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拍文明行為、寫華容道步驟……家長吐槽被奇葩作業「完虐」

2020-12-17 環球網

這個寒假,鄭先生家的幾次晚飯很有「儀式感」:每次開飯前鄭先生就會準備好攝像機,然後兒子認真地從鍋裡盛飯,邊盛飯邊說:「奶奶,我幫您盛飯。」鄭先生一邊指導一邊錄下全過程。

這並不是鄭先生家吃飯時的正常狀態,他們全家都在配合著幫兒子完成寒假作業。鄭先生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今年的寒假作業有一項是「拍文明事」「講文明事」「寫文明事」。要求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下身邊的文明行為,並且最終用小報的形式呈現。

「這項作業的初衷是好的。」鄭先生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文明行為都是悄然無聲中進行的,不是刻意而為。這樣當成作業一布置,就好像文明行為是可以擺樣子似的,太形式化了。鄭先生的兒子比較內向,平時也經常給奶奶盛飯,但是面對鏡頭,還要邊盛飯邊特意跟奶奶說話,總是做不出來,只好一遍遍演練。「這麼一弄,孩子只覺得好玩兒,當成遊戲了,作業的初衷反而被淡化了。」鄭先生說。

為孩子的作業而煩惱的絕不僅是鄭先生一位。

王先生這兩天迅速網購了華容道等小時候玩過的玩具。「這是買給兒子的,也是買給自己的。」王先生說。

「華容道」遊戲

王先生的兒子天天,現在上小學二年級。王先生平時輔導天天寫作業,雖然偶有不順,但是基本上還沒有遇到過太大的難題,但是前兩天的一道數學題真讓王先生花了不少時間。題目是一個平面的「華容道」,給孩子的任務是:寫出用幾個步驟才能把其中「曹操」移出來。

天天從來沒有玩過華容道,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而王先生也是多年未碰過這些兒時的玩具,最初也有些蒙,再加上完全在紙上演練所帶來的不便,王先生表示:晚上給兒子輔導功課比白天上班還讓人崩潰。想來想去,王先生乾脆上淘寶購買了華容道、七巧板、魯班鎖等益智玩具。「這些遊戲開發智力其實挺好,就是怕孩子做不出來,老師又要求必須有答案,就要家長幫忙。這不是給每天下班回來筋疲力盡的家長出難題嗎!」

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家長與孩子成長之間的矛盾、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其中,「輔導孩子寫作業」幾乎成了家長吐槽的最大「槽點」,甚至有家長被氣成了「心梗」。

而現在正值孩子與家長「密切接觸」的寒假,作業,無疑也成為影響親子關係的最常見導火索,不少人這樣描述: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雖然,因輔導孩子作業而進了醫院的故事僅是個別,但是,家長在朋友圈裡抱怨自己被「奇葩」作業「完虐」的事情卻是在「家有學生娃」的千家萬戶中實實在在地發生著。

是學校的作業越來越「奇葩」了?還是家長反應過度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家長、一線教師還有專家,試圖分析「奇葩」作業的前因後果,緩解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一:

題目在創新,答案還在奔向創新的路上

幾乎所有給孩子輔導過作業的家長都認同,現在的作業跟自己小時候很不一樣了,形式更加靈活了、難度也越來越大了,「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題目少之又少。

確實,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中小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在作業上表現為更加注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很多作業題都會以實驗、項目、小報等形式完成,即使是書面作業,也更傾向於把題目融入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中。

所以,輔導孩子完成作業成了很多家長下班之後的「必修課」。不過,真正讓家長們「崩潰」的還不是輔導本身,而是在被不斷創新的作業形式一遍遍「洗腦」之後,他們驟然發現那個名為「標準答案」的「緊箍咒」仍然在大行其道。

陸文的兒子陸路正在南方某一城市讀小學三年級。

陸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電話採訪時回憶到,一天兒子拿回來一份滿是「紅叉子」的語文作業,作業中有一小段描寫石榴花的文字:嫩綠的葉子、火紅的石榴花,最後一句把石榴花比喻成了「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題目主要圍繞這個比喻句展開,讓孩子回答「寫出了石榴花的什麼特徵?」陸路在答題區填上了「形狀」。

陸路的這個答案被劃上一個紅叉子,老師給出的正確答案是: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與活潑。

「為什麼把石榴花比喻成小喇叭只能回答『描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與活潑』而不能是別的。我兒子的答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也有他的道理,也不至於是錯的呀!」陸文說。

「現在很多學校是想創新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但是作業有了創新的出發點後卻遭遇了老師的標準化思維。

題目已經創新了,答案似乎還奔跑在通往創新的路上。為什麼?

