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奇葩作業多 題目還在奔向創新的路上

2020-12-22 大河網

  奇葩作業多 親人兩行淚  

  這個寒假,鄭先生家的幾次晚飯很有「儀式感」:每次開飯前鄭先生就會準備好攝像機,然後兒子認真地從鍋裡盛飯,邊盛飯邊說:「奶奶,我幫您盛飯。」鄭先生一邊指導一邊錄下全過程。

  這並不是鄭先生家吃飯時的正常狀態,他們全家都在配合著幫兒子完成寒假作業。鄭先生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今年的寒假作業有一項是「拍文明事」「講文明事」「寫文明事」。要求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下身邊的文明行為,並且最終用小報的形式呈現。

  「這項作業的初衷是好的。」鄭先生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文明行為都是悄然無聲中進行的,不是刻意而為。這樣當成作業一布置,就好像文明行為是可以擺樣子似的,太形式化了。鄭先生的兒子比較內向,平時也經常給奶奶盛飯,但是面對鏡頭,還要邊盛飯邊特意跟奶奶說話,總是做不出來,只好一遍遍演練。「這麼一弄,孩子只覺得好玩兒,當成遊戲了,作業的初衷反而被淡化了。」鄭先生說。

  為孩子的作業而煩惱的絕不僅是鄭先生一位。

  王先生這兩天迅速網購了華容道等小時候玩過的玩具。「這是買給兒子的,也是買給自己的。」王先生說。

  王先生的兒子天天,現在上小學二年級。王先生平時輔導天天寫作業,雖然偶有不順,但是基本上還沒有遇到過太大的難題,但是前兩天的一道數學題真讓王先生花了不少時間。題目是一個平面的「華容道」,給孩子的任務是:寫出用幾個步驟才能把其中「曹操」移出來。

  天天從來沒有玩過華容道,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而王先生也是多年未碰過這些兒時的玩具,最初也有些蒙,再加上完全在紙上演練所帶來的不便,王先生表示:晚上給兒子輔導功課比白天上班還讓人崩潰。想來想去,王先生乾脆上淘寶購買了華容道、七巧板、魯班鎖等益智玩具。「這些遊戲開發智力其實挺好,就是怕孩子做不出來,老師又要求必須有答案,就要家長幫忙。這不是給每天下班回來筋疲力盡的家長出難題嗎!」

  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家長與孩子成長之間的矛盾、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其中,「輔導孩子寫作業」幾乎成了家長吐槽的最大「槽點」,甚至有家長被氣成了「心梗」。

  而現在正值孩子與家長「密切接觸」的寒假,作業,無疑也成為影響親子關係的最常見導火索,不少人這樣描述: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雖然,因輔導孩子作業而進了醫院的故事僅是個別,但是,家長在朋友圈裡抱怨自己被「奇葩」作業「完虐」的事情卻是在「家有學生娃」的千家萬戶中實實在在地發生著。

  是學校的作業越來越「奇葩」了?還是家長反應過度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家長、一線教師還有專家,試圖分析「奇葩」作業的前因後果,緩解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一:

  題目在創新,答案還在奔向創新的路上

  幾乎所有給孩子輔導過作業的家長都認同,現在的作業跟自己小時候很不一樣了,形式更加靈活了、難度也越來越大了,「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題目少之又少。

  確實,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中小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在作業上表現為更加注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很多作業題都會以實驗、項目、小報等形式完成,即使是書面作業,也更傾向於把題目融入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中。

  所以,輔導孩子完成作業成了很多家長下班之後的「必修課」。不過,真正讓家長們「崩潰」的還不是輔導本身,而是在被不斷創新的作業形式一遍遍「洗腦」之後,他們驟然發現那個名為「標準答案」的「緊箍咒」仍然在大行其道。

  陸文的兒子陸路正在南方某一城市讀小學三年級。

  陸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電話採訪時回憶到,一天兒子拿回來一份滿是「紅叉子」的語文作業,作業中有一小段描寫石榴花的文字:嫩綠的葉子、火紅的石榴花,最後一句把石榴花比喻成了「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題目主要圍繞這個比喻句展開,讓孩子回答「寫出了石榴花的什麼特徵?」陸路在答題區填上了「形狀」。

  陸路的這個答案被劃上一個紅叉子,老師給出的正確答案是: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與活潑。

  「為什麼把石榴花比喻成小喇叭只能回答『描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與活潑』而不能是別的。我兒子的答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也有他的道理,也不至於是錯的呀!」陸文說。

  「現在很多學校是想創新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但是作業有了創新的出發點後卻遭遇了老師的標準化思維。

  題目已經創新了,答案似乎還奔跑在通往創新的路上。為什麼?

