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最貧瘠的高考大省,早該翻身了

2021-02-15 惠通學子


來源:有間大學公眾號(ID:youjian-university)惠通學子(huitongstudent)經授權轉載

新一輪雙一流評選在即,河北無疑是隊伍中最焦慮、又最加緊發力的一員。

不久前,河北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的一則通報中,有關高校發展的內容提到:

針對「省內沒有『雙一流』院校,『雙一流』建設學科只有1個」問題,一是優化資源配置,適度集中財政資金投入,加快一流學科建設,優先支持河北工業大學先進裝備技術與工程學科群,確保在國家「雙一流」第二輪建設不出列。

但這樣的決心在一些網友看來似乎還遠遠不夠:

「只求獨苗不出局,要求未免有點太心酸了吧?」

事實上,對於河北高校和學子來說,「心酸」這一詞,早已是存在了很久的註腳。

屢屢錯失機會的河北高校

自2015年開啟推進到2017年公布的首屆雙一流名單中,河北僅有河工大的電氣工程(自定)這唯一一門學科入選了雙一流學科。

這名「全省的希望」,同時也是河北120多所高校中僅有的一所211高校。

最令當地學子垂淚的是,隸屬河北省政府管理的河工大不在他們身邊,而主要坐落在天津。河北學子也屢屢憑藉這一點,常年在高考大省高校比慘大賽中無人匹敵。

放眼回這片土地本身,它難道沒有能挺身而出的高校嗎?答案並沒那麼簡單。

事實上,河北一度是實力雄厚的教育大省。

比如在洋務運動時期,乘著北洋興辦學校的東風,這裡誕生了北洋大學、北洋水師學堂、北洋醫學堂等學校。當時天津仍隸屬與河北,這兒也是一眾名校的發源地。

老牌大學幾經輾轉,最終落定河北者並不少,諸如河北醫科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如今都已走過100多年,河北的百年高校數量也位居全國前列。

這百餘年對於河北高校來說,的確是一段波折過往。

興起於清末,先後培養出70多名院士的唐山交通大學,曾被民國著名教育家吳稚暉先生稱為中國「真正能注重科學工程的學校」,與當時赫赫有名的北洋大學、南洋公學齊名。但迫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戰爭,學校多次遷址,元氣大傷。

西南交通大學,源自建於河北唐山的唐山交通大學。/攝圖網

五十年代的院系調整也是一道坎。唐山交大被拆分至如今的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天津大學、清華大學等,最終遷於四川峨眉並改名西南交通大學,徹底脫離河北。

河北農業大學的幾股力量同樣在這次調整中分至現北京林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和武漢大學,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前者反而被不少後者超越。

八九十年代的985/211評定更是一處拐點。由天津師範大學改名、並遷出天津落腳保定的河北大學,敗給了偏重理工科的河工大;

當時正經歷從黑龍江富拉爾基搬遷到河北秦皇島,出於兩地辦學過渡時期的燕山大學,也錯失了211的爭奪。

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燕山大學。/攝圖網

高校界的每場陣痛都是一次洗牌,有人恰好從中多博得了籌碼。

例如因合併壯大的浙大、山大等因此躍升,他們也成為身後杭州、濟南們的新籌碼。大學與城市相互成全、牽手邁步向前。

而另一面高校和城市所面臨的,或許就是下墜。

在河北考一所好大學,有多難

如今河北高校的布局有些特別,省內前幾名的大學較為均勻地分布在不同城市,或者說,這裡缺乏表現突出的高校和城市。

從高校層次看,河北120多所高校中,超半數為專科院校;總體上民辦高校(含獨立學院)有近40所,佔全省高校總數的30%。[2]

有政治中心、交通樞紐的加持,吸納了相對多資源的石家莊,在大學實力上,似乎沒能扛起全省高教的大旗。

25所本科、19所專科院校體現的高校數量雖多,但總體不強,強校也少。

河北省會石家莊,高校實力不強。/攝圖網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河北僅有燕山大學摘得一個A-評級,河工大、河師大、河北大學、河農大等的學科成績位列其後,它們大多不是省會高校;