「其實學校也希望出一些開放性的、沒有標準化的題目,但是考試怎麼辦?」熊丙奇說,現在的基礎教育的改革,無論是教學方式的改革還是作業的改革,都面臨著「不管怎麼改,最終都面臨標準化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和家長的矛盾、老師和學生的矛盾就產生了。

上海的王女士也正為此煩惱。

王女士的兒子陽陽上一年級。上學期期末時的一次語文作業是這樣的,讓孩子按照例題的形式仿寫句子。例題是:「開心 非常開心 我感到非常開心」。陽陽跟爸爸討論之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開心,很開心,我感到很開心。」

「兒子那天的作業我也看了,覺得『很』和『非常』都是形容程度的,應該不會有錯。」王女士說。

沒想到王女士和丈夫都認為正確的答案,老師也給了「紅叉子」,原因是必須用「非常」來組句子。「不是要培養小朋友的創造力嗎?題目又沒有要求必須保留『非常』來組句子,為什麼不能有更多的思路?」王女士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如何繼續輔導。

那麼不輔導行不行呢?

「當然不行!」天津家長胡女士說,老師開家長會的時候已經明確告訴家長了:一年級成績好壞,完全在於家長的努力程度。「而且,老師會讓得了100分的小朋友舉著卷子站在講臺上拍照,照片發到群裡,哪個家長能淡定?」

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二:

創新性來了,科學性還在路上

除了部分老師還習慣性地對「標準答案」情有獨鍾,那些已經有了創新外衣的作業,本身也還缺少足夠的科學性。

王女士還記得一道數學題,題目是讓學生在一排動物中找出「有四條腿的小動物」和「有兩條腿的小動物」。

作業給出了8隻小動物的圖片,「圖上畫的很多隻動物都是完全擬人化的兩條腿站立的,比如猴子,再比如兔子,是看起來像『洋娃娃』一樣坐在地上,還畫出了兩隻『手』,對於孩子們來說,實在有些蒙圈。」王女士說,這些一年級的小朋友有的會去調動自己大腦中的常識去回答問題,有的就會在圖片中數。結果不少孩子出了錯。

王女士的兒子陽陽則更加「與眾不同」,他只給7隻動物做了歸類,還有一隻天鵝他既沒有歸入「四條腿的小動物」中也沒有歸入「兩條腿的小動物」中。「因為圖上畫的天鵝正在水面上遊泳,兩條腿全部在水下看不見了,所以,我兒子認為這隻動物無法進行歸類」。

陽陽的答案自然不符合「標準答案」。

「我相信老師絕不會是有意為難孩子」,王女士說,不過出題人在出題的時候考慮得並不夠嚴謹,至少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看問題的視角會與成年人不同,他們有時候會「腦洞大開」。

「教育創新本身是好的,但是在創新過程中是否對科學性進行了充分論證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熊丙奇說。

顯然,作業的設計在科學性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三:

還有一大波「偽創新」也上路了

還有一些作業之所以「奇葩」,是因為它們完全就是「偽」創新。

很多小學生都完成過「保護雞蛋」的作業,也有不少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在西方萬聖節前後做過南瓜燈,甚至有媒體報導,那一兩天的菜市場上會出現「一瓜難求」的情況。

為什麼說這些作業是「偽創新」?並不是「保護雞蛋」、讓孩子動手做南瓜燈不是好創意,而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很容易走過場、走形式,讓本來挺好的創新流於形式。

北京的劉丹有一個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有一次,老師留的作業是讓孩子用家裡的廢舊物品做一個手工作品第二天帶到學校,「我覺得這個作業本來挺好的,讓孩子形成環保意識,但是,誰家裡當時正好有足夠的廢舊物品?又正好有很好的創意馬上能形成作品?」劉先生說,所以,那天他們去超市買了一箱易拉罐飲料,發動全家「解決」完這些飲料之後,用這些「新鮮出爐」的「廢舊物品」幫女兒完成手工作業。

「其實,就算家裡真的有廢舊物品,孩子也不同意用『廢物』做作業。」劉先生說,因為孩子會覺得「拿不出手」。

為什麼按照老師「要求」完成的作業,會「拿不出手」呢?