  「其實學校也希望出一些開放性的、沒有標準化的題目,但是考試怎麼辦?」熊丙奇說,現在的基礎教育的改革,無論是教學方式的改革還是作業的改革,都面臨著「不管怎麼改,最終都面臨標準化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和家長的矛盾、老師和學生的矛盾就產生了。

  上海的王女士也正為此煩惱。

  王女士的兒子陽陽上一年級。上學期期末時的一次語文作業是這樣的,讓孩子按照例題的形式仿寫句子。例題是:「開心 非常開心 我感到非常開心」。陽陽跟爸爸討論之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開心,很開心,我感到很開心。」

  「兒子那天的作業我也看了,覺得『很』和『非常』都是形容程度的,應該不會有錯。」王女士說。

  沒想到王女士和丈夫都認為正確的答案,老師也給了「紅叉子」,原因是必須用「非常」來組句子。「不是要培養小朋友的創造力嗎?題目又沒有要求必須保留『非常』來組句子,為什麼不能有更多的思路?」王女士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如何繼續輔導。

  那麼不輔導行不行呢?

  「當然不行!」天津家長胡女士說,老師開家長會的時候已經明確告訴家長了:一年級成績好壞,完全在於家長的努力程度。「而且,老師會讓得了100分的小朋友舉著卷子站在講臺上拍照,照片發到群裡,哪個家長能淡定?」

  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二:

  創新性來了,科學性還在路上

  除了部分老師還習慣性地對「標準答案」情有獨鍾,那些已經有了創新外衣的作業,本身也還缺少足夠的科學性。

  王女士還記得一道數學題,題目是讓學生在一排動物中找出「有四條腿的小動物」和「有兩條腿的小動物」。

  作業給出了8隻小動物的圖片,「圖上畫的很多隻動物都是完全擬人化的兩條腿站立的,比如猴子,再比如兔子,是看起來像『洋娃娃』一樣坐在地上,還畫出了兩隻『手』,對於孩子們來說,實在有些蒙圈。」王女士說,這些一年級的小朋友有的會去調動自己大腦中的常識去回答問題,有的就會在圖片中數。結果不少孩子出了錯。

  王女士的兒子陽陽則更加「與眾不同」,他只給7隻動物做了歸類,還有一隻天鵝他既沒有歸入「四條腿的小動物」中也沒有歸入「兩條腿的小動物」中。「因為圖上畫的天鵝正在水面上遊泳,兩條腿全部在水下看不見了,所以,我兒子認為這隻動物無法進行歸類」。

  陽陽的答案自然不符合「標準答案」。

  「我相信老師絕不會是有意為難孩子」,王女士說,不過出題人在出題的時候考慮得並不夠嚴謹,至少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看問題的視角會與成年人不同,他們有時候會「腦洞大開」。

  「教育創新本身是好的,但是在創新過程中是否對科學性進行了充分論證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熊丙奇說。

  顯然,作業的設計在科學性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三:

  還有一大波「偽創新」也上路了

  還有一些作業之所以「奇葩」,是因為它們完全就是「偽」創新。

  很多小學生都完成過「保護雞蛋」的作業,也有不少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在西方萬聖節前後做過南瓜燈,甚至有媒體報導,那一兩天的菜市場上會出現「一瓜難求」的情況。

  為什麼說這些作業是「偽創新」?並不是「保護雞蛋」、讓孩子動手做南瓜燈不是好創意,而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很容易走過場、走形式,讓本來挺好的創新流於形式。