秦皇島、保定雖坐擁燕大、河大等省內強校,但發展多少又受限於地理位置。

在給予高校的支持上,河北也被詬病「與多數省份相比,長期投入不足」。2011-2018年,河北省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一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大約保持在全國平均規模的85%。[1]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河北省高校經費預算第一為位於省會的河師大18.99億,河大(14.44億)、燕大(13.98億)、河工大(13.46億)等依次排後。

省內相互對比,或許看不出什麼差別。同年,全國預算經費最高的清華為310億——當然,拿全國級的top選手來比較的確不合理。

但再看其他省份地方高校的投入,如江蘇、廣西的最高值遠超河北,均在30億以上;同為高考大省的河南,鄭州大學預算經費為60億,河南大學則有40多億。

總量投入低,必然引起生均經費支出、教學軟硬體環境的相對落後。

2018-2019年河北地方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其地方高校生均日常運行經費支出最低1139.06元,最高4421.44元;生均實驗經費最低13.93元,最高899.05元。上述各項數據的規模,基本都只有身旁天津高校的一半。

再向前端看,2018中國教育經費年鑑數據顯示,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生均教育支出排在全國倒數,規模不到排名前列地區的二或三分之一

投入不足,發展必然受限。/unsplash

當資金投入不足、高校發展欠佳落在這片高考成績異常突出的土地時,一場極其激烈的比賽便誕生了。因它產生的種種壓力,無疑要附加在每一位學生身上。

有「衡水模式」坐鎮,河北是出了名的高考高分區。2020年高考省內700分以上考生共108人,600分以上考生為3.5萬。

再以同使用全國一卷的不同地區的分數及排位做對比,2019年,高考難度大省河南理科第一名697的分數,在河北要排到43位;河南文科狀元在河北則要排到百名之後。山西、江西等省份的分數排名情況也與之類似。

在這裡,即便是考上了狀元,也不一定意味著能進入top級、甚至是普通211高校。2018年,邢臺市某縣的文科狀元,最終被省內的河北師大錄取。

衡水系列固然強大,為河北貢獻了足夠優異的清北錄取成績,但它依然無法掩蓋,中等教育資源差距大,帶來了高考成績分化嚴重;

高教底子薄、層次不高又導致高分考生想衝刺省內外的好大學都註定艱難。

激烈的高校資源爭奪競爭催生了衡水模式。/攝圖網

作為京津兩市的一處靠背,河北也長期受到這兩位大佬的「虹吸效應」影響。

2018年人才流失率的調查中,河北省位列第三,人才流失率高達55.6%。其中,關鍵技術崗位、創新科研崗位、高技能崗位人才流失多[4]。

有研究指出,大量河北省的人才在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獲得優秀研究成果後,通常會選擇進入京津地區的高校工作。[3]

城市留不住人才,只會讓高教發展乏力的惡性循環又多了一環。

誰能扛起河北高教大旗?

前幾天,教育部一則有關河北高教發展的答覆指出,「帶動京津冀區域教育整體水平,特別是較落後的河北教育發展,始終是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其中提到了河北高教發展的一個關鍵,加大資金投入。具體做法包括「今年中央財政安排河北省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2.15億元」。

但很顯然,2個億的支持與京津百億級的撒錢之間,還隔著一段相當遙遠的「協同」。

有網友「提議」,想要做到最有效的協同發展,不如先來個三地協同招生,把所謂的名額限制打破了,還愁高分學子無好大學可讀?

