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吐槽學校要學生帶蝸牛:作業不應成「考家長」

2020-12-16 搜狐網

「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隻蝸牛?」10月26日,玉泉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林雪(化名)在「家長群中」發現了一項高難度作業,科學課上要求每個學生帶一隻蝸牛進行觀察。林雪稱,儘管這次並不是強制,但類似製作海報、製作航模、做麵食等奇葩作業,「這都很正常」。昨天,玉泉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對「蝸牛事件」並不清楚,但學校鼓勵「家校合育」的理念,科學課上提倡學生觀察小動物,學校為此「圈地」養育小白兔、鵝、鴨等供學生觀察學習。教育問題專家熊丙奇認為,學生作業應該考慮實施的難度和結果,不應該由「考學生」變成「考家長」。

  事件

  家長吐槽「大冷天去哪抓蝸牛」

  昨天,玉泉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林雪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兩天,她從家長群中得到了一項很難完成的作業。在科學課上,老師讓孩子儘量每人帶一隻蝸牛到學校裡觀察。

  「這大冷天的,你說我去哪找蝸牛呢?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到去哪找蝸牛,有的同事甚至建議去西餐館買一隻法式蝸牛。」林雪說。

  因為作業並不是強制性,林雪並沒去抓蝸牛,但有些家長非常積極。「一名家長不知從哪裡搞來8隻蝸牛,問有沒有同學要,可以共享起來。我說也要一隻,也不知道有沒有給我兒子。」

  林雪介紹,類似抓蝸牛的奇葩作業並不少,比如把白醋和和小蘇打放在一起,形成二氧化碳,看能不能熄滅蠟燭。做完實驗之後,還需要拍照片、洗照片,寫實驗過程,這些作業最終都是家長完成了。」此外,學校還讓學生「做麵食」分享給大家,最終都變成孩子姥姥奶奶做了。

  林雪說,她也不是很反對學校的各種另類作業,對於時間比較充裕的家長來說還好,她作為工薪階層時間比較少,這的確是個負擔,「怎麼說呢,算是甜蜜的負擔吧。」

  校方

  鼓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

  昨天,玉泉小學相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對科學課上帶蝸牛事件不是非常清楚,「帶蝸牛難度還是比較大吧,我們科技嘉年華讓學生帶過土豆」。但學校鼓勵在生物科學課上,學生多觀察研究動物。學校為此還在臨近小區專門弄了一塊地方,養了鵝、鴨子和小白兔等常見動物供學生觀察,引起學生的興趣。

  上述負責人表示,這不是作業奇葩,只是學校提倡「家校合育」的教育理念,希望家長更多地參與到學校教育中,減少校方和家長的對立。學校提倡場館式教育,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觀博物館,進行場館式學習,因為學校帶著全校學生統一參觀並不現實。

  延伸

  奇葩作業家長做各地都有

  早在2014年11月份,廈門網就做了一項關於奇葩作業的調查。在一項「你會幫孩子做幼兒園作業嗎?」的調查中,796680人回復會一起做,佔比25%;237215人表示不會幫忙,佔比75%。

  儘管佔比只有四分之一,但現實中吐槽奇葩作業的家長並不少。有幼兒家長在博客中發文章稱,幼兒園要求「用碎布縫製一條一米長的軟棒,裡面塞點彈力絮,然後兩頭縫上扣子和紐扣眼,類似的女紅已經做了三件」。

  幾天前,大連媒體報導,一名家長為了給3歲女兒完成萬聖節作業——製作南瓜燈,一不小心竟刺破指動脈,並送進了醫院。

  此前,國內多家媒體報導幼兒園、小學各類奇葩作業,包括出本書、造出聲的電視、做泡菜……幾乎沒有幼兒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學生作業演變成了家長作業。

  專家

  作業不能異化為「考家長」

  北京一所重點中學的生物學教師說,這種現象在現在的教育中比較普遍,從某種程度上,也是老師將教學任務轉嫁到家長身上的不負責任的做法。在幼兒和小學階段,生物教育確實重在觀察,但「抓蝸牛」有點過了,因為小學生基本上完成不了,最後都得靠家長,「布置作業,最好讓學生能夠得著。」

  昨天,著名教育問題專家熊丙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讓孩子帶蝸牛去學校觀察的初衷是好的,但需要考慮作業的實施難度。制定作業要考慮作業的實施難度,需要符合學生的特點,超過了這個度就變成了「考家長了」。

  熊丙奇認為,現在的部分素質教育已經「走偏了道路」,變成了假的教育創新。最根本的是缺乏針對作業的評估機制,沒有合適的機制去評價一項作業的意義、目的、實施難度等。「比如做這項作業,是否需要調用學校資源、家庭資源等都需要考慮,而不應該由教師隨意布置作業。」

  文/本報記者 劉珜

  線索提供/張先生

  供圖/視覺中國

news.sohu.com false 北京青年報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5-10/29/content_161995.htm?div=-1 report 2372 「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隻蝸牛?」10月26日,玉泉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林雪(化名)在「家長群中」發現了一項高難度作業,科學課上要求每個學生帶一隻蝸牛進行觀察。林雪稱