  北京的劉丹有一個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有一次,老師留的作業是讓孩子用家裡的廢舊物品做一個手工作品第二天帶到學校,「我覺得這個作業本來挺好的,讓孩子形成環保意識,但是,誰家裡當時正好有足夠的廢舊物品?又正好有很好的創意馬上能形成作品?」劉先生說,所以,那天他們去超市買了一箱易拉罐飲料,發動全家「解決」完這些飲料之後,用這些「新鮮出爐」的「廢舊物品」幫女兒完成手工作業。

  「其實,就算家裡真的有廢舊物品,孩子也不同意用『廢物』做作業。」劉先生說,因為孩子會覺得「拿不出手」。

  為什麼按照老師「要求」完成的作業,會「拿不出手」呢?

  其實,老師在評判作業的時候真的不會看孩子在廢物利用上動了多少腦子,迸發了多少創意。受到表揚的往往是那些「漂亮」「精緻」的作品。「這些作業就是打著『研究性』旗號的家長才藝大比拼。」已經有了多次類似作業經歷的劉丹這樣總結。

  面對家長的吐槽,很多教師表示委屈。他們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是下了很多功夫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有的家長並不能真正理解作業的初衷就急於吐槽。北京某小學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語文老師介紹,她曾經讓學生根據《畫楊桃》這個故事,說說自己懂得了什麼道理。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多角度看待問題的道理。而班上有個孩子的答案是「不要貪財,要為別人著想」「我沒有給這個孩子判『對』,因為基於給定的材料和條件從段落的角度出發,還是應該指出主要的、核心的問題,應該總有最佳指向的答案。」

  有不少教育研究者指出,無論是課堂上的提問還是課後的作業,其實都帶有明確的訓練目的,比如有不少家長吐槽「數學題為什麼非得每個步驟都要寫、低年級的漢字書寫為什麼一定要求不能出格」,其實背後都是有「訓練孩子嚴謹思維」的目的。

  就像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課程室主任朱傳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電話採訪時所說的那樣:「作業也好,上課回答問題也好,都是為了訓練孩子的思維,對於那些多角度思維的問題,任何一個角度的問題都有成立的條件,才會有相應的結論」,「奇葩」作業問題也是如此,要對老師、孩子、家長三方的問題都有充分的理解,「否則三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就會自說自話了」。

  不過,教育的問題無法等待。就在成人們還在爭論作業是否「奇葩」時,很多孩子學「聰明」了。

  北京初一學生家長黃女士說,自己的孩子以前有個習慣,做完作業後總願意跟家長討論討論,但是最近這個習慣不見了,前兩天黃女士發現女兒寫寒假作業時,一邊做一邊去後面對答案。便對孩子說,如果有不確定的可以一起討論一下,結果孩子回答:「跟你討論的又不是標準答案,浪費那時間幹什麼,還不如對著標準答案再去往回推。」

  (為保護未成年人,文中未成年人及家長均為化名)