其實,老師在評判作業的時候真的不會看孩子在廢物利用上動了多少腦子,迸發了多少創意。受到表揚的往往是那些「漂亮」「精緻」的作品。「這些作業就是打著『研究性』旗號的家長才藝大比拼。」已經有了多次類似作業經歷的劉丹這樣總結。

面對家長的吐槽,很多教師表示委屈。他們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是下了很多功夫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有的家長並不能真正理解作業的初衷就急於吐槽。北京某小學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語文老師介紹,她曾經讓學生根據《畫楊桃》這個故事,說說自己懂得了什麼道理。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多角度看待問題的道理。而班上有個孩子的答案是「不要貪財,要為別人著想」「我沒有給這個孩子判『對』,因為基於給定的材料和條件從段落的角度出發,還是應該指出主要的、核心的問題,應該總有最佳指向的答案。」

有不少教育研究者指出,無論是課堂上的提問還是課後的作業,其實都帶有明確的訓練目的,比如有不少家長吐槽「數學題為什麼非得每個步驟都要寫、低年級的漢字書寫為什麼一定要求不能出格」,其實背後都是有「訓練孩子嚴謹思維」的目的。

就像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課程室主任朱傳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電話採訪時所說的那樣:「作業也好,上課回答問題也好,都是為了訓練孩子的思維,對於那些多角度思維的問題,任何一個角度的問題都有成立的條件,才會有相應的結論」,「奇葩」作業問題也是如此,要對老師、孩子、家長三方的問題都有充分的理解,「否則三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就會自說自話了」。

不過,教育的問題無法等待。就在成人們還在爭論作業是否「奇葩」時,很多孩子學「聰明」了。

北京初一學生家長黃女士說,自己的孩子以前有個習慣,做完作業後總願意跟家長討論討論,但是最近這個習慣不見了,前兩天黃女士發現女兒寫寒假作業時,一邊做一邊去後面對答案。便對孩子說,如果有不確定的可以一起討論一下,結果孩子回答:「跟你討論的又不是標準答案,浪費那時間幹什麼,還不如對著標準答案再去往回推。」

(為保護未成年人,文中未成年人及家長均為化名)

