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要從軍的角色凱魯比諾,甚至直接頂著臉盆、拿著拖把上陣。
浙江在線5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鄭琳 通訊員 周佳麗 文 周李星 攝)上周末,浙江音樂學院聲歌系排演的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浙音標準音樂廳和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接連上演。這部經典喜歌劇,被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0出頭的年輕人演繹得妙趣橫生,滬杭兩個劇場全都座無虛席。
該劇由浙音優秀學生擔當主演,教師團隊擔當指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學院聲樂歌劇系黨總支書記、執行主任王維平擔任總監,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歌劇系副書記、副主任(兼)馬亞囡擔任總策劃、項目負責,著名歌劇導演李衛擔任表演指導。
看到浙音建校僅一年,就用學生演員排出了完整版的西洋歌劇,還走進上海音樂學院,同行都豎起大拇指說「牛」。
海外託人帶回樂譜
義大利文歌詞逐字翻譯
演出前一天,項目負責人馬亞囡彩排結束後還在浙音的標準音樂廳裡忙前忙後,疲憊又亢奮。
舞臺上已經搭好了布景:黑白兩色的牆面,兩扇門,以及一張白色的桌子,很有幾分時下歐洲的歌劇院裡流行的後現代極簡主義設計的味道。
道具和服裝非常有趣,學生們都穿著風衣、長裙登場,劇中要從軍的角色凱魯比諾,甚至直接頂著臉盆、拿著拖把上陣。這種現代風,給歌劇增添了額外的笑點。
連念白的臺詞都本土化了,被編成了中文打油詩,女主角會冷不丁冒出一句:「好好唱!你的老師在臺下聽著呢!」引來哄堂大笑。這樣的改編不僅拉近了和本土觀眾的距離,增添喜劇效果,也有效降低了學生排演的難度,據說這些中文對白也是導演李衛的傑作。
去年夏天,浙音聲樂歌劇系用音樂會的形式把《費加羅的婚禮》「唱」了一遍,今年得到了資金扶持,馬上製作出帶布景的舞臺版。說起這個籌備過程,馬亞囡直言「太不容易」,樂譜是她從海外託人帶回來的,導演請了著名的歌劇導演李衛,而最難的是語言關。演一部義大利文的歌劇,不僅要過演唱關,還要把故事和情感表演到位,只知道歌詞大意是不行的,學生必須知道他們唱的每個詞是什麼意思,否則唱詞和肢體語言對不起來就會鬧笑話。為此,劇組請數位指導老師,一字一句給學生注釋。
「整個歌劇排下來,最受益的是學生們。參加演出的同學們進步特別大,各個脫胎換骨。」馬亞囡說。
用西洋經典劇目
培養歌劇表演人才
歌劇是西方古典音樂中最高級別的綜合藝術。對於一個僅成立一年的音樂學院來說,排演一部完整的西洋歌劇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我們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馬亞囡笑言,「我們劇組最後時刻得到了在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演出的機會,票馬上被搶完了。上海的老師同學們也很期待,想看看我們的學生能演到哪個程度,所以我們就勇敢地去了。」
聲歌系黨總支書記、執行主任王維平說,朋友圈裡的同行都對《費加羅的婚禮》點讚。因為,浙江已經有10多年沒有排過西洋歌劇了。10多年前,浙江和美國團隊合作的歌劇《卡門》在杭州大劇院上演,當時馬亞囡扮演了裡面的米凱拉。
「2013年,我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的時候,天天去看歌劇,老外都開玩笑說我瘋狂了。」馬亞囡說,「其實他們不知道,中國不像西方能天天看歌劇。回國以後我就只能在北京、上海看了。所以說,這是第一次完全浙江自己生產的,還是全學生陣容主演的西洋歌劇。」
選擇莫扎特的作品,則是考慮到了教學的效果。「經典劇目的排演能讓學生在舞臺表演、演唱技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我們希望通過這種舞臺實踐,培養歌劇表演人才和培育喜愛歌劇的觀眾,最終為優秀的中國原創歌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