗滅掉了,那就是你走向平庸的開始」是得,當你眼睛裡已經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了熱情之後,就是你開始走向平庸的時候。從這裡我能夠感覺到這個孩子是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一個如此小的孩子他就有如此明確的目標,並且如此遠大的抱負。這個孩子是不甘平庸的。我們在工作當中,為什麼越來越感覺上班沒什麼激情了?最主要的是因為對於眼前的生活越來越滿足了。
  • 國產電影《無名之輩》,小人物的大世界,不一樣的英雄主義
    今天我們既不做經典電影羅列,也不做恐怖電影的剖析。我們這次再翻越莫莫以往的一個新的跨度,那就是之前從來沒有講過的國產電影。要說電影感人的地方應該就是故事的敘述,情感的表達,但是無名之輩這部電影跟以往的傳統電影不同,這部電影之中將目光聚焦在了社會的小人物身上,影片裡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生活中不那麼起眼的存在,說的俗套一點,就是每一個人都是平常老百姓,他們身上自帶的一種英雄主義,並不是所謂的大人物身上所能綻放的那種光芒。而是這些平凡的小人物們對生活人生社會的一種接納認同的一種表現。
  • 允許孩子的平凡,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最終平庸,學會接受平凡
    前不久的時候,就有家長表示「自己家孩子太過的平庸了,表示自己很失望,不知道怎樣調整,也不知道怎樣面對。」這位家長還表示,自己在小的時候家長對她的要求就十分的嚴格,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樣樣出色,當時的她覺得十分的累,她表示自己十分厭倦這樣的教育。
  • 《圍城》:方鴻漸的悲劇告訴我們,平凡和平庸,只在一念之間
    《平凡的世界》裡曾有一句很打動我的話:「我覺得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一個覺醒期,覺醒期的早晚,決定了個人的命運。」熬過了覺醒前的那段時光,你將不再平凡。在那段日子裡,選擇了放棄,你終將平庸。一、平凡與平庸我們生而平凡,但我們絕不平庸。
  • 「小人物樂園」之歌(代序)
    它在傾述,我在聆聽,和諧而動人這裡不是大人物的江湖,這裡是小人物的樂園。在這裡,不比收入多少,不看官職高低,不分人等貴賤,只論品位和修養。在這裡,你能釋放你的壓力、發洩你的委屈、張揚你的個性。在這裡,你可以破涕為笑,也可以喜極而泣;可以幽默、可以調皮、允許撒嬌、允許任性,只要你不攻擊人,只要你不傷害人。
  • 《中國飛俠》:致敬所有生於平凡卻不甘平庸的普通人
    為了拿到第一名的兩千獎金,李安全不遺餘力,不敢有任何懈怠。他還根據過往經驗,總結出了一套「成功心得」:每天七點起床,七點四十要把女兒送到學校,下午四點之前要來接她。每天至少要送完六十單,每單不通能超過十分鐘。
  • 《平凡的世界》|豆瓣評分9.0:我一輩子都是普通人,但我並不平庸
    書中的每一個人都不平凡,為什麼觀看者會有這種體會?大概是他們雖然平凡,卻不平庸。你看路過的快遞小哥、建築工人,他們看起來平平無奇,卻可能是一個家庭的支撐,是曾經落榜的高考狀元。在命運的裹挾下,人人平凡,卻又人人不平凡。
  • 一個腦癱兒媽媽的啟示:99% 的孩子最終平庸,接納才是不平凡的開始
    來源:成長樹(ID:chengzhangshu99)前幾天,我們收到一個家長的求助:「孩子很平庸,我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這個媽媽還說,從小她的父親就對她非常嚴苛,要求她樣樣出色,她很不喜歡這樣的教育。
  • 專訪《平凡的榮耀》龐瀚辰:小人物,大角色,每一個都不平凡
    由呂行執導,趙又廷、白敬亭、喬欣領銜主演,龐瀚辰、張子賢、霍政諺主演的都市職場劇《平凡的榮耀》正在熱播中,該劇將目光聚焦在金融投資行業,講述了職場白領繁忙又充滿競爭危機的職場生活。《平凡的榮耀》中每個角色都是現實生活的人物縮影,真實又平凡,一群剛踏出校門,涉世未深的實習生中,佼佼者與平庸者兼具。
  • 每一個孩子,在家長的心裡都不平凡,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
    家長們用心呵護,幾乎儘量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孩子用上最好的東西——最好奶粉、最好尿不溼、最好嬰兒車……筆者相信,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在家長的心裡都是不平凡的孩子。然而,「天賦」真的是每一個人都會具有麼?家長認為非常簡單的問題,可是偏偏孩子卻無法理解,甚至將原因歸結到了孩子學習不夠用心上,或者太過於貪玩。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家長卻隨著孩子成長,心態恢復了平靜,更加理性地看待孩子,少了一些「有色」的眼鏡。
  • 清華教授:家長一味要求孩子不平凡的教育環境,可能終將收穫平庸
    對於我們現如今的教育環境,清華教授格非說:「中國孩子現在的人格單一,被教育培養成了一種標準模式,國民生活在對平凡的恐懼當中。」害怕自己的孩子泯然眾人矣,於是便填鴨式地給孩子灌輸知識,也不管他們是否願意,這樣一味要求孩子不平凡,可能最終只能收穫孩子平庸的一生。
  • 每日一書推薦:小人物的世界《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路遙記得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是在大一的時候。雖然有厚厚的三本,卻看得比以往任何一本小說都快。他意識到,不管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可以活得這麼好,這就是一種不平凡。從此,讀書成了孫少平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建築工地上,別人累得倒頭就睡,他也要看書。
  • 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範文:"渺小平凡中的獨特風景"
    它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從一個樓簷到另一個樓簷,生存於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麼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視眼中的一個黑點,連逗號還是句號都看不清。低飛、跳躍、啄食、梳理羽毛,發出永遠幼稚的鳴叫,在季節的變化中堅忍或歡快。
  • 平凡才是生活的真相——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名普通人
    說來容易,可做到太難,生活給了我們太多這樣的觀點: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著。成功故事大多聽起來很勵志,出身農村,相貌平平,考入名牌大學,進入心儀的公司工作,月薪從幾千到幾萬,人生心得是只要你不甘平凡,就不會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