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
桃江雪峰山茶園位於桃江與安化、寧鄉三縣交界處,700米海拔的雪峰山上,它是目前湖南規模最大的石砌梯土茶園。一層層石砌的梯土,一排排綠油油的茶樹,直掛雲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曾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最美茶園,是湖南茶葉的一張名片。
桃江雪峰山茶園最早屬湖南益陽雪峰山茶葉試驗場,始建於1958年。它的石砌梯土茶園絕大部分是在1972年到1975年這3年建成的。3年的時間裡,茶場的幹職工在怪石林立的高山上,劈山炸石,擔土建梯,建成標準較高的石梯茶園150畝,還建起了水利設施,改造老茶園300畝,加強茶園科學管理,使茶葉產量年年上升,連年增產。職工們當年的口號是「基本路線記心頭,改天換地爭上遊,自力更生創新業,艱苦奮鬥繪新圖。」
開拓創新不守舊攤子
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桃江全縣人民發揚大寨精神,結合治山治水,奮戰幾個冬春,開荒種茶達15萬多畝,社隊茶場象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茶葉生產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面。作為成立於1958年的雪峰山茶場,桃江最早的國營茶場,在大好形勢下,該怎麼辦?是守舊攤,還是創新業?是小幹,還是大幹?擺在當時的茶場黨支部面前。茶場黨支部組織全場黨員和職工認真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學習毛主席親自製定的農業生產方針和發展茶葉等多種經營生產的指示;學習大寨人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批判守舊攤子的懦夫懶漢思想;通過學習,提高覺悟,端正思想,大家一致認為要充分發揮國營農場的示範作用,顯示全民所有制經濟的優越性,老茶場要開拓創新,再立新功,黨支部帶領全場48名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下決心將廢棄的石山,開闢成梯田,改變雪峰山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茶園。
在茶場黨支部的領導下,幹部群眾鬥志昂揚,信心百倍,工地上紅旗招展,大家鼓足勁兒幹,揮鋤整地,移石開梯,喊起勞動號子,呈現一派熱氣騰騰的動人景象。
克服困難探索新路子
在石頭山上開茶園,當時,很多人不理解,附近不少社員直搖頭說:「這樣開茶園,真是吃了飯沒得事做。」還有的說這樣幹是「毛多肉少,勞民傷財」,但茶場的幹部群眾不為所動,他們深刻認識到:開荒鑿石,擔土建場,改造舊山河,建設新天地,是一場移風易俗,改天換地的戰鬥。他們認真總結建場以來開山鑿石中取得的經驗,堅定信心,在開場建園中,克服重重困難,戰勝道道難關,探索新方法、新路子。
山上石頭堅硬,上面分發的炸藥少,採用「炮放炮」,以深眼小炮炸松大石方,再繼續用小炮炸開巖石,壘石建梯。測量時,沒有水準儀,採用拉緊一根繩,用水平尺校準建設水平梯田。沒有打鐵的爐子,他們自已建造,在場部自己鍛造工具,鋼釺鈍了自己修;場裡勞力不足,他們放棄休息,日夜苦戰,拼命幹。
為了解決石砌梯土茶園灌溉問題,全場幹部群眾,兵分兩路,在大建石梯茶園的同時,還發動附近大隊進行支援,緊密協作,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蓄水量15萬方的小型水庫,修建石渠3000米,並在渠道兩旁,每隔100米處修建一個小型蓄水池,適應人工降雨的需要,使場裡70%以上的茶園實現自流與噴灌化,提高了抗早能力,促進茶園穩產高產。40多年過去了,當年修的水庫、水渠至今受益。
齊心協力幹出好樣子
雪峰山,海拔高,天氣變化無常,常受暴風雨雪的襲擊。場裡的工人們寫道「不畏嚴寒風霜苦,不怕暴風驟雨狂,一顆紅心永向黨,披荊斬棘建茶場。」茶場黨支部的同志,在幾年建場過程中,除上縣裡開會以外,從不缺勤,整天與工人、知青戰鬥在高山上。哪裡最艱苦,就在哪裡幹。場支部書記有嚴重肝炎與支氣管擴張症,經常吐血,但他經常身穿一件舊棉衣,帶病與工人一起抬石挑土,奮戰在工地上。茶場負責同志每年勞動日都在250天以上。工人手上有多少老繭,他們的手上也有多少老繭。「幹部敢下海,群眾敢擒龍。」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重重困難腳下踩。二工區工地上有一條亂石堆積、雜草叢生、積水兩尺多深的陰溝。留著它既不利於排水,又荒廢溝兩旁近3畝耕地。看到工人有些畏難情緒,黨支部班子成員積極帶頭,不顧天寒地凍,在冰天雪地也下水搬石挖泥,受他們影響,工人們參加戰鬥,僅用20多天的時間,修起了一條長300米、寬80釐米的石溝,並在旁邊建起了3畝高標準的石梯茶園。
在炸石建梯的過程中,場裡的知識青年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通過艱苦的磨練,茁壯成長。放炮炸石山,在高坡上抬石頭,都是非常危險的事,但知青們毫無畏懼,事事搶在前。他們頂風冒雪,日以繼夜,奮戰在雪峰山上,靠苦幹,他們打開三座沉睡千年的石山禿嶺,鑿石3萬多方,從1裡以外挑客土48000方,建成了150畝平整、肥沃的石砌梯土茶園。靠苦幹,他們修建石渠3000多米,建成容水量700立方米的水塔1個,小型蓄水池15個,擴大了茶場旱澇保收面積。另外,還鑿石填坑,開山築路,修通外界通往茶場的6公裡公路。
1976年的冬天,茶場響應上級號召,繼續開山鑿石,又新建20多畝高標準石梯茶園;同時,堅持抓好茶園水利建設,在茶場地勢最高處又加建了一個大水塔,引水灌溉茶園。同時,還引進良種茶籽和茉莉花苗,對茶園進行良種化改造和擴大茶類品種。
老職工以場為家,知青紮根茶場,全場上下齊心努力,使茶樹長勢喜人,連年增產,茶園呈現出一片新貌。石砌梯土茶園的建設解放了思想,磨鍊了意志,幹出了新樣子,堅定了克服苦難,改變茶園面貌的信心和決心。
桃江雪峰山茶葉試驗場石砌梯土茶園的歷史,也是老一輩茶人的奮鬥史,他們的理想信念、艱苦奮鬥和創新奉獻的精神,這些都是值得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來源:益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