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省中醫院國醫大師鄒燕勤86歲還堅持出診

2020-12-24 荔枝網新聞

  6月21日,《 人民日報 》在14 版刊登了以《鄒燕勤86歲還堅持出診——「因為病人和學生需要我」》為題的文章,講述江蘇省中醫院86歲的國醫大師鄒燕勤的故事。

《 人民日報 》2019年06月21日 14 版 版面截圖

  全文如下:

  原題:鄒燕勤86歲還堅持出診——

  「因為病人和學生需要我」(走近國醫大師(23))

  人物小傳

  鄒燕勤,第三屆國醫大師。初為教師,後隨父學醫,在中醫腎病專業領域承上啟下、創新發展,系統創立了鄒氏中醫腎病學術體系。

  如今,鄒燕勤年過八旬,仍堅持出診和教學。對待病人,她輕聲慢語、耐心細緻,既掌握病患信息,又寬慰病人情緒,有時還做醫療知識的科普;對待學生,她傾囊相授、毫無保留。她不但堅持學習,把握前沿,還注重因材施教,幾十年來培養出兩代學科帶頭人。

  在江蘇省中醫院的名醫堂裡,86歲的國醫大師鄒燕勤總是柔聲細語、氣定神閒,好像輕描淡寫間便對病症有了應對之策,看似簡單柔和的方子卻帶來意料之外的變化。

  薄荷、白菊、枸杞、玫瑰、三七花,在面前的茶杯中浮浮沉沉,各自綻放;診室外的小陽臺上,種植著她精心挑選的薄荷、藿香等植物,在夏日氣息中搖曳著生機。

  從小薰染

  傳承父業做中醫

  在鄒燕勤的故鄉無錫,水鄉岸邊、房前屋後,隨處可見綠色植物。半個多世紀之前,鄒燕勤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生涯,也是從這些她所喜愛的植物開始的。

  1953年,她以優異成績從高中畢業,被保送至江蘇師範學院生物系(後院系調整至南京師範學院生物系)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植物學助教,如願成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1962年,國家為保障名老中醫的學術傳承,在名老中醫的子女中挑選繼承人。專業相近、聰明好學的鄒燕勤成了最佳選擇。這一年,她被調入南京中醫學院中藥系,擔任藥用植物學教學工作,同時隨父臨床,同年9月參加6年制醫療系本科的學習。

  鄒燕勤的父親鄒雲翔,1955年出版我國第一部腎病專著《中醫腎病療法》,曾任江蘇省中醫院院長,是我國現代中醫腎病學的創始人,被稱為「腎病宗師」。

  從小對父親診治耳濡目染,並且愛讀古文經典的她,薰染出學習中醫的興趣。「我在進行系統理論學習的同時,就開始跟著父親抄方、出診。所學的生物和中醫兩門學科知識,讓我面對疾病時,不僅可以用中醫思維去思考疾病的診治,還能從生物學角度更好地理解和認識疾病。」鄒燕勤說。

  1968年,35歲的鄒燕勤畢業後,在江蘇省中醫院內科一幹就是50多年,在中醫腎病專業領域被認為是「承上啟下的集大成者」,於傳承發揚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其所著《鄒雲翔實用中醫腎病學》一書,全面總結了起源於鄒雲翔、發展於鄒燕勤的治腎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系統創立了鄒氏中醫腎病學術體系。

  1986年,她在全國中醫腎病學術會議上首次從「正虛邪實」框架下提出慢性腎炎、慢性腎衰兩個中醫辨證分型新標準,得到業界高度認可,成為當時全國行業標準,並被原國家衛生部、國家藥監局收錄於《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為使中醫理論結出豐碩成果,她十分重視科技成果轉化。上世紀80年代,她與同事們研製成「鄒雲翔腎系疾病診療與教學經驗應用軟體」,首開此類課題研究的先河。數十年來,又根據新藥研究及臨床應用的需要,研製出保腎片、健腎片等多種治療腎系疾病的藥物。已開發成功的參烏益腎片治療腎衰、黃蛭益腎膠治療腎炎,均獲國家新藥證書。

  治病救人

  問診常存一片心

  作為第三屆國醫大師,年過八旬的鄒燕勤仍堅持每周4次門診、診治近百人。雖然進出診室的患者絡繹不絕,卻都保持著安靜舒緩。不僅她本人講話輕聲慢語,患者們也不高聲喧譁,誰的電話鈴聲響起便會抱歉地掛掉。

