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7個月時間,太原理工大就成「一流大學」,鄭強究竟做了什麼?
很多人說,山西的高等教育發展是極度落後的,放眼全山西,有「名校頭銜」的也僅僅只有太原理工大學。網上很多人傳「太原理工大將掉級」說的就是在第二輪雙一流評比時,太原理工大學敗北落選的可能性很高,如果太原理工大學掉出雙一流的話,那麼山西真的就沒有名校了。
一所大學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有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持是十分關鍵的,除了優秀的教育資源外,最關鍵的就是「領導人」。一所大學的實力有多強,取決於資金、師資等多方面因素,而一所大學能走多遠,最重要的就是大學領導者。很多大學,因為領導者的不慎決策而掉出名校範圍,也有的大學憑藉著領導者的一己之力完成蛻變,而太原理工大學無疑是最近完成大蛻變的一流大學。
目前,在國內能稱得上是一流大學的,以前是「985與211」,如今的「雙一流高校」,這些高校在全國幾千所大學基數面前比例還是很小,甚至其中不少211大學,實力並沒有多麼強大。曾經的太原理工大學,雖然也輝煌過,但是在之前只是在山西境內出名而已,綜合實力方面距離貨真價實的名牌大學還是具有一定距離。但是,短短7個月的時間,卻因為鄭強的到來而徹底蛻變,不禁讓人想問,鄭強究竟做了什麼?居然能讓太原理工大學發生這麼大的改變。
說起鄭強,很多人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建議高考取消英語」,也因此,鄭強成為了一名「網紅校長」。鄭強就任太原理工大學的時間還很短,在成為太原理工大黨委書記後,鄭強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很多規劃,目的就是要將太原理工大學打造為貨真價實的國內一流大學。為了很好地完成既定目標,鄭強接連打出了好幾套「組合拳」。
那麼,鄭強到底用了哪些招數呢?
1人才引進
要想富先修路,大學要強大必須要有足夠多的人才才行。自從鄭強當上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後,就一直不懈大量引進高質量人才,前段時間「10名清北博士空降太原理工大」的消息也是炒得沸沸揚揚,如此大手筆著實也令人很驚嘆。因為高質量人才的不斷湧入,太原理工大學的教育資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因為基礎實力本身就很強大,加上人才後便猶如「如虎添翼」「如魚得水」般,太原理工大學想不強都很難。
2校企合作
鄭強一直以來就十分看重「校企合作」,自從來到太原理工大學後,鄭強第一時間就和當地企業不斷接觸,開展深度合作,也因此,太原理工大學獲得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前文已經說過,大學要想強大,離不開錢,充足的資金能夠讓太原理工大學放手去幹任何利於發展的事,校企合作也能完美地解決部分學生就業問題,對於學校、企業來說都是雙贏的好事,這也是太原理工大學為何能迅速崛起的關鍵所在。
3強強聯合
這裡指的是和別的名校開展深度合作,畢竟,一所大學除了人才、經濟等重點外,想要在大學實力有所突破,與名校深度合作也是必須要同時進行的。太原理工大學的深度合作夥伴就是國內排名前五的浙江大學,目前的浙江大學排名一再提升,已經進入亞洲前十榜單。與實力強大的浙江大學開展深度合作的話,太原理工大學的實力必然會在短期內得到深度發展,除了浙江大學外,太原理工大學或多或少也與很多名校在合作,獲得豐富的教育資源後,實力在短期內增強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說到底太原理工大學之所以能在短期間得到迅速發展,跟原本自身基礎牢固是分不開的,本身基礎強大再加上鄭強這個有實力的帶領者,自然能夠在短期間內迅速崛起。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太原理工大學按照這個速度發展,早晚會進入中國頂尖大學行列。
太原理工大學的重新崛起對山西而言不可謂不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太原理工大學強大了,緊跟著山西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中北大學等都會跟著「沾光」,特別是山西大學,本身實力就不亞於太原理工大學,更是有機會進入下一輪「雙一流高校」。最後希望山西高等教育能夠發展越來越好!
僅半年多時間,這所大學就已完成「蛻變」,鄭強究竟做了什麼?大學生越來越沒人要,到底是哪塊環節出了問題,該向誰問責?
全國一半名校集中在這8座城市,未來高等教育是否會被「壟斷」?
教育部再發通知,中考將迎來「新變化」,錄取比調整導致中考更難
名校生才能進華為?錯!這所大專「最受」華為青睞,就業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