相關焦點

  • 大冷天讓學生帶蝸牛 家長吐槽「奇葩」作業
    原標題:大冷天讓學生帶蝸牛 家長吐槽「奇葩」作業 「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隻蝸牛?」10月26日,玉泉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林雪(化名)在「家長群中」發現了一項高難度作業,科學課上要求每個學生帶一隻蝸牛進行觀察。林雪稱,儘管這次並不是強制,但類似製作海報、製作航模、做麵食等奇葩作業,「這都很正常」。
  • 科學課要求學生帶蝸牛 算不算「奇葩作業」?
    專家認為學生作業應該考慮實施的難度和結果 不應變成「考家長」。「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隻蝸牛?」10月26日,玉泉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林雪(化名)在「家長群中」發現了一項高難度作業,科學課上要求每個學生帶一隻蝸牛進行觀察。林雪稱,儘管這次並不是強制,但類似製作海報、製作航模、做麵食等奇葩作業,「這都很正常」。
  • 家長對「家長作業」意見大吐槽「都變學校義工了」
    生活報12月28日訊 連日來,本報關注的學校號召家長清冰雪一事引起社會廣泛討論,許多讀者在吐槽學校發動家長清冰雪的同時,也追憶起他們兒時清冰雪的情景,呼籲學校應該多給孩子們一些鍛鍊體能的機會。對於學校是否應該組織家長清冰雪,哈市教育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校園清雪管理制度尚不清楚,無法回答記者的問題。吐槽:「家長成了學校義工」「每天打開孩子班級的家長群,都有瀏覽不完的任務安排,家長排課表、家長審作業、家長搞衛生,感覺我們成了學校的義工。」
  • 家長吐槽小學生作業:要求霧霾天數星星
    平時帶孩子的時間少,只有趁做作業的時候交流一下。」一位贊成派網友的留言也獲得了不少點讚。「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能多陪陪當然更好。」「有些作業確實能鍛鍊到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我挺願意陪他做的。」「在國外,寫論文都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可以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覺得有什麼奇葩。」
  • 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解決批改作業問題要減少作業量
    策劃/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張宇、曹騰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琳、杜娟、劉曉星、陶開河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韻樺、邱偉榮  做好溝通,家長不應過多介入學校教育  很多家長有在孩子幼兒園時幫忙做中秋花燈的經歷。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家長們開始了配合老師的長達10餘年的「陪讀」歷程。
  • 天天「累成狗」 家長們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
    家長兜不住,天天「累成狗」:家長們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家長們無處安放的「陪作業焦慮」近期廣受關注。相關統計顯示,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超過2小時,而「陪作業」已成為影響家長幸福感,誘發親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會問題。
  • 幼兒園奇葩作業:做盞南瓜燈 家長抓狂吐槽:太坑爹
    也對,為了兒子的作業,為娘捧回兩隻大南瓜,也是夠拼了。」  萬聖節快到了,這幾天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被造型各異的南瓜燈霸佔了。尤其是幼兒園家長,幾乎都接到了一個棘手的任務:和孩子一起完成一盞南瓜燈。  然後,各種吐槽來了。  首先,像樣的南瓜很難找。有人發朋友圈「炫耀」,下面馬上有人追問:哪裡買的南瓜,能不能給我帶一隻?根本買不到啊。
  • 孩子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你怎麼看
    一市民近日發微博吐槽:孩子的家庭作業如今讓家長批改,老師掌握不了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辦?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怎麼看的呢?且聽老師伯說一說。這正是:  學生作業誰批改?  家長角色變化快!  市民張女士說:「雖然教育不僅僅是老師的事,但是作業讓家長批改,那老師怎麼能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呢?」  市民陳先生說:「每次陪孩子寫作業,都要默念『別生氣別生氣,親生的親生的』,不然真的會情緒失控。特別是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教了好幾遍還不懂,真的想拍桌子。在家長的監督下,老師第二天看到的作業都已經過訂正,根本不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 家長吐槽寒假作業:熱愛文學的女兒被迫在家拆電器
    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報導    二年級作業 畫條中華鱘    吐槽:老師你不能讓學生畫條常見的魚嗎?這玩意兒有多少人見過?難道為完成作業,還得帶孩子上高檔飯店吃一條?    現在,傳統的寫寫算算、做做試卷早就過時了,面對五花八門的各種綜合實踐作業,有家長點讚,也有家長叫苦。