  門推開了,進來一位70歲左右、愁眉不展的大娘。

  鄒燕勤用點頭微笑來迎接她,讓對方放鬆不少。大娘掏出已經預診的病歷,輕聲地說起對病情的疑惑。鄒燕勤接過病歷耐心地講解,大娘焦慮的心情得到了放鬆,談過病情後又聊到最近時常大腿抽筋、因貪吃了老鴨湯感到脾胃不調,怎麼辦?鄒老一邊仔細聽一邊拿筆記錄,然後輕拍了拍大娘的肩膀,咧開嘴笑道:「我都給你調理,都給你開藥,放心吧。」大娘一聽也輕聲笑了出來。

  「沒想到醫生會給我們講這麼多,甚至還解釋了一些醫學知識。我們聽了覺得很踏實,也安心多啦。」大娘的女兒對鄒燕勤表示感謝。

  在鄒老看來,與病人交談也是看病的一部分,哪怕短短幾句話,也能對治病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通過聊天溝通、答疑解惑能夠安慰病人的情緒、放鬆患者的神經,一些慕名而來的患者,甚至半開玩笑地說:「看到鄒大師第一眼,病情就好了一半。」

  另一方面,中醫講究系統性、整體性治療,看起來是拉家常,實際上掌握了病患的飲食、睡眠、兩便等信息,也好對症下藥。此外,在病情的講解問答中,藉助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患者科普了養生知識、樹立起健康的生活習慣。

  從早上8點到中午12點,鄒老看了17名患者,幾乎沒有時間喝水、上洗手間。但就算再忙碌、再疲勞,她也總是帶著溫和的微笑、淡定的表情,給人鼓勵、教人樂觀,告訴患者自己會與他們一起攜手攻克腎病難題。對於初診的患者,她總是問得格外耐心仔細,面對複診的病人則就像老友見面一樣親切隨和。

  早已經過了正午時分,還有一名西安來的患者正在等候,他在電視新聞中看到鄒大師的故事後專門前來。這位小夥由於患有多個難治病症而不時唉聲嘆氣,鄒老一下子看出了小夥的心結,開解他:目前腎功能還是可以的,只要重視和注意,基本不會影響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不要緊張和害怕。

  在正常診治完後,時間已過了12點半,家裡的阿姨已經來接她了,但鄒燕勤並沒有忙著離開。她拉著小夥又叮囑了一席話,勸他即便工作壓力再大也不要抽菸喝酒,儘量少熬夜,海鮮和「發」的東西不要吃,離得遠就一個月來看一次,每次開一個月的中藥回去……關切之情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

  傳道解惑

  傾囊相授不藏私

  「在我這個年紀為何還堅持門診?因為病人和學生需要我,中醫事業的傳承也需要我。」鄒老說得很坦誠。這間不大的診室,既是鄒燕勤的看診場所,也是她給弟子們現場教學的課堂。

  每當有患者進來,這些弟子們明確分工,有的先詢問基本的身體情況,有的記錄下口述藥方,有的進行電腦錄入,更多的則是抄寫筆記、拍攝藥方。遇到複雜病例,鄒燕勤便轉過頭給大家提問、講解,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如果出診結束得早,還會就當天案例再討論一會兒。

  「鄒老對大家都是傾囊相授、毫無保留的。跟隨老師臨證抄方,對我來說是鍛鍊和學習的過程,一點也不覺得辛苦瑣碎,反而常常能在看病思路、辨證用藥上有新的收穫。」鄒燕勤國醫大師工作室副主任、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易嵐說,鄒老每天堅持收看新聞、學習文獻,把握前沿熱點,一定要自己吃透弄懂,才拿來與弟子們交流看法。中醫是系統性學科,如果遇到不太熟悉的領域,也會謙虛地向年輕後輩請教,她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學生能超過自己。

  同為鄒燕勤弟子的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仲昱認為,鄒燕勤在育人方面重視因材施教:「對於初學者,往往從基礎入手,開列書單,講解本門診療特色和優勢;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要求他們多學多悟,在關鍵之處加以點撥;對於有較多臨床經驗的弟子們,則要求他們回到學問中去,學以致用。」

  年復一年間,桃李遍天下。從上世紀80年代協助父親指導國內首批中醫腎病博士生開始,鄒燕勤培養了兩代學科帶頭人。她帶教學術繼承人、研究生、「優才」、博士後60餘人,不少人已成為權威專家、行業學會負責人、重點學科帶頭人。連續舉辦數十年的國家和省級腎病研修班,培養了幾百名骨幹力量,她也被評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

  正逢初夏,診室窗臺上的藿香長得正盛。「大家拿去泡著喝,既能祛暑溼,又能健脾刮舌苔。這些小小的植物,對身體有很大好處。」柔柔和和,鄒老又開始用拉家常的方式招呼起患者們。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錢薇)