這當然只能成為一種烏託邦式高考的夢想,回到可行性上,支持推進建設本地的好大學,是河北最應當做的事。

河北的確也有所行動,首先是引進名校,今年9月,北京理工大學懷來校區在河北省懷來縣舉行開工儀式,建成之後,省內將新增一名985高校成員。

北京理工大學官網截圖。

8月,河北滄州任丘市也迎來了北京語言大學任丘國際教育園區項目的籤約儀式,園區總投資32億元,招生規模達15000人。

夯實原本高校的基礎力量、打造出省內領頭強校也同樣重要。

實際上,前述有關推進省內雙一流建設的文件中,除了提到確保已上岸的河工大不掉隊外,也指出要重點支持河北大學、燕山大學的發展。

遠在天津的211畢竟指望有限,河北開始將目光著重放回己身,提出重點支持部省合建河北大學燕趙文化學科、生命科學與綠色發展兩個優勢特色學科群,和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科等突出高校及學科。

在新一輪的發力背景下,誰將成為能扛起河北高教大旗的角色?

河北大學始建於1921年,現位於保定市。/攝圖網

以省份命名、身為部省共建高校的河北大學,向來是省內的老牌名校。其文理學科包括新聞、光電、化學等優勢地位明顯。

河大近年也積極引進人才,擴大了院士、科研領軍人才、科研拔尖人才隊伍。高水平科研成績不斷進步,社科成果獎勵保持在全國第40位左右。[5]

燕山大學則以理工科為擅長且優勢學科突出,今年河北省雙一流學科中期評估,燕大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的得分進入省內前十並包攬前兩名。

河北省政府也在年初發文提出,力爭通過3-5年建設,確保燕山大學達到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水平,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高校們在競爭中實現進步的同時,也將共同壯大省內好大學隊伍,豐富這裡的教育資源。這對身處巨大競爭漩渦的河北學子來說,才是最好的結果。

1. 經費差異分析視角下的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研究,寧宏義,箭沿視角,2020.08

2. 甄忠義委員:多措並舉 推進河北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人民網河北頻道,2020.01

3. 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人才流失現象及對策研究,王珊珊 張立軍 谷桂恕,勞動保障世界,2020(17)

4. 河北省人才流失問題的原因及對策研究,趙雙閣 盧英英 任潔,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2

5. 河北大學九屆一次教代會校長工作報告,2020.04

6.雙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現狀及發展探索+——以保定市三所高校為例,梁燕瑩 厲志紅,成都師範學院學報,2019.12

7. 關於推動河北高校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與建議,丁志華 張文會 李華,學術論壇,2020.04

#歡迎留言討論#

你怎麼看待,

河北高校的發展?

公眾號更改推送規則,你閱讀惠通學子的頻率,直接決定了惠通學子出現在你訂閱列表的排位。  最近好多讀者都反映看不到我們的文章

拜託大家每次看完文章,文末的【分享】 + 【贊】 + 【在看】順手點一遍,記得留言評論,讓微信知道你愛通通,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

惠通學子微信公眾號長期接受廣大青年學生和教育工作者投稿,內容可涉及大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求原創,體裁不限!投稿請發至郵箱:727954795@qq.com,有其它問題的同學可以在留言區呼喚小編哦,感謝合作。