(原題為:《奇葩作業多 親人兩行淚》)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奇葩作業多 題目還在奔向創新的路上
    鄭先生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今年的寒假作業有一項是「拍文明事」「講文明事」「寫文明事」。要求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下身邊的文明行為,並且最終用小報的形式呈現。  「這項作業的初衷是好的。」鄭先生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文明行為都是悄然無聲中進行的,不是刻意而為。這樣當成作業一布置,就好像文明行為是可以擺樣子似的,太形式化了。
  • 奇葩作業特別多 題目在創新答案還在奔向創新的路上
    這並不是鄭先生家吃飯時的正常狀態,他們全家都在配合著幫兒子完成寒假作業。鄭先生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今年的寒假作業有一項是「拍文明事」「講文明事」「寫文明事」。要求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下身邊的文明行為,並且最終用小報的形式呈現。「這項作業的初衷是好的。」鄭先生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文明行為都是悄然無聲中進行的,不是刻意而為。
  • 大冷天讓學生帶蝸牛 家長吐槽「奇葩」作業
    原標題:大冷天讓學生帶蝸牛 家長吐槽「奇葩」作業 「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隻蝸牛?」10月26日,玉泉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林雪(化名)在「家長群中」發現了一項高難度作業,科學課上要求每個學生帶一隻蝸牛進行觀察。林雪稱,儘管這次並不是強制,但類似製作海報、製作航模、做麵食等奇葩作業,「這都很正常」。
  • 家長吐槽小學生作業:要求霧霾天數星星
    對於參與孩子的作業,支持和反對兩派,哪派家長更多?在爸媽心中,哪一類作業才算做「奇葩」?原本初衷是增進親子關係的作業,為何會引起爭議?帶著疑問,記者再次走進家長和學校當中。李先生吐槽說,這份作業他家孩子後來沒有完成。「或許有很多辦法可以完成這個作業,但是真的不想讓孩子這麼小就弄虛作假,所以我們就實事求是沒有做。」另一位讀者周女士也講述了女兒的「奇葩作業」。「三年級,要求寫一個經濟小論文,我一個研究生一周之內都寫不出來!」周女士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之前女兒交過科技小論文、藝術小論文、都是她在知網上下載了複製粘貼完成的。
  • 幼兒園布置的「奇葩作業」,讓家長苦不堪言:這是在極限挑戰嗎?
    更讓家長苦不堪言的,是那些奇葩的幼兒園作業:繪畫類作業微博上這位媽媽吐槽:幸虧自己分到了一本不太難畫的書。原來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在紙上畫一本書,這簡直就是考驗家長的畫工,要是沒有點天賦,還真畫不出來。其實照著書本畫,還能有個參照物,接下來要畫的,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 幼兒園作業:「拍我家的車」,奇葩作業幾時休,坑的不止是家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幼兒園奇葩作業一直都是社會熱議的內容,很多作業之所以奇葩難以忍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家長覺得是難為家長,比如看月亮的變化等,但比起難操作,帶有別的含義的作業更令家長們難以忍受
  • 幼兒園讓寫一萬字觀後感,結果家長曬的作業…哈哈哈哈哈
    來源:觀察者網(id:guanchacn) 「畫月亮」、「數一億粒米」之後,今天又有一個幼兒園因為奇葩作業火了。 據某媒體報導,上海網友爆料,有個幼兒園要求家長定期看一檔網綜,並提交1萬字觀後感。
  • 數完一億粒米又來畫30天月亮 網友吐槽「奇葩作業」
    (原標題:數完一億粒米了?新的作業已到貨:畫30天的月亮……)近日,學生的「家庭作業」成了茶餘飯後經常被提到的話題。記得小時候,提到作業,害怕的都是孩子們,而現在說到作業,先冒冷汗的應該是家長們了!因為在「奇葩作業」這條路上,老師們好像互相槓起來了……最近,有網友在網上抱怨說,孩子上幼兒園時,老師布置了一道「奇葩作業」——每天晚上畫同時間的月亮,連續30天。
  • 數完一億粒米又來畫30天月亮 網友吐槽"奇葩作業"
    因為在「奇葩作業」這條路上,老師們好像互相槓起來了……最近,有網友在網上抱怨說,孩子上幼兒園時,老師布置了一道「奇葩作業」——每天晚上畫同時間的月亮,連續30天。浙江24小時截圖孩子也是很爭氣,「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半夜12點的月亮……因為孩子白天要上學,家長怕孩子睡眠不足白天犯困,就決定自己每天等到半夜替孩子拍一張月亮的照片讓他白天臨摹,這樣一個月下來
  • 不折騰家長就難受,幼兒園的這些作業也太奇葩了
    ,讓孩子寫動物觀察日記手工做完了,那就再來點養小動物的作業吧。1幼兒園布置奇葩作業,讓孩子畫家裡「戶型圖」寶媽張女士有一個2歲半的女兒,上個周末從幼兒園帶回了一份家庭作業,居然是讓孩子畫家裡「戶型圖」。
  • 家長吐槽學校要學生帶蝸牛:作業不應成「考家長」