相關焦點

  • ...夏桂成、鄒燕勤三位國醫大師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馮瑤)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暨院慶65周年大會上傳來喜訊: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夏桂成教授、鄒燕勤教授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
  • 國醫大師指導,江蘇省中醫院出徵武漢
    今天(2月10日)中午12點18分,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建的第三支國家中醫醫療隊將在南京南站乘坐高鐵援赴「疫」線,支援武漢疫情工作。昨天上午,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要求,在全省中醫系統吹響了組建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的號角,趕赴湖北支援。省直及各地中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們立即行動,踴躍報名,43名中醫醫療隊隊員名單很快確定,其中江蘇省中醫院派出了4名隊員。
  • 江蘇省中醫院首次假期「不停診」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江蘇省中醫院首次實行假期門診「不停診」。這個"「假日門診」運行情況怎麼樣?對於患者看病又有哪些利好?來看記者的探訪。【方便患者看病就醫 省中每天300多名專家可掛號】長假8天,江蘇省中醫院每天有超過300名的副高以上專家在這裡坐診。此外,名醫堂、輔助檢查等,也都是正常開放。家住高淳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單位體檢的時候,自己查出來患有甲狀腺結節,由於平時工作很忙,一直沒有機會到醫院就診。
  • 夏桂成 中醫婦科立新說(走近國醫大師(12))
    他是第二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婦科學家夏桂成,88歲高齡仍堅持每周出3次門診;他創立的「中醫婦科調周理論體系」,被業界稱為當代中醫婦科的裡程碑;他尤其擅長調治不孕症,患者們贊其「送子觀音」。
  • 國醫大師唐祖宣京城收高徒(附我國90名國醫大師完整名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6月1日訊(記者 朱國旺)5月31日,「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收弟子劉文華典禮暨安定門中醫院傳承工作室授牌」在京舉行。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院長劉文華成為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的又一弟子。唐祖宣教授是第二屆國醫大師,是國醫大師中少有的「40」後。
  • 至今依然周周出診!首屆國醫大師路志正迎來期頤眉壽
    這就是從醫80周年的首屆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國醫大師路志正從醫80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上,這位百歲老人穿著紅彤彤的盛裝說,「百歲老翁向大家表示感謝。」 百歲路老,眼不花,耳不背,行動自如,是我國出診年齡最大的中醫師。他常說:「臨床療效是中醫的生命力。多看病,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 廣東省中醫院成立國醫大師劉敏如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
    為進一步傳承發揚好國醫大師劉敏如教授的學術思想、臨證經驗,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2020年11月4日,廣東省中醫院舉行國醫大師劉敏如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揭牌儀式。
  • 國醫大師唐祖宣再收兩位「高徒」成立安定門中醫院傳承工作室
    中國網財經6月1日訊(記者 杜丁) 國醫大師唐祖宣再收兩位「高徒」,昨日,「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收弟子劉文華典禮暨安定門中醫院傳承工作室授牌」在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舉行。唐祖宣2014年被評為第二屆國醫大師,是全國評出的60名「國醫大師」中唯一一位來自基層醫院的醫生。據介紹,唐祖宣收徒堅持有教無類,不設教條門檻。他的弟子中既有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名有一技之長的民間中醫,也有170多名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醫院院長,還有來自美國、瑞典、加拿大等國的中醫學者。
  • 傳承國醫精粹,國醫大師李佃貴傳承工作室落戶泰鬥中醫院
    2019年4月10日,國醫大師李佃貴傳承工作室落戶武漢泰鬥中醫院。泰鬥中醫院專家實力雄厚,擁有一批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國醫大師、名醫專家、非遺傳承人、退休院長,如國醫大師唐祖宣,豫北名醫王瑞五的孫媳婦馬淑芬、原武漢八院院長胡亮崗、熊式第九大傳人熊長江、中醫世家傳人閔真誠……對於李佃貴教授的熱情加入
  • 國醫大師許潤三入駐京東健康 受聘中醫院不孕不育學科帶頭人
    10月16日,京東健康中醫院再次迎來中醫名家,國醫大師許潤三受聘成為京東健康中醫院不孕不育學科帶頭人。  (京東健康網際網路醫療總經理肖建波為國醫大師許潤三頒發聘書)  中醫院體系再迎名家 國醫大師許潤三入駐京東健康  許潤三是我國著名中醫婦科教授專家、中國中醫藥促進會中醫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
