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一個國家要強盛,一個國家要有擔當力,一個國家要有未來,我們必須把資源放到幼兒園,放到小學,放到初中,放到高中身上。如果一個國家把過度的資源放到後邊,這個國家是不可能有前途的。
鄭強教授:我們中國的中西部要真正的發展,沒有一流的高等教育,工業再發達,你的高中、小學、幼兒園辦得再好,你人才留不住。人才留不住的地方,說白了也吸引不了人才。
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這是大部分人都在經歷的學習生涯,那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究竟哪個更重要?
這就像一棟高樓大廈,地基和地上建築部分同為構成大廈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都相當重要,只不過作用不同。
教育也如此,基礎教育要解決和教給孩子們怎麼學的能力,培養他們想要學的興趣。高等教育要利用自己的求知慾和學習方法,去判斷學什麼並不斷提升自我,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想必在工作之後,你會發現在小學和中學的太多知識早已忘記,但是你會有自己的一個方法去學習和了解新的事物,這就是基礎教育的一個意義。學習了那麼多的東西,原來只是為了培養我們學習的能力。其次,基礎教育需要培養我們想要探索知識的興趣和好奇心,而現在太多的「興趣班」又能培養多少孩子的興趣?有多少人還未到高中,早已厭倦了學習,有多少孩子小學還未畢業,肩上不得不背的沉重書包和厚厚眼鏡片下呆呆的目光,都在訴說著這一代童年的勞累。
高等教育,這個正是需要我們努力學習本領即將踏入社會的階段,又有多少人在拼命高考之後,大學給自己放了一個四年的「長假」。本需要的是自我的充實和提升,你卻放空了自己,最後只能拿著一張越來越不值錢的文憑和憑藉消耗殆盡的知識,和這個殘酷的社會單打獨鬥。
多少家長抱著一個信念: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這句話真的害了太多的人。在繁華中混亂發展的課外補習班,帶去的可能只是給家長的心理安慰罷了:學不學是他的事,我反正是給你報上了。在周末被父母拉拽著,趕著「行程滿滿」的培訓課,一個最不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卻這麼著急,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
可學習是一場馬拉松長跑,你為何在開始就要讓他竭盡全力?
我們都知道自己和孩子的壓力來自哪裡,但誰也不願先鬆了這根弦。我們都想在大學奮發圖強,可再也找不到拼搏高考時候的狀態。誰都想要變好,但誰都在努力中掙扎以及無奈。
願孩子們臉上滿是笑容,願大學裡的莘莘學子也能繼續苦心鑽研。從小學到大學,我們不說哪個就一定更重要,請在每個階段完成好應該完成的任務,練就過硬本領,迎接社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