  實習生 徐司羿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奇葩作業特別多 題目在創新答案還在奔向創新的路上
    雖然,因輔導孩子作業而進了醫院的故事僅是個別,但是,家長在朋友圈裡抱怨自己被「奇葩」作業「完虐」的事情卻是在「家有學生娃」的千家萬戶中實實在在地發生著。是學校的作業越來越「奇葩」了?還是家長反應過度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家長、一線教師還有專家,試圖分析「奇葩」作業的前因後果,緩解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 小學生奇葩作業走紅網絡,網友看過笑出鵝叫,老師評語:天才
    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說,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輔導小學生寫作業了,因為你永遠都想不到,這些聰明可愛的小學生們,會如何理解作業的題目要求,有的時候,明明是很簡單的題目,到他們那裡卻仿佛「千古難題」,因此小學生寫作業也經常會鬧出一些笑話來。
  • 擺拍文明行為、寫華容道步驟……家長吐槽被奇葩作業「完虐」
    是學校的作業越來越「奇葩」了?還是家長反應過度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家長、一線教師還有專家,試圖分析「奇葩」作業的前因後果,緩解家長們的教育焦慮。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一:題目在創新,答案還在奔向創新的路上幾乎所有給孩子輔導過作業的家長都認同,現在的作業跟自己小時候很不一樣了,形式更加靈活了、難度也越來越大了,「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題目少之又少。
  • 奇葩的小學生作業,學生:我要穿越當格格,老師:跪安了!
    批改小學生的作業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勇氣啊,因為他們的奇葩想法真的是防不勝防啊!
  • 小學生作業答案多「奇葩」? 老師夜晚批改完,半夜做夢能笑醒!
    可是,因為小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等出現的信息都會打擾到學生學習,不僅如此,這些無關的信息還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導致他們在作業和試卷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和題目要求不一樣的答案,有的小學生作業答案太奇葩,老師批改完,半夜做夢都能笑醒?
  • 現在小學生的作業類型,還是蠻奇葩的,你知道的都有什麼?
    想必會有蠻多的家長會異口同聲地講到,那就是陪著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確實是這樣,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是太考驗做家長的耐性了。身邊就有家長曾經這樣反映,哪怕是在乖巧的孩子,只要是做家長的陪著孩子寫作業,孩子就會很容易出現錯題、拖延、家長幹講不會的情況。其實,還有很多讓人惱火的事情,真是想起來就會一肚子氣。
  • 小學生奇葩作業題火了,家長:這是腦筋急轉彎
    若是談到孩子上學時,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有哪些,我相信輔導孩子做作業絕對是其中之一。而家長們之所以會說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太難,其實並不單純的是因為孩子難教難管,還有一點主要原因,就是現在的題目並不像我們以前上學時那麼簡單了。有時候孩子的趣味題、邏輯題就連大人也未必能琢磨明白,那麼老師設置這種題的初衷是什麼呢?我這相信這自有它的道理。
  • 小學生這幾道奇葩作業,讓老師笑出腹肌!猜猜第一道題是哪個省?
    說起小學生的作業呢,我們可以說一籮筐,小學生的思維和我們大人不一樣,前幾天不還有一個小學生帶著一大片的芭蕉葉去上課嘛!今天編者收集了最新的3道小學生做的奇葩作業,和大家分享,同時也歡迎大家點評留言,或者交流你看到過的周邊小學生比較好玩的作業。
  • 一小學生的假期作業火了:鑽木取火!說說那些年我們的奇葩作業
    國慶小長假已經過去5天,所剩假期餘額已經不多,大家這個假期都帶寶寶去了哪兒呢?你家的寶寶在假期玩的開心嗎?老師給孩子留了多少作業呢?現在做完了沒?作業,是每個人童年心底的陰影,是壓在心上的大山,不過現在越來越人性化,比如這個十一,就有老師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作業:這個作業掛在網上後,立馬就火了,網友們非常的熱衷於討論的是「鑽木取火」是什麼鬼?大家紛紛表示不懂,不過網友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有網友這樣解讀這個作業:「離開家長三天,獨自去熱帶雨林,路上認識三個朋友,早上爬樹,下午洗大象,晚上鑽木取火,並拍照留念?」
  • 小學奇葩數學題,題目十分燒腦,不僅是考小孩,也是在整家長