公眾號改版

「星標」我才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只需三步

點擊圖片查看

相關焦點

  • 人稱名校「最貧瘠」的高考大省,一個「四非」大學成功入選雙一流
    新一輪雙一流評選在即,河北無疑是隊伍中最焦慮、又最加緊發力的一員。在軟科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於1月23日正式公布,排名展示了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549所大學。河北省共有21所高校上榜,其中燕山大學表現最好,位列全國第104名。
  • 這個太缺名校的高考大省,迎來北京985
    (北京理工大學)河北衡水中學舉國聞名,河北省的大學鮮為人道,這個高考大省太缺名校北京名校雲集,有限的地皮讓擴招後的985們難伸拳腳,乃向郊區乃至河北轉移。為深入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理工大學早於2018年3月,就在河北省懷來縣小南辛堡鎮規劃建設懷來校區。
  • 高考大省這所名校的缺失終於有了北京985的落地
    你好,我是大菊,我在找你聊天,的高考已經結束兩個多月了,幾乎所有的新生都進入了大學校園,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清華大學、北大、985和211是他們最喜歡的學校,不過,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線相對較高,因此只有少數學生能通過考試,而北京理工大學則是著名的985高校。
  • 武漢「最好」的3所中學,省高考狀元「聚集地」,名校「供應站」
    隨意問一個武漢人,給出答案也是八九不離十,這3所高中,省高考狀元的「聚集地」,名校的「供應站」。從這個就能看出來,這3所高中的實力有多強勁。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是武漢高中的神話,強到令人髮指的升學率,基本上等於一隻腳踏進211。華師一附中一直以來都是武漢的最強高中,甚是18年的時候奪得全國中學排行的第一名。基本上包攬了武漢超過7層上清北的名額。
  • 為什麼非得考上名校!那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的,那才是真正的翻身
    高考也在一步不退的往前移,新一屆學生也即將走進考場。很多人到現在還以為上了大學就是鯉魚躍龍門了,徹底鹹魚翻身了。實際上是白日做夢。考上名校才算是有點鯉魚躍龍門的意思吧。那些985、211、雙一流的學校才是真正可能得到改變的學校吧。而如今的高考並不是可以僅僅憑著一直努力就能取高分,可以進入理想的大學。
  • 江蘇高考文科第一無緣清北,教育廳回應了,網友:早該如此
    江蘇高考文科第一無緣清北,教育廳回應了,網友:早該如此!近日,江蘇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白湘菱同學的遭遇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在人們心中,各省份文理科狀元一直是清華北大爭搶的人才,但是白湘菱同學卻享受不到這個待遇,原因是她的選修科目歷史等級為B+,不僅無緣清華北大,復旦、南大等一些頂尖985高校同樣去不了。
  • 2020年高考人數新高,哪些省考一本壓力最大?哪些省考名校最難?
    高考競爭十分激烈,特別對於那些高考大省而言,報考的學生數量很多,僅是1分之差也會被擠出門外,一分之差可以到站滿一走廊的說法確實也是符合現實情況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高考最心酸、壓力最大的幾個省份。河南省河南高考大省的名號基本已經響徹全國了,這和它龐大的高考人數不無相關。根據教育部網站公示的數據顯示,2018年河南高考報名人數多達77.2萬,成為名副其實的「高考大省」。然而今年河南更沒讓人們失望,河南省今年參加高考的人數為98.8萬人,看到這參考人數,是不是頭皮發麻?
  • 山東省優秀高中排名,高考大省名不虛傳!
    眨眼間中學生們幸福的寒假生活已經過去大半了,等到新一學期的開始,又有一大批小夥伴們走到了人生重要的高考轉折點。作為中國著名的高考大省,山東省的各大優秀高中早已開始為夏季高考積極做準備了,因為省內人口眾多,所以競爭是極其激烈的,那麼選擇一所教育教學完善的高中就看起來非常重要了。
  • 高考後美國留學最快,最省,最穩方案
    據中教國際美國留學專家分析,高考後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主要有三類:第一,在高考前已經有明確的留學意向,高考只是走一個形式;第二,為了逃避國內"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教育,學生對中國教育失望,轉而尋求海外優質的教育資源;第三,高考成績不理想,轉而尋求改變與突破的學生。對於第三類學生而言,高考後留學準備相對不足,而且時間比較緊迫,中教國際留學專家為這類學生提供了三種:最快,最省,最穩留學方案。
  • 全國高考第一大省河南,沒有一所985大學,鄭大、河大肩負重任!