  • 江蘇省中醫院文化巡禮暨言恭達先生書法長卷捐贈儀式在南京舉行
    在江蘇省中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防治新冠肺炎做到了「零差錯」「零漏診」,醫護人員「零感染」,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中醫藥抗疫成績顯著,省中醫院援湖北醫療隊以國家中醫醫療隊的身份榮獲了「全國抗疫先進集體」稱號;醫院榮獲江蘇省總工會授予的「五一勞動獎章」先進集體榮譽。
  • 14名中醫精英拜師國醫大師
    □記者陳海峰實習生劉夢珂文圖    本報商丘訊4月26日上午,商丘市維景國際酒店內,商丘市中醫院14名中醫精英拜6位國醫大師、專家為師;當日,院士、國醫大師張大寧被聘為商丘市中醫院名譽院長;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商丘分中心落戶商丘市中醫院。
  • 「國醫大師」王琦:大醫精神 精勤不倦
    近日,高郵籍「國醫大師」王琦在人民日報社舉辦的第三屆「國之名醫盛典」上榮獲「國之大醫·特别致敬」榮譽稱號進一步表明了由他創立的中醫體質學在國家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中的貢獻得到了廣泛認可點擊播放 GIF 0.0M前不久,76歲的王琦率多名全國各地的中醫專家來郵義診,為我市中醫中藥事業發展「傳經送寶」,並接受了融媒體中心記者的採訪。
  • 口述歷史|國醫大師劉志明
    國醫大師 劉志明人物小傳劉志明,1925年出生於湖南湘潭。國醫大師,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中醫藥專家。首屆首都國醫名師,全國首批五百位名老中醫之一,全國首批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指導老師,首批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資深研究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顧問。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採訪精選國醫大師口述史湘潭進京 建院元老我叫劉志明,1925年10月出生在湖南湘潭。
  • 國醫大師幹祖望去世:享年104歲 中醫耳鼻喉科學創始人
    22歲掛牌行醫創立中醫耳鼻喉科,99歲接受晨報採訪時思維敏捷7月2日21時36分,一代宗師,我國中醫耳鼻喉科學創始人,全國著名中醫藥學家,國醫大師,江蘇省中醫院終身傑出專家幹祖望教授在南京逝世,享年104歲。5年前,晨報記者曾有幸採訪過當時已深居簡出的幹祖望,當時,他向晨報記者透露了長壽的秘訣——八字「養生經」。
  • 上海國醫大師掛號費漲至千元!浙江國醫大師費用10年未變網友炸了
    現為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上海市名中醫。實際上,1000元的診查費並非劉嘉湘教授一人享此殊榮。早在今年3月份,廣東省中醫院就把中醫大師P(xuān)國維的特需診查費提高到了1000元。並同時公布了數百位不同級別專家的診查費,這些專家的特需診查費動輒數百、上千元。
  • 國醫大師熊繼柏常德收徒 國粹中醫薪火相傳
    熊繼柏、周代惠共同為「國醫大師熊繼柏工作室」揭牌。拜師儀式現場。拜師儀式現場。紅網時刻常德11月17日訊(記者 陳妍 通訊員 吳秀英 賀科)薪火傳承學無止境。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醫國粹,11月17日,國醫大師熊繼柏工作室揭牌暨收徒拜師儀式、中醫經典學習班舉行。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肖文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代惠出席活動。活動現場,熊繼柏、周代惠共同為「國醫大師熊繼柏工作室」揭牌。
  • 為國醫大師開方的小郎中
    感謝您對學謙的信任…」在遼寧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國醫大師周學文家中,八零後青年中醫師王學謙與80歲高齡的國醫大師周學文先生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周學文教授爽朗的笑了,緊緊握著王學謙的手,深情的說:「你這個小大夫給我這個老大夫成功治療的案例,可以充分證明在中國,我們的基層青年中醫是值得信任、大有作為的。如今,中醫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環境。你們青年醫生肩挑重任,充滿希望,定能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呀!」
  • 130名國醫大師、名中醫名單出爐 3位湖南專家上榜!
    據悉,「國醫大師」每5年評選一次,首次評選工作於2008年正式啟動,「國醫大師」由全國中醫藥系統從事臨床工作的中醫藥(包括民族醫藥)人員中遴選而出,均為省級名中醫或全國老中醫藥專家。評選條件包括從事中醫臨床或中藥工作都在55年以上、在群眾中享有很高聲譽等。
  • 國醫大師熊繼柏工作室落戶常德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19日訊(記者 魯融冰 通訊員吳秀英 張涵致)11月17日,國醫大師熊繼柏工作室揭牌暨收徒拜師儀式在常德舉行,標誌著該市首個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正式落戶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來自該院的5名醫務人員正式拜熊繼柏為師,研修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