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排行榜在美國和英國很常見,但在瑞士卻找不到任何公立學校的排名。最近議會對於學校排名的反對聲也表明,此舉面臨著巨大的阻力。
文 | I. L.-Johnson
編 | Vera
如果一名外籍人士到瑞士後想查看公立學校排行榜,那麼他必定將無果而終,因為這樣的排行榜壓根不存在。瑞士沒有給學校排名的傳統,許多教師和議員也極力反對這種做法。安德裡亞·格穆爾(Andrea Gmür 德)外部連結議員提出的一項議案引發了關於學校排名的議會討論,該議員本人是前高中教師,教授英語和法語課程,議案呼籲政府發布各個高中的學生在大學的表現和輟學數據。
中右翼基督教民主人民黨人格穆爾在接受瑞士資訊swissinfo.ch採訪時表示:「這些信息實際上不是排名,而是由聯邦統計局編制並提供給各州使用的報告,目前政府不公開發布相關信息。然而我認為每個人都有權知道這些信息。」 她解釋說,其實大學已經知道哪些中學能培養出最適合念大學的學生。
拒絕排名
雖然國民院已經通過了該議案,但聯邦院卻出人意料地以30:10的投票否決了該議案。聯邦院科學、教育和文化委員會主席Ruedi Noser表示:「我們不希望像美國那樣有一種排名文化。」此前,該委員會仔細地研究了這一議案。
有人認為,諸多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功,例如父母的背景。學生輟學的原因也是不一而同,比如說,某些學生決定開始工作,於是決定輟學。
格穆爾強調,她從未要求發布任何形式的學校排名,只是希望能夠更好地「為教學質量把關」。她指出,瑞士實際上參與了其他類型的排名,比如大學的國際排名,以及經合組織對全球15歲學生的PISA測試排名。
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五月份的時候國內舉辦了一次瑞士版的「PISA」測試,旨在比較各州小學生的數學和德語水平。測試結果顯示,各學校之間數學方面的差距尤為突出。格穆爾表示,人們對於這種測試和比較並未感覺不妥,而是都在討論哪裡值得改進。這也應該適用於高中學校之間的實力對比。
聯邦院科學、教育和文化委員會也徵詢了教師協會的意見,教師們仍然堅決反對學校排名。「我認為每個人都擔心他們學校的有關數據可能會不盡如人意,因此覺得最好不要發布這些數據,」格穆爾說。
無排名文化
瑞士中學教師協會也向委員會提出過反對意見。它反對的理由是,這些數據會被用來製作排行榜,而且這種排名並不總是公平的,也不能完全代表學校或學生的水平。此外,這種橫向比較其實很難做到準確,因為瑞士各州自行負責州內的教育事務,在這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
圖片源自Expatica
關於瑞士為什麼沒有排名這一問題,該協會的盧修斯·哈特曼(Lucius Hartmann)在書面評論中表示:「就社會風氣而言,目前瑞士人對排名沒有國外看得那麼重,不僅僅是學校排名,其它方面的排名也是如此。」
哈特曼補充說:正因為沒有所謂的排名,瑞士才得以形成高質量的教育體系。通過地方上高度的教育自治,教師能夠非常堅定地致力教育事業。
格穆爾也認為瑞士的教育體系非常優秀。她補充說:不能拿瑞士公立學校和美國公立學校進行簡單對比,因為在瑞士,孩子不一定要上私立學校才能出人頭地。
「總的來說,瑞士的每所學校都很好,差異往往很小,而且即便有差異,也可以彌合;任何不完美之處都可以改進。」她說。
其他國家地區的學校排行榜
某些國家的父母會查閱學校排行榜來幫助他們的孩子選擇學校。在英國,政府已經制定了學校排行榜,其中包括私立學校,北愛爾蘭,威爾斯和蘇格蘭有單獨的榜單。澳大利亞政府也根據國家閱讀與數學統考(NAPLAN)結果對學校進行排名。
在美國,父母可以通過查閱外部信息來了解學校排名,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高中排名)或Niche網站(大學排名),一些州也提供排名信息。另外,像https://www.greatschools.org/這樣的網站也提供學校榜單。
針對排名的批評聲也是此起彼伏:眾所周知,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父母都會在優秀的學校附近購買學區房,導致地區之間學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就讀學校的分配方式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按照就近原則分配瑞士小學生至相應的就讀學校。當學生成長至15/16歲,完成義務教育後,下一階段的教學方式則開始分化。由於學徒制在瑞士享有良好聲譽,大多數學生初中畢業後會選擇做學徒。只有大約20%的人繼續念高中,為考取大學做準備。這些高中有嚴格的入學標準,在一些州還需要考試。學生們在選擇高中學校時往往注重其專業優勢:例如數學、理科或語言。
圖片源自Expat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