    全國高考第一大省河南,沒有一所985大校,鄭大、河大肩負重任!悠長的歷史之下,自然也培育著許許多多的人,作為中國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人口總數超1億人。而與人口的不相匹配的是,河南省的985大學一所都沒有,211工程大學也只有鄭州大學一所。
  • 衡水金卷2021屆四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聯考語文試卷
    近日,衡水大聯考高三考試授權微博「同城答案」正式上線,該博秉承誠信第一,助學第二為原則,面相全國各地區優秀名校收集聯考試題,並免費發布於微博。上線以來一直深受廣大師生關注支持,更為各地教育資源缺乏的學校或個人提供一個優異的試題庫!
  • 江西——真正的高考地獄之省
    提起高考難省,一般人會想到山東、河南、河北、江蘇甚至廣東。這幾個都是人口近億的大省,人越多,競爭越大,是一般的思維慣性。巧的是,山東、河南、廣東、河北2019年用的都是全國卷一,我們看看同一套試卷,誰的分數線最高?
  • 寶寶「翻身」早 可能是腦癱
    □記者 蔡君彥  通訊員 廉萬營    寶寶剛滿月就會「翻身」了,徐女士驚喜之餘有點疑惑:不是說「三翻六坐八爬」嗎?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寶寶患了腦癱,「翻身」是由於背部肌張力高感覺疼痛,哭鬧時扭動身體導致的。
  • 重慶最「硬氣」的1所大學,拒絕併入985名校,如今翻身成行業翹楚
    在1952年的院系大調整以及2000年的高校合併潮當中,很多大學都合成了其他的高校或者是被其他的學校合併,以至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高校來說,只有把學校做大做強才有可能會提升綜合實力,並且有更好的發展。在當時的高校合併潮當中,我國很多大學都沒有擺脫被合併的命運,成為了其他綜合性大學的一部分。
  • 高考名校的這些專業,可能被你撿漏了
    較大分數差的背後因素對於高考大省的河南來說,由於其本省的名校較少,學生上名校的機會往往是低於東部發達省份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早在今年的5月底,京滬鄂三地高校就表達其加大了在豫招生的傾斜力度。從2020年湖北的7所名校的招生情況看,總共在河南招生3182人,遠超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今年本科的總共招生人數。但對於高考人數較多的河南來說,還是不夠的。隨著部分高校開始將醫護類、較高收費類專業推出的時候,似乎對於廣大學子來說,看到了上名校的希望。
  • 高考狀元白湘菱已入香港大學:清北等6所名校的做法該不該挨批?
    近日,江蘇高考文科狀元白湘菱,因選修課歷史科目成績B+而無緣清華北大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語數外高達430分的她之後更是被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4所頂尖名校拒絕,如此優秀的人才將何去何從?據悉,8月2日上午,白湘菱的媽媽表示女兒最終選擇了申請香港大學,專業意向為金融類。8月3 日,香港大學入學及學術交流部表示,白湘菱已順利通過了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的面試,校方也已向其發放了錄取通知書。
  • 今年高考「最難」省,境內沒有211和985,700分無緣清北
    今天要說的就是今年最難的高考省份,它就是河北了,相信很多人深有體會,有的地方遍布名校,比如說北京、上海、西安、武漢還有成都,當地的高校數量非常多,像山西和河南,都是高考大省,但境內只有一所211大學撐門面。
  • 2020各省高考錄取分數已公布!今年高考最辛苦、最難的是哪個省?
    高考最辛苦、最難的是哪個省?有人會說是江蘇省,有人會說是河南省,也有人會說是貴州省。這些都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既然有最辛苦就有最輕鬆,北京、上海、天津再加上一個福建省,這4個地區是最爽的存在。人多不是力量大嗎?怎麼成了負擔?
  • 2020年「最慘」一省誕生,全國高考人數最高!錄取率卻最低
    相信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像開學了吧,大一新生也在高考結束之後憧憬著大學生活,疫情的影響之下,各地也有普遍延遲開學的跡象,在其中同學們也可以做好充足的準備了!然而今年的高考也接近尾聲了,各地的錄取結果也公布了出來,大家也是議論紛紛,有些地方極高的錄取率也讓下一批學生做好了借鑑,有喜也有悲,在河南,2020年高考中成為了「最慘」的城市,為什麼這麼說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又一省區投檔線揭曉,名校普遍"爆冷"?網友:入學後需要保持好心態
    前者,寧夏的提前批分數線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分數太低,很多985高校的投檔線都不足500分,令不少高考難省的考生表達了羨慕之情。最令人意外的要數北京師範大學的理工類分數線,僅為503分,在全區排名380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