    教育問題專家熊丙奇認為,學生作業應該考慮實施的難度和結果,不應該由「考學生」變成「考家長」。  事件  家長吐槽「大冷天去哪抓蝸牛」  昨天,玉泉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林雪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兩天,她從家長群中得到了一項很難完成的作業。在科學課上,老師讓孩子儘量每人帶一隻蝸牛到學校裡觀察。
  • 不折騰家長就難受,幼兒園的這些作業也太奇葩了吧
    有些幼兒園布置的作業,家長們表示無語。老師的話就像聖旨一樣,為了不讓孩子失望,趕鴨子上架也得完成這些奇葩作業。剪、畫、折、拼、繡、粘十八般武藝全學會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又鍛鍊了多少?到底是誰在上幼兒園?那些奇葩的作業(低階)01 用廢舊的紙箱或飲料瓶做手工科技作品這基本上最普遍的一種作業。說白了,就是考驗家長的手工能力。家裡有廢紙盒的寶爸寶媽還比較容易操作。像家裡平時不堆積廢舊的紙箱紙盒的,怎麼辦?據說有的寶媽就周末去超市和小區垃圾箱找,然後再上網查資料,折騰了兩天才完成。
  • 小學生寒假作業清單新鮮出爐,家長:早就該這樣布置了!
    每到假期前,孩子們都在私下議論這個漫長的假期,自己的老師會留多少作業呢?會不會像往常一樣,留寫一本字帖加一本計算?是寫兩本寒假作業,再讀一本書,然後寫一個讀後感?這個寒假作業內容,孩子們看了以後覺得有些意外了,家長看完覺得不錯,比較之前的假期作業有了很大的改變。另外,家長覺得這個小學各個年級的假期作業涉及學科比較廣泛,算是很全面。
  • 無數家長吐槽:有一種「絕望」叫陪孩子寫作業
    相信作為父母不可避免的就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們面對作業時千奇百怪的答案讓無數家長吐槽「絕望」。小莉家的孩子今年上二年級了,一天放學後,小麗像往常一樣輔導孩子作業。當孩子在做一道「連詞成句」時,幾個詞語分別是:好、睡夢中、的、媽媽、溫柔。小林看到這道題是感到很高興,心想:這次兒子得在作業裡誇我了。可誰知,小麗的兒子把這幾個字連成了:睡夢中的媽媽好醜。
  • 音樂廳裡的不文明行為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周的【周二來吐槽】欄目,今天我們要吐槽的是音樂廳裡的不文明行為。這個選題也是前幾天在群裡引起大家熱烈討論的,所以今天邀請大家一吐為快!其實以前我也寫過這個話題,但是好像總有新故事發生。
  • 「手機一拍,秒出答案」!作業神器遭家長瘋狂吐槽
    中秋假期第二天啦可是聽說不少學生娃「放假=寫作業」「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作業享受假期放飛自我?這不,最近在學生中流傳一款作業神器拍下題目上傳到手機,輕鬆獲得答案可這神器卻遭到家長瘋狂吐槽>神器:作業一拍,一秒出答案最近,市民周先生發現孩子在家做作業,平時需要一兩個小時,現在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
  • 小學生奇葩作業題火了,家長:這是腦筋急轉彎
    若是談到孩子上學時,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有哪些,我相信輔導孩子做作業絕對是其中之一。而家長們之所以會說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太難,其實並不單純的是因為孩子難教難管,還有一點主要原因,就是現在的題目並不像我們以前上學時那麼簡單了。有時候孩子的趣味題、邏輯題就連大人也未必能琢磨明白,那麼老師設置這種題的初衷是什麼呢?我這相信這自有它的道理。
  • 家長批幼兒園奇葩作業:造電視要能看能發聲(圖)
    十一小長假過去快一周了,成都的李女士終於舒了一口氣,找到兩個廣告公司的專業美編,她總算完成了孩子的假期作業。「這種作業是不是太變態了?根本是考家長。」李女士在朋友圈裡憤憤吐槽道。  會木工、做泡菜、造電視  孩子作業下的全能爸媽們  為孩子的作業「摳腦殼」,這成為不少低齡兒童家長的常態。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採訪了幾位幼兒園和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學生家長發現,常規的作業一般是這樣的。
  • 幼兒園奇葩作業:做盞南瓜燈 家長抓狂吐槽:太坑爹
    也對,為了兒子的作業,為娘捧回兩隻大南瓜,也是夠拼了。」  萬聖節快到了,這幾天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被造型各異的南瓜燈霸佔了。尤其是幼兒園家長,幾乎都接到了一個棘手的任務:和孩子一起完成一盞南瓜燈。  然後,各種吐槽來了。  首先,像樣的南瓜很難找。有人發朋友圈「炫耀」,下面馬上有人追問:哪裡買的南瓜,能不能給我帶一隻?根本買不到啊。
  • 小學生奇葩作業,古詩詞填空全靠「自創」,老師看完氣得拍桌子
    可以說,小學生的奇葩試卷真的是小編的快樂源泉啊!小學生「奇葩」作業,答案讓人笑出魚尾紋,老師看完氣得直拍桌子!這位小朋友,小編佩服你的想像力,你的作文估計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老師拒絕輸入密碼,並畫了一個大大的×,還給了你0分,看來也讓你印象非常深刻了,哈哈哈哈哈。小編覺得,作文寫得好是一項不錯的技能,孩子,你還是老老實實地動筆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