  • 小學面試要家長帶學歷證書,家長哀呼:我們已經被「考」焦了
    通知裡提到,除了要帶照片和身份證外,還要帶父母學歷證書的原件和複印件。有人質疑是不是學校要篩選家長的學歷,擇優錄取。雖然校方回應稱,要求帶學歷,是因為後期會有家長公開課,需要提前先做了解。但不管學校怎麼解釋,家長還是陷入了無限焦慮中。
  • 深圳中考要考遊泳,多數學校無泳池成硬傷,家長吐槽誰出錢?
    根據他的經驗,提交申請給相關部門,沒半年立不了項,一年內能建好就算快的。 既然學校沒有遊泳池、 不開設遊泳課程 那怎麼考試呢 家長聲音:義務教育不教遊泳, 憑啥中考要考?
  • 中國發布丨教育界專家談「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學校教育不應...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中國網11月19日訊(記者 董小迪)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群」變「壓力群」......連日來,因為一則吐槽老師的「家長退群」視頻,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矛盾再次被放大。為什麼會有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為什麼明明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孩子的教育問題給家長帶來的壓力卻越來越大?當下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形成良性的家校教育關係?
  • 學校閱讀打卡,要求近40萬字,孩子讀得像「蝸牛」,家長怎麼拆解
    暑假裡的課外閱讀,學校並沒有放鬆。閱讀打卡作業布置了一輪又一輪,還要堅持發閱讀視頻和閱讀筆記,粗粗一算,前後三輪閱讀量要求接近40萬字。作為中文閱讀起步晚,閱讀速度也算是「牛娃」(蝸牛的牛)的典型代表,家裡的孩子看一本10萬字的兒童文學書,按每天半小時算,估計要看10天。
  • 學校閱讀打卡,要求近40萬字,孩子讀得像「蝸牛」,家長怎麼拆
    暑假裡的課外閱讀,學校並沒有放鬆。 閱讀打卡作業布置了一輪又一輪,還要堅持發閱讀視頻和閱讀筆記,粗粗一算,前後三輪閱讀量要求接近40萬字。 作為中文閱讀起步晚,閱讀速度也算是「牛娃」(蝸牛的牛)的典型代表,家裡的孩子看一本10萬字的兒童文學書,按每天半小時算,估計要看10天。
  • 濰坊高新區出臺「十要十不」新規:學校不得要求家長代批閱作業
    濰坊高新區出臺新規:學校不得要求家長代批閱作業為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減輕家長負擔,濰坊高新區出臺了《學生作業規範「十要十不」》,規定不得讓家長或變相由家長列印作業,不得要求家長代批閱作業等選擇性批改作業要在一定時段內覆蓋全體學生,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不得出現只有學生自評或互評,或者要求家長代批閱作業的現象。七要對作業追蹤整改,落實目標達成,不得有頭無尾,造成無效作業。八是綜合實踐類(包括手工類、手抄報、書法繪畫類、研學報告類等)作業或者作品要以任務為驅動,以相關課程內容為單位,在學校學期課程規劃或學科備課中進行統籌設計,不得出現隨意化設計,增加學生負擔。
  • 合肥家長熱議作業該不該籤字 有人吐槽"到底是誰上學"
    消息一出,各種家長群裡掀起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家長叫好,有的家長質疑此消息的真偽,更多家長討論起到底應不應該籤字……近日,記者採訪了合肥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和部分學校的一線教師,對此進行調查。家長吐槽:「到底是我在上學還是孩子在上學?
  • 家長吐槽幼兒園親子作業難 被逼成「手工達人」
    昨日,福州倉山一民辦幼兒園中班家長向本報968111「吐槽」說,幼兒園經常給家長布置親子手工作業,而且有一定難度,對家長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熬夜做手工,家長逼成「手工達人」  林女士的孩子在倉山區華夏濱江幼兒園讀中班。前不久,幼兒園布置了一個製作房屋模型的手工作業,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林女士說,自己從事餐飲業,對手工一竅不通。
  • 家長發帖吐槽孩子作業太多 教育局回應將處理
    「孩子作業太多,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家長發帖吐槽,本報記者調查採訪,常州市教育局回應:將處理違規學校「學校作業太多了,眾多家長反映孩子被逼得在家補作業,凌晨才睡覺!」日前,常州某中學的家長在網上發帖稱,自己孩子所在的學校初三學生作業量非常大。
  • 幼兒園手工作業太難引吐槽 家長嘆作業成「拼媽」
    幼兒園手工作業太難引吐槽 家長嘆作業成「拼媽」 11月15日,南昌市民琪琪媽媽向本報吐槽,開學以來老師已經布置了四五次手工家庭作業,而且難度都還不小,現在成了她的一個負擔。  家長:手工作業難度大  「在初冬時節,千姿百態的樹葉紛紛飄落到地面上,請走進大自然,收集各種樣式的樹葉,巧妙地結合粘、剪、畫等方式,製作出一幅漂亮的『樹葉畫』。」
  • 涑水學校家長的心聲:運城涑水聯合學校給家長布置「作業」太多
    ,按理說這對家長是個開心的事,但是我們涑水的家長卻高興不起來,學校給家長布置的作業太多,家長的負擔大,怨氣也很大。我作為一個家長,不得不發發鬧騷。作為涑水學校的家長不但要學會給孩子批改作業,還要替孩子做手工,還要指定到網上購買東西布置教室,還要讓家長給孩子做成長檔案,還要安排孩子在六一兒童節拍視頻,還要送禮物等等,家長都快崩潰了,上個學還要把家長逼瘋啊!家長都要變成萬能人才,家長都不上班了,你們學校沒事就想著法子,來給家長布置作業嗎?