    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小學奇葩數學題,題目十分燒腦,不僅是考小孩,也是在整家長!,同學們看到這種創意題頭都大了,很是無奈,家長在輔導小孩做作業時,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題目雖然有意思,但對於孩子來說未免也太難了!
  • 小學奇葩數學題,題目十分燒腦,不僅是考小孩,也是在整家長!
    不過現在的小學數學題極具創意性,試題中不乏一些腦筋急轉彎,不僅僅考查孩子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還有觀察判斷力,其中的一些創新題難倒了不少的同學,而家長看到後也傷透了腦筋,面對「刁鑽」的題目哭笑不得,看了毫無思緒。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小學奇葩數學題,題目十分燒腦,不僅是考小孩,也是在整家長!
  • 小學生奇葩作業,古詩詞填空全靠「自創」,老師看完氣得拍桌子
    ……沒關係,小編給你支個招——看搞笑段子,而小學生由於思維活躍,總是做一些讓人捧腹大笑的事情,笑點最多的應該是小學生的試卷吧,他們給出的答案天馬行空,看了能讓人笑出魚尾紋。可以說,小學生的奇葩試卷真的是小編的快樂源泉啊!小學生「奇葩」作業,答案讓人笑出魚尾紋,老師看完氣得直拍桌子!
  • 小學作業奇葩神題,你敢來挑戰一下嗎?
    連這道火遍朋友圈的網紅題,原來也來自小學生作業!不止如此,還有外星人來考小學生——以及這樣的——好吧好吧,是我哭了。。。。。。最後這道題據說是香港小學入學題~看完大表姐發來的所有題目,我不得不驚嘆,現在的小學生都這麼強大了嗎?大表姐說,前段時間網上還有爆出,一個數學作業是讓孩子數1億粒米,家長監督。聯想到她自己以後輔導孩子學習的景象,大表姐瞬間沒有了生二胎的動力。
  • 奇葩又搞笑的小學生作業,老師看了都吐血
    有時候我們常常低估了小學生的頭腦和智慧,有的時候,是非常「驚人」的,而且,他們在寫作業的時候,往往會用一種奇葩而又搞笑的思維,鬧得老師批改了以後,啼笑皆非。來看看下面這些小學生,他的想像力,簡直可以用超群來形容了!
  • 小學生「奇葩」造句,爸爸看後想撕作業,老師卻刮目相看:人才
    小學生「奇葩」造句,爸爸看後想撕作業,老師卻豎起大拇指:人才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事情,健健(化名)上小學三年級,家裡人雖然沒有送他去上什麼奧數班、補習班,對他的學習卻也很嚴格,每次作業和試卷一發下來,健健的爸爸都要第一時間過目,錯的地方還要盯著健健改正,健健畢竟才9歲,時間長了多少有點不耐煩,有時故意把作業寫得歪歪扭扭
  • 小學生作業難倒萬能網友:現在都是這麼奇葩的習題嗎
    然而 ,現在的學生們,暑假可不是這麼好過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暑假作業以及補習班在等著各位學生寵幸,即使是剛上一年級的小孩,也逃不過暑假作業的魔掌,這在以前,可不是這樣的。眾所周知,現在學生的學習內容越來越難,暑假作業自然也沒想像中的簡單,關鍵的是,還有一大堆你看也看不懂的作業習題,孩子們做不出來會求助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自然也是看的一臉懵,家長無奈的上網求助萬能的網友,眾網友看後直接說,不是我們不想幫,而是這題目..真是讓人不得不服!究竟是怎麼樣的題目,竟能難倒眾網友呢?
  • 小學數學奇葩神題 盤點讓人崩潰的奇葩作業
    最特別的暑假作業寫武俠日記  微博 @想旅行的趴同學:我一同事高中的時候,在語文課上看武俠小說被老師發現,老師給他布置的暑假作業就是每天寫一篇武俠小說體的日記。  三  、題目太奇葩!太雷人!下手也難!  爸爸媽媽吵架了,你會怎麼做?漠不關心?加入一方?
  • 「奇葩」的小學生造句和作文,讓老師笑得無奈又鬱悶
    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忽視了這些教育目標,只在乎還在的教育效果,或者說簡化為學習成績,或是僅僅抱著「作為小學生只要快樂就好」的態度,那麼我們如果不是在荒廢他們的成長,就是在扭曲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許從下面的小學生作文中,我們能夠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感悟。
  • 沒事千萬別去看小學生的作業,奇葩搞笑家長氣到手抖,網友:真實
    家裡有小學生的家長都深有體會,孩子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因為小學生寫作業真的是分分鐘能把家長氣哭,不信你看看這些作業,個個腦洞大開,讓家長欲哭無淚。寫錯就算了,還要把家長和老師一頓惡搞,怪不得你媽要打你。
  • 奇葩的小學生作業,家長很抓狂,老師很無奈!
    當然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現在的學校作業實在太靈活了,讓很多家長都無從輔導,即使小學二年級的題目,讓很多家長都吃不消了。比如上次有個題目,明明是3600÷9=400,卻被扣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一起來欣賞一下二年級的真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